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_第1页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_第2页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_第3页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_第4页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的全方位考察

[]G23[]A[]1672-0040(2009)02-0075-11我国有学术期刊近6000种,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实行分级管理,而如何就学术期刊级别进行划分,历来是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出版界等在职称评聘、成果鉴定、期刊评比等一系列问题上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指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进行组稿(这类稿件只能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表述成学术成果的学术论文),并且这种出版物大都是连续、定期出版的,很小一部分是不定期出版的(如一些学会会刊、学术年鉴等)。它以专门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的成果。一般来说,学术期刊是由学术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主办的主要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刊物。从采用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独创性的学术论文、学术研究动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中间报告”和部分实验结果等。学术期刊登载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以及语言的专业性这“三性”。[1]在此,我们试图就学术期刊的分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全方位考察。一、学术期刊划分级别意义重大关于学术期刊划分级别的意义,目前人们关注的不是很多,这说明人们对其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们(1994)以及张琳(2007)对这个问题曾经作过强调。例如张琳认为:学术期刊划分级别促进了编辑部之间的优秀稿源竞争;促进了审稿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编辑校对质量的提高。[2]现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术期刊起步晚200多年,能真正“走出去”的还没有,并且目前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因此,积极进行学术期刊的级别划分,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适度干预、权威机构介入,对学术期刊进行水平优劣的界定,很有必要,意义重大。这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学术期刊分级能为学术期刊明确奋斗目标,起到积极而科学的导向作用目前,由于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大部分学术期刊对自身的地位、所应达到的标准,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中、在自己行业里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够明确,致使许多学术期刊没有很好地挖掘自己在人力、物力、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可促使学术期刊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二)学术期刊分级有利于期刊评估工作的进行国内各行业、各地区经常进行的期刊评估,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没有统一、科学和权威的指标体系,使得评估工作参差不齐,莫衷一是。学术期刊分级制度的建立无疑将为地区性、行业性以至于全国性的学术期刊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不断促进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学术期刊大部分是直接或间接由国家财政拨款支撑的,这种体制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应有大的变化,因为即使“在西方,学术性期刊的出版经费主要由政府贴补和支付已成为惯例”。[3]学术及出版事业吃“皇粮”与整个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并不相悖,这犹如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军队、警察一样。学术事业要在深层次上适应市场经济大潮、找准自己的位置。[4]这种情况下的学术出版事业既然经费由国家支出,当然国家就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科学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学术期刊分级,明确它们的责任和应达到的水平。(三)学术期刊分级能为学术成果的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学术期刊通过科学评估后,国家为它确定的级别应是可靠的、权威的,在它上面发表的文章的质量档次也应是相应的。只要学术期刊严格履行其职责,它发表的论文,就等于它的级别和档次,这也应是学术论文评定的重要依据。这要求在学术出版领域建章立制,坚决杜绝有偿稿件,维护学术应有的纯洁性、公正性和尊严,明确学术和学术原则不是金钱可以收买的。否则,就会造成学术混乱,给以后的一系列工作带来干扰,给国家的科学、文化以及学术事业造成严重破坏。(四)学术期刊分级能为学术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提供科学依据职称的高低是一个人学术水平高低的体现,而其学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学术论文数量相同,高质量的比重越大,其学术水平越高,晋升职称的条件就越充分。因此,学术期刊的级别划分将为中国进行的大面积、经常性的职称评聘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它能节省评比工作的时间,提高评比的效率,增强评聘工作的科学性。(五)学术期刊分级能充分调动学者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如果学术期刊无级别之分或划分不科学,无论发表在什么样学术水平刊物上的论文都一样对待,就会导致学术人员在科研上不求质量求数量,甚至导致以次充好现象的泛滥。学术期刊如果真正有科学、公正的级别之分,科研人员就会考虑自己科研潜力的大小,去尽力从事研究:有能力将自己低水平的成果上升为高水平的,他就会全力以赴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力小、能力差的,在高层次学术刊物上发不了的或者只能在低层次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相应层次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以维护学术人才与学术期刊本来具有的层次性特点,从而促进我国人才队伍和科学事业的健康成长。(六)学术期刊分级有利于国家对其进行管理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能够使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掌握全国学术期刊的总体水平及其分布情况,为国家对学术期刊的有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例如,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类期刊分布结构研究》项目已通过国家鉴定,[5]虽然现在看来大多过时,但当时这无疑为国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管理和考核学术期刊的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对不执行的,实行问责制、举报制,就像国家科技部、中纪委在上海调研学术腐败和科研洗钱一样,[6]对待学术期刊的分级与版面费问题,整肃学术纪律,维护政府对学术期刊的分级的严肃性,从而使求真务实的学风蔚然成风,使学术垃圾、学术泡沫无藏身之处。