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总论治疗_第1页
皮肤总论治疗_第2页
皮肤总论治疗_第3页
皮肤总论治疗_第4页
皮肤总论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总论治疗第1页/共94页2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第2页/共94页3第七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第一节皮肤性病的预防第二节皮肤性病的治疗第3页/共94页4第一节皮肤性病的预防1、重视皮肤病与环境、精神因素的关系2、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3、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5、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6、各种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导致的皮肤病的预防7、皮肤肿瘤的预防第4页/共94页5第二节皮肤性病的治疗治疗主要包括:

一内用药物二外用药物三物理疗法四皮肤外科治疗。

第5页/共94页6

第一节内用药物疗法

本节仅对皮肤性病临床上较常用药物简述如下。(皮肤病和性病的内用药物种类很多,)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第6页/共94页7(一)抗组胺类药物(antihistaminedrug)

抗组胺药有H1受体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H1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及脑组织,H2受体则主要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前者在皮肤科应用较广,在严重和顽固的患者可以两类药物合用,以提高疗效。第7页/共94页81.H1受体拮抗剂:(1)大都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能与组胺争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作用。(2)此外,有不同程度的抗胆碱及抗

5-羟色胺的作用。第8页/共94页9H1受体拮抗剂

[适应证]

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药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扁平苔藓等引起的瘙痒均可治疗。第9页/共94页10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特点:1、抗组胺、镇静、抗胆碱能活性、局部麻醉、止吐等作用。2、分子量小,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并进入乳汁中。3、口服后经胃肠吸收,30分钟即起效,1—2小时达高峰,持续4—6小时。4、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5、24小时内由肾脏完全排泄。第10页/共94页11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成人用量

用法

副作用1.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4mg,3次/

口服

嗜睡

(chlorpheniramine)lOmg,1—2次/日

肌注2.苯海拉明

25mg—50mg,3次/日

口服

明显嗜睡,青光眼者用,

(diphenhydramine)20mg,1—2次/

肌注

用药6个月以上可致贫血3.多虑平(doxepin)25mg,1次/日

口服

嗜睡、口干,青光眼、孕妇、

儿童忌用4.赛庚啶(cyproheptadine)2mg—4mg,3次/日

口服

明显嗜睡,青光眼者禁用5.去氯羟嗪(decloxizine)25mg—50mg,3次/日

口服

嗜睡,可致畸6.异丙嗪(promethazine)12,5mg—25mg,3次/日

口服

明显嗜睡,青光眼、肝肾功

25mg—50mg,1次/日

肌注或静滴

能减退者慎用7.酮替芬(ketotifen)lmg,2次/日

口服

镇静、嗜睡、头晕、口干等第11页/共94页12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副作用]

1、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2、抗胆碱作用,表现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等副作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第12页/共94页13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表药药名持续作用成人用量用法副作用(h)阿斯咪唑(astemizole)2410mg1次/日口服孕妇慎用,忌与唑类抗真菌药合用特非那定(terfenadine)12—2460mg2次/日口服忌与红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偶见头痛口干。氯雷他定

(loratadine)18—2410mg1次/日口服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西替利嗪

(cetirizine)24lOmg1次/日口服婴幼儿、孕妇、哺乳期美瞳他嗪

(mequitazine)185mg2次/日口服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咪唑斯丁(mizolastine2410mg1次/日口服第13页/共94页14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特点1、一般口服吸收很快。2、最大的优点是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分子量较大,常伴有长链;脂溶性低,主要选择性作用于外周H1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困倦作用,故也称非镇静抗组胺药。3、抗胆碱能作用较小,因此没有口干、瞳孔散大等副作用或较轻。4、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口服1次即可。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尤其适用于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及需长期使用者。

第14页/共94页152.H2

体拮抗剂对抗组胺: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阻止组胺与该受体结合,对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多等作用。口服后1—1.5小时血中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2小时,2/3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副作用: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和精子减少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第15页/共94页162、

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cimetidine)0。2g,4次/日,口服

雷尼替丁(ranitidine)O.15g,2次/日,口服

法莫替丁(famotidine)20rug,2次/日,口服

与H1受体拮抗剂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另外,西米替丁还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雄激素样作用,能减少皮脂分泌,可用于治疗痤疮、妇女多毛症。第16页/共94页17

(2)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1、口服吸收很快,多在肝脏内代谢。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神经系统影响较小。抗胆碱能作用很小或无。

