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改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1.gif)
![高新技术改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2.gif)
![高新技术改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gif)
![高新技术改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4.gif)
![高新技术改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3f3de4f924dbd2c6cf494b453691f25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D(全称为Research&Development)的含义是科技发展和研究,即研发。研发过程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与推动力,
研发不仅是科教兴国国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研发活动是科技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对于社会发展与行业的兴旺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说没有足够的自主性创新,国家经济就不能持续高速的发展。而如何才能做到自主创新呢?基本的做法就是要坚持行业内的科学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同时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与发展。R&D绩效评估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国家和政府效果程度方面,已经达到了范式化、制度化的阶段。如1997年《国家绩效研究开发评价实施办法指南》中,日本政府架构了基本的绩效评估体系,例如各式各样的科学活动绩效评估的不同内涵和方法评估的原则、流程和技术指标、目标等;又如1993年美国出台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中,规定了一切的绩效公共机构(含科研组织)都必须对其绩效运用评估系统等。但一直到1980年左右中国社会才开始真正涉足R&D系统的绩效评估领域。综上,笔者结合相关数据和研究情况资料,以R&D绩效评估的国内外科学界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下文将对我国高新产业R&D评估进行对比性的探讨:从中找出与国外R&D投入产出的差距,在提出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探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的建议和对策。1.1.2选题意义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R&D研究,并且该项目研究能使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产品种类、性质和生产技术上必须不断创新和实践,必须牢牢抓紧新技术、新发明,同时积极地研究与开发新产品、运用新工艺、新服务、新方式才能使高新产业有所发展。最终才能使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稳定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对R&D投入的不断增加,对R&D绩效评价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一些企业可能愿意拿出销售额的10%-20%用于技术开发投资。而世界500强企业在R&D项目上的投资数额更达到全球R&D投资总数的65%左右,这些数据都充分体现了R&D项目对巩固企业的龙头地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当今,中国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也势必要成为R&D投资主体,而要有效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R&D投资,正确评价R&D绩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综合评价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不管是实务界还是研究界都十分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本文致力研究的目的。中国在这些年尽管提高了对R&D绩效评估项目的科研力度,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R&D绩效评估方面仍然投入和关注不够,仅仅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展开了绩效评估的活动。另外,可能某些企业和高新产业涉足了评估过程,但许多企业或者行业没有确立一个科学完备实时的绩效评估流程,同时由于没有实用的评估技术,导致从评估技术运用过程与结果来看还存在很多缺陷。这种状况无疑不利于产业对R&D投资的管理,也不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入发展。在高新产业的投入产出和收益等方面应当及时运用R&D绩效评估,汲取经验,扬长避短,有助于R&D投资管理和决定在日后的实施。并使产业和企业自身认识到R&D活动创造的价值所在,进一步增强产业加大R&D投入的动力,有着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善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的绩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查询相关数据综合比较国内外高新技术行业,大致从相关资料的科研结论来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低、投入产出程度不高、以及专利技术能力欠缺,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的R&D绩效水平处于低位,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该领域应当继续加强对R&D项目的管控和治理。二是有助于有效改善高新技术产业R&D投资管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对R&D管理重视不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项目缺乏有效控制;R&D投入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加大R&D投入,而且管理不够完善。三是促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增强R&D投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在1%以下的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R&D投入不足,科技研发的成果也无法投射在该企业产品之上,另一方面,不同产业间的R&D投入差异也很大。四是使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正确认识R&D绩效滞后性,把R&D投入作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必须控制核心科技、进一步重视R&D项目,不论何时公司都能在经济市场中创造不败神话。因为关键技术的竞争才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的内核所在。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国兴起了R&D绩效评估的项目,R&D绩效评估的历史脉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是1950年至1980年的事件决策模型。包括古典模式、绩效评估方法和组合投资模型。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为:故障树式、决策树式和相关树式。此阶段的评估模式的典型特点是:评估的指标也是标准的固定的;建立在传统的财务评估的基础;评价与选择的时间点和组织构架非一般性;评价与选择的目标在计划的时间段内不会改变。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劣势在于:非财务评估经常被忽略;结果的重要性大于过程,而导致选取R&D的过程不受重视;人类行为在过程中作用较小。(2)第二部分是1980年到1990年的决策活动阶段。本阶段评价R&D绩效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是组织决策方法。这一历史部分的主要特征包括:侧重于决策过程而不是结果;组织评估、选取绩效,并逐渐重视组织决策阶段的内在方面;得到关于普遍管理方式而非给特定的选项问题提供解法;选用了多方面系统化的理论、组织知识与分散化的管理的方式、R&D绩效管理理论和R&D绩效评估知识等等。上述理论和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对于竞争情况、组织战略构想、市场变化规律、分权或者集权的程度、调控政策和主要经营过程等变化因素没有考虑到;以及设想出上述因素对于组织决策、评估选择R&D绩效的相关影响;在评估中无法平衡结果和过程;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不能兼顾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的评估等等。(3)第三部分是综合评估阶段,产生于1990年,至今仍然存续。这个方面用于评估R&D绩效的技术主要是绩效测定模式、实物期权评估以及绩效战略评估模式。其中计分平衡卡、结果与主导原因架构、战略评估与报告模式已经测试系统都是经常出现与使用的技术。1.2.2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加强了对R&D绩效评价的研究,针对产业R&D绩效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R&D的绩效测量是对其评价的基础,产业R&D绩效的测量方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纵观我国情况,R&D绩效评估研究还处于慢慢摸索和逐渐发展的初级时期,一方面R&D绩效评估对相关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可能尚未发挥出来,同时我们对R&D评估过程的复杂性也估计不够,必须继续深化研究。