总之,学术期刊分级很有必要,正因为如此,早在1994年国家科委就认为,“学术期刊分级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做,但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进行准备”。[7]现在这项工作仍然还没有真正开展。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开展得越早、越好,无疑越有利于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可见,学术期刊划分级别意义重大。二、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现状分析目前,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众说不一。有的简单地认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主办的刊物就是国家级学术期刊,或叫一级期刊;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省部级期刊,或叫二级期刊;地市、专科层次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为三级刊物。有的认为,取得“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是国际期刊;取得“CN”(中国)的是国家级期刊;取得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颁发“许可证”的是省级期刊。也有的认为发达国家的著名刊物,像《科学》等是一级期刊;国内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办的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等为二级期刊。还有的认为,一级A档期刊为国外的《Nature》《Science》;一级B档为CCI影响因子2.0以上源期刊,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一级C档为AHCI源期刊、SCI核心源期刊、SSCI源期刊等期刊;一级D档为被SCI、EI、ISSHP收录的国内学术期刊。二级A档为国际一般学术刊物等800多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核心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期刊;二级B档为1500多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扩展库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内二级学术期刊;三级为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8]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国内的研究和执行情况,作一回顾和梳理。(一)我国政府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有一个认识和推进的过程:由否认学术期刊分级,到进行质量评比,再到级别划分1.关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前几年国家职能部门进行过解释,结论是不存在级别问题。(1)199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后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就“划分期刊级别问题”进行了如下解释和答复:期刊级别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较难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定期刊级别的高低,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的行政级别高的期刊,其刊登的所有文章质量都高;也并非所有行政级别低的期刊,其刊登的文章质量都低。据此,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从未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分过期刊的级别,仅为便于期刊管理工作,将期刊划分为中央单位办的和地方单位办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期刊的分级管理,一方面是指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以及期刊的主办、主管单位,各自所应担负的职责;另一方面为促进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每年期刊进行的年度检验中,要对期刊的政治导向、编校质量、遵守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划分一定的管理档次,并非按期刊的行政级别而确定期刊级别,也是为期刊的管理工作服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9]2002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强调:“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的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10](2)2000年,国家教委科技司的明确答复是:“过去在文件中有一级杂志的提法是不够严格的,今后将加以注意。”[11](3)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第一,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第二,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第三,“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第四,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第五,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12]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政府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我们认为,以上国内相关部门的这些做法应该说与国际社会是接轨的。在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影响是在长时间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学术期刊也没有什么级别,更没有我国的行政级别,像《Nature》等期刊,其权威形象是靠悠久的历史、发表最优秀的论文而树立起的;另外,发达国家在确定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和能否晋升高一级职称时,一般不看他在什么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而是看他手中成果(无论发表与否)的水平。诚如陈光熙先生所说,“论文的质量取决于论文本身的首创性、先进性、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凡是内容真实可靠、立论正确、论据充分、技术无误、可信程度高的文章就是高质量文章”,“期刊级别不应与论文质量划等号”。[8]2.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过评比,这种评比应该是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工作的雏形。(1)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进行过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2)1997年底,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了“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也称“百刊工程”)的评比工作,并于1998年1月公布;1999年12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的评比工作。(3)在与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评比的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与科技部又共同评出了首届“国家期刊奖”,其中“社科类”期刊49种,“科技类”期刊64种,还分别评出“提名奖”若干。