第17页/共94页18(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抑制免疫、抗炎、抗细胞毒、抗休克抗增生等,在皮肤性病科广泛应用。第18页/共94页19

glucocorticoid

适应证:重症药疹重症多形性红斑非感染性的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严重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第19页/共94页20

3.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

临床应用方法

(1)短程:严重的药疹、过敏反应急性期、严重接触性皮炎等,症状明显改善后可较快减量后停用。(2)中程:病期较长及病情反复者,如过敏性紫癜、泛发性湿疹、非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等。第20页/共94页213.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

临床应用方法

(3)长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治疗需足量、早期、持续给药,病情重时需静滴;控制病情后需缓慢减量。

(4)冲击疗法:危重病例,如过敏性休克、喉部血管性水肿、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累及肾脑、严重天疱疮等。第21页/共94页22

常用糖皮质激素

药物名称抗炎作用等效剂量片剂/注射剂·成人一般剂量

(mg)(mg)(mg/d)低效氢化可的松120/25~100‘静滴100—400(Hydrocortisone)中效泼尼松(强的松)455口服~10—60

(Predni~one)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4-555/5—25(混悬)口服10—60(Prednisolone)

甲基泼尼松龙744/40口服16—40(Methyprednisolone)

曲安西龙(去炎松)544/50(混悬)口服8—40(Triamcinolone)高效地塞米松300.750.75/5口服1.5—9(pexamethasone)

静滴5—10

倍他米松.400.50.5口服1—6(Betamethasone)

第22页/共94页23(三)抗生素(antibiotic)

1.青霉素类:

适应征:G菌及螺旋体等感染性皮肤性病,如丹毒、梅毒、淋病、类丹毒,放线菌病等。无青霉素过敏史,做皮肤试验2.头孢菌素类:

适应征: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和一些G-杆菌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注意与本类药物的交叉过敏。

第23页/共94页24(三)抗生素(antibiotic)3.氨基糖苷类

(1)适应征:绿脓杆菌;皮肤结核病。(2)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链霉素(3)本类药物有耳、肾毒性。

4.四环素类(1)适应征:痤疮,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感染。(2)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3)应用四环素可使牙齿黄染,米诺环素可引起眩晕。第24页/共94页25(三)抗生素(antibiotic)

5·大环内酯类本类药物用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红癣。红霉素可用于痤疮。主要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阿齐霉素(azithromycin)等。

6.喹诺酮类对G+和G-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效;用以治疗脓皮病、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主要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等。第25页/共94页26(三)抗生素(antibiotic)7.抗结核药利福乎(rifampicin),对结核菌高度敏感,对G+球菌也有很强抗菌作用。8.磺胺类对G+和G-菌、衣原体、奴卡菌有效。主要药物有复方新诺明等。部分患者可引起过敏反应。9.其他类如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药物均可选用。第26页/共94页27(四)抗病毒药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作用]

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干扰疱疹病毒DNA的合成。

[适应证]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用法]

成人口服0.2-0.8g,5次/日,疗程5—7日。静滴为5mg/kg,每8小时一次,疗程为7日。

[副作用]

静注处可引起静脉炎、暂时性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第27页/共94页28(四)抗病毒药

伐昔洛韦(万乃洛韦)(valaciclovir),

[作用]口服吸收快,在体内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血浓度较口服阿昔洛韦高3—5倍,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抗病毒谱广,较阿昔洛韦安全。

[适应证]可用于水痘—带状疱疹及I、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

[用法]口服0.3g,2次/日,疗程:单纯疱疹7日,带状疱疹10日。

[副作用]过敏者及孕妇禁用。第28页/共94页29(四)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ganciclovir):阿昔洛韦衍生物,抗巨细胞病毒作用较阿昔洛韦强,5mg/kg静滴,1次/日,疗程2—3周。泛昔洛韦(famciclovir):口服吸收良好,组织中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治疗带状疱疹,0.25g/次,3次/日,疗程7日。第29页/共94页30(四)抗病毒药

2.利巴韦林(ribavirin)

又称病毒唑(virazole),广谱抗病毒药。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繁殖,对多种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于疱疹性口炎等。静滴或肌注,剂量为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分2次静滴。副作用:口渴、白细胞减少等,妊娠早期忌用。第30页/共94页31(四)抗病毒药

3.干扰素(interferon)

