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4节)_第1页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4节)_第2页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4节)_第3页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4节)_第4页
第一章 昆虫基础知识(14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中专后继学员返校参加学习陕西省榆林市林业农广校第一章昆虫基础知识教学目的通过对昆虫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为学员识别森林昆虫、认识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森林害虫打基础,通过学习,使学员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识别昆虫所必需的外部形态术语。2、熟悉常见昆虫的头式类型、口器类型、触角类型、足的类型、翅的类型以及幼虫、蛹的类型。3、能够使用检索表鉴定森林昆虫目及重要类群,熟练区分森林昆虫的八大目。4、理解昆虫内部各系统、体壁构造、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5、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变态类型、习性及外界因子对昆虫的影响,会划分昆虫的世代和幼虫的虫龄。6、了解害虫大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类型和害虫预测预报的常用方法。7、学会使用生物立体显微镜的方法。教学的难点

1、昆虫的外部形态。2、昆虫的内部器官。3、昆虫生物学。4、森林昆虫生态学。教学方法1、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片、蝗虫模型、实物标本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认识理解各部分的构造特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内部器官部分主要讲清各器官的组成与防治害虫的关系。2、本章的实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生物立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重点观察昆虫头式、口器、触角、足、翅、幼虫、蛹的类型和8个目代表种的特征,归纳总结各目的主要鉴别特征。3、在讲授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时,要注意和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的代表动物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更有助于学生领会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生物学的教学还可让学生观看《昆虫的一生》等教学片,使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教学内容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二节、昆虫的内部器官。第三节、昆虫生物学。第四节、森林昆虫生态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主要了解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体躯各主要部分的名称;昆虫头式类型;触角构造及常见类型;口器常见类型;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组成部分、危害特点及使用农药的类型;足的构造及常见类型;翅的分区、各部位名称及翅的类型;产卵器的组成;体型的结构及与防治害虫的关系;体壁衍生物的种类。一、头部构造

头是昆虫身体最前面的一个体段,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头部是由几个体节愈合成的,外壁坚硬,形成头壳。头的上前方有1对触角,下方是口器(嘴),两侧通常有1对大的复眼,头顶常有1~3个小的单眼。这些器官的形态因昆虫种类不同而起着变化。1、昆虫的眼分复眼和单眼复眼较大,一对,生于头的两侧,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单眼较小,1-3个,长在头的前方。2、触角(1)线状(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第一、二节稍大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变细。例如蝗虫、蟋蟀及一些蛾类等(2)念珠状:鞭节由近似圆珠形的小节组成,大小一致,象一串念珠。例如白蚁、褐蛉等。(3)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象一个锯条。例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等。(4)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子。例如雄性绿豆象等。

(5)双栉齿状(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象鸟的羽毛。例如雄性蚕蛾、毒蛾等。

(6)棒状(球杆状):触角细长,近端部的数节膨大如椭圆球状。例如蝶类(是鳞翅目中蝶与蛾的主要区别特征之一)、蚁蛉等。(7)锤状:鞭节端部数节突然膨大,形状如锤。例如瓢虫、郭公虫等。(8)鳃叶状:端部数节扩大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这种触角为鞘翅目金龟子类所特有。

(9)膝状(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肘状或膝状弯曲。例如象鼻虫、蜜蜂、小蜂等。

(10)环毛状:除基部两节外,每节具有一圈细毛,近基部的毛较长。列如雄性的蚊、摇蚊等。

(11)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其余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例如蜻蜓、蝉、飞虱等。(12)具芒状:触角很短,鞭节仅一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根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触角芒有的光滑,有的具毛或呈羽状。这类触角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13)鞭状:3、昆虫口器类型(1)咀嚼式口器(2)刺吸式口器(3)虹吸式口器(4)舐吸式口器(5)刮舐式口器(6)嚼吸式口器(1)咀嚼式口器

