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_第1页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_第2页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_第3页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_第4页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ASA数据证实三峡工程减少附近降水

来源网易2011-05-3111:16本页面需要登录才能访问NASA的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03年蓄水水位从66米提升到135米之后,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土地使用变化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减少了三峡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这项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而不是三峡建设专家组给出的10公里。2009年完工的三峡大坝,横跨中国长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将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从太空用肉眼观测到的人工建筑。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资源探测卫星自这座大坝1994年破土动工以来,就一直提供详细、清晰的大坝上空场面。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在中国境内绵延3900多英里,诸如上海附近的出海口。历史上,这条大河一直容易发生水患,基本上每十年就会泛滥一次。单是20世纪这一百年里,据中国官方统计,约有30万人死于长江水患。大坝的修筑将改善长江的洪水控制,保护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以及370万亩农田。通过NASA的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可以俯瞰这座大坝的修筑情况。第一幅图片显示的是工程开始前的三峡地区。到2000年,河流两岸的工程已经开始动工,但是被截流的河水还是能顺着河南岸一条窄窄的水道流出。2004年的图片显示大坝主墙的有限进程,以及注了一部分水的水库,以及边上的许多峡谷。到2006年中,主墙已经竣工,长达2英里(合三公里)的水库横跨在大坝上,注满了来自上游的江水。20042006三峡大坝的绝对面积与发电量是难以想象的。工程建设成本高达6250亿美元,长大约1.4英里(合:2.3公里),高607英尺,比亚利桑那和内华达州交界的胡佛大坝大5倍。三峡大坝水库工程储水量达5兆加仑,到2009年全部26个机轮安装完成投入使用时,三峡20001987YICALCOM大坝的电输出量可达1万8千兆瓦特,是胡佛大坝的2020042006三峡大坝的绝对面积与发电量是难以想象的。工程建设成本高达6250亿美元,长大约1.4英里(合:2.3公里),高607英尺,比亚利桑那和内华达州交界的胡佛大坝大5倍。三峡大坝水库工程储水量达5兆加仑,到2009年全部26个机轮安装完成投入使用时,三峡20001987YICALCOM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方面的忧虑。三峡大坝的修筑是为了治理百年一遇的大水,但是有研究者表示,更大的风险来自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一旦发生,将可能致使大坝破裂。2007年4月,中国新华通讯社报道,三峡大坝的水库被杀虫剂、化肥和污水污染。根据由中国科学院、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长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实施的一项研究,30%的长江主要支流均受到严重污染。虽然地球资源卫星是观测地球表面变化的主导研究工具,但是NASA的其他卫星在决定土地覆盖和土地使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像森林变成城市可以影响当地气候一样,科学家发现,三峡大坝和它巨大的水库对当地环境和气候也可能有相似的影响。研究者在最近一次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模型,分析NASA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发回的数据,预测出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地区降雨的影响。NASA的地球与水资源卫星的讯息也显示出大坝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卫星数据和计算机模型清楚地表明,大坝建设带来的土地使用改变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山脉中间这一区域的降雨量。”位于马里兰州的NASA哥达德航空航天中心首席作者吴力广(音)这样说道。他也效力于马里兰大学巴蒂摩尔分院。大坝水平面在2003年六月陡增以来,土地改变同样减少了三峡大坝周围地区的降雨。曲3ffl'OQSQQI血斜'晦鼬图:长江三峡北部的降水变化令研究者震惊的是,他们发现,三峡大坝影响降雨的区域面积达到62平方英里,而不是先前研究中提出的6平方英里。降雨增多的区域,地表温度也有所改变。白天,大巴山和秦岭山脉之间的气温平均减少了1.2华氏度(合:0.67摄氏度)。由于降雨增多,云层也多起来,减少了阳光直射,降低到达地表的热量,所以白天的气温更凉爽。图:大巴山和秦岭之间地区的温度变化研究表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长江宽度的扩大和水库的形成。建成之后,在群山之间出现一座401平方英里的水库。大坝修筑之前,长江的宽度只有三分之一英里。巨大的水库引起了“湖效应”,导致气温降低,以及大巴山和秦岭山脉中间的的降雨增多,但是水库沿线周围相接的地区的降雨却减少了。NASA的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003年蓄水水位从66米提升到135米之后,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土地使用变化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减少了三峡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这项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区性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而不是三峡建设专家组给出的10公里。到2009年,三峡地区的长江水面宽度将从平均0.6千米扩大到1.6千米,水域面积的增加将增强当地的蒸发,降低当地的温度。当地上空的水汽将更加稳定,可能导致长江660千米长的水路的水汽垂直运动不协调,很可能进一步改变区域降水。到2009年大坝完全投入使用,水库储水达到峰值,届时,根据科学家预测,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将会更明显。2006年这次研究报告出版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的《地球物理研究》。非常三峡作者章轲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5-3101:14本页面需要登录才能访问长江中下游今年以来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的“罪魁祸首”?舆论聚焦到了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今年以来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纷纷因缺水告急。谁是这次大旱的“罪魁祸首”?舆论聚焦到了三峡水库。前不久,《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赴湖北宜昌、监利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采访,就三峡环境影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进行调研。