目前,尽管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不多,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涌现,在这些成绩中有标杆意义的项目主要包括:秦吉波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与控制的研究》在借鉴相关绩效评价理论以及文献的基础上,绩效测定中的市场需要以及R&D绩效控制中的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实践和维护升级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最后对于R&D绩效测试系统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建议,真正地为实现有效的绩效测定系统和管控过程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方法探索》这篇文章在研究企业R&D绩效评估操作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估方法和相关技术的不足。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的作者梁莱歆和刘剑秋提出了适合高新技术公司投入产出标准的操作流程和模式,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在了解R&D流程以及特征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使用R&D绩效评估模型。曾德明和秦吉波写作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测度系统的开发》一文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测定系统提出了充分的利用设想,主要是从设计到实施再到维护升级这一过程进行的。1.3研究方法1.3.1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通过时间点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前后期数据的比较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1.3.2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本文以参考文献为基础,在充分熟读了解后得出结论,然后提出假设,同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建立计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1.3.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的基本现状做一个简要的阐述,然后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绩效评价方法来分析R&D投入的带来的经济效益。第2章高新技术产业及R&D绩效评价概述2.1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从字面上来解释,高新技术产业指的是探索或者开发在工业生产中或日常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但是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它通常特指微电子、航空航天、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海洋技术、医药及医学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行业。高科技新技术的产业当然要以高科技新技术作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单指某一种高新技术产品,而是多种高新技术产品的探索、创造、投产的相关企业的总称。这些产业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想把这些技术转化成经济效益却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能创造出一件新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将非常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它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界定。2.1.1国际界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也有所差异,这主要受各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即那些需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工作或服务的产业,包括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医药工程、精密仪器、自动化机械、化工行业、机械行业、军工行业九个大类。而日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则为:智能化技术密集性产业和高端技术型产业。在日本国内,评判一个企业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看企业的工业增长率,可以通过技术传播和技术创新两点来衡量。而在美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则为:高端大气的技术型产业,通过两方面来衡量,一是产品研究开发的花费占产品带来的经济总额中的比例,又称R&D强度;二是研发人员占企业所有劳动人口的比例。在法国,如果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不是由高科技技术人员制造出来,然后作为商品出售的,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称为高新技术企业。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又是有共性的,一下就是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定义的共同之处:(1)R&D支出在产品的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2)R&D人员所占企业总人数的比重;(3)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一定是包含在公认的高科技技术行业之内,或者是在工艺或技术上有所革新。通过对国内外几个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一定是高端的、先进的技术。具体来讲,主要有网络技术、生化工程、自动化工程、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同理,做与这些技术相关的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有这些企业共同构成。2.1.2国内界定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衡量标准以及相关政策也有仍需探索。199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在这个规定中正式定义了何为高新技术。此标准中规定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与海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医学与生物医学技术、在传统技术上添加新工艺、新技术等,共计十一个行业算是高新技术。相应的,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高科技先进技术,并且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科技先进技术服务的企业。具体提出了一些认定指标,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点,如下:(1)R&D强度不低于10%,大学学历以上的员工超过企业劳动力宗主的30%。(2)高科技产品R&D的费用占企业总收入的3%以上;(3)高科技新技术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性经济效益的总额超过企业总收入的一半。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科技也越来越发达,科技的发展相应的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都针对这些行业出台了有利政策,各地反政府在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也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稍作调整。2.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高科技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科技新技术,因此,与一般传统企业相比有着特有的特征,比如技术先进、R&D强度大等,笔者总结了一下大概可归纳为:(1)智力性因为高科技新技术残叶是一个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于一体的产业。要想发展高科技新技术,必须在人才上加大投资,要保证有高科技人才为行业服务。(2)创新性强在当今这个时代,科技俨然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而高科技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转化为产品过程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产品更加富有技术含量、更加富有创造性。(3)高收益性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企业将技术转化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高科技新技术正悄悄地蔓延到传统工业,带动传统行业发展,并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传统的实体店购物,就收到了电商的影响,经营模式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高科技新技术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定会产生深远影响,是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4)高风险性高科技新技术是科技的先锋,所以,没有谁敢肯定某项技术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想要长期发展高科技新技术产业一定要有风投基金,构建一个风险机制和融资市场。高科技新技术的革命和进步需要这样一个体系来为之服务,并且需要数量不少的资金。