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1.gif)
![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2.gif)
![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3.gif)
![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4.gif)
![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72997cb3299939dc05421cafeff7e84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通用纪年法与中国古代纪年法介绍第1页/共37页IntrotoCommonEraandAncientChina’sChronologyChronology(纪年法)1.Chronologyisthescienceoflocatinghistoricaleventsintime.2.Chronologyreliesuponchronometry(计时学),whichisalsoknownastimekeeping,andhistoriography,whichexaminesthewritingofhistoryandtheuseofhistoricalmethods.第2页/共37页一.纪年法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元(公历)纪年法,这是大家必须掌握的纪年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帝王(始皇帝一年、二年)、年号(万历、乾隆)、干支(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民国四种纪年方法,下面我们先介绍公元:第3页/共37页(一)世界通用的纪年法——公元纪年法A部分
有人说,公元纪年很简单。今年是2015年,以前的事情倒推过去,心算一下好了。
真的是这样简单吗?
时间的河流永向前,如何从中截取节点?聪明的人类利用太阳来确定历法,即1回归年=365.2422天。有了“年”的概念,人们又如使用它来纪年呢?
迄今最科学的方法,是由公元532年意大利僧侣乔尼西提倡的,公元1400年基督教国家开始使用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的纪年法,分公元前和公元后。
问:
怎么少了一
位数呢?
咦!公元0年
不见了?
答:
公元没有0年数
轴│
│
│
│
│
│
│
-3-2-10123年代轴│
│
│
│
│
│
公元前
公元前公元前
公元
公元公元3年2年1年1年2年3年第4页/共37页CommonEra(公元)CommonEra(ChristianEra),abbreviatedasCE,isanalternativenamingofthecalendareraAnnoDomini("intheyearofthe/ourLord",abbreviatedAD).
BCEistheabbreviationforbeforetheCommon/ChristianEra(analternativetoBeforeChrist,abbreviatedBC).第5页/共37页耶稣耶稣(Jesus),按基督教世界的说法,是《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又称基督(希伯来语为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公元元年(有说是出生于公元前四年,大概是在春天出生)左右出生于以色列的伯利恒,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执政时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向众门徒显现,复活后第四十天升上高天,坐在神的右边,将来他必要再来,建立荣耀的国度。第6页/共37页英语中“公元”的两种书写方法例如:汉朝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1.HanDynasty:202B.C.E.-220C.E.(B.C.E.的意思是BeforetheCommonEra,C.E.的意思是CommonEra,即为公元前、公元)2.HanDynasty:202B.C.-A.D.220(B.C.的意思是BeforeChrist,即为“耶稣之前”,A.D.的意思是AnnoDomini,即为“我主诞生之年”)补充:非正式书写亦可写为202BC-AD220第7页/共37页
(一)世界通用的纪年法——公元纪年法B部分1.公元纪年法的年代数轴无公元0年,因此在计算跨越公元前后的时间必须“前后相加再减一”,如221B.C.---A.D.2015之间有多少年?答:共221+2015-1=2235年2.发生在公元前后历史现象的时间,要用“公元前XX年(XXB.C.)”表示;发生在公元后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XX年(A.D.XX)”表示,有时“公元”二字可以省去。3.世纪: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20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21世纪的最初一年。按这个习惯,公元1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第8页/共37页
(一)世界通用的纪年法——公元纪年法C部分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未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第9页/共37页
(一)世界通用的纪年法——公元纪年法C部分提问:①西周于1046B.C.由周武王建立,这一年距今多少年?②公元前21世纪中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多少年?③公元前1434年相当于公元前多少世纪?④用年代表述1620年—1629年。⑤公元前2150年,用千年代如何表述?公元纪年法以10年为一个年代,如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近年又有新的“年代”表述法。比如将“20世纪60年代”表述为“1960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几处用了“千年代”这个概念,如在讲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遗址时说“这些城市开始兴建于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个“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个一千年,即公元前3000~2001年之间。第10页/共37页第一讲回顾在第一讲中我们主要带大家了解了公元纪年法的历史以及使用,下面给大家提几个问题:公元前18世纪中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多少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此后称为东周。请问这一年距今多少年?公元前221年相当于公元前多少世纪多少年代?请分别用两种英文书写方法书写公元前453年和公元618年。第11页/共37页(二)中国古代和近代纪年法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通用的公元(公历)纪年法,这是大家必须掌握的纪年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帝王(始皇帝一年、二年)、年号(万历、乾隆)、干支(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民国四种纪年方法,下面我们先介绍中国古代的帝王纪年法:第12页/共37页
帝王纪年法盛行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朝与西汉前期。先秦的文献史料忠实地记载了这种纪年方法。比如甲骨文与编年体史书《春秋》等文字记述就使用它来区分事件发生的年代时间。我们以孔子所著《春秋》为例,它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秦朝嬴政自称始皇,从一年、二年……直到千秋万代。汉朝初年也使用帝王纪年,比如汉高祖刘邦、惠帝、文帝、景帝,但是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皇位,年号建元。从此,中国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1.帝王纪年法第13页/共37页帝王纪年法举例说明“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鲁庄公十年》“(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太祖高皇帝(刘邦)五年(前202年),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第14页/共37页
2.年号纪年法
