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_第1页
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_第2页
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张阿娜【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都选择抗体ER、PR、C-erbB-2、CK5/6、S-100及P63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结果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3例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癌部分ER、PR均阳性,C-erbB-2阴性,CK5/6、S-100及P63均阴性。结论乳腺小管癌有特殊的镜下特征,容易误诊,诊断中免疫组化起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36【总页数】2页(P110-110,111)【关键词】乳腺小管癌;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作者】张阿娜【作者单位】辽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本溪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在部分城市已跃居首位且趋于年轻化。乳腺小管癌是比较少见的乳腺癌亚型,但是在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特点,可以根据形态学特征作出诊断。同时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现代临床病理学已逐渐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转入形态学、分子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诊断。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乳腺小管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分析情况,报道如下。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治,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的16例乳腺小管癌患者。纳入标准:均为女性;年龄20~70岁;知情同意。本组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5.98±4.12)岁;临床症状:10例以乳房肿块就诊,3例以乳腺胀痛或不适就诊,3例无临床症状健康查体发现;发病位置:右侧10例,左侧6例。入院诊断;乳腺癌3例,乳腺腺病5例,乳腺肿物待查8例。随访12例健在,1例死于肾衰,3例失访。1.2免疫组化:所有乳腺小管癌患者都在术中取得病理标本,标本经4%甲醛/中性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常规石蜡包埋、5pm连续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S-P法进行操作。1.3判断方法:ER、PR及P63阳性为肿瘤细胞核着色,C-erbB-2为胞膜着色,CK5/6为胞质着色,S-100为胞质及胞核着色,采用切片内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2.1病理形态学状况。大体:肿瘤大小,0.8cmx0.7cmx0.5cm~2.6cmx1.5cmx1.5cm。7例切面灰白,无光泽,质硬,界限不清。9例切面灰红兼灰白,质韧,界限不清。镜下:显示分化良好的小管杂乱无章的排列,小管呈卵圆形,成角,开放,末端逐渐变细,部分小管腔末端显示有裂缝。小管上皮细胞仅具有轻度异型性,腺腔内可见顶浆分泌,小管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反应。并可见这种杂乱的小管向周围脂肪及正常乳腺组织内浸润生长。13例病例中可见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成分。16例病例均做术中冰冻病理,其中5例诊断为小管癌,3例诊断为小管癌伴低级别导管原位癌,2例诊断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局灶间质浸润,3例诊断为考虑小管癌,待石蜡及免疫组化明确。本次重新阅片及结合免疫组化,5例诊断小管癌,11例诊断小管癌伴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15病例均做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清扫,病理未见淋巴结转移。1例未送检淋巴结。2.2免疫组化染色状况:经过观察,在16例乳腺小管癌中,ER、PR均阳性,C-erbB-2均为阴性。P63、S100及CK5/6均阴性。提示小管周围肌上皮细胞缺失。当前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上升,严重威胁到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在乳腺影像学筛查前,小管癌在所有乳腺癌中的比例不到4%[2]。而在乳腺影像学筛查的人群中占有较高比例,发病率上升至7.7%~27%[3-4]。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病变发现的时间早晚和进展程度,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5]。乳腺小管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乳腺癌类型,转移少见,预后非常好。临床和大体上无法同乳腺浸润性癌区分。镜下显示癌性小管杂乱分布,可见浸润脂肪组织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核呈低级别改变,小管腔内通常可见顶浆分泌。大部分病例内可见导管原位癌成分。目前基本同意当小管癌特征性形态学占肿瘤组织的比例〉90%时分类为〃纯”小管癌,小管癌占肿瘤成分的比例<90%时,则有些人建议诊断为“混合型”小管癌[2]。这种分化良好的乳腺癌给病理诊断,尤其是冰冻病理诊断带来了困扰。实际工作中,尤其要与硬化性腺病、微腺型腺病、小管型腺病及硬化性病变鉴别。①硬化性腺病:低倍镜下显示腺体及小管的增生以小叶为中心,可伴有神经浸润和腺上皮的不同形式增生,包括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免疫组化显示病变区受挤压腺体周围肌上皮细胞存在。②微腺型腺病:显示圆形腺体随意分布,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腺上皮无顶浆分泌,间质无结缔组织反应,免疫组化显示腺体周围肌上皮细胞缺失,S-100呈特征性的强阳性表达。③小管型腺病:不规则腺体随意分布,免疫组化即使腺体周围有肌上皮存在。④硬化性病变:包括放射性瘢痕和复杂性硬化性病变,二者均见间质纤维化,使受累的腺体扭曲,被挤压,通常具有一个中心硬化区,周围病变呈放射状分布,可伴有导管的腺病,增生,乳头状瘤及囊肿形成。免疫组化显示受挤压腺体周围肌上皮细胞存在。基于以上,在小管癌的病理诊断中,小管癌特征性的镜下改变、导管原位癌的出现,以及免疫组化的应用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相关文献】瞿海江涨筱华,黄关立,等.miR-2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效应分析[J].浙江医学2015,(7):33-37.EllisIO,SchnittSJ,Sastre-GarauX,etal.Invasivebreastcarcinoma.In:TavassoliFA,DevileeP,eds.TumoursoftheBreastandFemaleGenitalOrgans[M].Lyon:ISRCPress,2003:13-59.RajakariarR,WalkerRA.PathologicalandbiologicalfeaturesofmammographicallyDetectedinvasivebreastcarcinomas[J].BrJCancer,1995,71(1):150-154.CowanWK,KellyP,SawanA,etal.Thepathologicalandbiologicalnatureofscreen-Detectedbreastcarcinomas:amorphologicalandimmunohistochemicalstady[J].JPathol,19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