(5)知识与技术密集高科技先进技术企业如果想要做好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及一定要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要培养一种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知识贮备量够大,相关技术过硬。依托高科技新技术改变传统产业模式,革新技术,带动更多新的产业壮大这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一个国家高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的软实力体现,它与该国家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2.3R&D绩效评价理论2.3.1R&D活动定义R&D是英文ResearchandDevelopment的缩写,意思是研究与开发,是一个专用名词。由于研究领域不同,研究目标不同,因此,对R&D的定义也有所不同。(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R&D的定义与分类R&D代表新的知识的数量总和,以及应用这些新知识开发出来的新的东西。与之相对应的R&D被分为三个层次:理论研究、使用探索、技术开发。(2)国际会计组织对R&D定义和分类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中对R&D的定义很简单,就两个词——研究、开发。研究指的是为了发现并理解新的知识而展开的富有创新的、有准备的调查。开发指的是在将技术转化为商品前,将理论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结合催生出新的能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西,比如新材料、新产品、新的服务等等。(3)我国对R&D的定义和分类至于我国,科技部是这样定义R&D的:研究开发指的是增加人类知识总量而进行的活动,以及运用新增的知识进行创新的活动。此处的知识范围甚广,涵盖一切知识,如:科技、文化、社会等。与之相对应的R&D活动也被分为三个层次:理论研究、使用探索、试验发展。2006年2月15日中央财政部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在这份文件中明确地将R&D活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研究,二是开发。研究指的是为了发现并理解新的知识而展开的富有创新的、有准备的调查。开发指的是在将技术转化为商品前,将理论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结合催生出新的能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西,比如新材料、新产品、新的服务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相关部门给R&D的解释在本质上与联合国科学文化组织对R&D的定义是一样的。国际会计组织给R&D的解释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国际会计组织对R&D定义中:改变R&D阶段的划分,将R&D分为研究、开发两个阶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R&D活动的前两个阶段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太大的差异,可统称为“研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做账方便。2.3.2R&D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通过大量的国外相关资料可以看出,R&D绩效评价的方法的演变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时间以1980年、1990年为分界点。1980年之前,这个时期企业R&D评估是事件决策;1980年到1990年之间,这十年间企业R&D评估是决策过程;1990年之后,这个时期企业R&D是综合评估。企业R&D绩效评价的方法性质演变过程大概为: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估(半定量半定型)。企业R&D绩效评估理论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古典模型、组织决策、战略绩效、期权评价。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R&D绩效评价,首先要界定R&D绩效的概念。在国内,著名学者吴俊卿是关注R&D绩效评价的先驱,他提出绩效是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果达到期望成果的程度。1966年,JamesBrianQuinnandJamesA.Mueller在“将研究成果转移到操作”的文章中认为以下几点对R&D绩效非常重要:(1)对于确定与企业的商业日的有关的技术,必须有长远的计划;(2)建立一个能激发人员的环境;(3)计划和管理技术转让;(4)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高层的管理态度。从JamesBrianQuinnandJamesA.Mueller's的文章和最近年来,通过阅读大量与R&D绩效有关的文章,对R&D绩效的定义的共同点颇多,笔者在此列举一二,(1)好的R&D计划;(2)确认R&D的市场需求;(3)R&D人员合适的竞争管理;(4)技术到市场的有效的转移;(5)使用合适的财务准则评价R&D;(6)在利用R&D时,各个部门协调合作。SzakonyiandRobert给R&D绩效下了精确、概要的定义:R&D绩效指的是R&D的选择、R&D项日的计划与管理、新产品构思的产生、维持R&D过程和方法的质量、激励技术人员、交叉学科的团队建立、R&D和市场的适应、将科技转化成经济效益、研发部与财务部之间的沟通、研发与商业规划的对口。闫宏提出R&D绩效评估应当在R&D活动完成之后,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对研发完成之后的情况、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科学地分析,为以后的投资和决策积累经验。台湾一位学者赖志松曾对绩效评估的一些文章做过整理,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之后,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评估模型,将R&D活动进行了更细化的分类:投入、作业、生产、扩散、效益。王贵军为了开发出一套企业R&D绩效测度系统,对绩效评估流程做了深入研究。这一评估流程考虑到了R&D活动的每一个阶段,还用发展的眼光对此系统的更新问题做了研究。企业的研发经费以及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必须在R&D活动的执行机构和它的上级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责任机制,这就需要R&D绩效评价通过客观地评价R&D活动的绩效并将其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者。因此,企业R&D绩效评价有必要按照一个规范的评价系统来进行评估。那么什么样的系统才符合这一标准呢?这个系统必须要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入手,将R&D与企业的商业规划和企业内部其他活动捆绑在一起,让R&D部门负责人认识到怎样进行R&D活动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利的。评价一个企业的R&D能力主要从四方面来看,一是研发经费占企业总收益的比重;二是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占企业总劳动力的比例;三是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能力;四是引进技术的花费与研究成果的转化率。综合众多文献给出的各种不同表述,作者认为R&D绩效评价是在R&D活动完成后,对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对研发完成之后的情况、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科学地分析,为以后的投资和决策积累经验。2.3.3R&D绩效评价的一般性原则随着发达国家R&D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R&D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R&D绩效评价的原则也在不断的改进。关于R&D绩效评价的原则,国外大量的学者在R&D绩效评价演变的过程中都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着这些学者提出的原则里面,有两个比较受大家关注。一是1988年,Brown和Svenson提出的R&D绩效评价的五个一般性原则:(1)评价不能只局限于R&D过程的内部评价,还应考虑到企业外部目标的实现。(2)绩效评价的重点应该是R&D产出而不是其行为本身。(3)绩效评价对象应该是最有价值的R&D产出成果。(4)评价体系尽量简单、实用。建立一个能够反映质量、数量和成本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只需要7~8个指标,特殊情况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方法设定指标。(5)主观与客观评价要相结合,其中要以客观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二是1999年,Kerssens-vanDrongelen和Bilderbeek提出的四个一般性原则:(1)强调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人员的主观评价的重要性原则。(2)启用与企业无关的机构来评估。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与企业无关的机构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评价,降低主观因素带来的干扰。(3)诚心诚意接受顾客的批评和建议。产品的质量好坏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说了算,因此消费者的想法是最真实的企业R&D绩效评价。(4)评价方法和定量标准应当客观。采用某种评价方法必然会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这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从上述对R&D绩效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来看,R&D绩效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可以归纳为“评价体系全面性,指标客观性、数量化和评价结果综合化”。