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练及参考答案

一、凤凰琴(节选)

刘醒龙

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

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的一片。来的人都送了礼,有布

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儿登记,

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余校长若是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

起?孙四海坐在那儿没事干就去厨房帮忙,孙四海刚进去,邓育梅就来

喊他,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

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

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①。

舅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出来对张英

才说:“余校长转正后,这两年师范怎么个读法?三个孩子由谁来养活

呢?一二十个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张英才也没有答案,

就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谁能把后路看得一清二楚呢?”酒席在操场

摆了几十桌,大家都说,就是上次老支书死,也没有明老师死得隆重热

闹。

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张英才送完最后一张桌子回来,见舅舅和余

校长正在他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站了一会儿,孙四海和

邓育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男

舅递过一张表,说:“你看余校长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

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

名额让给我呢?”翦劈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

“谁来也没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吗?”孙

四海说:“是真的,从上次李子出事后,我就一直在想,假如自己一走,

李子一家怎么办,特别是李子怎么力、。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

其实是无所谓的。”邓育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

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

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

张英才仍旧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

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

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

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

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

舅舅随后进来,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

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吗?就是我。”

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说自己的:“转正

的事我不强迫你,我讲个故事,你再决定。十几年前,这个学校只有两

个教师——我和明爱芬。那年学校也是分到一个名额。论转正条件,明

爱芬比我强一大截。我就想别的门路,迅速和你舅妈结了婚。你舅妈品

行不好,已离了两次婚,但她有一个军官叔叔做靠山。明爱芬当然明白

这一点,她为了证明自己比我强,明知无望,又刚生孩子,仍硬撑着要

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我。结果就是前几天余校长所说的,将自

己弄废了。我一转正就调到了文教站,走之前,就想将凤凰琴作为礼物

送给她,让她躺在床上时有个做伴的。写好字后又怕自己的名字会刺激

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我将自己的东西全拿走了,就只留下凤凰琴,

没想到它一直搁在这里。”张英才听完了说:“这叫有得必有失!”舅

舅说:“你真聪明,我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躺下后又补充:“这

次转正要两步棋一步走,一边到师范报到,一边办手续,晚了赶不上考

试,拿不到学分就麻烦了。”

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张英才离开界岭小

学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校,这种天气余校长、邓育梅和孙四海都要到

半路上去接学生,三人都为不能为他送行而感到不好意思。张英才将那

副四百度的近视眼镜送给了孙四海,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张英才,然

后,大家握手道别,各走各的路。

(有删节)

注:①这个转正名额是张英才写了一篇反映界岭小学的文章见报后,

上面点名奖给他的,但他说服舅舅万站长,把名额让出来,给了余校长,

余校长又让给了明老师,明老师在拿到转正名额表后,含笑去世,最后

名额又回到了张英才手中。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明爱芬老师葬礼上的人数、礼物以及酒席上的热闹,

正面描写了界岭地区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和明老师奉献教育、受人爱戴

的光辉形象。

B.转正名额最后落到自己头上,张英才两次强烈表达不相信,并不是

他不愿相信余校长等人的人品,而是他太懂得转正名额的珍贵。

C.小说巧妙借一个转正名额来展开故事情节,并由此引出舅舅万站长

和明老师之间的旧事,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民办教师转正的艰难。

D.小说结尾时,张英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下离开界岭小学,这个

环境描写既烘托人物心情的压抑沉重,也暗示界岭小学的前途依旧晦

暗难明。

8.舅舅万站长在和张英才的对话中说出了凤凰琴的来历,这一情节在

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刘醒龙不止一次说过,“文学中最紧要的还是爱与善。”试结合文

本分析小说表达了哪些“爱与善”?(6分)

二、渔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

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

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

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

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

呢?

