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_第1页
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_第2页
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_第3页
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_第4页
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工业园旁(团旗山)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43000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环境保护局批准文号马慈环函[2018]108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726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占地面积(m2)271799.7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1468.88环保投资(万元)1468.8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44号令)和《安徽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相关要求,为了切实改善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团旗山石料矿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面貌,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拟实施慈湖高新区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厂废弃矿山整治工程项目,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该工程项目已于2018年6月15日取得了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环境保护局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准文号马慈环函[2018]108号(见附件1)。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以下简称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位于马鞍山市东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马鞍山市慈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林里行政村,目前矿山已经闭坑,并于2017年9月提交了闭坑地质报告。2017年11月初,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又委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报告。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项目属“三十四、环境治理业”—“10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范畴,该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南京亘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一),亘屹公司在对项目地周围实地踏勘、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提交给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和劳动定员(1)项目名称: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部团旗山,治理区西直距2km左右处为长江(4)建设单位: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公司(5)主要建设内容: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有效的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恢复由于矿业活动破坏的土地,主要治理任务包括:1)消除治理区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治理区现状,修复治理区损毁的土地;3)完善治理区道路、截排水沟、安全防护栏及警示标识牌等设施;4)对治理区进行监测和管护。2、工程内容及规模(1)工程面积治理区面积约27.18hm2(约407.7亩),由18个拐点组成,具体拐点坐标见表1-1。表1-1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XY拐点XYXG63512855.1340362253.24TG83512238.6140362155.77XG53512883.5140362472.56TG93512286.7840362149.46TG13512850.5040362469.77TG103512313.0840362161.76TG23512787.0040362545.59TG113512326.3940362202.29TG33512563.8140362627.81TG123512353.0540362229.46TG43512419.5840362570.21TG133512401.7340362244.34TG53512183.2940362439.89TG143512483.6940362232.35TG63512051.0840362253.68TG153512618.2840362102.12TG73512196.8040362122.90TG163512754.8640362196.51(2)项目地块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分区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治理区经过多年的开采,原始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已形成一个SN向最长800m左右,EW向最宽300m左右,底面标高最低10m左右的不规则多边形凹陷露天采坑,采矿边坡高度12.8m~78.5m,坡度37°~76°,区内大面积边坡岩体裸露,土壤植被损毁严重。治理区现状见图1-1和图1-2。治理工程区的露天采坑挖损破坏土地面积为221721.19m2;采坑东侧原破碎工业场地压占破坏土地面积为3341.20m2。治理工程区累计破坏土地面积为225062.39m2(337.59亩)(表1-2)。表1-2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治理区土地损毁情况说明表位置破坏方式破坏面积(m2)备注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露天采矿挖损221721.19含内部运输道路工业场地压占3341.20含内部运输道路合计225062.39图1-1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采坑现状图1-2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西侧边坡现状3、治理工程施工内容本项目7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主要治理工程内容有:削坡卸载、场地回填平整、排水沟、道路工程、安全防护以及覆土复绿等。(1)削坡卸载对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采坑四周的高陡边坡进行分台阶削坡开挖(采用从上至下的顺序)。开挖边坡角为60°,台阶高度为12m,安全平台宽4m。削坡后最终形成+25m、+37m、+49m、+61m和+71共5个平台,最终边坡角≤50°,最高开挖平台为+71m,位于采坑西南侧,最低平台标高为+25m。采场西北侧(1线剖面以北区域)边坡高度较低,坡度较缓,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则计保持边坡现状,对边坡上的浮石清理后进行绿化。削坡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经计算,削坡工程量为土方量2123.36m³,石方量为148513.66m³,详见表1-3。削坡产生的土方将回用于治理区绿化覆土,石方则作为露天采坑回填材料。表1-3削坡工程量表序号位置土方量石方量备注11线以北0.004800.001)削坡量选用的计算公式:V=1/2*(S上+S下)*h;V=1/3*S*h。2)面积从剖面图上量取。21-2线0.0028124.4932-3线0.0042148.0143-4线0.0013071.3354-5线0.0013200.0065-6线167.1118188.5076线以南1956.2528981.33合计2123.36148513.66(2)场地回填平整①露天采坑对露天凹陷采坑底部进行回填平整,根据采坑现状及周边地形情况,为使采坑与周边地形相协调,并达到自然排水需求,设计回填平整标高为+25m。回填工程量根据露天采坑实测现状图及剖面图,采用断面法进行计算,经计算,回填工程量约1189850.40m³。②工业场地及周边区域对露天采坑东侧的原破碎工业场地及其北侧区域高低不平的地段进行开挖、回填平整,平整后作为工业用地使用。根据该区域现状及周边地形情况,设计平整标高为+30m,开挖及回填工程量根据实测现状图及剖面图,采用断面法进行计算。经计算,场地开挖工程量约31443.05m³,回填工程量约3430.90m³。③场地平整回填土石方平衡分析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削坡产生的石方量为148513.66m³,原破碎工业场地开挖平整工程量约31443.05m³,开挖工程量合计179956.71m³;露天采坑回填平整工程量约1189850.40m³,原破碎工业场地回填平整工程量约3430.90m³,回填工程量合计193281.3m³。经计算,治理区内产生的废石土石方不满足场地回填平整需求,需从外部运输回填材料1013324.59m³。