笔者在这篇文章中除了遵循公认的必须遵循的R&D绩效评价原则之外,还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采用最恰当的评估方法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使评价体系不但能够反映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R&D绩效水平,也能为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水平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2.3.4R&D绩效评价的基本层次当前,对于R&D绩效评价的以下三个方面,国内外学者间有不同的意见:(1)如何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2)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3)如何选择评价方法。这三点是R&D绩效评价最基础的三点,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这是绩效评估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导致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如果评价标准选择不合适,也会造成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失当,最终将直接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科学,缺乏适用性和说服力。虽然在理论上有许多方法可用于R&D绩效的评价,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注意:(1)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应当结合企业R&D活动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与传统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它具有R&D技术的难开发性、复杂性,还具有R&D过程的持续性和高投资高风险性等等特点。因此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具体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必须结合这些特征,才能提高绩效评价效果。(2)提出建立在行业基准上的DEA评价方法。要比较不同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的差异,比较的基准应当建立在同行业的基础上。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相对效率概念的前提下对同一类的经济体系的绩效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预测生产,并把这当做目标来进行技术效率评估。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开确定权重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带来干扰的问题。另外,DEA方法不需要建立输入输出之间的显示表达式,这种方法非常可观公正。(3)开发一个贯穿R&D活动始终的绩效评价系统。R&D活动从最开始理论研究到转换成商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与它本身的性质有关。R&D活动具有难开发性、复杂性,且不同的项目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技术难度大的项目需要的时间更多。所以,要考虑到R&D活动的各个阶段,这样才算是一个好的绩效评定系统,不但加强了对各阶段研发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促进项目的按时完成,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项目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第3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发展现状3.1中外R&D经费支出比较根据收集上来的反映了中国的R&D发展现状索引的数据,和反映了中国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R&D发展水平的索引数据,对其进行整理、排序、计算并制作数据表,再根据制作的数据表的数据内容进行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分析。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R&D发展技术水平和我国当前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R&D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再结合前面文章研究出的我国高新科学技术产业R&D的发展特色,从而进行分析我国高新科学技术产业R&D低下的原因。本节为全文的过渡阶段,在前文综述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R&D发展现状,同时也为后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体系和案例分析做铺垫。(注:本文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kjtj/。)3.1.1我国R&D经费支出情况表3-11987~2008我国R&D经费和人员年份R&D经费支出(亿元)R&D人员人均R&D经费(万元/人)R&D经费/GDP(%)R&D人员(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万人)198774.031.810.6140.8424.4198889.51.880.5947.7329.51989112.32.280.6649.21311990125.42.030.6761.7140.81991159.52.380.7367.0547.119921982.940.7467.4347.219932483.550.769.7848.91994306.33.910.6478.3255.21995348.74.640.5775.1752.21996404.55.030.5780.454.8199750483.1258.919985575.5248.61999678.98.260.7682.1753.12000895.79.710.992.2169.52001104210.90.9595.6574.32002128812.441.07103.581.12003154014.061.13109.586.22004196617.11.23115.392.62005245017.951.33136.511220063003201.42150.31222007371021.371.49173.6142.32008440023.161.5190160图3-11987~2008年R&D经费支出图3-21987~2008年R&D人均经费和R&D强度(R&D经费/GDP(%))图3-31987~2008年R&D人员情况从以表3-l、图3-1、图3-2和图3-3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R&D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从1987年至2008年,我国R&D经费和R&D人员的各项指标均保持增长趋势。其中R&D经费支出由74.03亿元增长到4400亿元;R&D人员人均R&D经费由人均1.81万元增长到人均23.16万元,;R&D人员由40.84万人增加到190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由24.4万人增加到160万人;我国R&D强度(R&D经费/GDP)由0.61%增长到1.5%。上述的各方面数据显示出R&D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这可以从R&D在我国的发展从资金和人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方面看出。3.1.2我国与国外R&D经费支出特征比较表3-21991~2007年各国R&D经费与/GDP的比例(%)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韩国加拿大俄罗斯19910.732.742.962.322.472.071.841.571.4319920.742.642.922.332.352.021.941.620.7419930.72.522.852.382.282.052.121.680.7719940.642.422.792.322.1822.321.730.8419950.572.512.922.292.191.942.371.70.8519960.572.552.812.272.191.862.421.650.9719970.642.582.82.481.661.0419980.652.6232.142.271.792.341.760.9519990.762.663.062.251.8120000.92.743.052.391.921.0520010.952.763.122.522.461.822.292.091.1820021.072.691.822.532.041.2520031.132.621.782.632.031.2820041.232.591.712.852.051.1520051.332.623.322.132.481.762.982.011.0720061.422.623.392.112.541.783.231.941.0820071.492.683.412.082.531.793.351.891.12图3-41991~2007各国R&D强度(R&D经费/GCP)从表3-2和图3-4可知,1991年至2007年,我国R&D强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上世纪90年代,我国R&D经费/GDP逐渐在上涨,在1999年时这个比例开始迅速增加,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54%,在这些国家中排名第一;然而因为我国的R&D实力起点比较低,即使不断上升,但仍然被美国、日本等科学技术强国超过很长一段水平。以日本为例,R&D强度保持在2.8%以上,这几年甚至超过了3%;而其他的欧美国家也都平均保持在大约两个百分点。