是病毒或诱导剂进入宿主细胞内诱导该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第31页/共94页32(四)抗病毒药目前用于临床的人干扰素有3种:α-干扰素(白细胞干扰素)β-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γ-广干扰素(免疫干扰素)

可用于病毒性皮肤病(如严重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和肿瘤患者。用量为100万U—1000万U,肌注,1次/日,疗程按病种而定。也可作局部病灶注射(如尖锐湿疣)或外搽。可有流感样、发热和肾损害等副作用。第32页/共94页33(四)抗病毒药

4.干扰素诱导剂(1NFinducer)

聚肌胞是最常用的干扰素诱导剂,诱导产生的干扰素能与病毒DNA多聚酶结合而阻止病毒复制。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扁平疣、寻常疣等。剂量为2mg,肌注,隔日。第33页/共94页34(五)抗真菌药物

1.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窄谱,抑制。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主要用于头癣;花斑癣及深部真菌病无效。副作用:胃肠反应、头晕、药疹、白细胞肝损害。

第34页/共94页35(五)抗真菌药物2.多烯类药物(polyene)

该类药物能与真菌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膜上形成微孔,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

(1)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

广谱抗真菌药,深部真菌隐球菌、念珠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着色真菌、球孢子菌、巴西芽生菌、申克孢子丝菌、光滑球拟酵母有强抑制作用,但对皮肤癣菌抑制效力差,因此不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第35页/共94页36(五)抗真菌药物用法:静脉滴注因口服吸收不良且不稳定,剂量:0.1—lmg/(kg·d),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全身反应缓慢加量。滴注液浓度应<0:1mg/ml,缓慢滴注,6—8小时滴完。副作用:寒战、发热、食欲不振、肾损害、低血钾和静脉炎等。需与地塞米松等联合应用,以减少副反应。第36页/共94页37(五)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脂质体(1iposomeencapsulatedamphoteficinB):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能降低与胆固醇结合,而增强与麦角胆固醇的结合,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开始0.3mg/(kg·d),静滴,逐渐增至1—2mg/(kg·d),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总量可达5—8g。第37页/共94页38(五)抗真菌药物(2)制霉菌素(nystatin)

用于消化道念珠菌感染。成人200万U/日,儿童5万U—10万U/(kg·d),分3—4次口服。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毒性强,不能用于注射。口服难吸收,大部分从粪便排泄,第38页/共94页39(五)抗真菌药物3.5—氟胞嘧啶(5-fiuorocytosine,.5Fc)

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物。。用于: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该药与二性霉素B联合应用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率,并有协同作用。

剂量:50—150mg/(kg·d),分3次用数周至数月。副作用:食欲不振、白细胞、血板下。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忌用。第39页/共94页40(五)抗真菌药物4.唑类(azole)

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干扰真菌细胞的麦角固醇合成,导致麦角固醇缺乏,使真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外用种类:

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口服种类: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第40页/共94页41(五)抗真菌药物4.唑类(azole)

:内服者主要有以下几种:

(1)酮康唑(ketoconazole)

念珠菌感染、泛发性体癣、花斑癣等。成人口服0.2—0.4g/d,疗程随疾病而异。副作用:恶心、眩晕,氨酶心悸、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皮疹等。‘可致畸、孕妇忌用。第41页/共94页42(五)抗真菌药物(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三唑类广谱高效抗真菌药。有高度亲脂性、亲角质的特性。皮肤和甲中药物浓度超过血浆浓度。用于: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着色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等。副作用:恶心、头痛、胃肠道症状和转氨酶升高等。第42页/共94页43(五)抗真菌药物冲击疗法:①甲真菌感染:200mgBid

每月服一周。指甲2疗程,趾甲3疗程。②皮肤癣菌病:100mgBid连服7日。③念珠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2周。④口腔念珠菌病:连服7日。⑤头癣:1

次/日,连服6周.⑥深部真菌病:疗程2—6月。第43页/共94页44(五)抗真菌药物

(3)氟康唑(fluconazole)

可溶于水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可供静注,不经肝脏代谢,90%以上由肾脏排泄,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迅速.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副作用:胃肠反应、皮疹、肝功能异常、低钾白细胞减少等。’第44页/共94页45(五)抗真菌药物5.丙烯胺类(allylamine)

特比萘芬(terbinafine)第二代丙烯胺类抗真菌药。能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合成中所需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达到杀灭和抑制真菌的双重作用。第45页/共94页46

(六)维A酸类(vitaminAacids)