回填材料可采用周边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土石或建筑废弃物等,回填材料应满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避免污染治理区环境。(3)排水工程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露天采坑坡顶处比周边地势高,因此坡顶处不需设截水沟。拟在在台阶上开挖简易排水沟(水沟断面:长*宽*高=0.5m*0.5m*0.5m),在坑底修筑排水沟,将坑底积水及时排出,汇入周边坑塘水系中。①设计雨水流量根据《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1016-2014),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如下:Q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根据马鞍山暴雨强度公式,暴雨设计重现期采用10a,降雨历时采用10min,径流系数ψ取0.5,经计算,设计暴雨强度q=30.44L/(s·ha),雨水设计流量为410.96L/s(0.41m³/s)。②水沟的横断面尺寸计算渠道断面水力计算公式如下式:A=Q/(C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Q--设计坡面汇流洪峰流量,m³/s;C--谢才系数,C=1R--水力半径,R=A/x;i--沟底坡降;x—排水沟断面湿周,m;n—糙率。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1.0m,下口寬0.5m,深0.6m,排水纵坡不小于3‰,安全超高0.1m,经计算,水沟过流能力为0.47m³/s,大于最大雨水设计流量0.41m³/s,满足场地排水需求。截水沟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0.5m,下口宽0.3m,深0.4m,水力计算详见表1-4表1-4水力计算表设计流量QB(m³/s)水沟断面(m)水力要素过滤能力Q(m³/s)ARCIn0.41上宽1.0,下宽0.5,深0.60.450.2546.690.0030.0170.47团旗山矿区11号矿段安全平台共开挖排水沟2036m,平台排水沟直接开挖成型;坑底共需修筑排水沟1500m,水沟为浆砌块石结构,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表1-5水沟工程量一览表类型长度(m)沟槽开挖(m³)浆砌石(m³)碎石垫层(m³)台阶排水沟2036254.5--坑底排水沟150017251050135(4)道路工程为便于施工和后期植被管护,设计在+25m平台修建道路,与治理区周边外部道路连接(道路布置见附图5设计平面图),新建道路设计采用泥结碎石路面10cm,路基为10cm碎石垫层,道路宽4m,长约1886m。新建道路工程汇总于表1-6。表1-6新建道路工程量一览表项目名称长度(m)碎石路基(m2)泥结碎石路面(m2)新建道路188675447544(5)安全防护工程①安全警示牌在本项目实施恢复治理的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在通往采坑的主要出入口处共设置安全警示牌4块,详见附图5设计平面图。②安全防护栏为防止附近人员掉入采坑造成事故,设计在采坑东侧和西侧沿边坡坡顶设置安全防护栏,设计防护网高1.5m,采用镀锌钢丝围栏网,直径50mm圆形立柱,立柱间距3.0m,底部入地0.3m.共设置安全防护栏530m,见附图5设计平面图。(6)复绿工程①边坡及台阶复绿在削坡后的+37m、+49m、+61m和71m平台上开挖蓄土坑栽植灌木,树种可选择红叶石桶、紫穗槐,金边黄杨等,蓄土坑规格为长*宽*深=0.5m*0.5m*0.5m,株距、行距均为2m;在每级边坡的坡脚开挖土坑栽植攀援类植物爬山虎,株距为1m,对坡面进行绿化覆盖。平台开挖蓄土坑9746个,土坑内覆土工程量为1218.3m3,共载植灌木6614株、攀援类植物3132株。②坑底平合及周边场地复绿对采坑底部平台进行复绿。设计将场地回填平整后,对露天采坑底部平台进行覆土(厚度0.5m)后栽植乔木,株距、行距均为2m,树种可选择杨树、柳树、香樟等,撒播草种可选择狗牙根等。坑底平台面积约138962.97m2,覆土工程量为69481.49m3,栽植乔木34740株,撇播草籽416.88kg。③复绿工程量统计复绿工程具体工作量见表1-7。表1-7复绿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覆土m³70699.802复绿乔木株34740胸径30mm灌木株6614地径20mm攀援植物株3132冠幅150mm草籽Kg416.8830Kg/ha4、治理工程量本项目7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主要治理工程内容有:削坡卸载、场地回填平整、排水沟、道路工程、安全防护以及覆土复绿等。具体工程量统计汇总于见表1-8。表1-8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治理工程量汇总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一)削坡工程1.1机械破碎石方m³148513.661.2机械开挖土方m³2123.36(二)场地回填平整2.1场地开挖m³31443.052.2采坑回填(内部材料)m³179956.712.3采坑回填(外运材料)m³1013324.59(三)截(排)水沟3.1沟槽开挖m³1979.503.2浆砌块砌筑m³1050.003.3碎石垫层m³135.00(四)道路工程4.1碎石路基m27544.004.2泥结碎石路面m27544.00(五)绿化工程5.1覆土m³70699.805.2栽植乔木株34740.005.3栽植攀援植物株3132.005.4栽植灌木株6614.005.5播撒草籽㎏416.88(六)安全防护工程6.1安全警示标志个4.006.2安全防护栏m530.00(七)检测工程个7.1边坡监测点个7.007.2监测时间年3.005、项目初筛情况(1)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属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N7726),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口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日录(201l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的决定》”中相关内容分析,项目属于鼓励类: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所以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2)规划相符性本项目位于,目前矿山已经闭矿,并于2017年9月提交了闭坑地质报告。项目所在地用地性质为农林用地(见附图1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恢复由于矿业活动破坏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盘活部分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浪费,响应国家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卫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同时也为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用地标准。(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①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要求,结合安徽省实际,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估,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类型和重要区域。将评估得到的安徽省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包含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包含水土流失、盐渍化和地质灾害敏感区等)进行叠加合并,并与各类保护地进行校验,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叠加图,确保划定范围涵盖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1,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2。通过边界处理、现状与规划衔接、跨区域协调、上下对接等步骤,最终确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水利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充分衔接。与《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安徽省空间规划(2017—2035年)(征求意见稿)》充分对接,生态保护红线与城镇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互不交叉、互不重叠。与《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进行了充分衔接。已出让的合法采矿权,矿产资源规划中所列采矿权范围以及战略性矿产储量规模在中型以上的矿产地均不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本项目为土壤修复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裸露的地表定期洒水降尘、遇大风等天气时适当增加洒水频次等措施,以减轻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本项目的大气影响将消失,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废水主要有修复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与场地遗留废水,拟排入如皋市富港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底线。