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镜检不要外传第1页/共132页一、疟原虫生活史子孢子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实质细胞内发育,进行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简称红外期)或肝细胞期(简称肝期),此时期的疟原虫称肝期裂殖体。肝期裂殖体成熟后肝细胞破裂,肝期裂殖子释入血液。不同种疟原虫的此期所需时间不同,从6天到12天不等。.1.在人体内的发育(1)红细胞外期第2页/共132页
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裂体增殖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速发型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遂开始红外期裂体增殖,释放出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经裂体增殖引起临床发作。迟发型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暂不继续发育,处于休眠状态,经过一段休眠期后,再发育成为成熟的红外期裂殖体,释放出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引起复发。第3页/共132页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此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现象。(2)红细胞内期红外期裂殖子进入血液后,侵入红细胞并开始发育,进行裂体增殖,这个时期称为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被寄生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破裂的红细胞碎片、裂殖子和疟色素等进入血液,引起疟疾临床发作。第4页/共132页
裂殖子再侵入正常红细胞,开始新一轮的红内期发育,如此循环往复,称为裂体增殖周期。红内期发育成熟的时间,因不同虫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三日疟原虫72小时,相应产生间日发热和三日发热等周期。第5页/共132页
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侵入红细胞的裂殖子不再进行核分裂,而逐渐发育成为雌、雄配子体,或称大、小配子体,这是疟原虫有性生殖的开始。成熟的雌、雄配子体被雌性按蚊吸入后,便在蚊胃内进行有性生殖。第6页/共132页2.在蚊体内发育(1)配子生殖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动合子、卵囊。(2)孢子增殖卵囊反复分裂,形成子孢子。室温24℃~26℃,相对湿度75%~80%,是蚊体内疟原虫孢子生殖最适宜的条件。气温低于16℃或高于30℃时,发育变慢,并退化变性,直至死亡。成熟子孢子唾腺内。当含子孢子的雌蚊吸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疟原虫开始其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第7页/共132页第8页/共132页二、人体疟原虫形态疟原虫基本构造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厚血膜中疟原虫形态第9页/共132页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细胞浆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第10页/共132页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有时因胞浆厚密或染色深蓝,使核呈暗红或紫红色。第11页/共132页疟色素
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三日疟原虫的色素呈砂粒状,深褐色;卵形疟原虫的色素与间日疟原虫相似。疟色素在虫体内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块。第12页/共132页
被寄生的红细胞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Schuffner‘sdots)。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点(Maurer'sdots)。第13页/共132页疟原虫的特征核胞浆色素第14页/共132页
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第15页/共132页胞浆核薄血膜间日疟—环状体期
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第16页/共132页
薄血膜间日疟-滋养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小相等,分布均匀,数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点。大小:较大。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米巴伪足,有空泡。核:红色,一个。色素:细小杆状,黄褐色,分布不均匀。第17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又称裂殖体前期色素聚集成团块第18页/共132页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胞浆和核:裂殖子12_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薄血膜间日疟—成熟裂殖体第19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配子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第20页/共132页间日疟大滋养体期早期裂殖体期区别大滋养体期早期裂殖体期第21页/共132页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的区别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匀第22页/共132页
雄(小)
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分散
雌(大)
配子体虫体较小,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浅蓝褐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雌雄配子体的区别第23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可见数粒,大小不一,红色粗大的茂氏点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呈“鸟飞状”不带色素第24页/共132页第25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核:一个,红色。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中