是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本组药物可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恶性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调节免疫和炎症过程等;主要不良反应有致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钙、骨骼早期闭合、皮肤黏膜干燥、肝功能异常等。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3代:

第46页/共94页471.第一代维A酸是维A酸的天然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和维胺脂。全反式维A酸外用可治疗痤疮;后两者口服对寻常型痤疮、掌跖角化病等有良好疗效。2.第二代维A酸为单芳香族维A酸,主要包括阿维A酯、阿维A酸及维A酸乙酰胺的芳香族衍生物。阿维A酯主要用于重症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与糖皮质激素、PUVA联用可用于治疗皮肤肿瘤。阿维A酸为阿维A酯的换代产品,用量较小,半衰期较短,因而安全性显著提高。本组药物不良反应比第一代维A酸轻。3.第三代维A酸为多芳香族维A酸,其中芳香维A酸乙酯可用于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病等;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为外用制剂,可用于治疗痤疮和银屑病。第47页/共94页48(七)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drugs)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环胞菌素第48页/共94页49(八)免疫调节

(immunomodulatorydrugs)

卡介苗左旋咪唑干扰素第49页/共94页50(九)其它

氯喹氨苯砜甲硝唑反应停维生素类钙剂第50页/共94页51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第51页/共94页52皮肤的屏障作用

Fick定律

Js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通透量

KmDCsKm:在角层和赋形剂的分配系数

Js=D:药物在角质层的弥散常数

δCs:角质层两侧溶液浓度差

δ:角质层厚度第52页/共94页53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概念

药物皮肤血管和淋巴管

细胞膜(脂蛋白)角质层细胞间隙途径

毛囊皮脂腺--脂溶性:维生素A,D,K

脂溶性激素汗管油脂类第53页/共94页54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羊毛脂:吸水性较大,可吸水约150%

组成近似皮脂常与凡士林配伍(5~10%混合基质)凡士林:适宜的粘稠度和涂展性软化作用对皲裂、溃疡性创面保护作用促进上皮形成和肉芽生长作用

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第54页/共94页55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羊毛脂:吸水性较大,可吸水约150%

组成近似皮脂常与凡士林配伍(5~10%混合基质)凡士林:适宜的粘稠度和涂展性软化作用对皲裂、溃疡性创面保护作用促进上皮形成和肉芽生长作用

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第55页/共94页56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影响因素年龄、性别部位温度湿度皮肤损伤炎症皮肤水合程度皮肤渗透促进剂第56页/共94页57影响因素

年龄通透性:足月新生儿=成人早产儿>足月新生儿(10倍)经皮吸收:与体表面积和体重的比例有关新生儿约成人的7倍(每单位体重的相对体表面积)

性别

无差异第57页/共94页58影响因素部位氢化可的松溶液手臂屈侧:1

足弓部:0.14

手掌:0.83

头皮:3.5

前额:6

外阴:9

阴囊:42第58页/共94页59影响因素温度温度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弥散速度吸收第59页/共94页60影响因素湿度

湿度角质层水分<10%吸收湿度角质层内外层水分浓度差

吸收第60页/共94页61影响因素皮肤损伤

角质层的损害屏障功能的破坏磨损干燥、皲裂酸、碱、脂溶剂皮肤病第61页/共94页62影响因素炎症血流表皮与深层间药物浓度差吸收

第62页/共94页63影响因素皮肤水合程度

水合吸收尿素:易溶于水,有抗菌、使角蛋白溶解和变性、增加角蛋白的水合作用。“封包”:角质层含水量

细胞膜孔径(膜破裂、细胞间粘附)

渗透吸收第63页/共94页64影响因素皮肤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矾(DMSO):万能溶媒(40~60%)药物溶解度(改变分配系数)药物储存时间(细胞间隙和毛囊)氮酮(azone):1~5%

类脂物质不规则排列脂质包层开裂药物易通过角质层

丙二醇尿素脂质体

第64页/共94页65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其他因素

药物浓度:浓度吸收剂型:软膏>霜剂>粉剂、水溶剂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分子量无关颗粒小吸收第65页/共94页66赋形剂--vehicle定义:药物的媒介物(载体)特点:易应用亦易去除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化学性质及药理性稳定制菌性可用于化妆品使药物达最高效能种类:液体、半固体和粉剂第66页/共94页67二、外用疗法(一)外用药的性能清洁剂杀虫剂保护剂角质促成剂止痒剂角质松解剂抗菌剂收敛剂抗真菌剂腐蚀剂抗病毒剂遮光剂抗肿瘤剂脱色剂维A酸类外用糖皮质激素类第67页/共94页68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弱:醋酸氢化可的松(1%)醋酸地塞米松(0.025%~0.1%)中:确炎舒松-A(0.1%)