表3-31991~2007年各国R&D经费(亿美元)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199129.961613.9734.95446.05213.69289.0694343.4756.7199235.911658.3747.23484.54217.03319.9593.89.8663.9199343.031661.5749.42456.91197.81306.7594.4413.2876.66199435.531696.1758.21468.85209.42316.2197.723.4998.26199541.751840.7824.03552.17221.46358.8100.2226.65122.4199648.651977.9830.45535.09223.67356.93101.3337.87135.22199761.422127.1877.85483.4239.94311.93105.742.27128.1199866.572281.1910.62496.27255.94314.19108.3825.8480.89199982.012455.8927.94513.42273.9314.59118.6719.52100.282000108.192677.7987.83466.36268.08285.18138.9527.27122.452001125.952782.31040.25456.34263.17294.29149.636.09124.792002155.562770.51240.27502.22288.31324.95149.9743.07138.482003186.012897.21352.8615.53325.16390.15175.8755.34160.022004237.613010.21428.76682.86370.88443.35203.5468.04193.72005298.983244.61512.7693.28394.18454.35228.5581.59235.872006376.663437.51485.26738.39427.26474.78247.53106.22286.412007487.73687.991520.35838.17443.57538.83269.84145.06327.19图3-51991~2007年各国R&D经费由表3-3和图3-5可知,1991年至2007年各国R&D支出费用基本呈增长趋势,其中美国、日本R&D支出费用处于前列,我国R&D支出费用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18.38%,远远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增长率水平(美国为5.17%,日本为4.8%,德国为3.42%,英国为4.73%,法国为3.36%,加拿大为6.67,韩国为11.4%),近年内R&D支出经费不断增加,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图3-62007年各国R&D经费根据图3-6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R&D支出的差异性。我国的R&D经费支出比2006年增高了111.01亿美元,经费总额达到了487.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而R&D经费支出总额位于世界第一、第二的分别是有3687.99亿美元的美国和有1520.35亿美元的日本;接着是有838.17亿美元的德国位于第三和有538.83亿美元的法国位于第四;再有就是处于世界第六有443.57亿美元的英国,世界第七有327.19亿美元的韩国,世界第八的是有269.84亿美元的加拿大,这几个国家都位于我国之后。2007年中国R&D经费只不过有美国的13%和日本的32%,可以看出我国的支出R&D经费总额与美国、日本巨大的差距。整体看来,我国R&D活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己经取得了不小进步,但同时横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R&D强度,仍存在不小的差距。3.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落后的原因分析3.2.1历史发展原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并未经历完整的工业革命,原始资本积累也严重不足,再加上对R&D认识上的缺位,导致长期以来我国R&D投入总额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又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围堵,使我国将发展重点放在了与国防至关重要的重工业上。这种局面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所改善,但是造成的R&D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却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缩小和赶上的。以2007年为例,我国的R&D强度为1.49%,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前列,但与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R&D强度相比,却仍然相差0.5%左右。现在我国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虽然在经济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企业的R&D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除了军工方面如航天、导弹技术等领域有较高的R&D投入和相应完善的基础研发体系和设施外,很多民用企业的生产技术大多还是以引进的外国技术为主,所谓的R&D活动也只是为了使外国技术更加适应本土生产所进行的。一些改进活动。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在在大力提倡和鼓舞R&D活动,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但是毕竟起步较晚,再加上R&D活动本身的高风险和回报的长周期,让很多国内企业踌躇不前。R&D活动氛围的缺乏,使真正属于我国的核心技术少之又少。近年来虽有增加,也是数量有限。这可以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强度和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3.2.2中小企业对整体R&D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一个国加的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仅能够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税收比例,还解决了我国近三成的就业问题。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民情,中小企业并不如外国同类企业一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除了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外,在实际经营方面仍然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初级加工,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与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几乎一样。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各类企业都会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外国大中小型企业,或合作或竞争或两者兼而有之。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经营专业化、产品科技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时期,迅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强大的R&D活动能力。可现实却告诉我们,这方面正是我国中小企业所严重欠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不足。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小,很多的经营项目都要求很高的资金周转率,一旦资金链条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再不能得到资金补充的情况下,那么很有可能一瞬间就能导致一个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续,甚至是破产。这在我国是很常见的。因为我国银行在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方面有很多的条件和限制,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营时非常重视流动资金的数量。也正因为此,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很难壮大。在这种情况下,面对R&D活动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风险,许多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二是体制欠缺。大多中小企业的部门设置是不完善的。与大企业相比,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一个专门与政府管理层打交道的部门,所以在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审批程序和运用上是相当不熟悉的。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成本要远远大于大企业,甚至有一种不堪重负之感。三是研究人员不足。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和资金不足限制,在进行R&D活动时只能选择一项,这就无疑大大增加了研究风险。与此同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很难为研究人员提供与之相同的薪酬待遇和地位,也无法长期维持一定数量的研究队伍所需的各项研究费用和提供一个将技术市场化的平台。3.2.3R&D基础研究不足基础研究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得关于某种现象或事实发生的基本原理或成因而进行的实验研究。换一句话说就是纯粹的理论知识或原理,不能直接在现实生产中进行运用,不能够获得高收益。基础研究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灵感来源。在我国,千年来由于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不重视,各种基础研究发展缓慢,虽曾有一段辉煌时期,但总体来讲,与西方相比,差距甚远,且无系统的发展体系。再加上近百年来受战乱之苦,我国的基础研究甚至一度还出现停滞和断层。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加大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但是基础研究真正的活力与主体却是各种企业。但因为我国R&D起步晚,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济,以及基础研究不能立刻见效,导致我国的R&D活动常常被外国成熟的技术所取代。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后基于我国基础研究不足的现状,所采取的与国外企业合作,吸收模仿外国技术的策略,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尝到了直接采用外国技术所带来的低风险见效快的甜头。