第26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
第27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胞浆:深兰色。核:一个,较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核周可见透明不染色带。色素:黑褐色,密布于核的周围第28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黑褐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
第29页/共132页
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绝大部分疟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恶性疟原虫镜检中值得注意的几点第30页/共132页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育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如果血膜上只有少数环状体,其形态又不太典型,则应另外取血检查,不应轻易下结论。第31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比较间日疟恶性疟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较粗大;核1个,2个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见约为红细胞的1/6;环纤细,核1-2个;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的常见第32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比较
间日疟恶性疟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体小,圆形;空泡小;早期疟色素细小,金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黄褐色第33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
雌(大)配子体比较间日疟恶性疟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胞浆深蓝色;疟色素散在新月形,两端较尖;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深蓝色;疟色素块围于核周第34页/共132页薄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
雄(小)配子体比较
间日疟
恶性疟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浅红色,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疟色素散在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浅红色;疟色素围于核周第35页/共132页薄血膜卵形疟原虫形态第36页/共132页卵形疟第37页/共132页卵形疟第38页/共132页卵形疟第39页/共132页卵形疟第40页/共132页薄血膜三日疟原虫形态第41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2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3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4页/共132页第45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6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7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8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49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50页/共132页三日疟原虫第51页/共132页第52页/共132页薄血膜恶性疟原虫第53页/共132页恶性疟原虫第54页/共132页恶性疟配子体第55页/共132页第56页/共132页第57页/共132页第58页/共132页第59页/共132页第60页/共132页第61页/共132页第62页/共132页第63页/共132页第64页/共132页第65页/共132页2.厚血膜中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第66页/共132页第67页/共132页恶性疟厚血膜第68页/共132页第69页/共132页厚血膜恶性疟原虫第70页/共132页第71页/共132页间日疟:小滋养体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使环的中间断裂,或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恶性疟: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常呈分号“:”、飞鸟“⌒.⌒”、V状和断环状。
厚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的区别第72页/共132页膜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的鉴别
容易鉴别的混合感染同一血膜中发现Pv.疟各期原虫和Pf.雌雄配子体。同一血膜中发现大量纤细的恶性疟环状体,并混有少量间日疟原虫。
不易鉴别的混合感染Pv.各期原虫和粗环的Pf.环状体。仅有Pv.和Pf.的环状体。第73页/共132页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核较大,胞浆粗厚,常有伪核较小,常见2个核,胞浆纤细大滋养体虫体较大,胞浆呈阿米巴运动,有薛氏点在末稍血不常见,虫体呈不规整圆形,有黑色疟色素团块裂殖体有12~24个裂殖子有18~36个裂殖子配子体雌性核偏于一侧,致密,雄性位于中央,疏松雌性呈新月形,雄性呈腊肠形疟色素黄绿色,短杆状散在呈金黄色,集成团块呈黑褐色其他各期均能查见一般只能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厚血膜间日疟和恶性疟鉴别要点第74页/共132页被寄生红细胞形态
间日疟
