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1页
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2页
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3页
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有()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股份合作制经济D.外资经济

2.在下一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

A.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B.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D.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3.法律的指引作用得以实现的形式有

A.社会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义务性规范

4.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5.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提到的中间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开明绅士D.地方实力派

6.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活动B.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活动C.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7.

第20题我国的商法主要包括

A.公司法B.证券法C.票据法D.保险法

8.鸦片战争之后,沙皇俄国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勘分西北界约记》B.《伊犁条约》和《尼布楚条约》C.《瑷珲条约》D.中俄《北京条约》

9.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

A.一种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D.人们追求的社会理想

10.“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指出了

A.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武装斗争、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B.工农联盟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革命领导权问题

12.邓小平说:“毛泽东最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里的“道路”是指

A.党的建设的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统一战线的道路D.土地革命的道路

1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种观点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1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15.从1987年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阐释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因此,这个时期是()。

A.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

B.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的时期

C.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时期

D.邓小平理论检验和发展时期

16.1969年召开的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B.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C.中共九大D.中共十大

1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指出,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着力点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基础是

A.转变观念B.培养人才C.完善体制D.加大投入

19.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

A.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三、3.分析题(3题)21.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22.(40)

23.结合材料1与2,说明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四、5.简答题(2题)24.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25.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五、3.分析题(0题)26.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说明:

(1)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2)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的核心?并说明以人为本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六、单选题(0题)27.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万隆会议时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参考答案

1.BD【参考解析】: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主要依靠劳动者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成分,它在性质上属于小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是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前提下,以剥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特征的所有制经济形式。

2.BCD

3.BCDBCD是正确选项。法律规范本身就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因而A选项错误。

4.A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全社会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故AB为正确选项。

5.ACD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进步势力,B错误。ACD选项正确。

6.ABCD解析:实践活动是把人们的主观需要和目的物化在客观对象中的过程,因而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客观性是指实践的对象、内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7.ABCD

8.CD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订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同时又迫使清政府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CD选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密约》是1896年签订的关于修建中东铁路的条约;《伊犁条约》虽然中国收回了伊犁,但是割让了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割让了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9.AB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ABC是正确选项。

10.AD

11.D解析:该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宏观把握。考生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要有通观理解,特别是领导权问题是历年命题的重点。

12.B解析:1972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的新道路,并在不断总结这方面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回答和阐述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创举。土地革命、统一战线都是这条道路的一部分内容,均不全面。

13.A

14.C解析: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所以选项C应选。

15.C解析:以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形成系统。自此,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答案为C。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是十二大前后;形成轮廓是在党的十三大前后;党的十四大以后邓小平理论进入新的检验和发展时期。因而答案为C。

16.C

17.B解析:对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一般区别,考生是可以把握的。但具体到判定某一个命题、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还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如果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判断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此题干是古希腊典型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命题。这里的“理念世界”不是指人的主观世界,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虚无飘渺的“世界”,所以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有的考生会因将“理念世界”误认为是人的主观意识而错选A项。

18.D

19.A解析: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20.D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过去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对比中来明确重大突破是什么。过去我们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今天,我们的认识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采用。因此,我们不再把市场经济看做是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这是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或转变。

21.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

22.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23.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②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③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总之建立和健全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②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③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总之,建立和健全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

24.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第三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和牺牲但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它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对该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某种程度的调整,不改变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而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第三,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和牺牲,但一般说来,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26.(1)科举发展观的哲学理论根据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原理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客观的普遍的永恒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本质是创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要求人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过程。社会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因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