这被认定为国家级政府奖励。[13]2003年1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比。关于自然科学期刊的评估活动,1994年国家科委就制订和颁布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我们认为,这一系列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仅仅是分级的雏形而已。3.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具有分级意义的工作,始于2001年的“中国期刊方阵”工程以及各地政府的分级工作。(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应该说,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始于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的“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它调动了全国期刊界的智慧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推动中国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并为此制订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进入“方阵”最初层次,即第一个层面的为“双效”期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好,这类期刊确定为1000种,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它由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在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这样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金字塔式形结构。[14](2)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这也算是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的开始。(3)地方政府进行的期刊评比。例如:1998年四川省的期刊质量考评,评定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每2年一次的期刊评比,把所有期刊(包括学术期刊)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这项工作。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是有一个认识和推进的过程,这种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二)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民间(学术界)和半民间陆续出现了“核心期刊”概念,并进行相应的学术期刊评比工作1.20世纪80年代“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中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纯粹以行政级别分级的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以中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2.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从中外文科技期刊中选择1300余种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地区分布、引用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并将结果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统计报告)形式公布,如《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等。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的重点攻关项目资助。3.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选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15]4.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市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它4年一版,分别于1992、1996、2000、2004和2008年5次出版。据说该“总览”以布拉德福(Bradford)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和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与分散规律”为理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在10000余种期刊中选取1500余种作为“核心期刊”。此项研究分别得到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5.中国科协学工部主办(1994年创刊)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引用期刊(235种)、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一定影响。6.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自1995年开始采用“引文法”研究,以此评比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且每年予以公布。7.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该系统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淘汰和补充。8.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在具有“CN”编号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范围内评选,曾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据说,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9.《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种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科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0.国内期刊学会(协会)界也进行期刊相应的评比工作。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每4年进行一次的学报评比,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它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其评比的结果分为4个层次:双十佳、百强、优秀和单项奖。华东、华北等地区的学术期刊学会也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术期刊评比,一般每2年一次,主要评比出“优秀期刊”。核心期刊研究及其成果,对于期刊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作者的论文成果和期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可见,我国民间(学术界)出现的“核心期刊”概念以及相应的评比工作,是从西方引进该方面的理论,再到实践,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比较规范这样一个过程。(三)对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现状的质疑与西方比,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学术期刊起步晚,目前还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更没有“走出去”的,为此,政府的适度干预、权威机构的介入,对学术期刊进行优劣界定,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还不尽如人意。