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_第1页
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_第2页
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_第3页
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_第4页
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林海教案汇总7篇

林海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

作者喜爱和赞美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

2、表情朗读课文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以——“亲切与舒服”这

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别是在怎

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与舒服的?请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子)

2、大兴安岭的美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闪烁)?(板

书岭林花)

那么岭林花到底怎么美?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

体(闪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读好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岭”

1、个别读第2节,思考:(卡片出示)岭的美主要表现在

它的哪些特点上?

2、交流。(多、温柔)

3、(卡片出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怎样感受到

的?请默读这部分,圈画出重点词句。

交流:

a、秦岭:“云横秦岭”

请看(出示秦岭图)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秦岭?(孤峰

突起、盛气凌人)

小结:大兴安岭同它——大不相同,那实在是——太温柔了。

b、“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抓住横、顺……体会姿态多,谁能读出姿态的多?个别读,

男女生轮读。

比较句子,拿去点儿,意思一样吗?抓住点儿体会温柔,谁

能把岭读得又多又温柔?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c、“多少条岭……”

抓住看不完,联系该句重点词体会多,前——不见头,后—

—不见尾,抓住看不厌体会美。

d、“每条岭……”

体会温柔,长满珍贵的树木,决不是光秃秃的岩石。每条岭

的线条都是那么柔和,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

勒的中国画一样——

4、体会情感,熟读这段。

呀,如果能亲眼看看这岭该多好啊!请看,(出示岭)如果

说秦

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出示秦岭比较)那么大兴安岭的

岭是又——多又——柔,美得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大家能

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5、小结学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部分的?谁能结

合思考题来说一说。(指卡片)

先读课文,思考:岭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哪些特点上?再读

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样感受到的?最后通过

感情朗读把岭的美表达出来。

(二)学习“林”

1、岭如此美丽,岭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让我们以

同样的方法学习林。

2、自由读3、4二节,思考问题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

是怎样的?(广阔、不同的蓝色、海面有波浪、海边有浪花)

3、过渡:林又广又绿,美如海,你是怎样读懂的,请同学

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2。呆会儿请你把感受到的通过朗

读告诉大家。

4、谁先交流,大家仔细听,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

不够,你认为该怎样读?评读。随机朗读。

a“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非常广阔,一片绿色,

真像林的海洋。个别读。

b“群岭起伏……”——长满树木的山岭有高有低,像海上

的波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真美啊!

c“多少种绿颜色呀……”——一片绿色,有深有,有明有

暗,像阳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叶松的海洋”——广阔无垠,一碧千里,犹如海洋般

辽阔无边。

e“海边上……”——岭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边沿的白桦

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像海边的浪花。真美。

泛:动态美,充满生命和活力。

你能把这句话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吗?用问号有什么好

处?谁能把这海边的白桦读得更美。个别读,举手的同学读。

5、看图引读。

出示图,引: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确——多少

种绿颜色呀——兴安岭上——是的`——看——

林这么美丽,看在眼里,真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三)同法自学“花”。

1、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花这一部分,不过要求可更高了,

这回要请同学独个儿自学,然后直接把感受到的读出来。

2、个别交流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请读出来。对

于她所读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话,请跟他一起读。随机

板书(多、艳)

3、边讲述,边闪现岭、林、花的短镜头:作者看到岭那么

多那么温柔,又看到岭上的林那么广那么真像林的海洋,还看到

林中的花那么多那么艳,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于是,展开了丰富

的想象。

出示“兴安岭……鞋”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范读闭

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来描述一下。

出示灯片,作者怎么会把兴安岭当作一位姑娘的?谁能把这

种感觉读出来?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学习第6节。

回到句子“它的美丽……不空洞。”

1、过渡:大兴安岭的确美极了。(闪美丽)更重要的是“它

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闪,这什么说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呢?

请自由读第6节,并联系上文,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理解讲给大

家听。

2、小结:大兴安岭不但美丽,而且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连在

一起,和千家万户连的生活连在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富

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兴安岭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

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读句2。那么第三次亲切与舒服是在怎样

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三、总结课文。

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如果还有地方没读

懂的,请提出来。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学最聪明,

能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任选一题说说。

1、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2、岭上的林真——啊——

3、林中的花真——啊——

板书

岭——多、柔

19林海林——如海亲切与舒服

花——多、艳

糜丽英老师执教《林海》一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

中自主合作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林海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

物的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的

特点?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

教学难点

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自己尝试着读懂1、2自然段。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

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的?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森林录像、生字卡片、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林海。

2.讲一讲“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样)

3.教师启发: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引导学生

知道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森林、大海、像。

4.教师强化: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知道什么是比

喻句。

5.拓展思维,大家讲几个含有比喻关系的词语。

()海()海()海

(灯)(火)(书)(云)(人)(花)(星)……

6.教师肯定:好,大家三言两语就把我们的生活说的波澜壮

阔,现在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写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诉老

师你获得了怎样的印象?

