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工程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17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绘制建筑构造及建筑构配件不可见的轮廓线使用()中实线B.中虚线细实线D.细虚线在总平面图中,零点标高应注写成()±0.00B.0.00±0.000D.0.000表明建筑物外观特征及凹凸变化的是()建筑平面图B.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D.建筑构造图屋面板的构件代号是()A.WMBB.WBC.RTBD.RT“国标”规定一个工程所用的图纸幅面不宜多于()一种B.两种三种D.四种建筑工程施工图按“国标”规定,除标高及总平面图上的尺寸外,其余的尺寸单位一律为()A.mmB.cmC.dmD.m低碳钢的含碳量小于()A.0.1%B.0.25%C.1%D.2.5%8.Q235 碳素钢的屈服点数值为()A.235KPaB.23.5MPaC.235MPaD.23.5GPa9. 普通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迟于()A.300minB.400minC.500minD.600min细度模数Mk=2.2~3.0砂为()特细砂B.细砂中砂D.粗砂混凝土浇注后,强度增长较快的时段为()A.1 ~3dB.3~7dC.7 ~14dD.14~28d称为安全玻璃的是()浮法玻璃B.钢化玻璃中空玻璃D.镜面玻璃Ⅳ气候区中小城市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日为()立冬日B.冬至日大寒日D.大雪日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A.25 年以下B.25~50年C.50 ~70年D.50~100年建筑设计中,一般要求双人卧室的面积不小于()A.8m2B.9m2C.10m2D.12m2办公室的窗地面积比为()A.1/3 ~1/5B.1/4~1/6C.1/6 ~1/8D.1/8~1/10适合作工业厂房柱距的是()A.8mB.10mC.12mD.15m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占地面积按()外墙边缘计算B.内墙边缘计算轴线计算D.外墙勒脚边缘计算砖基础下的灰土垫层,每次夯实的厚度为()A.100mmB.150mmC.200mmD.250mm带形混凝土基础,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毛石,其目的是()提高强度B.增加稳定性节约水泥D.加快施工速度位于房屋两端侧面的墙,称为()纵墙B.横墙外墙D.山墙钢筋混凝土过梁,其梁端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A.120mmB.180mmC.240mmD.300mm梁板式楼板,主梁跨度的经济尺寸为()为使房屋建筑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应采用()横墙承重B.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D.墙与内柱混合承重基坑开挖,当降水深度超过8m时,宜采用()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管井井点D.电渗井点振动沉桩法主要适用于()A.砂土B.粘土回填土D.淤泥质土采用滑升模板施工,混凝土应分段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为()A.150mmB.200mmC.250mmD.300mm我国钢模板的规格,其宽度是以()A.300mm 进级B.50mm进级C.60mm 进级D.100mm进级混凝土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拉力较小部位B.受压力较小部位受弯矩较小部位D.受剪力较小部位混凝土养护必须在浇注完毕后()A.6 小时之内开始B.9小时之内开始C.12 小时之内开始D.15小时之内开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绘制建筑总平面图时,可用比例为()建筑工程设计要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为()规划设计阶段B.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D.构造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关于房屋立面图的名称,正确命名的方法是()按立面的朝向B.按立面的主次按建筑物的投影方向D.按定位轴线的编号按建筑物的体形和外貌下列属于建筑总平面表明的内容是()新建筑区的总体布局B.新建筑物的位置新建筑物的风格特征D.新建筑物的朝向绿化安排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标号B.水灰比砂率D.骨料性质浇筑方式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是()质轻而强度高B.各向异性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D.导热性低易于加工混凝土拌和物的易性是指混凝土的()流动性B.安定性粘聚性D.保水性析水性钢材性能主要指钢材的()抗拉性能B.抗腐蚀性能防火性能D.冷弯性能冲击韧性建筑功能首先表现为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在()人体活动的尺度要求B.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满足美化环境的要求D.符合使用过程和特点符合技术经济的要求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有()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本着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由近及远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节约建筑耗能,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居住区住宅布置方式有()行列式B.周边式外延式D.混合式自由式各类建筑的平面组成,从使用性质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B.附属部分交通部分D.结构部分配套部分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框架体系B.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D.钢架体系筒体体系44. 工业建筑的特点是() A.受生产工艺的制约 B.建筑空间较大建设周期长D.屋顶构造复杂要求高管网多、荷载大、施工复杂根据采光口所在位置不同,单层厂房采光方式有()正面采光B.侧面采光上部采光D.中部采光混合采光基地环境主要指当地的()气候B.地形地貌D.地质人文建筑物底层地坪的基本组成为()基层B.稳定层垫层D.面层镶铺层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优点有()整体性好B.施工速度快刚度大D.耗用模板少适应各种平面形式钢筋电弧焊接头的主要形式有()搭接接头B.帮条接头企口焊接头D.剖口焊接头叠加焊接头混凝土拌制时间过长会造成()生产率降低B.坍落度增大和易性降低D.产生分层离析失水量增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建筑平面图一般标注三道外部尺寸,中间一道尺寸表示开间和进深尺寸,称细部尺寸。()多层房屋中,若各层的情况一样时,可只画底层、顶层或加一个中间层来表示。()经过冷加工后,钢筋的塑性、韧性有所提高。()水泥强度是指水泥净浆的强度,它是评价水泥标号的依据。()合理的管线布置应是将各种管线分散布置。()建筑设计应把建筑美与环境美作为设计的次要内容。()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地基。()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框架。()拆除混凝土模板的顺序:一般是先支的先拆,后支的后拆。()土方施工特点之一是施工费用低,故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建筑施工图包括哪些图低简述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缺点。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房屋建筑层高有何意义简述桩基础的适用情况。简述室内隔墙的作用、特点和要求。简述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混凝土的适用情况及为什么要采用“快插慢拔”的操作方式。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本章专题整合训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A 第2课时 (3a-4c)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轮椅的选择和使用安全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4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3-3
- 《设计食谱》(教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二年级上册
- 绿色清新个人工作总结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110kV变电站专项电气试验及调试方案
- 【电气专业】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吊绳工程施工方案
- 各类剧院剧场服务标准规定
- 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告
- 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的区别
- 幼儿绘本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 垃圾处理厂概预算
-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PPT幻灯片(PPT 14页)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民法典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