结果就是导致基础研究没有核心的研发团队和经验积累,养成了过分依赖外国技术的堕性,和大量中小企业失去了进行基础研究的决心与魄力。而且一边投资搞基础研究,一边还要引进外国技术,避免被市场淘汰,使许多中小型企业资金压力骤增,公司财务风险加大,这些都成了造成我国基础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很难缩小的原因。3.3提高企业R&D绩效的对策在企业的活动中,R&D绩效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现的过程较为复杂,并且会受到人、计划和公司各部门之间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责任心等能够给R&D绩效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公司合理目标的规划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绩效。除此之外,R&D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是能够对R&D绩效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想要不断的提高R&D绩效,就必须更加全面的做好科学和客观的方案,寻找更合理的措施来促进绩效的提升。3.3.1优化企业R&D投入要素的组合R&D活动在投入的过程中,包含基本的人力、资金、设备等,这些不同的要素进行组合后,也会对R&D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保证R&D绩效的提高,就必须最大限度的优化投入组合。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取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在进行投入组合的优化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时组合之间不同要素的投入比,更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引进人才、如何高效率的获取信息、借鉴其他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不断的实践,从而达到高出投入量的效果。3.3.2正确选择R&D战略企业在进行公司的战略目标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其效益问题,还需要将R&D战略纳入企业战略目标的内容之中,他能够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作用。在企业的R&D目标制定中,要重点对其发展方向和技术来源进行严格的管控和职能,这些因素能够决定R&D活动绩效的成败。而R&D绩效的好坏又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自己匹配的R&D战略。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资源的拥有情况来考虑绩效战略的实施,而不能单纯的根据部门的利润和研究人员的个人喜好出发,为了能够使得绩效的评价结果更加的客观,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来与市场进行结合,发挥绩效体系的最大作用,使得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3.3.3加强R&D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企业一个企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也离不开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R&D绩效的实现过程中,离不开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当R&D绩效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更为顺畅时,其绩效的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当与其他部门交流不顺畅时,会有很多阻碍绩效效率的因素产生。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提高R&D绩效,还需要不断的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源的置换来获得更多的形成商业化的机会,促进企业的收益的增加。3.3.4建立R&D活动的内部反馈机制当企业的R&D部门的绩效能够与企业自身的活动和市场等进行有效的衔接时,就有更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建立R&D活动的内部反馈机制,通过对建立R&D绩效的测量与评价及时调整R&D战略、R&D投入与组织管理,使其产生最大绩效、创造长期的竞争优势。第4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4.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测量体系及评价方法的选择4.1.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测量体系的选择(1)R&D绩效测量指标体系的发展R&D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总和情况受到其测量指标的影响。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对R&D绩效测量标准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国外的发达国家已经对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结合和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来制定自己的量测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一是运用产品本身来对R&D绩效进行测量。通过利用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专利和技术来对绩效指标进行测量,发现其绩效过程中存在的优劣状态,但是张总方法还没有与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因此还不能被广泛的应用,加上出版物和被技术出版物的引用等很容易量化,所以这种方法还是不断地被研究中心、R&D实验室和文献所采用。二是对R&D绩效的测评实行单一指标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认识到R&D活动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经营和销售的过程汇总,可企业更加重视R&D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转换、销售额和利润度带来的影响。通过这种现象,企业可以利用这样的单一指标来对R&D绩效进行测量,主要运用到的方法如下:现金流动分析法。这种方法对R&D活动所需的资金以及R&D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进行监测。其原理是直观地将实际的R&D投入和R&D产出进行对比以测量特定R&D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项目纵剖图法和研究审计法。项目纵剖图所采用的指标和形式都与研究审计法相类似。三是增加测量R&D的绩效的指标量。R&D活动绩效的结果会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绩效结果,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过程。如创新思想的多少、R&D部门和营销部门的关系、对R&D项目的选择、对项目的计划和管理、技术的先进性、R&D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都能够成为影响其绩效结果的因素。单一的经济指标不能完全反映R&D活动对企业的全部贡献。研究审计法则是通过对日常行政管理所涉及到的成本、时间、技术等内容进行相应的指标组成,通过这些因素不断获得的利润预期、收益预期、成功预期等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R&D的绩效测量标准的测定。(2)现有R&D绩效测量方法的缺陷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在R&D绩效研究和测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临高速发展的科技及高效率的研究要求,我们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达不到企业投资与研究的需求。总的来说,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开拓的初期阶段。由于R&D过程的复杂性和其产出成果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征,现有对R&D绩效测量方法还不能对其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充分的揭示。现有R&D绩效测量方法的缺陷主要有于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制定不同R&D活动的评价标准。由于R&D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能够影响他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具体的测量和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其具体的层次的不同和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有些企业为了所谓的“公平”,对组织内部不同的R&D活动采用同一测量尺度,这样就不能对R&D活动绩效做出公正的测度。二是没有考虑到R&D活动对企业活动的深远影响。很多企业内部在应用到R&D活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了其结果对企业的当前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其对企业长远的影响,因此会对R&D活动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使得企业对其研究的投入减少,并且容易缩减对其研究的经历和时间,尽量减少其带来的风险性,这种行为恰恰会对企业产生更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如果想要进行改善,企业就必须考虑到R&D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特点。