这种口器在昆虫中是比较典型的,其它类型都是由这种类型演变而来的。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有上唇、下唇、上颚、下颚(牙齿)和舌,还有下唇须和下颚须。上颚的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用来切断食物;它的后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区,用来磨碎食物。因此,昆虫的上颚与人类牙齿的排列和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是感觉和辅助取食器官,下唇须和下颚须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功能。蝗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代表,此外,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多数成虫也都是咀嚼式口器。(2)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上就是把原来的下唇延长成一个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口针。口针的数目有变化,蝉有4根,虱子有3根,而蚊子有6根口针。此外,刺吸式口器还必须有专门的抽吸构造--食道唧筒。刺吸式口器:是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口器,就象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其中的汁液。

锉吸式口器:如蓟马的口器,也是刺吸式类型的,但它的口器与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有所不同。这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常被称为锉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脉翅目幼虫(蚜狮、蚁狮)具有捕食性的刺吸式口器,简称捕吸式口器,其特点是上颚和下颚从两侧伸出头前,外形似1对镰刀。这类口器由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构造,因而常被叫做双刺吸式口器。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取食过程中还常伴随着传播疾病,使动植物感染流行病。(3)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它能吸到花朵深处的花蜜,因为这类口器长得象一根中间空心的钟表发条,用时能伸开,不用时就盘卷起来。这根喙管是由左右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后合在一起形成的,它由无数的骨化环紧密排列而成,环间有膜相连,故能伸能屈。下唇只留下发达的下唇须。如蝴蝶和蛾类的口器。(4)舐吸式口器

刮吸式口器呈蘑菇头状,喙是由下唇特化而来的,其前壁向下纵凹成唇槽,上唇呈刀状盖在上面,槽内藏着扁长的舌头,舌与槽形成食物道。喙在外形上是由主要为膜质的基喙、筒状的中喙和末端分为2瓣的端喙(即唇瓣)组成的。唇瓣上有一系列环沟,环沟集中到中央的缺口的前口上,前口附近的环沟间有齿,称前口齿。苍蝇吃东西又吸又舔,取食时,两唇瓣展开平贴到食物上,使环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液体食物即顺环沟流向前口而进入食物道。唇瓣也可向后翻转,使前口齿外露,刺刮固体食物,食物碎粒和液体一起吸入。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成虫所特有。蝇类幼虫与成虫的口器不同,它们的口器很退化,只能见到一对口钩,用来刮破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这种口器称为刮吸式口器。(5)刮舐式口器

刮吸口器为双翅目若干吸血性虻类所具有。其上颚特化成扁平宽大的刀片状,可以象剪刀一样剪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从伤口流出,下颚延长为针状,上、下抽动使伤口保持张开,下唇端部扩大成唇瓣,构造同舐吸式口器。当唇瓣贴在伤口上时,渗出的血液由唇瓣上的环沟吸入食物道。(6)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收液体食物,为一些高等膜翅目昆虫所具有。蜜蜂的口器是这类口器的典型代表。它的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相仿,用以咀嚼花粉和筑剿等。它的下颚和下唇组成吮吸用的喙。蜜蜂的喙仅在吸食时才由下颚和下唇合并而成,不用时则分开并折叠在头下。这时,上颚即可发挥咀嚼作用。二、胸部构造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1对足,中、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具翅的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一对翅。前胸由于无翅,因而与飞行没有关系,其发达程度常与前足有关。螳螂有一对十分发达的捕捉式前足,它的前胸也很延长。大多数的有翅昆虫前胸比中、后胸小得多。中、后胸在有翅昆虫中十分发达。1、胸足的基本构造