17-丁酸酯氢化可的松(0.1%)强:莫米松糠酸酯(0.1%)最强:肤轻松(0.05%)超强: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美他松(0.05%)第68页/共94页69(二)外用药的剂型溶液(solution)药物的水溶液酊剂(tincture)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spiritus)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粉剂(powder)药物的固体粉末洗剂(lotion)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油剂(oil)

药物与植物油的混合物乳剂(emulsion)药物、油或水经乳化而成软膏(ointment)(药粉<25%)第69页/共94页70(二)外用药的剂型糊剂(paste)含25%-50%固体粉末的软膏

硬膏(plaster)涂膜剂(film)气雾剂(aerosol)凝胶(gel)透明软膏皮肤渗透促进剂二甲基亚砜制剂(DMSO)第70页/共94页71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制成不同剂型的目的:使药物以不同的浓度混溶其中可发挥药物的最高效能适用于不同的皮损适用于不同的部位第71页/共94页72水溶液: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水溶液用于局部涂擦、洗涤和湿敷

3%硼酸溶液

0.5%新霉素溶液

PP粉(1:5000~1:10000)生理盐水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第72页/共94页73粉剂:一种或多种干燥粉末状药物均匀混合制成干燥、散热、保护有机性--淀粉、麦粉无机性--氧化锌、滑石、炉甘石

单纯扑粉--硼酸、氧化锌、滑石粉樟脑扑粉--樟脑+单纯扑粉足粉--水杨酸+单纯扑粉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第73页/共94页74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水粉剂:水+粉剂散热、消炎、干燥、保护和止痒作用

振荡洗剂--氧化锌、滑石粉、甘油、水樟硫炉洗剂--

不宜用于毛发部位及湿润的糜烂面

第74页/共94页75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酊剂:酒精溶液、酒精浸出液消毒、杀菌、止痒

地煤涂--地塞米松、煤焦油、丙二醇地丙醇--地塞米松、丙二醇、DMSO

铝涂剂、复地搽剂、复苯液、复雷液、抗银涂、发水2号、百部酊

不宜用于破皮处、近腔口和粘膜部第75页/共94页76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糊剂:粉剂+软膏杀菌、干燥、保护、性质温和,刺激性小

新糠糊--新霉素、糠馏油+粉剂新煤糊--新霉素、煤焦油+粉剂不宜用于毛发处,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轻擦第76页/共94页77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软膏:基质+药物保护、柔软皮肤,防干裂,软化痂皮,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基质:有一定的粘稠度和涂展性吸水性、稳定性、亲和性、均等性

(羊毛脂、凡士林、石蜡、植物油等)

新霉素软膏维A酸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硫软膏

急性红肿皮损不能选用第77页/共94页78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乳剂:油+水+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碳水化合物类亲水性蛋白质、磷脂类乳化剂界面活性类脂肪类亲脂性类脂类界面活性类第78页/共94页79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乳剂水包油型:(o/w)水连续相可用水稀释易溶解水溶性物质局部冷却作用消炎止痒作用渗透较差易干燥、霉变不太稳定樟脑霜硫磺霜复松霜油包水型:(w/o)油连续相易被油稀释适用于干性皮肤稳定不易洗去

尿素脂康裂脂第79页/共94页80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油剂:植物油油动物油+药物矿物油清洁保护、润滑及消炎止痒作用

3%水杨酸油锌氧油(氧化锌、液体石蜡、蓖麻油)第80页/共94页81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硬膏:粘着性基质+药物粘着力强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持久简便清洁

鸡眼膏肤疾膏

第81页/共94页82二、外用疗法的主要剂型涂膜:

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溶媒或水+药物溶媒挥发形成薄膜药物附着、固定皮损处不用包扎不污染衣物药物逐渐释放气雾剂:

成膜材料

+药物液化气体保存性好稳定性高不易污染分布均匀药物损失少

毛囊、皱褶处不宜用第82页/共94页83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正确选择剂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

正确选择不同性能的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注意事项浓度适当,低浓度高浓度注重年龄、性别和皮损部位的差异详细说明用法,随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第83页/共94页84三、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正确选择剂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