产生的固体废物零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经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的施工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③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为土壤修复项目,施工过程中用水、用电均由区域市政供给,不会破坏当地自然资源利用上线。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项目所在地无相关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区域总体规划,并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以及资源利用上限的要求。6、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次评价在施工期间应关注的环境问题有:(1)施工过程中扬尘可能对环境敏感点及周边环境的影响;(2)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3)施工期可能会遇到降水,因此,还应关注土壤堆放措施、雨水导流及治理措施可能对周边水体的环境影响,防止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4)施工期扬尘以及施工噪声可能产生的扰民等社会问题。7、施工进度本项目治理期为2个月,养护周期为生态修复完成后2年。表1-9治理设计进度时间一览表工程名称月数第1-10天第11-15天第15-30天第30-50天第51-60天竣工验收后两年勘查设计施工准备及便道修筑消除地灾灾害隐患、平整与回填覆土、植被恢复及配套设施竣工验收养护期8、环保投资马鞍山市凤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预计总投资额约1468.88万元,其中填、挖方治理工程857.45万元、绿化工程117.98万元,其它费用493.45万元。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已经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挖损和占用、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和粉尘污染问题严重等。分述如下:1、地貌景观、生态环境破坏根据现场踏勘和最新地形测量图,治理区经过多年的开采,治理区原始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已形成一个SN向最长800m左右,EW向最寬300m左右,底面标高最低10m左右的不规则多边形凹陷露天采坑,采矿边坡高度12.8m~78.5m,坡度37°~76°。区内大面积边坡岩体裸露,土壤植被损毁严重。综上所述,矿山开采破坏了矿区的原始地貌景观,损毁了土壤和植被资源,对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采坑现状情况见图1-3所示。图1-3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采坑现状2、土地资源破坏矿区露天开采使岩石裸露,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岩石坡面,同时,也形成了土地挖损破坏;矿山工业场地及道路建设则形成土地压占,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根据本次调查:治理工程区露天采坑挖损破坏土地面积为221721.19m2;采坑东侧原破碎工业场地压占破坏土地面积为3341.20m2。治理工程区累计破坏土地面积为225062.39m2(337.59亩)(见表1-2)。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和矿山道路等不仅挖损、压占了原有山坡绿地,破坏了地表植被的生长,也使其丧失了种植功能,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损毁。3、采场边坡危岩体稳定性分析1)极限平衡分析法为了进一步判断现状采场边坡稳定性,本次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作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手段之一,极限平衡分析的方法很多,有Fillenius法、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Morgenstern-普赖斯法、Sarma法和余推力法等。这些方法因采用的假设条件不同,它们的计算精度及适用条件也不一样,根据规范以及采场边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Morgenstern-普赖斯法来进行稳定性分析。2)允许安全系数的确定边坡允许安全系数是衡量边坡稳定性的最终定量指标,它与边坡稳定性研究各项工作内容的原理、方法、代表性、可靠性以及各项定量参数的取用、边坡的高陡程度和服务年限、工程的重要性等有关,因此,最小允许安全系数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中,安全系数F=1时,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理论上,只要F稍大于1(F=1+ε,ε为任意小的正数),边坡就是稳定的;反之,边坡就失稳。在现阶段,对于边坡工程实际问题,人们很难做到使边坡安全系数F=1+ε的程度,常使F=1+ω(ω为小于1的正数),作安全储备。允许安全系数一般认为:当得到的安全系数大于允许安全系数时,边坡为稳定的,小于允许安全系数时为不稳定的。当不满足允许安全系数时,应通过工程处理,使其提高到此值。根据《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分析设置了两种计算工况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工况Ⅰ(自重)条件下安全系数不小于1.20,工况Ⅱ(自重+地震力)条件下安全系数不小于1.15。3)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岩体结构及岩石风化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整体强度。工程实践表明,岩质边坡往往是因岩体中结构面组合切割而产生滑动,众多结构面又常将岩体边坡切割成碎裂—散体状。岩石风化作用改变了岩石原有结构,削弱了岩石整体力学性能。治理区边坡表面岩层受强烈风化和高岭土化作用,造成岩石强度降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对结构面和岩石风化影响的考虑主要反映在滑坡模式和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上。(2)重力岩体重力是引起边坡滑动的最基本因素,是构成下滑因素及抗滑因素的最重要的体积力。由于治理区形成了高陡边坡,在重力作用下,易沿临空面发生崩塌或滑坡,对于重力作用,在稳定性分析中主要反映在对不同岩体的容重取值上。(3)地下水作用矿山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采坑地下水侧向补给量较小。根据现场水文地质调查,露天采坑内无积水。综上所述,本次边坡稳定性分析不考虑稳定地下水渗流影响。(4)动力影响地震作用力是边坡上常见的主要动荷载之一,它是作用于边坡岩土体中得一种巨大的动应力,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VI度区,地震力荷载可采用拟静力法进行计算。4)岩体物理力学强度指标的确定岩体的强度不仅取决于岩石强度,还受岩体结构控制。岩体的结构削弱了岩体的强度,因此,岩体强度可能比其主体物质——岩石的强度小很多。而现阶段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的方法、设备、手段与岩体工程状态尚有差别,岩石试验获得的力学参数直接用于岩体工程分析计算是不妥的,由于试体的大小、模拟条件的差别,试验手段面的不完善,也使其代表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局限,不能原封不动地应用于岩体工程。因此,力学试验所获得的力学参数应用于岩体工程时要考虑岩石与岩体的差别、岩体与岩体工程的差别进行处理,才能获得比较接近岩体工程实际的强度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岩体强度指标折减方法主要有费辛柯法、格吉(M.Georgi)法和经验折减法。经验折减法是根据自己从事该类工程的多年经验,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各类力学试验的具体条件及边坡工程研究的具体要求,对岩石强度参数cR、φR采取折减的方法。一些岩体工程专家常以降低某个量级取定cm值,这种处理方法是以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对于本工程岩体强度指标折减主要采用经验折减法。治理区边坡岩体大致可分为二类:强风化凝灰岩和中风化凝灰岩。坡积土层根据现场踏勘地质调查的情况结合类似工程进行强度参数的选取,凝灰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主要根据现场岩石风化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并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推荐的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将完整岩块的内摩擦角系数折减0.7~0.8,作为岩体的内摩擦角φm,同时考虑到风化作用和节理裂隙对岩体凝聚力的影响,将岩块的cR降低一定的倍数。据此法则,得岩体强度指标,见表1-10。表1-10岩体物理力学强度指标推荐值岩体类型天然重度/kN·m³凝聚力/kPa内摩擦角/°坡积土17.532.022.5强风化凝灰岩25.142.028.5中风化凝灰岩26.863.036.0凝灰岩层面26.235.027.05)计算结果根据现场条件,本次分析在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西北侧和东南侧各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分别为2剖面和6剖面)进行计算。