昆虫在前胸、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足,我们相应地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每个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几部分组成。基节是足最基部的一节,多粗短。转节常与腿节紧密相连而不活动。腿节是最长最粗的一节。第四节叫胫节,一般比较细长,长着成排的刺。第五节叫跗节,一般由2-5个亚节组成;为的是便于行走。在最末节的端部还长着两个又硬又尖的爪,可以用它们来扒住物体,两个爪之间还常有个囊状的悬垫,也叫做爪垫,可借其表面分泌的粘着物质,附着在光滑物体的表面。有时爪垫变为针状,称为爪间突。很多昆虫的跗节及悬垫表面都生有一些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接触物的情况,凭借这种感觉来决定其行动。有些昆虫的前足距节上还生有嗅味的感觉器官,如蝇类及媒蛾类,它们可以用前足来判断可取食物的有无。2、胸足的类型与功能①步行足②跳跃足

③捕捉足

④开掘足

⑤携粉足

⑥游泳足

⑦抱握足

⑧攀缘足3、翅膀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飞行使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比陆地动物要技高一筹,并成为昆虫纲繁荣兴旺的基础。昆虫翅膀的来源与鸟类不同,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转变来的,而昆虫的翅膀则是由向两侧扩展成的侧背叶发展而来的。昆虫的翅膀十分灵活,不用时还可以收折在身体背面。翅一般为三角形,为了研究方便,将每个边和角都给以一定的名称,并将翅面分为三缘、三角和四区。翅脉和脉相

昆虫用来飞翔的翅为膜质,翅面上有纵横交错的翅脉,翅脉实际上是翅面在气管部位加厚形成的,它就像骨架一样对翅面起着支撑、加固的作用,还与飞行时翅的扭转运动有关。有的昆虫翅脉细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也有的翅脉稀少,如蝇类仅有几根脉。每一类昆虫都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式,叫脉相(或称脉序)。

翅的类型

一般来讲,昆虫只有一对翅,比较发达主要用来担负飞行的任务。如鞘翅目、直翅目的昆虫是由后翅负责飞行的,它们的前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骨化、加厚,可以对折起的后翅起保护作用。甲虫类的前翅骨化程度较高,看不到翅脉,形成了鞘翅。常见的翅有:A、覆翅(复翅):前翅骨化程度较低,革质而半透明,翅脉仍明显存在,如直翅目的蝗虫、螽斯、蟋蟀等昆虫翅。B、半鞘翅:如蝽类的前翅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为膜质,称为半鞘翅。C、双翅目:前翅成为主要的飞行器官,后翅多变小或退化。如双翅目昆虫(蝇、蚊等)和雄性蚧壳虫的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构造,在飞行中其平衡作用,称为平衡棒。D、鳞翅:翅仍然是膜质透明的,但翅面上有着不同的覆盖物。例如,蝶与蛾的翅面上覆盖有色彩斑斓的鳞片,故称鳞翅。E、缨翅:如石蛾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称为毛翅;蓟马的翅很狭小,而边缘上有很多长毛,称为缨翅。三、腹部

腹部是昆虫身体的最后一大段,前面与胸部相连接。它是昆虫消化食物和繁殖后代的中心。腹部一般为9-11节;少数种类减至3-6节。末尾几节常合并或退化,有时第1节与胸部最后1节合并为并胸腹节,其余各节构造十分相似,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前8节通常各具1对气门。各节间有由褶叠起来的膜连接着,所以昆虫的腹部才能够自由伸缩,如蝗虫产卵的时候能把腹部拉长,把卵产在较深的土里,主要是依靠节间膜的作用。最末1节着生1对尾须,起感觉作用。繁殖器官