恶性疟胀大色浅,薛氏点鲜红色。细小,数多大小正常,色稍紫;茂氏点紫红色。粗大,数少第75页/共132页大配子体和大殖养体的形态区别大配子体大滋养体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匀第76页/共132页寄生的红细胞经染色后,因细胞内血红蛋白溶解,轮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残骸的“影子”或点彩。厚血膜由于用血量多,血膜小,细胞重迭,干燥缓慢,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为缩小,其中只有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疟原虫-厚血膜形态变异第77页/共132页小滋养体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使环的中间断裂,或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常呈分号“:”、飞鸟“⌒.⌒”、V状和断环状第78页/共132页三、疟原虫镜检技术血涂片制作染色注意事项疟原虫计数第79页/共132页(一)血涂片制作1.材料(1)载玻片(2)采血针:使用一次性采血针。(3)75%酒精棉球:(4)记号笔:(3)玻片盒:防污染、防苍蝇。第80页/共132页
2、采血的部位和方法以耳垂采血较为合适,也可在手指末端采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干后,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采血部位,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入采血部位1~2mm深,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和右手中指协同挤出血滴。第81页/共132页
3、涂制血膜取玻片2张,1张作载片,1张作推片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推片侧缘中部。用推片的左下角刮取血液4~5μl,再用该端中部刮取血液1~1.5μl。将左下角的血滴涂于载片的中央偏右处,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为0.8~1cm的圆形厚血膜。用干棉球抹净角上的血渍,然后将推片下缘平抵载玻片的中线,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使两玻片保持25~35角,从右向左迅速向前推成舌状薄血膜,厚度应以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而不相互重叠为佳。第82页/共132页第83页/共132页
4.厚、薄血膜的位置
根据需要,每张载玻片上可做1个薄血膜、或1个厚血膜和1个薄血膜、或1个薄血膜和2个厚血膜、或2个薄血膜和2个厚血膜,或1张载片上制作多个厚血膜等。目前推荐每张载玻片上1个厚血膜和1个薄血膜。第84页/共132页
5.染色前血膜的保存
血膜制成后,立即将受检者号码写在玻片上,血膜朝下插入直竖的标本盒内,让血膜自然干燥后才能染色。薄血膜在染色前须经甲醇固定,而厚血膜在染色前必须溶血,但新制作的厚血膜也可直接染色。血膜放置时间,夏天不宜超过48小时,冬天不宜超过72小时,否则厚血膜会自然固定而不能溶血,影响镜检。不能及时染色的血膜,可先用甲醇固定薄血膜,将厚血膜溶血,晾干后包好,放入干燥器中,置于冰箱内保存。临用时,将干燥器放置室温中1~2小时后取出血片。第85页/共132页(二)染色1.染色液的制备常用的血膜染剂有吉氏和瑞氏两种。吉氏染剂不仅适用于厚血膜和批量血膜的染色,而且效果稳定,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小,染色后的血膜保存时间较长,同时吉氏染剂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染色技术也易掌握,被推荐使用。瑞氏染色法因操作简便,常用于个别血片染色。第86页/共132页
(1)吉氏染液:
吉氏粉5g,甲醇250ml,甘油250ml。将吉氏粉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甘油充分研磨,然后边加边磨,至甘油加完为止,倒入500ml有塞玻璃瓶中。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甲醇,洗掉剩余部分,倒入瓶内,再次加甲醇,洗后再倒入瓶中,至甲醇洗净研钵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室温内放置,每天用力摇动溶液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第87页/共132页
另一种方法是在带有紧口瓶塞的硬质玻璃瓶中放入约50个玻璃珠(直径3~5mm)。用玻璃漏斗把甘油灌入瓶中,把吉氏粉放入漏斗中,用甲醇缓慢地把所有染料粉冲入瓶内,将瓶塞塞紧,置于室温内,每天用力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第88页/共132页
(2)瑞氏染液
瑞氏染剂粉1g,甲醇500ml,甘油15ml。将瑞氏染剂粉置于研钵内,加入甘油充分研磨后,倒入有玻塞瓶中,再用甲醇洗出研钵中的甘油溶液,倒入瓶中,摇匀后置室温下,每天摇动5分钟,3天后即可使用。第89页/共132页
2.染色用水中性的蒸馏水或经煮沸过滤的冷开水,pH7.0~7.2水效果最佳。可配制缓冲液用于染液的稀释和染色后的冲洗。配制pH6.6~7.4缓冲液时,先制备好两种贮备液。贮备液1为每1000ml蒸馏水含9.5g磷酸氢二钠,贮备液Ⅱ为每1000ml蒸馏水含9.07g磷酸二氢钾。配制pH6.6~7.4的缓冲液时,将两种贮备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蒸馏水稀释成各种浓度的溶液。第90页/共132页
3.染色方法除瑞氏染色法外,染色前薄血膜要用甲醇或无水乙醇固定,厚血膜用蒸馏水或清水溶血。
第91页/共132页
(1)吉氏染色法成批染色时,将血膜朝一个方向插入染色缸中,或每对玻片血膜朝外,背靠背插入染色缸中,倒入新配的2%吉氏染液(2ml吉氏原液同98ml蒸馏水缓冲液混匀),浸没厚薄血膜,染色30分钟后,向染色缸中注入缓冲液或自来水,直到溢出,除掉染液表面上的浮渣,将染色缸中残余的染液倾出,加入新水,反复冲洗2~3次,取出玻片,将血膜朝下插在晾片板上干燥。第92页/共132页
单张血膜染色可取蒸馏水或缓冲液1ml加入吉氏染液1滴,混合均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20~30分钟,然后水洗、晾干。染薄血膜时,染液浓度可稍高、时间稍长一些,而染厚血膜时,则染液浓度可稍低、时间稍短一些。当同一张玻片上厚血膜与薄血膜同时染色时,应按照厚血膜的染色方法,以免厚血膜过染而镜检困难。第93页/共132页
(2)瑞氏染色法在薄血膜上滴加6~7滴瑞氏染液,轻轻摇动玻片,使染液在血膜上展开30秒钟,加蒸馏水或缓冲液10~12滴,摇动玻片,使染液与水充分混合,并将染液引到厚血膜上,使厚薄血膜同时染色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或缓冲液将血膜冲洗干净,晾干后检查。第94页/共132页
(3)重新染色法褪色或染色效果不佳时,可先用二甲苯反复洗去血膜上的油迹,再用75%酒精滴在厚、薄血膜上,用水反复冲洗数次,至厚血膜不见蓝色为止。取1ml蒸馏水加入1滴吉氏染液,混匀后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1~4小时(根据血片存放时间而定)。清水冲洗2~3分钟,加1~2滴75%酒精于血膜上,1~2秒钟后用水冲洗,待干。第95页/共132页
