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_第1页
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_第2页
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_第3页
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_第4页
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纵杆产业发展指南

发展智能汽车,有利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能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经济,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增强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进人民福祉。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受汽车制造业周期性的影响,基本与之保持同步。汽车制造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汽车需求不断增长,则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扩张;当宏观经济出现回落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汽车产品相关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区域性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区位的选择通常以整车生产企业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主要在以上地区设立生产工厂,满足当地客户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需求。产业集群的模式有利于维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同时能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季节性汽车零部件供应至整车厂,组装成汽车后投放市场,因此汽车零部件产品需求与汽车产销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由于汽车销售存在季节性,一般上半年为销售淡季,如二三月份,下半年为销售旺季,如九十月份,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发展态势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一)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从技术层面看,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从产业层面看,汽车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呈现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发展特征。从应用层面看,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从发展层面看,一些跨国企业率先开展产业布局,一些国家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二)发展智能汽车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智能汽车,有利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能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有利于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经济,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增强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增进人民福祉。(三)我国拥有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制度优势显著。我国汽车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发展基础较为扎实。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知名企业,网络通信实力雄厚。路网规模、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水平国际领先,基础设施保障有力。汽车销量位居世界首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汽车零部件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汽车市场中生产厂商和品牌较多,因此,不同型号的汽车所需的座椅是不同的,不同的座椅所需的零部件在规格、性能、尺寸等方面也有所差异,这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汽车座椅厂商要根据不同的车型设计不同的零部件,每个部件的模具和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一种座椅零部件一般仅对应一种车型或一种车型平台的情况。因此,汽车座椅零部件企业往往执行以销定产供应模式,即座椅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在接到订单以后才开始安排生产。汽车行业广泛应用Just-In-Time(JIT)模式,即零库存模式。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以提高生产和库存管理的效率。汽车座椅厂商作为汽车主机厂的供应商,一般应用JIT模式,并可能延伸应用到其部分供应商。在研发方面,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在新车型立项之前的调研阶段就开始介入,介入时间较早。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链逐渐完善,座椅总成厂商和零部件配套厂同步开发已成为行业主流趋势。首先,同步开发能够有效降低主机厂或座椅总成厂商的研发投入,把部分风险转嫁给零部件生产商;其次,零部件供应商在同步开发的过程中也可以吸收和学习座椅总成厂商的研发经验和技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最后,协同开发的模式也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加强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建设广泛覆盖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开展车用无线通信专用频谱使用许可研究,快速推进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统筹公众移动通信网部署,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建立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提供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带宽的无线通信和边缘计算服务。在桥梁、隧道、停车场等交通设施部署窄带物联网,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多维监控设施。突破关键基础技术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基础前瞻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新型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云控基础平台等共性交叉技术。战略愿景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原则(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强化智能汽车发展顶层设计,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加强部门协同、行业协作、上下联动,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调发展合力。(二)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建立开源开放、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构建智能汽车自主技术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增强战略实施保障能力。(三)市场主导,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智能汽车发展活力。打破行业分割,加强产业融合,创新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应用模式。(四)开放合作,安全可控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构建智能汽车开放合作新格局。强化产业安全和风险防控,建立智能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创新产业发展形态积极培育道路智能设施、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车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出行等新业态。加强智能汽车复杂使用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重点在数据增值、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培育新商业模式。优先在封闭区域探索开展智能汽车出行服务。汽车工业发展概况(一)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工业起步于19世纪末,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市场。2010-2020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呈波动发展。具体过程:金融危机之后,受益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市场的快速拉动,全球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增速分别达到25.75%、14.34%;此后,全球汽车产销量增速维持在3%-5%;至2018年,受世界经济下滑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分别为9,686.90万辆和9,505.59万辆,增长率为-0.45%和-0.63%;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产销量分别为7,762.16万辆和7,797.12万辆;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略有回暖,全年产销量分别为8,014.60万辆和8,105.00万辆,较2020年分别增长3.25%和3.95%。随着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市场趋于饱和,发展中国家尤其金砖国家的经济崛起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全球汽车工业重心逐渐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转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2009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概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均增长1.6倍。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也大幅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1-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234.15万辆和237.11万辆增至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其过程大致:①2001-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234.15万辆和237.11万辆增至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在此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64%和25.31%;②2011-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增至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由于受到汽车产销基数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87%及7.7%。③2018年-2019年,随着贸易摩擦及经济下行等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下滑。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④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下滑1.9%和1.8%,但下滑幅度收窄。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2021年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增速2.18%和3.8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支持汽车工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如《中共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我国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规划在我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使其能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并力争使我国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基地。国家的产业政策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汽车消费市场,由于汽车属于可选消费品,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汽车消费的核心因素之一。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已由过去的以基本生活为主逐渐向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便利性等方面转变,这为汽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6.10%增长至64.72%,但与国外发达国家8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未来随着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及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汽车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这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3、世界汽车产业转移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国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纷纷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方式以降低整车生产成本和优化供应结构。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及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基地,我国因高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势头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而成为首选目的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仍将会有较高的需求,世界汽车产业转移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如长城、长安、奇瑞、吉利等企业发展迅速,在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同时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领域,国内自主品牌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快速崛起壮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领先优势。自主品牌整车制造企业因地缘和成本的因素,倾向于向内资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零部件,这为内资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了产品订单。自主品牌整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会带动内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为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产销量由2014年的7.85万辆和7.48万辆上升至2021年的354.5万辆和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34%和73.37%。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3.4%。因此,在政策支持下,未来新能源汽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打破原有被国际座椅厂商主导的竞争格局,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的供应链体系,为国内优秀座椅核心零部件厂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汽车零部件行业缺乏核心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