雌成虫的第八节和第九节生有产卵的构造,称做产卵器。产卵器一般为管状,由位于第八节上的第一产卵瓣及位于第九腹节上第二、第三产卵瓣组合而成,第三产卵瓣是产卵器的背面(背产卵瓣),第一产卵瓣是腹面(腹产卵瓣),第二产卵瓣在中间(内产卵瓣)。昆虫的产卵器形态多种多样:蟋蟀的产卵器长矛状;螽斯的产卵器像一把大刀;叶蜂的产卵器很象一把带齿的锯;一些蜂类的产卵器是细长的螯针,有的短小,特化成能注射毒液的螯刺,平时藏在体内,捕获猎物时伸出螯刺寄主,或用来防御敌害,卵则从螯刺基部产出,如胡蜂,蜜蜂等;姬蜂的产卵器通常很长,甚至超过体长数倍,能够很方便地将卵产在寄主体表或体内。有的昆虫不具有产卵器,如甲虫、蝶、蛾、蝇等,产卵由腹部末端来执行,它们的腹部末端数节逐渐变得细长而相互套叠,产卵时可以伸得很长,将卵产在缝隙、物体表面或凹陷的地方。这种构造称做伪产卵器。有翅亚纲中一些低等的种类,如蜉蝣,也没有特化的产卵器,卵是通过两条侧输卵管在第7节腹板后的膜上形成的一对产卵孔产出的。产卵器的形状、构造及有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比如具有锥状产卵器的蝗虫和矛状产卵器的蟋蟀是在土中产卵的,而没有特化的产卵器的昆虫就只能把卵产在物体表面或浅层缝隙中。蝉、叶蝉等具有针状的产卵器,它们和具有锯状产卵器的叶蜂、树蜂一样总是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而寄生性的蜂类常用外露的针状产卵器来将卵产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

雄虫的外生殖器称做交配器,是用来交尾的构造。交配器主要包括阳具和抱握器两部分。阳具将精子送入雌虫体中,抱握器在交配时负责握持雌虫的身体,使之处于合适的体位。阳具一般为锥状或管构造,包括阳茎基和阳茎,阳茎端部为射精管的开口处。交配时,在肌肉活动和血液的压力下,阳茎伸出体外,直至深插至雌体的交配囊内将精子输入交配囊。抱握器多来源于第九腹节的附肢,形状变化很大。无论阳具还是抱握器在不同类群中均呈现出不同变化,如直翅目、螳螂目昆虫,它们的雄性外生殖器只有阳具及其衍生构造,没有抱握器,而同翅目昆虫除了具有发达的阳具外,还有辅助交配器,其中包括抱握器。不同种昆虫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很大,以此来实现种间隔离,保证只有同种个体才能交配。因此,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在昆虫分类中很重要,特别是近缘种类的鉴定,离开雄性外生殖器几乎无法区别。尾须(尾巴)及其功能

尾须通常是1对须状的突起,着生在第11腹节转化成的肛上板和肛侧板之间的膜上,虽然有时好象生在第10节上,但它们是第11腹节的附肢。四、体壁

体壁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分泌出的非细胞性的物质。表皮又可分为外层的上表皮(由外向里依次为护蜡层、蜡层和角质精层)和内层的原表皮(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第二节、昆虫的内部器官一、消化系统二、呼吸系统三、排泄系统四、神经系统五、生殖系统六、内分泌系统昆虫的内部器官知识点了解昆虫内部各器的相对位置;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与防治害虫的关系;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与防治害虫的关系;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与杀虫剂的作用关系;马氏管位置和作用;昆虫的感受器种类(听器存在于有鸣叫种类中,如蟋蟀位于在前足胫节);昆虫的神经传导与杀虫剂的作用原理;昆虫生殖系统的组成与防治害虫的关系;昆虫激素的主要种类。一、消化系统1、构造:前肠-中肠-后肠2、功能:消化食物、吸取营养、排除费物,即消化道和前肠消化食物,中肠(又称胃)吸收水份,后肠排出残渣。中肠的消化作用与酸碱性有关,利于选用胃毒剂。3、该系统与防治:对中肠胃液为偏碱性的蛾、蝶类幼虫选择砷酸铅;杀螟杆菌、等细菌性的农药效果最好。对中肠胃液为偏酸性的金龟甲类选择砷酸钙农药效果最好。二、呼吸系统1、构造:气门:是气管在体壁的开口,位身体俩侧,中后胸各一对,腹部八对。气管:体壁内陷而成的管状物富有弹性,内壁呈螺旋状。2、功能:借气体的扩散作用进行养和二氧化碳的交换。3、与防治:利用熏蒸剂通过呼吸中毒;油乳剂的利用(气门具有疏水性,水溶剂不易进入,油乳剂能进入,同时皂水、面糊堵塞窒息)。三、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三、循环系统:开放式血液循环,即由背血管(大动脉-心脏)-心室-心门-体腔组成循环。体腔就是血腔,一切器官侵在血液中,可称开放式四、排泄系统:主要由马氏管承担,五、神经系统一)构造中枢神经:脑→腹神经索交感神经周缘神经神经原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感觉—运动-联系。二)功能:昆虫对外界环境的刺激首先由感受器接受(嗅觉、视觉、听觉等)→感觉神经→中枢N→运动N→反应(昆虫的行为如取食、趋光、假死等)。三)该系统与防治的关系神经性毒剂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乙酰胆碱不能水解消失,神经长期过度兴奋,导致虫体过度疲劳而死。六、生殖系统