7.观看森林图片。

8.讲印象:美丽、广阔、壮美……

9.出示地图,认知大兴安岭在黑龙江省.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读、认读。

凌(líng)云盛气凌人酝酿(niàng)酿造大厦(shà)砍

伐(fá)综(zōng)合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林海的美丽

景色?

2.哪一自然段写“我对大自然的印象”?

学生10分钟自学后反馈汇报,教师归纳。

3.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亲切、舒服。

4.课文第2—7自然段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两个词语来归纳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亲切、舒服)

3.指导朗读。(注意用亲切的口气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导入:大兴安岭为什么给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

2.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这个“岭”是怎样的亲切、舒服?

3.自由读书,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

(1)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教师引导: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2)读句子后教师引导:不一样体现在哪?读一读

(3)读一读,想一想各用一个词语归纳秦岭与大兴安岭的

特点。秦岭(险峻)大兴安岭(温柔)

(4)该用怎样的口气读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注意点:a.轻声读法,例如横着的,顺着的……

b.儿化读法,例如高点儿的,矮点儿的……

(5)大家读得这么好,说明对大兴安岭很了解,现在根据

课文画一画秦岭和大兴安岭。(图略)

(6)画的挺像的,现在老师手中有三张卡片,想贴在画上,

该怎么贴才能最恰当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7)全部贴在秦岭这一幅图上。(提在图片的适当位置)

(8)讲词、句。

1云横秦岭:横,盘旋,漂浮。云朵飘在山腰,形容山高。

2孤峰突起:一座山峰高耸入云。○

3:盛气凌人:傲慢地气势逼人的样子。○

(9)看了两幅图,读了课文,此时大家的心中对大兴安岭

勇气了怎样的感觉呢?

(亲切、舒服、温柔,像母亲一样……)

(10)教师肯定并引导:一草一木皆温柔,一笔一划写出深

情,作家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热爱大兴安岭)

(11)对,请大家把这份热爱读出来。

六、总结

大兴安岭有着它独特的美,明天我们再继续去认识它的美

丽。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二自然段。

林海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

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

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林海教案篇4

一.引入新课,激情引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四课——《林海》。板书:

14

《林海》齐读课题。

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三年级时

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

呢?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

风光,好不好?(出示课件)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

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来。

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②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③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

④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

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

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板书段:

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

服。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

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

分别读这三个句子。

3.根据作者在__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

分为几段?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

1.课文的第1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

岭使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一自然段与第2、3、4、5自然段是什

么关系?(总分关系)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几个方面?

(板书:岭分述)

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服的?齐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眼看、脚踩、手摸)他设想中

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谁来解释“奇峰

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

然而作者亲眼见到的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吗?(不是)为了让

我们读者知道不是这样,作者将大兴安岭和什么地方放在一起

写?(秦岭)__用了哪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指名由学生回答,

然后女生齐读。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是不

是真的“大兴安岭”的“岭”字跟“秦岭”的“岭”字不一样?

那是什么不一样?(特点不一样)大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呢?秦

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大兴安岭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从哪句话可以

看得出来?(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那种险句)这句话又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排比)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

着的、顺着的……这么多形状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形态万千)

②岭的第二个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温柔)“温柔”是相

对于什么来说的?秦岭的特点是什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孤峰突起”的“孤”是什么意思?(孤舟蓑笠翁)(单独)突

起呢?教师画简笔画山峰。盛气凌人的“盛气”是什么意思?(傲

慢的气焰)“凌”的意思呢?(欺侮)

③从“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将大

兴安岭与秦岭比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秦岭孤峰,大兴安岭岭

多;二是秦岭盛气凌人,而大兴安岭是温柔可亲)

④“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你是怎样理解的?(看不完说明

岭多,看不厌是由于每条岭都很温柔)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个

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假如要你分层,你会将它分在上

面呢还是下面?(下面)那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怎样

分?层意是什么?

3.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岭多而温柔,作者才说“亲切舒

服”(指着板书)

4.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岭”这一段的学习方法:

提问题;

读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

③找修辞理解。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层。

5.提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

去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

用“比喻”“排比”“反问”标出来。

①作者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

比喻句有哪些?