从秦始皇开始,直到清王朝覆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除去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加上没有年号的5人,其他417位皇帝都有年号。皇帝年号,是中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例如唐朝的“贞观”、明朝的“永乐”,也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年号,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纪年,后来发展成为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般中国古代新皇帝登基都要启用新的年号,以示正统,即政权的合法性。皇帝在位期间可以使用多个年号,称为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前后改元达十八次。第15页/共37页年号纪年法举例说明汉后元二年(前87),武帝死,终年71岁。“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遣中官郑和出使西洋诸国。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是指发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十六世纪末)的中国明朝和朝鲜共同抵抗日本入侵朝鲜半岛的一场战争。第16页/共37页日本所使用的中国年号纪年法日本从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之后开始全方位向唐朝学习、模仿,645年6月19日,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从那时起到现在,日本一直延续着这个传统。日本年号由天皇确定,整体用法与中国的年号基本一致。如日本的“明治维新”,指的就是在“明治”这个年号持续时间内所兴起改革运动。第17页/共37页朝鲜(韩国)所使用的中国年号纪年法唐高宗时期,朝鲜半岛的国家新罗统一半岛,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在年号上直接使用唐朝皇帝的年号。1392年,朝鲜人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建立新政权,主动成为明朝的附属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新政权起名为“朝鲜”,希望李成桂政权能象古代朝鲜那样宣扬先进的华夏文化,在朝鲜半岛建立文明之邦(现在所说的朝鲜便由此而来)。从此之后,朝鲜继续直接使用明朝及清朝皇帝的年号。第18页/共37页
3.干支纪年法
从东汉正式使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组成60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使循环使用。这就是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至今农历仍在沿用干支纪年。现在通用公历,要查中国古代历史,一般使用两种工具书,一是中国各朝代与公历对照表;另一种就是不同时间段(500年为一时间段)的万年历。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第19页/共37页附:组合成俗称60甲子的干支纪年表循环使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
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
辛酉壬戌癸亥第20页/共37页附:十二时辰与生肖属相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古代人晚上报时称为“打更”(方言叫jīng,现在通读为gēng),一更:19-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01时;四更:01-03时;五更:03-05时。打更人敲击小锣、竹梆、木柁报时并要求人们防火防盗。现在一些偏远小镇还保留这样的古风。第21页/共37页十二生肖中的龙讨论:十二生肖中,只有龙不是真实的生物,而是人们想象的,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会把龙这种虚拟的生物加入到十二生肖中呢?第22页/共37页中国龙(Loong)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是多种动物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龙作为中国古人对多种动物和天象融合创造的一种神物,实质是祖先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人们普遍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具有强大能力的精神象征,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标志,是信仰载体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第23页/共37页
4.中华民国纪年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
中华民国第一任
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即为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年换算——公元纪年减去1911,得出民国多少年。民国104年是公元多少年?日本在民国多少年宣布无条件投降?第24页/共37页历法漫谈:(一)天学理论在中国古代,与天沟通是皇帝的专利,所以古代皇家天学机构是中央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政府官员。天学机构是观测天象并制定立法的机构。天学机构有三项主要工作:一、天象的观测记录。二、观天仪器的研制和管理。三、修订历法,编算历书历谱并印制颁发,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第25页/共37页古代西方人眼中的宇宙公元二世纪左右古罗马帝国学者克罗狄斯·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所提出的“地球中心说”第26页/共37页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宇宙古代的天文学家(中央政府机构的官员)以地球为中心,提出了若干有关宇宙的学说,影响最大的是两汉时期形成的“论天三家”。盖天说:认为天地平行,其间相距八万里,以此来解释天地结构和天体运行。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宣夜说:古代中国最精彩的宇宙学说。宣夜说认为宇宙的空间、时间是无限的,天是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自由自在地运行着。第27页/共37页古人的宇宙观:盖天说盖天说:认为天地平行,其间相距八万里,以此来解释天地结构和天体运行。第28页/共37页古人的宇宙观: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第29页/共37页古人的宇宙观:宣夜说宣夜说:古代中国最精彩的宇宙学说。宣夜说认为宇宙的空间、时间是无限的,天是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自由自在地运行着,跟实际的宇宙很像。第30页/共37页
历法漫谈:(二)古代天文仪器浑仪是测量天体位置的赤道的仪器,基本上是由许多同心圆环组成,中有窥管。史籍中最早明确记载浑仪制作的是西汉的落下闳(今四川阆中人)浑象是用来演示天球周日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面上有星辰和黄道、赤道等。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浑象第31页/共37页
历法漫谈(三)中国古代有名的历法
古代中国有明文记载的第一部历法是汉武帝颁行的《太初历》,已经失传。西汉末刘歆所作的《三统历》是第一部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历法,学者们认为它几乎就是《太初历》的翻版。唐朝张遂(一行和尚)制《大衍历》成为中国古代历法史上冠绝一时的好历并传入日本,日本民众奉为天书。元代郭守敬重新测量处理各项基本数据,艰苦卓绝的工作换来世界史上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明朝大体继承了《授时历》,加以些微改动,改名为《大统历》。明末徐光启学习西法,撰成《崇祯历书》。清朝初年清政府将《崇祯历书》进行修改使用,并称为《时宪历》。乾隆七年重修《时宪历》,称为《癸卯元历》。《癸卯元历》行用至清灭亡。清代所用历法源于西方天文学,中国现代知识体系各学科之西化自天文学始。第32页/共37页中国古代重要历法汇总1.西汉汉武帝颁发的《太初历》2.
西汉末《三统历》
3.唐朝《大衍历》4.
元朝《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校园红绿灯》说课稿 上海科教版
- 2025股份转让合同
- 煤矿集中检修方案
- 襄阳防腐木屋施工方案
- 青岛垂直植物墙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课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2
- 净化设备合同范例
- 28 枣核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 3 Fit for life Welcome to the un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桥面防腐木施工方案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 走进奥运奥运知识简介
- 项目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7251.5-201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公用电网电力配电成套设备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勇者斗恶龙9(DQ9)全任务攻略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