一)构造♀卵巢1对♂精巢1对生产上用辅射处理♂虫性腺绝育二)功能:是繁殖后代的器官。三)该系统与防治的关系如:用辐射线处理雄虫使性腺受到破坏而绝育,或用化学绝育剂使雄虫绝育。了解昆虫的生殖能力,估计昆虫的数量变化,是预测害虫发生量的依据。七、内分泌系统

一)构造主要由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咽下神经节、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以及某些神经节、绛色细胞,睾丸顶端分泌细胞以及脂肪体等,分泌具有高度活性的化学物质,称激素。二)功能及该系统与防治的关系激素分为:1、外激素:如性引诱、群体群集、标迹追踪、自警自卫等2、内激素:脱皮激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如脑激素可以控制昆虫的蜕皮和变态,脱皮激素可以控制蜕皮和变态,保幼激素主要抑制成虫的性状出现延长幼虫的生长期成为长不大的幼虫而没有生命力趋向死亡。第三节、昆虫的生物学一、昆虫的生物学:研究昆虫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以及成虫的各个阶段的生命特征,也就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的一门科学。二、昆虫的繁殖发育和变态1、昆虫的生殖分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1)两性生殖是雌雄个体经过两性交配,卵受精后才能正常发育形成新的个体。2)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正常发育形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2、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3、昆虫的发育和变态一只昆虫刚从卵孵化出来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的变化,才能发育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不全变态:这种变态类型只有3个虫期,即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完全变态:这种变态类型有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完全不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完全变态三、虫态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世代和生活史1、世代:一个个体(无论是卵还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世代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非意外死亡)的整个发育过程。2、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更确切地说,从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经过,称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五、休眠和滞育