考虑自重(工况Ⅰ)和自重+地震(工况Ⅱ)两种工况,过计算得出了各剖面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假定存在的)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如下:图1-42线剖面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图(工况Ⅰ)图1-52线剖面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图(工况Ⅱ)图1-66线剖面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图(工况Ⅰ)图1-76线剖面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图(工况Ⅱ)表1-11边坡稳定性分析最小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工况安全系数2线剖面边坡6线剖面边坡Ⅰ(自重)1.0701.047Ⅱ(自重+地震)0.9830.960分析表明,2线剖面边坡在工况Ⅰ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为1.070,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工况Ⅱ条件下的安全系数为0.983,处于失稳状态;6线剖面边坡在工况Ⅰ和工况Ⅱ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47和0.960,处于欠稳定状态。边坡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且边坡长期裸露,受降雨、冻胀、岩石风化等因素影响其稳定性也将进一步降低,因此需对边坡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4、采矿活动形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通过本次野外调查,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露天采场边坡表层为强风化岩层,岩体较破碎,稳定性较差,中下部为中等风化至微风化岩体,强度较高,岩体较为稳定。该区域内现状未产生大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边坡坡脚处堆积的少量碎石主要为前期人工开挖形成。但治理工程区开采切割岩层形成了高陡、凹凸的开采坡面,局部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根据边坡地质调查,治理区岩层产状为235°∠35°,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露天采坑边坡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通过对边坡优势结构面进行实际测量和统计分析,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采场内岩石节理主要有4组,J1:155°∠28°、J2:75°∠56°、J3:320°∠65°及J4:85°∠58°,分别位于2剖面和6剖面附近区域。2剖面位于采坑西北侧,边坡产状为103°∠67°。根据现场节理裂隙统计调查,该段边坡主要有2组优势节理面,分别为JI:155°∠28°和J2:75°∠56°,结构面组合交线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对一致,倾角小于边坡角,结构面组合体处于较不稳定状态,其赤平投影图见图1-8。图1-8剖面区域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6剖面位于采坑西南侧,边坡产状为53°∠66°。根据现场节理裂隙统计调查,该段边坡主要有2组优势节理面,分别为J3:320°∠65°和J4:85°∠58°。结构面组合交线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对一致,倾角小于边坡角,结构面组合体处于较不稳定状态,其赤平投影图见图1-9。图1-9剖面区域边坡结构面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采场内局部边坡岩石节理形成的结构面组合体处于较不稳定状态,判断边坡可能存在沿结构面交线发生的平面滑移楔形体破坏。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º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治理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部团旗山,有简易公路连接马鞍山市葛羊路,在市区连接南京~马鞍山~芜湖(205国道)公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高速公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铁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高速铁路。北达南京市、南至芜湖市。治理区西直距2km左右处为长江黄金水道,江水自南向北流经马鞍山市。矿区水源、电力充足,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马鞍山的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区地表起伏,约四分之三地区海拔在50m以上,为市内河流的发源地;西部较为平坦,以平原为主,其间分布一些山丘。马鞍山的地形在大区域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在安徽省内属沿江平原地形区。全市在地形上可划分为三部分:东部丘陵区,分布着海拔160~200m左右的丘陵,面积约为全市国土面积的一半;西部沿江地带分布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低丘陵,在低丘陵与长江之间是狭长的阶地与河漫滩,长江中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沙洲;中部是较为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10m左右,平原上河渠纵横,湖塘密布。市区中心的雨山湖周围九山耸峙,形成“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自然景观。治理区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中段,陆郎~梅山复向斜北西翼,白头山~佳山断裂喷发(侵入)带之娘娘山破火山口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安徽马鞍山段东岸低山丘陵地区,最高处团旗山山顶海拔+143.38m,山前旱地海拔标高在+20.00m左右,高差约123m;山体走向大致近SN,以山脊为分水岭向四周倾斜。经多年开采,目前已在地表形成一个SN向最长800m左右,EW向最寬300m左右,底面标高最低10m左右的不规则多边形四陷露天采坑。3、气象特征马鞍山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109.9h,最多年达2378.6h(1996年),最少年达1800.2h(1985年)。多年年平均气温15.9℃,正常年份的年平均气温约在15.8±0.5℃的范围内。年平均降雨量1004.2mm,最大降雨量1522.2mm,最小降雨量460.4mm(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254.6mm(1969年)。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都会出现一段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入梅最早在6月、7月,出梅最迟在7月22日,梅雨期间,一方面降水强度大,另一方面长江水位骤降,这一时期是马鞍山市防汛抗洪排涝的关键时期。年平均气压1013.3hpa,最高气压1042.8hpa(1965年12月17日),最低气压991.6hpa(1971年2月17日),最大绝对湿度41mm,最小绝对湿度0.50mm,平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240天,初霜日期一般在11月上旬,终霜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全年盛行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3m/s。治理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据马鞍山市气象站统计:年最高气温39.4C,年最低气温零下13.5C,年平均气温15.72C,年降雨量最多1577.5mm,最少471.00mm,年平均1054.00mm、年蒸发量最高1636.1mm,最低1214.2mm,平均1497.00mm.每年春、夏、秋季多东、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无霜期220d~240d,冷冻期15~60d,最大冻结厚度10cm左右。4、水文马鞍山市境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河流主要有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六汾河、锁溪河等,均属长江水系。马鞍山地区水资源蕴藏丰富,长江和区内其它河流湖泊带来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长江冲积平原的全新世冲击砂砾石石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场所,治理区内地表水资源较贫乏,无较大的地表水体。治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岸丘陵区,区域上地表水系发育,大的地表水系为西侧2.0公里处的长江,周边有水塘和沟渠零星分布。治理区东南部最低处海拔+20m,高差123.38m,山坡坡度25°左右,矿体底面标高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山坡地形利于自然排水。5、土壤马鞍山市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由东部的丘陵岗地逐渐向西过渡为冲田。土壤类型也大致从东向西逐渐过渡,依次为粗骨土、黄棕壤、水稻田和潮土,交错镶嵌分布。市区中、南部及郊区大部分为水稻田;沿江及洲、圩为潮土,由长江冲击层发育而成;黄棕壤主要位于山丘中上部,土层约60cm,土壤结构不良;山脊上分布有粗骨土,处于土壤发育幼年期,土体浅薄,植被覆盖差,该类土所占比例极小。