4.影响血膜染色质量的因素血片染色好坏,除与玻片的清洁程度、血膜制作的质量和染色技术等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染剂和溶剂的质量:染料、甲醇和甘油如不纯,常使配成的染液偏酸或偏碱,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必须用分析纯的甲醇和中性甘油,配制时所用器具必须干净无水。新配制的染液应先试染,以酸碱度最适宜的水稀释,观察染色是否理想,否则需重新制备染液。第96页/共132页
(2)染液的新旧:新配制的染液,一般染色力较弱,且常呈碱性。染液放置时间稍长,染色力逐渐增加,故应在染色前1~2周先将染液制备好。盛染液的瓶子应密封,以免影响染液质量。(3)染液的稀释浓度:染液浓度高,着色快,各种细胞着色深,薛氏点、茂氏点等粗大显著;染液浓度低,着色慢,但各种细胞内部结构着色均匀、清晰,如环状体、子孢子及疟色素等颜色分明,但薛氏点、茂氏点不够清楚。染液稀释后,一般在半小时内使用,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染色效果。第97页/共132页
(4)染色时间:染色时间长,染色效果好,反之则差。染色时间长短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着色快,故染色时间可适当缩短,温度低染色慢,则时间可适当延长。所以染色时间长短要随着染液的质量、新旧、浓度及温度而决定。(5)稀释和冲洗用水:为使厚、薄血膜着色好,应使稀释的染液呈中性或稍偏碱性,故应用pH7.0~7.2的水稀释。当染色太蓝,可用pH较低的缓冲水冲洗;如染色太红,则用pH较高的缓冲液冲洗;如染色太深,可延长冲洗时间,予以校正。(6)冲洗方法:染色后不要直接将染液倒掉,应将玻片连同染液一起放在水中漂洗,或沿玻片及染色缸边缘加水使染液表层溢出,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沾污血膜。第98页/共132页
(三)注意事项1、采血时间在诊断临床的疟疾患者时,应考虑在什么时候取血较为适宜,尤在确定不下虫种和查不到疟原虫的疑似疟疾患者的情况下极为重要。第99页/共132页
(1)间日疟原虫在患者刚发冷发热以后,大部是在环状滋养体期,故这一时期区别疟原虫种类是不容易的。虽在—般情况下,任何时间检查感染者的末稍血液,多少能查到各个时期的原虫。一般是在患者发作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即已滋养发育至具有易于鉴别的晚期滋养体期。第100页/共132页
(2)恶性疟原虫恶性原虫的裂体生殖是在内脏的毛细血管内进行的,所以在发作之前,患者的末稍血液中不易查到。但实际情况不尽如此,一般在受染者的末稍血液中,随时能见到少数恶性疟原虫的环状滋养体。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的20小时左右,因为这个时候,环状滋养体虽已滋长发育至最高峰,但尚未回至内脏的毛细血管中去进行裂体生殖。环状体的数量与构造,有助于疟原虫种类的鉴别。恶性疟原虫的配子体很易识别,但在初发时,一般需要在发作八日后才能在末稍血液中出现,应当注意。第101页/共132页
2、编号编号可根据实际操作进行。号码必须不易脱落,最好是血片自然干燥后用铅笔在薄血膜上编号,并表明姓名、日期。3、血片制作4、制成的血片切勿用火烤、日晒或放在新购置之标本盒内,以免血红蛋白凝固无法脱除。5、血片放置待干时不可倾斜,否则厚血膜中血细胞沉在一边,可使厚薄不匀。6、防止苍蝇吮吸血膜和灰尘污染血片。第102页/共132页
(四)疟原虫计数
1.厚血膜的疟原虫计数计数每µl血中白细胞数;计数每个视野中的疟原虫数和白细胞数,疟原虫密度较高时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即可,密度很低时计数1000个。用下式算出疟原虫密度。疟原虫数÷白细胞数×每μl血中白细胞数=疟原虫数/μl血。如果无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则以8000个白细胞/μl血计算。第103页/共132页
2.薄血膜的疟原虫计数计数每µl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也可按男性500万个、女性按450万个/μl血计算。镜检薄血膜,算出红细胞的疟原虫感染率,然后按下式算出疟原虫密度。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红细胞数/μl血=疟原虫数/μl血第104页/共132页
如果疟原虫密度较高,检查1000个红细胞即可,但疟原虫密度低时,则应检查更多的红细胞。可按N=45.5×(I-P)÷P确定需检查的红细胞数。式中N为需要检查的红细胞数,P为1万个红细胞中的疟原虫数,I为血样单位(以1万个红细胞计算),45.5为常数。此外,血膜的不同区域视野中的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有较大差别,通常血膜后端和边缘部疟原虫密度常比前半部或中央部高,所以,镜检时不宜只检查一个角落,应顺玻片的横轴检查。镜检时,应当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各种疟原虫,不要笼统地记作混合感染。第105页/共132页
四、疟疾临床表现
人体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4种,分别引起相应的疟疾。疟疾是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由于患者感染疟原虫的种、株差异以及感染程度的高低、个体免疫状态的强弱等因素,造成疟疾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从略感头痛、不适直至谵妄、昏迷,甚至死亡。第106页/共132页
疟疾的发病规律一般为初起症状较轻,发热亦低,尔后渐趋加重,随着患者免疫力的产生,临床表现由重而轻,甚至可自愈。分为4期:前驱期发作前数天可有轻度的畏寒,低热伴疲乏、头痛、全身不适等。
第107页/共132页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种、株的生物学特性。间日疟:Ⅰ型潜伏期短12~30天
Ⅱ型潜伏期短12~30天
Ⅲ型潜伏期长6~9个月恶性疟:潜伏期9~14天,平均12天。第108页/共132页发作期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阶段。发作的基本动因是患者血液中的疟原虫达到了一定数量,即发热阈值。发热阈值因疟原虫种、株,患者的免疫力的差异而不同。一般而言,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原虫/μl血,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原虫/μl血。间日疟发作期间日热型和每日热型转为间日热型,且比前次提前1~2小时。恶性疟发作期一般36~48小时第109页/共132页发冷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寒颤。面色苍白、口唇等发绀,同时伴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常见,体温开始迅速上升。常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不等。发热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血,口渴,头痛加剧,常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体温可达40℃以上。此期一般持续2~4小时。第110页/共132页出汗面颊部和双手微汗,继而波及全身,衣被尽湿,体温迅速下降,甚至有降至35℃者。发热时的各种症状随之消失,患者顿感通体舒适,惟乏力疲劳,常安然入睡。此期一般持续2~4小时。初发患者症状较轻,发作2、3次后症状趋重,但在多次、反复发作后症状又渐次减轻,甚至仅出现周期性的微寒、低热伴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第111页/共132页
