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人物传记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

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

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

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日:

"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

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

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展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

《类要》诸书,孝孺皆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

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嵬驰报燕。

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

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

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

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

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

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日:"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日:”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

骂日:"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

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居(yi):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嘉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

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瑁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B.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

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瑁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C.比至/嘉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

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瑁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D.比至/嵬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

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埴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意为家境贫困,得食困难。旬,

十天叫一旬。

B.洪武,年号,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

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C.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明为从五品,清为从四品。

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为文

史修撰、编修与检校。

D.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

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

环记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成年以后,他曾

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明太祖非常欣赏方孝孺的举止端庄严肃,并嘱咐皇太子要任用他到老,

于是聘用他为世子师,受到重用。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

有成功。燕兵渡江后,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狱。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

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怒明成祖而被处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列举两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日:"不如伐韩。"

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级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

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

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

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

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

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

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

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

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

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

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

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

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

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屯留之道"的"当"是"挡住,占据"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

君当神器之重"的"当"意思不同。

B."以因于齐赵"的"因"是"依靠"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因人

之力而敝之"的"因"用法和意义相同。

C以临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

战国时期的东周。

D九鼎",象征国家政权。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

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

8.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因为他认为如果

出兵攻打戎狄,就离开周王畿太远了,不值得。

B.从立论角度看,两人论辩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名""实"二字,

既要为秦谋得实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

C.秦惠王最终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并派兵攻打蜀国取得成功。蜀国归

附了秦国,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论辨语言构成,文字较为干净、洗炼,且结构精巧、

绵密、完整。在叙述中作者并未显露主观的褒贬、抑扬等态度,但作者

的倾向性又融于其中。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

矣。

10.清吴楚材《古文观止》云:"司马错建议伐蜀,句句驳倒张仪。"请

简要概括司马错主张伐蜀、反对伐韩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机百揆之中,

最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①受命,是将大利于

中国。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

今钦陵②所论,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镇兵防,此是钦陵切论者。若

以为可允,则当分明断决之;若以为不可允,则当设策以羁縻之。终不

可直拒绝以阻其意,使兴边患也。

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

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

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

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患者,甘、凉、瓜、肃是也。关陇之

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

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

以害内。

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弩,罔识厥策。必以四

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

惧汉密近兰都,此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今宜报钦陵

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

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

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口而和事未全绝。如

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

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

制驭之算。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

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人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

(唐•郭震《论去四镇③兵疏》)

(二)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

因觇虏情。还,上疏日:"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

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

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帝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

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

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

【注】①默啜:唐时东突厥可汗。②钦陵:唐朝时期吐蕃将领,政治家、

军事家。③四镇:指唐时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龟兹、于真、疏勒、焉耆

四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奄有天下奄:覆盖,包括。

B.一则寇其外落寇:侵犯。

C.款附岁久款:缓慢。

D.非制驭之算算:策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是将大利于中国②当其欣于所遇

B.①今若顿委之于蕃②若入前为寿

C.①岂与吐蕃同日而言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①因视虏情②因坐法华西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国家形势开始向好的背景下,更应该审慎行事,警惕因

大意而产生祸患。并指出若对吐蕃和东突厥之事处置不当,可能使利害

形势发生逆转。

B.吐蕃大将钦陵要求朝廷从西域四镇撤出守军,并求取十姓地界。对此,

朝廷犹豫不决。郭震认为,四镇具有"分蕃国之力”的战略价值,绝不可

以轻易放弃。

C.郭震既善于分析双方形势,又善于分析对方心理,他提出的交换条件

切中要害,实为缓兵之计,这样既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也可以避免伤

害西边诸国之心。

D.从两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唐蕃双方的博弈不仅限于战场对决,还

有外交中政治智慧的较量。若外交策略得当,亦可瓦解对方阵营,削弱

对方力量,收到奇效。

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

钦陵口而和事未全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

(2)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日:"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

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

格青苗①解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于稣。唐炯本以安石引荐为

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

安石日: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

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

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

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二)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

王安石同见,光日:"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常衮

辞堂馔②,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世

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箕

敛尔。"安石日:”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日:"天下安有

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

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

帝日:"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迩英殿进读,讲至曹参代萧何事,帝

日:"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日:”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

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

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日:"光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

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

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

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青苗:青苗即青苗法,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都是王安

石的变法措施。②堂馔:唐宋时政事堂准备的公用膳食。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

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B.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

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C.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

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D.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

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官员年老辞官退休,一般退休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病患则可

提前退休。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常常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

代表国家。

C.华岳指西岳华山,五岳之一,与东岳泰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

岳恒山合称五岳。

D.南郊,封建社会郊祀的一种,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

天。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因为阻挠施行青苗法被解除了宰相职务,王安石说这不足以阻止