项目场地地质基本情况如下:(1)地质构造陆郎~梅山复向斜,轴向30°~35°,槽部均为火山岩,两翼为侏罗系下统磨山组;北西翼受断裂构造影响,出露不完整,岩石层倾向南东,倾角30°~35°白头山~佳山断裂喷发(侵入)带走向30°~35°,之娘娘山破火山口即位于断裂喷发(侵入)带中部。娘娘山破火山口平面形态里椭圆形,长轴轴向北东,面积约13平方公里。区内残存荣村、模山两个破火山口,分别位于娘娘山破火山口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团旗山八仙台矿段位于模山破火山口的西南侧。区内喷发堆积了一套白垩系上统娘娘山组火山岩(K2n)。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地区断裂构造发育,NNE向及近EW向两条断裂从矿区南、北两侧通过。受断裂影响,矿区内局部地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通过野外地质测量统计,结合以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获得,采场内岩石节理主要有:155°∠28°、75°∠56°、320°∠65°及85°∠58°四组。(2)区域地壳稳定性矿区位于华南地震带长江中下游亚区扬州~铜陵地震带,地震活动较频繁,但多属轻微型地震,据统计区内多发地震一般在1-3级,长期未出现过4级以上地震,属较稳定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0.05g,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区,属弱震区。(3)工程地质条件治理区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用凝灰岩产于白垩系上统娘娘山组火山岩地层,层,矿体主要为灰黑色凉灰色.灰白色相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租面质含角砾熔结凝灰者和熔结凝灰岩等,呈似层状构道,岩层产状235°∠25°,岩石具弱绢云化、高岭土化及绿泥石化。采场内采集新鲜的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经锤击估测其普氏岩性硬度在6~10级。类比本地区内同类岩石的测试结果,未风化蚀变的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抗压强度在80~120MPa。治理区采场内除局部地段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外,一般岩石较完整,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矿山自开采以来,尚未发生具有一定危害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事件。但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采场内出露的岩体受强烈风化作用,边坡表面岩层强度降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综上,治理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6、马鞍山市资源情况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已探明储量16.846亿吨;硫铁矿地质储量2亿吨;并伴生有磷、矾、云母、石膏等。土地资源:市区面积354km2,已建成的城区面积约30k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38%,马钢工业区分布于宁芜铁路以西。市郊共有耕地9.7万亩,林业用地8.9万亩,水面6.5万亩。生物资源:农业以稻、麦、油菜为主;林业以松木为主,还有毛竹等;渔业资源有“黄、白、青、草”四大家鱼,较珍贵的鱼有鲥、鳗、鳅等;长江为扬子鳄、名贵鱼种和珍稀水生动物的通道。7、森林与植被马鞍山市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沿江沿湖植被区,在植被类型上为常绿与落叶交替的过度地带,由于长期认为活动的结果,典型的原始植被已经不复存在,一般为自然次生植被。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项目治理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部团旗山,有简易公路连接马鞍山市葛羊路,在市区连接南京~马鞍山~芜湖(205国道)公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高速公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铁路、南京~马鞍山~芜湖高速铁路。北达南京市、南至芜湖市。治理区西直距2km左右处为长江黄金水道,江水自南向北流经马鞍山市。本次评价依据为自动监测系统提供的关于大气、地表水以及声环境监测数据:一、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2017年,马鞍山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3~279之间,其中空气质量状况为优的天数有44天,为良的天数有194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为1.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臭氧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为18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酸雨2017年,酸雨频率为1.06%,降水pH值平均值为6.35。二、水环境质量2018年第3季度,马鞍山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监测的8条河流和1个湖库的16个断面(点位)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分别为87.5%、0%和12.5%。马鞍山市江河水质状况为良好。15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6.7%、0%和13.3%。马鞍山市湖泊水质状况良好。与上季度相比,马鞍山市地表水水质状况基本持平,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均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马鞍山市地表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增加12.5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减少18.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增加6.2个百分点。本季度马鞍山市地表水总体水质平稳,7月~9月均为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在75.0%~87.5%之间,Ⅳ~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在0%~6.2%之间,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在12.5%~18.8%之间。三、声环境质量(一)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2018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由于本年度为“十三五”的第三年,监测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开展了夜间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2018年,马鞍山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1dB(A),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0.2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0.6dB(A),与“十二五”相比上升了3.0dB(A)。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57.8~75.4dB(A)之间,城市夜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54.2~66.8dB(A)之间。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马鞍山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强度为一级“好”,夜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强度为三级“一般”。(二)功能区噪声环境2018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20个点次,其中昼夜各监测10个点次,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为85.0%。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0%~100%。从时间段分析,昼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普遍好于夜间。昼间达标率为100.0%,夜间达标率为70.0%。我市各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达标率均为100.0%;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类功能区和2类功能区(均为100%)、3类功能区(50%)、4类功能区(0%)。与去年同期相比,马鞍山市声环境功能区总体达标率有所好转,其中昼间达标率提高了25%、夜间达标率提高了15%。1类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好与去年同期,2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好于去年同期,3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好于去年同期,其余与去年持平。