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具体有()

A.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B.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C.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D.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2.1955年,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指出:“资产阶级,总有一天,大约三个五年计划之内,就不叫资产阶级了,他们成为工人了。”他还指出:“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宣传教育等许多工作在内,要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这表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

A.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将消灭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

C.将私营工商业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

D.采取和平和逐步而非暴力和突进的方式

3.实现共产主义是

A.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B.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C.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D.合乎规律与合乎目的的统一

4.目前,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社会团体组织

5.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初级的垄断资本主义D.高度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

7.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是

A.资本积累B.资本流通C.资本积聚D.资本集中

8.第

26

符合“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观点的说法有()

A.这是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而提出的经济观点

B.确立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从国家的财力物力出发

C.以国家可能运用的财力物力制约建设规模

D.目的是防止经济建设中的冒进和保守

9.

第27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

第32题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以下联盟

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等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D.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社会的观念结构或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12.“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论述说明

A.农民参加革命,革命就会成功

B.农民运动做起来,农民问题就会解决

C.革命需要农民参与时,农民就会拥护革命

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核心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有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C.无产阶级的领导D.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15.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朝花夕拾》D.《药》

1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哲学B.宗教C.政治思想D.国家政权

17.改革开放的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C.巩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在这里,实践的特点是指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19.“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既有区别有又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0.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A.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的教育

B.讲政治、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

C.讲学习、讲觉悟、讲作风的教育

D.讲思想、讲行为、讲素质的教育

三、3.分析题(3题)21.下面是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材料:

材料1

我们积极倡导弘扬奉献精神,不是要人们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去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我党允许并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只有把弘扬奉献精神与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激发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弘扬奉献精神,不能与“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对立起来。弘扬奉献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贡献到工作当中去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用奉献精神的价值去否定分配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就只能导致继续吃“大锅饭”,最终使奉献变成空洞的说教。

——摘自人民网《按劳分配与奉献》2003年7月16日

材料2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某市有一工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星期天到乡镇企业工作,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则给予技术服务费作为酬劳。未曾想,这样的事在当时被认为走违规的,工程师因此受到不公正处理。出现这样令人困惑的事例,原因在于当时对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能否参与分配,在政策上不清楚,法律上不明确。今天,这样的问题早已不存在了,人们正享受着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种种实惠。

——摘自人民网《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02年12月4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7年竞的十三大就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特别指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和实际操作原则上的又一新进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摘自周小川《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1、2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结合材料3说明党中央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

(3)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2.结合材料4说明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切实解决好哪些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

23.指出材料1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四、5.简答题(2题)2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五、3.分析题(0题)26.(37)

六、单选题(0题)2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B.人才的竞争C.军事实力的竞争D.政治实力的竞争

参考答案

1.ABCD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月,上海党的组织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这个刊物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其二,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便以相当大的力量直接投身到工人中去,从事比较深入的群众工作。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部分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还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其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北京、天津、武昌、汉口、长沙等地也成立团组织。各地青年团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一批后备力量。其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共产党》月刊系统介绍了党的基本知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有关建党的许多重要问题。

2.AD

3.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定的综合性。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乎规律,而且是一个合乎目的的过程,是两者的统一,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所以ABCD都是正确选项。

4.A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A是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B是实现城市居民对居住地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民主自治形式。C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5.BD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A项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BD选项正确。

6.A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B是正确选项。

7.CD

8.BCD此题考查的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掌握。

9.ABCD

10.AD

11.C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12.D解析:农民参加革命,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农民都积极参与,但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最终都归于失败。所以A、B选项错误。农民拥不拥护革命,关键在于领导革命的阶级如何发动农民,如何解决农民的切身问题,因此C也不准确。题干论述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所有的革命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不解决农民问题,农民也不会支持革命,所以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13.B解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故正确答案为B。

14.C

15.A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他们以犀利的包含感情的笔,去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揭露和控诉,使反对“吃人的礼教”成为许多人的共同呼声。因此,正确答案是A。鲁迅的《阿Q正传》、《朝花夕拾》、《药》写作时间都在《狂人日记》之后。

16.D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统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7.B

18.D

19.B解析:题干是马克思的一段话。主要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B项)。由于马克思这段话理论指出不明显,考生选择此题有一定困难。聪明的考生就应该首先读懂题干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再去分析选项。题干中所说的“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一切科学的抽象”就是指“理性认识”、接着往下理解,“一节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就是说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理解了题干的意思之后,再去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C项(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因为,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样将C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观点,但作为单项选择,只能选一,根据已经理解的题意,只有B项才是最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0.A

21.(1)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在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劳动、信息、房地产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属于不同个人所有的情况下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投入其所有者必然要取得相应的收入从而存在按生产要素获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按要素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数量是按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为依据。这就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而不是指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它们贡献的大小以及获得相应收入的多少需要通过市场来评定。(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并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科技、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和作用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有利于体现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调动了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类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以造福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题考查对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的掌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解题的重点是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个人收入的必然性。本题可改换角度出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考生必须重点进行复习。(1)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在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劳动、信息、房地产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属于不同个人所有的情况下,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投入,其所有者必然要取得相应的收入,从而存在按生产要素获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按要素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数量是按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为依据。这就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而不是指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它们贡献的大小以及获得相应收入的多少需要通过市场来评定。(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并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科技、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和作用,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有利于体现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的贡献,调动了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类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以造福人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题考查对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的掌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解题的重点是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个人收入的必然性。本题可改换角度出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考生必须重点进行复习。

22.第一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第一,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

23.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它们就不成其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其次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的基础。外部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并不自然地满足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体使之发生合乎于人的目的的变化。最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在实践中如果按照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就能成功;违反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就会失败这就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它们就不成其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其次,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的基础。外部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并不自然地满足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体,使之发生合乎于人的目的的变化。最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在实践中,如果按照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就能成功;违反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去改造,就会失败,这就体现了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2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并确立起来就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发展的辩证过程总是这样: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确立又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种生产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充分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