间歇期前一次发作结束至后一次发作开始之间为间歇期,其长短主要取决于所感染的疟原虫完成1次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此外,双重或多重感染、患者的免疫力等亦可影响间歇期的长短。间歇期患者自感良好,体温常在正常范围内,偶见低热者。
再燃患者在经一定的治疗或机体免疫力等因素作用下,发作停止,惟体内尚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并无新感染且条件适宜时,残存的疟原虫再次大量增殖,一俟原虫数量超过发热阈值,又可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4种疟原虫均可出现再燃。第112页/共132页
复发患者在适当治疗后,停止发作,症状消失,外周血中已检不出原虫,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经过一段休眠后复苏,进行裂体增殖,产生的肝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大量繁殖,达发热阈值后,再次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复发见于间日疟、卵形疟患者。恶性疟、三日症患者无复发。第113页/共132页
五、疟疾诊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2.临床表现
第114页/共132页(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2)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3.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4.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第115页/共132页标准1.带虫者:无临床症状,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2.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3.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第116页/共132页(2)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4.确诊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第117页/共132页(2)有流行病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3)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4)有流行病学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第118页/共132页
鉴别诊断
约有1/3以上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或忽视了可能与疟疾并存的其他疾病。如日本血吸虫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结核、回归热、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登革热、黑热病、巴贝西虫病、艾滋病、白血病、假性急腹症、附红细胞体病、阿米巴性肝脓肿等。
第119页/共132页六、疟疾治疗
抗疟药使用原则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据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用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第120页/共132页
间日疟治疗药物
一线药物:磷酸氯喹(简称氯喹)、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简称伯氨喹);
二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磷酸咯萘啶(简称咯萘啶),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第121页/共132页恶性疟及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一线药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咯萘啶;
二线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包括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
第122页/共132页
用药方案
1.间日疟的治疗氯喹加伯喹八日疗法:
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1天600mg,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销售咨询合同范本
- 供应商尾款合同范本
- 北京拆迁合同范本
- 单人旅游合同范本
- 单位郊区租房合同范本
- 丢车包赔协议合同范本
- 单位电线更换维修合同范例
- 医药调查项目合同范本
- 出钱经营合同范本
- 农业种植股合同范本
- 全套教学课件《管理学基础》
- “两区三厂”专项施工方案
- (完整版)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第二版整本书答案
- ISO13485-2016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要求》
- 【5A】雅思写作课程课件
- Intercultural-Communica教学讲解课件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件
- 2023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2课 《成数》课件
-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