三是测度系统太主观。由于R&D绩效测量与评价还刚刚起步,很不完善,有些企业在没有有效的科学定量的情况下,依靠相关负责人的主要想法来对相关的活动进行定性测量,这就造成很多人的主观因素给测量结果造成了很多不客观的测量误差。四是没有寻找到更加方便的测量方法。只有企业不断的建立和完善R&D活动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对其结果进行科学、公正的测量,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在体系的建立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企业竞争的白炽化,只有不断的加强技术能力的提高,获得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的R&D强度将进一步增加,因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R&D绩效测量与评价方法,能够给企业的高效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3)建立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测量指标体系在建立R&D绩效的测量体系的过程中,只有确保其评价测量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新产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和评价体系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因此在具体的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需要针对产业的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考虑。R&D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影响R&D活动绩效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与计划有关的因素、各部门协同关系、R&D活动的时滞性和累计性、目标和顾客要求的多样性、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目标等。因此,对R&D绩效很难用一种方法或标准来完全实现。评估R&D项目的绩效,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即评估指标体系。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坚持以下原则,才能够更好的获得评价结果的测量。第一,评级体系需要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二,根据具体R&D项目确定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力求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避免过于复杂繁琐;第三,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式;第四,对不同类型的R&D项目,不宜套用统一模式,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同时,应充分考虑企业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输出结果的特点:第一,相对比较值优于绝对数值;第二,客观绩效标准优于主观标准;第三,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能够被广泛应用;第四,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对企业的各项内容进行及时的展现和信息反馈;第五,提供连续的激励和改进,而不是监控。在R&D绩效研究上,浙江大学周国宏等人的实证研究对企业R&D绩效测量做出了有效的尝试。他们对目前所现有的多种R&D绩效测量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的考虑,通过不断的研究其实际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确立了几个能够最广泛的被企业所应用的绩效测量标准。在确立了指标后,他们又对企业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比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最能够影响R&D绩效结果的投入因素。通过比对,发现企业的利润额,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技术以及专利的创新程度、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等9个指标能够直接受到R&D投入量多少的影响。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将R&D绩效的测度对象分成了个人、企业、团队和部门四种类型。并对其每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其主要的要素有学习创新能力、质量要素、财务要素和市场要素。这些构成了他们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测评体系的认知。根据研究者的现有的数据统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结合R&D活动投入产出特点,我们对绩效测评指标的的主要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了列明,见表4-1。表4-1R&D绩效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对R&D绩效指标分为投入类和产出类两个方面。投入类指标包括研发资金方面的投入指标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的投入指标研究及技术人员结构;产出类指标主要包括利润增长率、成本费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报酬率等因素,他们都能够对R&D产生较大的影响。4.1.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改进的“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由于R&D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够影响其绩效评价结果的要素有很多,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创新中,其投资的公项目也较之前的传统投资有很大的不同。其经济绩效评价与传统工业投资项目经济绩效评价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综合评价目标较多。(2)重视项目效益和企业总体的效益。(3)不仅仅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取得,同时要统一经济效益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方向。(4)对于经济和技术都给与高度重视。R&D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研究活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其的研究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研发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的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采用更科学的项目,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其综合性的评价。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主要会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和比例,为了取得综合性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客观,需要考虑到R&D活动的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值的预测。其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对进行评价体系的确定,再将多种指标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1)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1。(2)评价指标数据的预处理对过去的R&D绩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应以客观评价为主,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总结历史、体现历史。在评价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时要避免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可以采用“拉开档次”的综合评价法,他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公式的计算,取得最客观的观测值。=1\*GB3①指标类型的一致化指标中的指标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可能有极大、极小、居中等各种不同的类型的显示。在么在对指标进行取值的过程中,有很多期望值,如对一些产值和利润等我,我们希望他能够取得最大指标值,而对于一些身高体重等更希望取得的是居中值等。因此针对不同的类型差异,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取值也不同。当指标中有不同的指标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统一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更精准的确定函数的取值,从而选择更优化的方案。对于极小型指标α,令=M-α(4-1)或=(α>0)(4-2)式中,M为指标α的一个允许上界。对于居中型指标α,令(4-3)式中,为指标α的一个允许下界,为指标α的一个允许上界。=2\*GB3②指标的无量纲化通常,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公度性,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敞亮之间的量级等的不同造成的,这样的结果能够造成综合评价结果的不同。为了能够更好的取得合理、综合的评价结果,就必须缩小和排除量纲的不同对数值造成的不同影响,达到较高的标准化,能够更好的利用公式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6种。