本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属于不达标区,但符合安徽省和马鞍山市年度考核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环评工作现场勘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主要保护目标为附近居民。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及治理区环境现状,确定项目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表3-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治理区位置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规模方位距离(m)环境功能慈湖高新区团旗山石料厂废弃矿山大气环境上湖家园约5000人S74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深坳里约420人ES460马鞍山市联银乙炔有限责任公司约64人W720新严村约680人WS800马鞍山顾地塑胶有限公司约260人S890水环境慈湖河小型EN83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声环境//四周1-20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区域大气环境常规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4-1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单位:ug/m³)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1小时平均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1小时平均200PM2.5年平均35日平均75PM10年平均70日平均150TSP年平均200日平均3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主要水系为慈湖河,慈湖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水体类别pHCODBOD5DO总磷(以P计)石油类氨氮慈湖河Ⅴ类6~9≤40≤10≥2≤0.4≤1.0≤2.0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4-3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单位: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项目产生的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表4-4项目废气排放执行标准污染物名称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mg/m³)标准来源颗粒物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废水排放标准项目废水主要是施工期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及场地抑尘。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具体数值见表4-5。表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施工阶段噪声限值昼间夜间施工期70554、固体废物建设项目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是生态治理类项目,运营期内无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新增污染物总量指标为零。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项目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其基本工序及产污环节如下:施工前准备坡面清理穴植坑种植植被养护管理施工前准备坡面清理穴植坑种植植被养护管理噪声、废气、废水、固废图5-1项目基本流程示意图项目施工工序主要内容如下:项目主要工艺为工程施工,各分项施工工艺如下:1、施工前准备(1)熟悉治理区周边环境、地形特点和施工条件。(2)做好各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放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测量放样。(3)做好水电配置工作,保证场地“三通一平”,并在施工前按照业主及施工需要搭建办公与生活临时用房及设施。(4)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5)组织相关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方案,正确合理地确定施工流水线,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2、坡面清理主要清理片石、碎石、杂物,刷平坡面,为铺平铁丝网打好基础。施工前坡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30cm。对于光滑岩面,需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以免客土下滑,对于个别反坡,可用草包土回填。3、穴植坑种植(1)施工工序:植物材料选择→平面处理→种植穴槽的挖掘→回填土壤→种植植物→浇水。(2)平面整理:清除表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或以草包土回填,使平面基本平整。(3)种植穴的挖掘:在岩石面上,修筑宽度为0.8m的凹槽,在凹槽内培土种植灌木或悬垂、攀爬藤木等。(4)回填土壤:种植前应在穴内回填土壤,施基肥,肥料应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5)种植植物:按一定密度栽植植物(密度主要根据植株的大小来确定,保证栽植后的植被覆盖率不低于8.5%),植物株行距、苗木高度满足设计要求,种植植物的根系舒展,回填土要分层踏实。(6)浇水灌溉:植物栽植完成后必须立即浇透水,以后的养护工作主要是经常浇水,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和修剪。根据整治区的特征,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的原则,本项目浇灌设施设计采用人工软管浇灌进行后期植被养护浇灌,根据植物需水情况,直接浇灌。(7)树木栽植后,应搭支架固定,防止树木摇动而影响成活。必要时要搭架遮荫。4、植被养护管理养护工程即植被管理工程,如浇水喷灌、追播苗木、草本种子、追播乡土树种,为植被管理而施行的施肥、间伐、平茬等。植被管理包括保育管理、维持管理、保护管理。应根据坡面复绿工程施工特点及不同的施工工艺,采取不同的养护管理方式,项目施工结束验收后,由施工方对安排相关人员对项目区的植被进行养护。(1)地被(藤本)种植后的养护管理①浇水:栽植后应及时浇水,生长期应松土保墒,保持土壤持水量达到35~55%。②施肥:每年冬季应施一次有机肥。新栽苗在栽植后两年内宜根据长势进行追肥。生长较差、恢复较慢的新栽苗,可采用促使快长的植物用生长激素或根外追肥等措施。③理藤:栽植后当年的生长季节应进行理藤、造型,以逐步达到满铺的效果。理藤时应将新生枝条进行固定。④修剪:修剪宜在5月、7月、11月或植株开花后进行。修剪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对枝叶稀少的可摘心或抑制部分徒长枝的生长,通过修剪,使其厚度控制在15~30cm;栽植2年以上的植株应对上部枝叶进行疏枝以减少枝条重叠,并适当疏剪下部枝叶。对长势衰弱的植株应进行强度重剪,促进萌芽。⑤病虫害防治:病害和虫害的防治均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各种不同的病虫害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无公害药剂或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为保护和保存病虫害天敌,维持生态平衡,宜采用生物防治。(2)乔、灌木种植后的养护管理①加强巡查,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护工作组织网络,配足人力,落实责任,确保万无一失,为苗木、草坪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②认真做好清除杂草、清扫垃圾工作。夏季的气候对杂草生长极为有利,为此我们将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增加清除杂草频率,做到不等、不靠、不攀比、力求除早、除小、除了,同时要将杂草清运到指定地点并做好现场卫生。③精心做好整形修剪工作。夏秋修剪是苗木管理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修剪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剪除病枝、枯枝,短截长枝,注意修去徒长枝,修整株形。修剪强度将根据实际情况按技术要求操作。④切实做好浇灌、排水工作。夏秋季雨量强度大,湿度大,对苗木生长极为不利。一方面做好积水排放工作,下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另一方面做好高温干旱时浇水(或叶面喷雾)工作,以确保苗木生长不受影响。⑤扎实做好施肥工作。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适时施肥,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施肥方法恰当,对苗木可根据大小酌量穴施。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夏秋雨季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决不掉以轻心。及时对苗木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对症用药,把握用量,注意施药人员的安全,预防中毒。喷药时出安民告示,防止周边居民、畜、禽误食中毒。