昆虫停滞生长发育实际上有两种情况:1、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随着气温降低,昆虫的体内便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体内脂肪和糖类等贮存物质的积累,水分含量的减少,呼吸缓慢,行为的改变等等。如果将不良条件消除,就可以恢复生长发育。如温带或寒温带地区到了秋冬季,气温下降,食物也渐缺少,一些昆虫就进入了休眠状态。有的昆虫以特定的虫态休眠,有些则任何虫态均可休眠。如果把这类昆虫饲养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再给以充足的食料,它们一年四季便都能进行繁殖。2、、滞育,滞育常不是由不利环境条件直接引起,而是昆虫本身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当昆虫进入滞育后,即使给以最适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滞育一般有固定的虫态。据研究,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一般冬季滞育的昆虫,均以短日照作为引起滞育的信息,通常光周期长于12-16小时,即可继续发育而不滞育,这样的昆虫属短日照滞育型。而一些在夏季进入滞育的昆虫,则以长日照作为滞育的信息,一般光周期小于12小时,就可以继续发育而不进入滞育,这样的昆虫属长日照滞育型。另外还有一些昆虫属于中间型,当光周期过短或过长时均能引起滞育,仅在很窄的光周期范围内才不滞育。昆虫感受光周期的虫态往往是滞育虫态的前一虫态,如以老熟幼虫滞育的玉米螟,其临界光照虫态是第三、四龄幼虫。如何解除滞育呢?很简单,当昆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滞育代谢后就可自动将滞育解除。实际上,光周期、温度和湿度等是滞育的外在因素;而激素则是引起和解除滞育的内在因素。食物中的营养和含水量,也会影响昆虫的滞育。同一种昆虫,营养好就很少有滞育的个体出现,而营养条件差却大部分会滞育。同时,同是一种食料,由于含水量不同,也影响着滞育现象的变化。六、选择越冬场所了解昆虫的越冬场所,越冬方式和习性,便于保护越冬益虫,防治越冬害虫。选择过冬场所的首要条件1、保暖,尽量避开露天状况,经常是隐藏在遮盖物下。这些地方的温度要比露天场所高,变化也比较缓慢。潜入表土以下过冬的昆虫,利用土壤温度保暖。树皮下面和建筑物的缝隙,也有保暖的作用。有的昆虫就将卵产在植物皮下和茎秆中,利用植物组织中的温湿度过冬。2、有适当的湿度,这样就能防止因冬季干旱而造成的大量死亡。过冬的昆虫苏醒以前必要的湿度是昆虫体内有机质顺利解脱过冬状态的必须条件。因为湿度是恢复虫体水分平衡所必需的。干燥的环境不但不利于昆虫过冬,更为严重的是影响着过冬后幼虫的化蛹,成虫的羽化和卵的孵化。

3、是避开天敌的损伤。昆虫进入过冬时的滞育状态后,便没有抵抗天敌侵袭的能力。因此,在选择过年场所的时候要尽量找到能隐避的地方,或在身体外面结上丝网;或作个茧壳;或钻到与体色相同的树皮缝里;或利用自身保护色的变化。这些现象都是昆虫适应环境的自卫本能。4、是将来的食料。不管哪种昆虫,只要能度过冬天继续生活,那就要考虑到食料。因此,昆虫要选择的过冬场所都不会距离寄主太远,或者就在原来的寄主上。当然部分过冬的有翅成虫;在这方面可能表现不太显著。七、昆虫的食性食料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对自己的食料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为害白菜的菜青虫,不会去吃玉米;粘虫不会为害白菜;玉米螟不会去吃小麦;松毛虫不会去吃柳树的叶子。有些仓库害虫不会到大田中去为害,某些为害皮毛的害虫,不会去吃粮食。昆虫的食物同它们身体的大小、食量和颜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偷吃粮食的米象、豆象,为害时整个身体要钻到粮食粒里去,它们的身体就绝不会超过粮食粒的大小。为害杏核的杏核蜂幼虫,它一生的食料不会多过一个杏仁;一只芫菁幼虫的食量不能多过一块蝗卵,不然,它们就完不成幼虫期的生长发育阶段,甚至被饿死。玉米钻心虫、高梁条螟、天牛幼虫、吉丁虫幼虫等,由于它们幼期阶段都是在植物茎秆里蛀食生活,不接触光线,身体的颜色就多半是白色或者灰白色昆虫的食性

