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课件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课件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课件_第3页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课件_第4页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肿瘤的由来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或神经鞘细胞的不完全分化。1980年前认为是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研究确定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表现发病年龄:GIST多见于中年及老年,40岁以前少见,

发病部位:胃:60%~70%小肠:20%~30%肠外(肠系膜、网膜和腹膜后):小于10%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物1993年确定相对特异的标记物:CD34。1998年发现高特异性的标记物:CD117

肿瘤的病理特点大体:多为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偶尔呈分叶状、多发性。表面:光滑。内部: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坏死、囊变等。检查方法:X线钡剂造影操作方便,可作常规检查表现为胃肠壁黏膜下肿块或外压性病变,可突向腔内或使胃肠腔变形,局部黏膜展平或消失。向腔外生长者,X线钡餐检查往往不能正确估计肿块的大小和形态检查方法:电子胃镜或肠镜表现为粘膜下包块,表面多光滑,少数可坏死形成溃疡因肿瘤位于黏膜下,活检时可能难以取到肿瘤实质标本,仅取得肿瘤部位的黏膜,难以作出定性诊断内镜超声可以协助定位诊断,难以作出定性诊断检查方法:MSCT空腹6小时以上喝水800-1000ml行平扫及增强扫描MPR重建CTVE(气体)重组

引入水作为对比剂,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确切位置,观察粘膜情况及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SCT表现多表现为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肿块多数边界清晰、光整,极少数较大的肿块对周围组织有轻度浸润,表现为肿块边界与邻近结构界限模糊增强扫描可见肿瘤血供丰富,多数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内部囊变坏死表现为低密度及不强化腔内型(粘膜下型):具有粘膜下肿瘤生长的特点,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向腔内隆起性肿块。腔外型:肿瘤向管腔外生长,CT表现胃肠道轮廓外的软组织肿块影,但肿块与胃肠壁关系紧密。肌壁间型(混合型):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突出,肿块部分位于腔内,部分位于腔外。MSCT表现良恶性的CT征象:良性恶性大小:<5cm>5cm形态:圆形类圆形常有分叶密度:均匀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增强:轻中度强化明显强化周围组织:推移可有侵犯(边界模糊)远处转移:无可有胃癌常可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及粘膜破坏

GIST的CT表现与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有相似之处,影像学鉴别比较困难。GIST的生物学行为至今尚无可靠的指标预测GIST的生物学行为,许多学者推荐依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来估计转移的危险性,并认为至少在目前使用“良性”GIST这一术语是不明智的有些学者认为尽管偶有例外,依据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其它一些指标,可以将肿瘤区分为良性、恶性和不确定或低度恶性三类病例一:高任光,男,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