奸邪小人,甚至把富弼和办事不力的人作比。

B.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他请求致仕,王安石却不挽留;富弼、韩

琦是王安石曾追随过的人,为了变法王安石也加以排斥。

C.王安石认为司马光的才能不足以危害政治,只是一旦让其身处高位,

那么对变法持不同意见的人会依附他。

D.王安石与司马光因变法立场不同,两人为此争议不休,神宗说同意司

马光的意见,但不会给予司马光答复。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蜩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

(2)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

20.王安石与司马光就变法产生严重分歧,司马光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

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

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

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

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

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

"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

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

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

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设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

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

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

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

河南纵官吏避贼,闰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

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

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颍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

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日:

"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

"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

颍。"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颍归,不免死。”遂请降希

颍,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

"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

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颖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

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

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

偕来/

B.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

偕来/

C.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止匕/贼至/勿与战/若降/

与偕来/

D.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

偕来/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列国皆有御史,掌管文书及记事,汉以后专

司纠弹。

B.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比跪拜礼简慢,多用于

平辈间。

C.上元,指肃宗年号。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常用年号来代

指皇帝。

D.铁券,是封建帝王用以褒奖功臣、重臣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

的勋章。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众轻慢承业已令李光弼不满,兵权交接的狂妄彻底激怒光弼,招来

杀身之祸。

B.李光弼反对退守潼关,认为兵家寸土必争,主张移军河阳,形成灵活

作战之势。

C.史思明曾打败许叔冀,迫使其投降;后来他驰援怀州,又迫使李光弼

两度败北。

D.李光弼平叛有功,晋封临淮郡王,名列太庙,并在凌烟阁留下画像,

极富荣宠。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诂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

(2)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

25.李日越为什么会投降?请简要说明。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

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

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

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

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差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

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如人也。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日:"仓康实而知礼节,农食

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

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北征

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①,

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

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曹沫之约: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柯邑会盟,会

上鲁将曹沫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当时被迫答应退还鲁国被齐国

侵占的领土。

2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B.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C.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D.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2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是齐国国君姜小白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

及其它有地位的人,依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B.霸,指诸侯受周天子任命为"方伯",后可用周天子名义召集诸侯会盟,

维持各国之间既定秩序。齐相公以霸主身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C.封邑,古代国君封赐给亲信、贵族、臣属作为世禄的土地,也叫"食

邑"。受封之人对封邑中的百姓有征收租税之权,但不可世袭。

D.仓康,泛指仓库。有曰方者为仓,圆者为康;又有曰盛谷者为仓,盛

米者为在古代,遇到饥荒之年可以“发仓康以贩之"。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少有才,但仕途不顺。多次做官都被免职;多次出战又多次战

败;因家有老母而逃跑;辅佐了公子纠,也未成功。

B.管仲得遇知己,鲍权牙为国让贤。即使管仲仕途失意落魄,鲍叔牙依

然相信管仲的才华,把还是囚徒的管仲推荐给了齐恒公。

C.管仲心系国家,用心治国。他认为物质充裕方能建设道德,推行政令

要顺应民心,所以放低自己姿态,使执政主张易于施行。

D.管仲善于引导齐桓公,处理好齐国外交事件。桓公攻山戎,管仲趁机

督促燕国重施召公之政;桓公想背约,管仲引导他守信。

2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七、阅读《屈原歹U传(有删改)》,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

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

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

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

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

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

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

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

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

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蟾乎?”乃作《怀沙》之

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

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

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

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

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

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

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蓬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

之族。

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驷

集解中说:"驷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屈、景。

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

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3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上官大夫的谗言,所以

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品行不正

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

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

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怀王不了解

人招来的祸害。

D.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

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

沙》赋。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仲郢,字谕蒙。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及进

士第,为校书郎。牛僧孺辟武昌幕府,迁侍御史。有禁卒诬里人斫父墓

柏,射杀之,吏以专杀论,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仲

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朝廷嘉其守。累转吏部郎中。时

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夹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迁左谏议

大夫。御史崔元藻以覆按吴湘狱得罪,仲郢切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

奏拜京兆尹。会废浮屠法,尽坏铜象为钱。仲郢为铸钱使,吏请以字识

钱者,不答。中书舍人纥干皋诉甥刘诩殴其母,诩为禁军校,仲郢不待

奏,即捕取之,死杖下。

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左迁秘书监。数月,

出河南尹,以宽惠为政。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之下,先弹压;

郡邑之治,本惠养。乌可类乎?"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吏边章简挟势肆

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