现对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的现状冒昧进行质疑。1.能够参加期刊分级、评比的期刊太少、覆盖面过窄。全国有上万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近6000种,而国家的评比少则200种(百种社会科学期刊奖、国家期刊奖),多的也仅有千余种(“期刊方阵”工程)。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某一行为的期望价值(效价)和个体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因此,任何一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确立的目标要适宜,适宜的目标才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评比的覆盖面。2.不宜将学术类期刊与“消费类”大众期刊相混淆,而国家的几次期刊评比将二者混为一谈了。3.“消费类”大众期刊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真正的学术类期刊,例如,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102种获奖期刊中,仅有16种,在“社会科学期刊”中其比重仅占15%;而占85%的是“生活、科普、文学艺术类”期刊(占60%)和“工作、学习、指导类”期刊(占25%);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获奖率在全部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的比重,仅占其总数的1.5%,而“消费类”大众期刊的比重占到了12%,几乎相差10倍。另外,在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有所增加,也仅有22种,该类期刊只占全部获奖期刊(108种)的20%,而占80%的是“消费类”期刊;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中,社会科学期刊的比重也有所增加,有15种,比重达31%。但“消费类”期刊依然雄踞“社会科学类”期刊榜首。[16]4.自然科学类期刊比重远远大于社会科学类。例如,在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评比结果中:双高期刊中社会科学为10种,比重仅为25%,自然科学则达75%;在双奖期刊中,社会科学为41种,比重仅为40%,自然科学达60%;在双百期刊中,社会科学为78种,比重仅为39%,而自然科学达61%;双效期刊中,社会科学为500种,比重不到50%。我们认为,这种比例上的差距远大于实际数量的差距,应该尽力改变,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学术期刊,进行评比时应考虑比例问题。5.“核心期刊”的分级方法仍然存在很大缺陷。李力民、翁甄林曾指出,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一些技术类、指导类期刊榜上有名,而一些公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却名落孙山;在理科学术榜上,《总览》中技术性、指导类期刊根本未予考虑。因此,各期刊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自己上榜的核心期刊研究课题予以肯定,竭力宣扬,并在期刊封面上显著标识;未上榜者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愤愤不平,科技管理者感到无所适从。[11]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是这种情况,应当改变。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评比活动、排行行为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对学术期刊分级依据的讨论学术期刊与任何事物一样,由于它们的内外因有千差万别,在质量上不可能完全一样。一种学术期刊质量的好坏,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即使是客观因素基本相同的学术期刊,由于主观因素的不同,其学术质量、出版质量也迥异。学术期刊的分级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它们的等级类别。关于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事关分级工作的根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标准,就谈不上学术期刊的分级。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一的回顾和讨论。(一)学术期刊分级依据讨论的回顾1.我们(1994)认为,对我国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有的论者强调仅仅用一项指标来确定期刊级别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允。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考察和掌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第二,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确立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级别的客观依据;第三,培养人才的情况;第四,发行量的大小;第五,印装质量;第六,历史长短;第七,论文转载率。[17]当然,我们的这一探讨,由于当时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显得抽象的东西多一些、定量的东西少一些。2.于鸣镝两次撰文(1996、1998)认为,期刊的级别划分依据是:(1)依据期刊主管单位划分期刊等级;(2)依据期刊出版形式划分等级;(3)依据期刊在学术上的重要程度划分期刊等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4)依据期刊质量的综合指标划分期刊等级(即六项标准: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发行标准和管理标准)。[18]于鸣镝关于“依据期刊主管单位划分等级”是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界定的违背,他忽视了诸“规定”已经申明的“依据期刊主管单位不能代表期刊级别”的精神;于鸣镝关于“依据期刊出版形式划分期刊等级”指的是“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既然有了,为什么还要划分?他关于“依据期刊出版形式划分等级”也是错误的,因为学术期刊出版形式无非是周期长短、开本大小和页码多少,这些因素显然不能决定期刊的级别。3.《晋图学刊》编辑部(1996)认为:“关于期刊的定级问题,目前有关方面尚无明确的标准和定论。我刊1996年第1期刊登了于鸣镝同志的《试论期刊等级》一文,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撰文,各抒己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期我们选发了缪家鼎同志的文章,较具代表性。我们认为,无论是核心期刊还是非核心期刊,其优劣的关键在其质量,期刊质量的高低应是决定期刊定级的标准。”[19]该问题两年前的1994年我们就已经提出来了,并且得到了包括《新华文摘》(1994年第10期)、《编辑学刊》(1994年第6期)等重要业内学术期刊的重视和转摘,可谓“反响强烈”,而在该编辑部看来,迟滞的、似乎没有新意的观点还“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普遍反映出在该问题上,许多论者没有充分掌握基本信息,研究不够严谨。4.崔国平(2000上半年)认为,决定期刊级别的因素取决于以下11个方面:(1)学术技术水平(x1);(2)转载收录率(x2);(3)权威评价分值(x3);(4)印刷效果分值(X4);(5)裁切装订质量分值(x5);(6)技术加工水平(x6);(7)错字率(x7);(8)编排规范程度(x8);(9)办刊基本条件具备完善程度(x9);(10)规章制度健全程度(x10);(11)出版秩序合格率(x11)。[20]应该说到崔国平,在期刊级别划分依据问题上,才有了定量的倾向,他由1994年我们的主要找定性依据的局限性,转变到了在定量上找依据。但是现在看来,对于这些因素的描述还是过于琐碎,没有抓住主要、本质性的东西。5.徐威、刘飚、胡健飞(2000下半年)建议,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期刊作为一级期刊。[21]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