根据昆虫的取食的习性分为三类:1、植食性:食植物性食物,约占昆虫的48.2%,现有的昆虫约有一半是以高等植物为食。植食性昆虫由于口器构造不同,取食方法和取食植物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取食植物组织,有的取食汁液。有的吃叶,有的蛀茎,有的咬根;有的吃花朵和种籽,有的可取食几个部位。因此,在同一种植物上可以有几种到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昆虫。2、腐食性:食腐烂物质,约占昆虫的17.3%。3、肉食性:取食或寄生于动物,取食的约占昆虫的28%;寄生性的约占昆虫的2.4%。4、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又食植物性食物。昆虫根据昆虫食物范围的多少又可以分为:1、单食性昆虫:只吃一种植物昆虫。。它们多半是活动能力较小,或钻蛀到植物茎秆和叶子组织里生活的种类。如梨实蜂只为害梨,豌豆象只为害豌豆。2、寡食性昆虫:只吃很少数几种植物,或者与这几种植物有亲缘关系的种类。如小菜蛾幼虫能取食十字花科的39种蔬菜,这类昆虫称为寡食性昆虫。3、多食性昆虫:对许多种在自然系统上几乎无亲缘关系的植物都能吃。如棉铃虫的幼虫,可取食20多科200多种植物。食物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昆虫都有它们自己最适宜的食物。尽管多食性昆虫能够取食多种植物,但不同的食物可以影响昆虫的发育速度、存活率、生殖率及滞育等各方面。昆虫取食最喜欢吃的植物时,发育快,死亡率低,生殖力高。周一种植物,由于取食不同器官,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棉铃虫如取食锦铃发育最好,取食嫩叶则次之;取食蕾又次之,大叶最差;棉铃虫幼虫最喜欢吃棉花的繁殖器官;因为繁殖器官含水量最多,含糖量高,对幼虫取食有强烈的助长作用。

第四节昆虫生态学一、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其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二、环境因子:昆虫的生活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昆虫生活的环境条件,叫做环境因子。昆虫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围绕着昆虫,由各种生物性的与非生物性的因子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共同影响昆虫生活的总体。因此我们说环境是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三、环境因子分为:一)、非生物因子主要由气候的变化和土壤的性质构成。二)、生物因子包括因植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人类以及动物的活动。在这些因素中,人的活动占着主要的地位。除了气候的变化,目前人们还不能完全改变以外,其他的环境条件都可通过人们的活动而加以改造。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昆虫的生活,但是各种生态因子对昆虫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每种昆虫都有适合自己生活的条件,超出了这个范围,对昆虫的生活就要发生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死亡。1、气候因子与昆虫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雨等。其中热和水对昆虫生活的影响最大。就拿温度来说,它可以影响昆虫的活动、生长发育、繁殖、分布和生存。各种不同的昆虫,对于温度都有它的特殊要求。一般昆虫在5~15℃以上才开始活动;昆虫的生长发育在25~35℃的条件下最为适宜,但是当温度上升到38~45℃时,便要进入昏迷状态,超过48~52℃,便会大量死亡。昆虫对温度的变化为什么这样敏感呢?因为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在适宜的湿度范围内,环境温度低,昆虫的体温也低,取食少、消化慢;这时侯昆虫的生长发育便会缓慢下来。环境温度高,昆虫的体温也随着升高,这时候取食多了,消化快了,就加快了昆虫的生长发育。所以,一船的说,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增高可以促使昆虫的发育加快,寿命相对的缩短。温度降低就使昆虫的发育减慢寿命相对的延长。湿度的变化对昆虫的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身体中需要一定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水分不足或者缺少,正常的生理活动便不能进行,以至死亡。湿度对昆虫数量消长的影响很显著。2、土壤因子与昆虫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活环境,与地上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土壤虽然主要由固体颗粒组成,包括液体的水和气体的空气。因此,砂土、壤土、粘土等土质的不同和酸碱度的不同,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昆虫有的长时间生活在土中,如蝼蛄;也有的是一个虫期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壤中,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粘虫的蛹、蝗虫的卵等。昆虫生活在土中的阶段,当然要受到土壤的软硬、干湿和温度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土壤的不同还影响着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从而间接影响到昆虫的食料和发育。3、生物因子与昆虫天敌因子昆虫在自然界的生活中,有许多种天然敌害,其中包括鸟、蝙蝠、蜘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还有不少病毒真菌、细菌等。由于这些天敌的作用,常使害虫大量死亡,抑制了它们的大量发生,保持着生态平衡。

利用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治虫方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这种生物防治法在实际应用上已经取得不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