⑦及时做好补植工作。对枯树、坏树、被盗树、不发芽或死去的树木或草坪等及时进行更换、补植,同时注意防范人为的破坏等,确保树木的正常良好生长。⑧积极做好冬季养护工作。做好苗木基肥坐施,对花灌木、乔木进行开穴施,对小花灌木条状施肥,基肥以复合肥为主。⑨做好苗木的防冻越冬工作,对乔木类进行涂白。主要污染工序:项目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施工期结束后基本上无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评价内容只对施工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气(1)施工扬尘扬尘主要来自削高填低、绿化工序的挖方填土以及场内施工运输车辆来往等过程。通过类比调查,通常情况下,土建施工作业现场的粉尘一般在1.5-30mg/m³,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在距施工场界200m处的TSP浓度在0.2-0.5mg/m³。(2)施工机械施工过程中,施工车辆会因为燃料的燃烧而产生一定的废气。一般施工机械燃料为柴油,产生的废气中主要含有CO、NOX、SO2等。该部分废气产生量极少,且产生时间有限,主要会对项目作业现场及运输路线道路两侧的局部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2、施工废水项目工程量较小,现场不设施工人员临时住处,产污量较小,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NH3-N等。施工期人员用水以每人每天50L计算,施工人数高峰时期以64人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56m³/d(排污系数0.8)。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清洗、施工车辆以及机械设备的清洗,为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泥沙和少量的油污,因此冲洗废水必须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得随意排放。3、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噪声及施工人员活动噪声,通过类比一般施工现场,项目施工现场噪声预计75~95dB(A)。根据调查,施工机械工作噪声情况详见下表。表5-1主要施工机械的A声级施工机械名称测点与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A)渣土运输车3290洒水车185冲洗车292挖机895推土机290洗车泵290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施工期开挖出的废土石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挖掘出来的土方石料用于场地平整、续坡边坡回填及宕底其他区域平整。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施工规模。施工现场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5kg/人天计,施工高峰期每天约64人,则建设期生活垃圾量32kg/d。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运营期:项目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施工期结束后基本上无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产生。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距施工厂界100m处TSP平均浓度约1.5-30mg/m³距施工厂界100m处TSP平均浓度约1.5-30mg/m³机械废气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冲洗废水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32kg/d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剩余土石方0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需外购土石方噪声项目噪声值在75~95dB(A)范围内,经过削减措施后可得到很好的控制,对周围影响较小。其它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该项目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团旗山石料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可以绿化美化当地环境,恢复当地的生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通过对治理区地质灾害治理,将解除治理区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生活安全的威胁,并保护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影响,保证当地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通过矿山地质治理工程的等措施,将有效地根治治理区水土流失现状,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必要条件,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设置施工营地和食堂,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其中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清洗、施工车辆以及机械设备的清洗。为减小工程施工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建议: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多级沉淀池净化处理后清水进行循环回用以及部分清水作为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等冲洗、工地抑尘降尘喷洒用水;②汽车及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应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处理;汽车及机械设备维护、检修废水应经隔油后与汽车和机械冲洗废水合并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处理;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的废水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声环境施工期内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通过类比一般施工现场,项目施工现场噪声预计75~95dB(A),施工期执行的噪声限值见表7-1。表7-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由表7-1可见,施工场地的噪声源多为高噪声施工机械,施工场界噪声均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根据工程施工量、施工特点,计算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各种运输车除外)声级,一般将机械噪声作点声源处理,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施工机械噪声预测模式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给出的模式预测进行预测,结果见表7-2。表7-2距离衰减计算结果(单位:dB(A))距离(m)151015203050100200300衰减值0142023262934404649经计算,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A),项目夜间不施工,施工期仅为白天,且施工期较短,根据距离衰减计算,施工期设备噪声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护措施:①施工设备应采用低噪声环保型;②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使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③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声,减少人为噪声;④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建筑施工是一种临时性的噪声污染,施工完毕,噪声解除。为此施工期间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与周围居民协调好,确保不发生环境纠纷,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的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项目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3)大气环境在削高填低、绿化工序的挖方填土以及场内施工运输车辆来往等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扬尘,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正常施工条件下,静风环境,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仅限于施工区内,通常情况下,土建施工作业现场的粉尘一般在1.5-30mg/m³,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为减少施工期粉尘对大气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策:①对作业场地、道路定时洒水抑尘,喷雾降尘;应规划好施工道路,施工道路距村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0m,若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可加强道路管理和养护,易起扬尘路段配备简易洒水车,无雨天勤洒水;②合理安排建筑材料的堆放场地,在空旷场地设置临时堆土场,尽量远离大气环境敏感点,易散失物资的堆放和运输均需加盖篷布,避免风力造成扬尘;渣土、建筑垃圾、散装物料等运输车辆应实施严格密闭运输;划定城区渣土运输线路,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严查运输车辆不加盖和沿途泼洒行为;③采用湿式凿岩;④施工场地的出入口道路应当硬化,并采取措施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施工现场。