我只听人说到过XX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

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

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

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

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

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

满院中,景致极类。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亮歌,

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航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

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

他们便到了神房,很洒脱的坐到工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

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

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

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的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

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部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

到后又该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

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

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部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

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

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

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

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1”

“远天好象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啖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

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

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

上喝酒,一面拨刀割鹿肉吃,哥哥把福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

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

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怎么?”

“我想着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

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

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

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把和尚作中心,该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

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

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

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层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

的。

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内已经告馨,也没有必需

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弃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

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量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

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

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曾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

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

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

可及踪的水中,挥刀听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

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

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

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

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

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

(节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

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

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融,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隔”“涨了水可情这一

解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

不同的追求、执着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

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

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

的夜晚,展示了一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政,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

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类的巡想。

8.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9.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

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

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

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

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

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萝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

“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

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

两个大眼牯辘牯辘地喳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她咂嘴巴。她爬到

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

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

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萝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

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

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

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

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她说:“只要有

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

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

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

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

快想法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

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

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

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

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

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她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

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

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

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

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

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

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

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

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

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

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

那一萝筐咸菜,一脚把萝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

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

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

“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

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

外走。

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

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

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

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

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

子也放到一个萝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她研究了八角坳

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徼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

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

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端写“我”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既体现了我的革命工作

警觉,又为黄新特殊党费的出现设置了特殊场景。

B.白匪搜人,“我”急着要走,黄新严肃果断地让“我”躲到阁楼,

说明她有着比我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C.“听妈妈的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

暗指要“我”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D.结尾处魏政委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是因为他意识到黄新爱

党之心和献身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咸菜”为线索,从黄新整理咸菜,托付缴党费,到最后

“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情节结构脉络非常清晰。

B.“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黄新在敌

人赶到门口时沉着镇静的心理,为下文从容应对作了铺垫。

C.“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小说采

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文章从一个农村女党员特有的身份出发,调动生活细节和突发危

机,表现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选材构思不落俗套。

8.小说不惜笔墨叙写与黄新的孩子有关的情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

样写的用意。(4分)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说用细节刻画黄新人物形象时三次写

到眼睛的动作,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状态。(6分)

参考答案

一、凤凰琴

7.A.解析:正面描写了明老师奉献教育、受人爱戴的光辉形象有误,

应为侧面烘托。

8.答案示例:①从情节结构上,使情节发展更完整。交代了凤凰琴

的由来,照应了前文张英才的疑惑。②从人物塑造上,丰富了舅舅的个

性。舅舅当年通过不正当手段赢.得了转正名额,可见人物的自私,可送

琴又刮掉名字体现了舅舅的愧疚与善意。③从主题上,突出了小说的主

题。舅男与明老师对转正名额的争夺,正表现了当时民办教师对转正的

渴望,很好地反映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艰难的现状。④从表达效果上,

十几年前万站长与明老师争转正名额,现在余校长等人让转正名额,二

者形成鲜明对比,使小说更具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不要

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9.答案示例:①老师们对学生的关爱。余校长、邓育梅和孙四海在

天气恶劣时要到半路去接学生,小学里还有一二十名住在学校里读书的

学生。②舅舅万站长对张英才的关爱。在张英才不愿接受转正名额时,

舅舅交代了凤凰琴的来历,甚至不惜说出自己当年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转

正名额的事。③同事之间相互礼让、成全的高尚情操。张英才让出本属

于自己的转正名额,余校长、邓育梅和孙四海又最终让出了转正名额,

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善。④村民们对教育的尊重、对教师的感

恩,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明老师的葬礼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二、渔

6.C(担忧渔事无法进行。)

7、B(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系无中生有。)

8.①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

凸显了和平的主题。②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

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9.①“人人低声响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

“似乎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②“就得

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

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

“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

三、党费

6.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A项是对小说情节开端部分的作用的分析,既有表现

人物的作用,又有情节展开层面的作用,表述准确。B项“她有着比我

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表述错误,原文中“我”只是怕连累了黄新。

C项是对小说语言的内涵分析,“听妈妈的话”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