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大兴安岭的林比作海。这个比喻句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

用?(点题作用)题目是林海,这句话又点题,这是__照应的一

种,叫做——题文照应。(学生作笔记)教师指导朗读。

②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课件

演示。

③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

作者又是把什么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

④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

什么比作什么?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

⑤这五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

么?板书:多

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点

是什么?(碧绿)板书:碧绿

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

强调、突出的作用。

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作者说

——亲切舒服。

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考

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齐读问

题:

作者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可以互相讨论。板

书:多而美丽

三.读写迁移。

作者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具特色。岭:多而温柔;

林:多而碧绿;花:多而绚丽。岭、林、花这三层是什么关系?

(板书:并列关系)为什么作者写得那么好呢?提示:细致观察,

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所以描写才能做到——具体。(出示:

具体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具体描写呢?(出示:抓住特点)

为使__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作者还使用了

大量的修辞手法。(出示:善用修辞)这十六个字是这篇__的写

作特色,也是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板书:《趵突泉》、《草

原》、《林海》这三篇__在定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

(齐读)——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

林海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下面齐读课

题。

生:《林海》。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

学完了第一自然段,请大家回忆: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

生: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

师: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

板书:亲切舒服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生: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板书:岭林花

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

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

读。

〔评:师生回忆,归纳第一课时学习所得。在此基础上提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适时、明确。〕

(二)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

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

1.师: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

么特点?(一名学生读写岭的段落)

生: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

板书:多温柔

师:作者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

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我从“的确很多”可以

看出岭多。

生:“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

完,也看不厌。”我从“多少”看出岭多,还从“疾驰的火车上

看了几个钟头,……看不完”,看出岭多。

生:“……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我从“大不一

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

岭和它大不一样。生:“……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

的,……”,我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

生:“……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我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师加示意图说明)

生:“……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我从“看不厌”看出了

大兴安岭温柔的美。

生:“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我从“每条岭都温柔”,

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生:“……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我从“不孤

峰突起,盛气凌人”看出岭非常温柔。

〔评:突出了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

岭的特点,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师: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自己哪句体会得好就读哪句。〔评:教师十分重

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别练读,指导,鼓励)2.下

面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评:鼓励学

生质疑,就是提倡一边读,一边想,就是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

能力。质疑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生:为什么“群岭起伏是林

海的波浪”?

生:为什么绿得难以形容?

生: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

生:为什么第一应夸落叶松?

生:为什么把白桦比作浪花?

生:为什么用“闪烁”一词?

生:为什么要把林比作海?

生:为什么只写“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几种颜色?

〔评:从提出的问题看,学生的确在认真地动脑筋读书了。〕

师:大家提得都特别好,做到了积极动脑。

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

〔评:如果老师这样问“刚才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林

的特点?那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不就更能体现尊重学生,把学生

的质疑纳入到教学思路中了吗。〕

生:林的特点是绿而像海。

板书:绿像海

师:请小组协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并且讨论:林哪儿像

海?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

〔评:注意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

生:“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可以看出

林像海一样的浩大、一望无际,广漠。

生:“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有波浪,

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像海的波浪。

生:“多少种绿颜色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

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可以看

出林像海一样,颜色有变化,非常多。

师:文中只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四种颜色吗?〔评:

照应学生的质疑。〕

生:不是,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种颜色,像海一样。因此说

难以形容。

师: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评:这个

问题也是学生提出的。〕

生:因为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落叶

松太多了。这也是第一夸它的原因。

生:“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

树干是银白色的。”

林海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

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有关大兴安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展示大兴安岭景色的课件,配乐。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大兴安岭)

对,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

感受或想到什么?

2、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林海》,

看看我们的感受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呢?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初读课文后,你知道大兴安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

受?(亲切、舒服)

(2)文中几次提到“亲切、舒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

提出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汇报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引入:同学们读书很认

真,找得很准确,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呢?让我们一同去

体会吧。

三、分析体会,感受真情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问: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种感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

大的改变呢?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汇报,教师点拔:是啊,大兴安岭的确的作者原来想象

的不一样,今天,作者置身于大兴安岭中,对大兴安岭产生了深

深的喜爱之情。谁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默读第2——5自然段。并适当作旁注。

(1)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岭、林、花)

(2)通过刚才读课文,大兴安岭的“岭”给你什么感觉?

(亲切、舒服)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岭”的?(对比)我们从

哪能体会到这种“亲切、舒服”之感呢?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

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

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展示简笔画。

3、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

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

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

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

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

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2——5自然段。

(3)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刚才精彩

的分析,使我也和你们一样与作者一同爱上这美丽的林海,这令

人神往的兴安岭,正如大家所说:大兴安岭并不是只有它美丽的

外表,它更创造着财富。谁来朗读一下第6——7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

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引读: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为它的美丽

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谁来说说“它的美丽与结为一

体,美得并不空洞”是什么意思?它与“兴国安邦”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

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

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

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

服了。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

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

文回答)

2、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

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

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

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林海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

2、学习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