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小,施工时间较短,施工扬尘污染是临时性的,施工完毕,扬尘消失。为此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机械废气,根据本评价分析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达标排放,为了避免施工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其废气的超标排放,本环评建议在施工期内多加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从而将周围环境和对施工工人的影响减至最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场地扬尘、道路扬尘和机械废气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施工期开挖出的废土石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废弃土石主要来自于危岩清理及绿化种植过程,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地势不平,挖掘出来的土方石料用于场地平整、续坡边坡回填及道路养护,剩余的土石方用于宕底其他区域平整。根据施工产生的工程垃圾和渣土的量,设置容量足够的、有覆盖设施的堆放场地,分类管理,可利用的渣土尽量在场内周转,就地利用,以防污染周围水体水质和影响周围环境卫生。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按市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路线行驶。对于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定点收集方式,设立专门的容器(如垃圾箱)加以收集,并由环卫部门按时每天清运统一处理,避免造成“脏、乱、差”现象。综上所述,该项目施工期间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施工影响具有暂时性,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5)生态环境由于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活动、材料堆放等活动,会对部分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施工范围覆盖植被被清除,地表性质改变,使区域内地表裸露增加,使场内开挖土因结构松散,环境稳定性下降,对风力、水力作用敏感,易造成风力扬尘和水土流失,也会破坏现有自然景观。应结合工程建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①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好严格的施工人员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②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要求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一是对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和防治,对一般的裸露面进行植被防护;二是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对可能发生坍塌滑坡等重力侵蚀、造成灾害性水土流失区域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施工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护坡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尽量避免在暴雨时进行土石方开挖;工地临时堆存的土料应注意防护,边坡采取临时拦挡和排水设施,堆放高度不宜过高。③场地整治与覆土露天采场的场地整治和覆土方法根据场地坡度来确定。水平地和15°以下缓坡地可采用物料充填、底板耕松、挖高垫低等方法;15°以上陡坡地可采用挖穴填土、砌筑植生盆(槽)填土、喷混、阶梯整形覆土、安放植物袋、石壁挂笼填土等方法。治理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安徽马鞍山段东岸低山丘陵地区,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中段,治理区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建筑石料用凝灰岩产于白垩系上统娘娘山组火山岩地层,矿体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灰白色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粗面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等,呈似层状构造,岩层产状235°∠35°,岩石具弱绢云化、高岭土化及绿泥石化。团旗山矿区Ⅲ号矿段削坡产生的石方量为148513.66m³,原破碎工业场地开挖平整工程量约31443.05m³,开挖工程量合计179956.71m³;露天采坑回填平整工程量约1189850.40m³,原破碎工业场地回填平整工程量约3430.90m³,回填工程量合计1193281.3m³。经计算,治理区内产生的废石土石方不满足场地回填平整需求,需从外部运输回填材料1013324.59m³。回填材料可采用周边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土石或建筑废弃物等,回填材料应满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避免污染治理区环境。④露天采场恢复与利用非干旱地区露天采场边坡应恢复植被。边坡恢复措施及设计要求应符合GB50433的相关要求。露天采场作为内排土场时,场地水土保持与稳定性、植被恢复要求按要求执行。露天采场不作为内排土场时,按满足以下要求:采矿剥离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时,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7.1.2的要求执行;平原地区的露天采场应平整、回填后进行生态恢复,并与周边地表景观相协调,位于山区的露天采场可保持平台和边坡;露天采场回填应做到地面平整,并做好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措施。⑤临时场地终场恢复在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立即拆除各种临时施工设施;拆除作业采取持续加压洒水或喷淋方式作业。裸露地面采取绿化等防尘措施,对临时占用土地恢复植物景观,与原有地貌和景观协调。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间短、范围小、影响小,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本工程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治理,可以绿化美化当地环境,恢复当地的生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生态效益十分显著。(6)风险分析本项目主要风险为边坡岩层崩塌和废石土堆场崩塌产生的安全隐患,崩塌一旦发生,将危害矿山道路、溪沟泄洪,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占山谷间草甸。预防措施:严格施工管理,规范建设;矿山便道两侧严禁开挖边坡。风险应急预案:对于企业在治理活动中突然发生的、对环境产生危害、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要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成立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护队。事故报告程序:①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及时报告企业主要领导。②企业领导得知情况后,须立即组织抢险救护队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护,并根据伤者情况及时与“120”取得联系,实施有效救治。③企业主要领导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得上级有关部门。重点部位事故的应急处理:①事故发生后,要组织现场人员认真检查、观察事故现场安全状况、遇险者位置及被压埋的程度,对现场不安全部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进行处理,预防事故扩大②保证现场通道安全后,确认遇险者的位置,移走遇险者身上的石块和杂物,先抢救头部及上身位置,对较大的石块不能强行砸开,要使用千斤顶或用绳子捆吊起,撬棍撬起等办法将人救出。伤害严重者,要用简易担架抬走,不能强行背走。③在抢救的同时,要立即上报有关部门,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紧急救护。④人员救出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本项目为生态环境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