标准化处理法。 (4-4)上述公式中,表示标准观测值,、表示的是不同指标观测值之间的样本的平均值和均方差,特点:样本的平均值和方差的值可以固定,但是指标的各项数值的变化受到区间的不同的影响。上述公式适用于指标观测值小于等于0的情况。极值处理法。(4-5)式中,(下述各式同)。对于指标为极小型的情况,上式变为(4-6)特点:,取值范围为0-1,不包括分母为零的情况。线性比例法。(4-7)为一特殊点,一般可取为、或。特点:要求>0。当=>0时,[1,],有最小值无1,无固定的最大值;当=>0时,(0,1),有最大值1,无固定的最小值;当=>0时,(-,+),取值范围不确定,。第四,归一化处理法。(4-8)特点:隶属于现行比例法,要求>0。当时,,无固定的最大值、最小值,。第五,向量规范法。(4-9)特点:当时,,无固定的最大值、最小值,。第六,功效系数法。╳d(4-10)上述公式中,、分别为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容许值;c、d为已知常数,起到对变换值进行改变的作用。通常取为c=60,d=40,即:╳40,(4-11)特点:当取值范围确定时,这种极值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固定的公示和常数表示。(3)确定各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价值能够对R&D绩效的不同年度的指标来进行计算和描述,通过上述公式得到的描述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公平,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一定的指标类型和一致化的处理,还能够在后续的假定过程中,更精准的计算值的标准程度。这时,R&D绩效状况的综合评价值为(4-12)通过对公式(3-12)的计算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公式中,权重系数能够给计算结果造成较大的差异,但是权重系数的取得往往会掺杂很多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因此上述公式利用来获得更加客观标准的数据,能够弥补人的主观因素给计算结果带来的误差,能够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公平、科学。。这种整体差异可用的总离差平方和来刻画。由于对原始指标已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有,从而有(4-13)式中(4-14)其中的取值没有固定的限制和规定在,只是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为了更加方面,而对相关的数值进行限定,,即。这时有定理1取为对称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时,取值最大。且。(4)计算综合评价系数首先计算R&D投入综合评价值ρ,其次计算R&D产出综合评价值φ,最后计算R&D投入产出综合评价系数ξ=ρ/φ,更加直观地评价企业各会计期间的R&D绩效。4.2案例分析——“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在上海医药R&D绩效评价的应用本节选取中国医药领域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并且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医药企业—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绩效评价中的“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引入该企业,试图对上海医药的R&D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该案例,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关于R&D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有更深入的理解。4.2.1公司简介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药物销售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他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处于领先地位,更是上海市的药物龙头企业。上海医药主要是股份制公司,其股东由上海医药有效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以及其他公众股东组成,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以上公司国有控股上海医药。公司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上市,并于十年后完成名称变更手续等。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央研究院以及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14家省级的技术中心,与多处著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已成功研发国家级新药277个,并且申请了很多在医药行业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旗下的生产制造产业也较多,主要包括新亚药业、信谊、广东天普、第一生化、常药、药材、青岛国风、胡庆余堂等。其生产的药物种类丰富多样,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众多,有198个药品列入国家目录,独家品种156个,中药保密品种8个,中药保护品种31个,共计18个产品已通过美国FDA、澳大利亚TGA等认证,可直接在美国或者澳洲市场销售。拥有包括信谊、雷氏、龙虎等中国驰名商标。其销售产品额度较高,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应用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抗肿瘤等治疗中。分销规模位列华东和上海最大、全国第二,分销渠道遍布全国各个省市,销售比例名列前茅。除此之外,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能够抓住机遇,不断的走出国门,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制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密切的沟通学习。拥有中国8个省市的零售连锁药店近2000家和自己的药物物流基地。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主要是控股制。其控股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华源集团、上海工业投资公司和上海华谊集团。随着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上海医药有限公司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迅速,其销售额也达到了国家医药行业的领先地位。2006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5.23%、52.19%和9.94%,但到了2013年,这些指标分别上升到83.28%、80.96%、和16.95%。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送死的对研发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支持。上海医药的研发费用投入水平在国内药企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公司的研发费率的上升趋势能够给公司发展带来较积极的影响,2012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8.96%,创下最近年度新高。公司的研发费率主要指的是公司的研发费用与总的收入之间的比值,在研发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可以将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并当年结清,这给公司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是很大的,使得公司的发展负担更轻,远期财务压力较小,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医药2006-2013年的R&D绩效进行综合评价。4.2.2案例分析(1)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医药R&D绩效状况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4-2、表4-3:表4-22006-2013年度上海医药(601607)R&D绩效评价指标(产出类指标)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利润增长率资产报酬率劳动生产率20060.53450.4390.19770.30750.3491313,939.5220070.58500.2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二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分数乘法口算练习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听评课记录1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听评课记录(一)
- 营业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 核心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各岗位保密协议书范本
- 办公楼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合作开店合同范本
- 三人合伙合作协议书范本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解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 小孩使用手机协议书范本
- 公司市场分析管理制度
- 焊接材料制造工-国家职业标准(2024版)
- 江西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榆神矿区郭家滩煤矿(700 万吨-年)项目环评
- 2024年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方案
- 余土外运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