事实上,对长江中下游灌溉、供水的影响仅仅是三峡工程所带来的争论之一。除此之外,三峡工程背后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珍稀物种保护、水质保护、泥沙淤积、地质灾害和自然景观改变等等,也一直广为关注。珍稀鱼类之忧“我们这里已经没有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了。”4月22日,在湖北省长江中游监利县城的鄢铺码头,一名父辈曾是渔民的年轻人说。这名年轻人正在观看在江边举办的盛大的增殖放流活动。他告诉记者,当地人早都弃渔而靠其他手段谋生了。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正午12点,鄢铺码头边,三道放鱼水箱的闸门轮番拉开,近千条正值繁育盛期、每条20多斤的青鱼、草鱼、鲢、鳙大鱼欢腾跃入长江。这是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水产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下称“长江水产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实施的“四大家鱼原种亲本增殖放流”项目的重要部分。长江水产所副所长陈大庆对本报记者说,在此后的两个月里,他们将追踪这些身上装有标志的亲鱼,监测它们产卵的行为及其后代的生存状况,并联合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今年6月初模拟自然生态流下泄洪水人为制造一次洪峰,为这些繁殖期的鱼群传达产卵信号。陈大庆相信,通过3到5年的努力,有望逐渐恢复长江四大家鱼的卵苗数量,使之达到三峡建坝前的水平。陈大庆介绍,在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产卵规模平均值为25.24亿尾。三峡蓄水后,坝上坝下的水文情势发生巨大变化,监利断面卵苗径流量逐年快速减少,到2009年达历史最低水平,只有0.24亿尾了。长江中上游一座连一座的大坝加剧了这一悲剧。上世纪60年代,长江有36处四大家鱼产卵场,其中坝下有11处,仍占长江中游产卵场总数的42.7%。三峡截流后库区的产卵场基本消失,鱼类组成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青鱼受影响最大,从1997年占四大家鱼比重21.4%降到2002年的0.07%。针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珍稀鱼类洄游通道受影响的问题,前不久,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8家民间环保组织已上书环保部,要求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加强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3月下旬,本报记者随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绿色之旅采访团”在宜昌参观中华鲟保护基地时,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承认,三峡大坝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而中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对中华鲟的生长繁殖更加有利。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在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大开发的背景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有可能成为长江多种珍稀鱼类最后的庇护所,对长江鱼类物种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污染问题排在首位“三峡诱发干旱”目前尚无定论,但在诸多问题中,水污染是确切的,并且排在首位。2010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发布的消息称,目前三峡沿江重污染行业水环境风险防范问题突出,资源开发性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饮用水安全。为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及农业部联合编制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等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明确指出,三峡沿江重污染行业的水环境风险防范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区域型资源开发类产业的发展,流域内局部地区存在特征型污染的问题,包括磷矿开发及磷污染问题、煤矿开发及重金属污染问题、局部地区砷污染等问题,部分特征性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饮用水安全。编制大纲还指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饮用水源地、珍稀鱼类洄游通道等敏感水域水质保障问题突出。区内水系发达,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沿江沿河广泛分布,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亦位于规划区,涉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1162公里江段。上述敏感水域生态服务功能关键、水质保障需求突出。“污染支流成为影响流域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庆市、四川省等地尤为明显。”编制大纲称,2010年库区56条次级河流超III类水体断面比例达28.8%,且成库后库区支流回水区中段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显著上升,有机污染加重。支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63.3%库区支流呈富营养状态。支流回水区水华频发且日趋严重,影响库区集镇人口饮水安全。环保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9年,三峡库区发生“水华”84次,覆盖库区21条一级支流。局地特征性污染问题突出,成为水质保障的重要风险。“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区域相关重大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实验区、两江新区)的实施,三峡地区各省(市)发展的切实需求(重庆一圈两翼、湖北长江经济带、四川“7+3”规划、云南滇中城市群和西部桥头堡发展战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内经济发展压力显著。与此同时,环境风险也在加剧。权威部门的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三峡及上游流域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垃圾填埋场等重污染场地等历史遗留水污染隐患依然存在,化工产业、矿山开采业等水污染高风险行业布局仍在调整,潜在的新污染不断出现,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增大。上述风险来源主要包括产能落后及高耗重污染企业;对流域环境与生态具有影响的特征污染源;水源地和珍稀生物栖息地等敏感水域内的风险源。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下称《规划》)曾披露,三峡库区部分支流局部水域富营养化加剧并发生水华,影响区水质有所恶化;到目前,库区及其上游三分之二的生态保护项目未能启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尚未实施。《规划》还承认,由于“基础数据薄弱,以及对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估计不足,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和水华问题、库区消落带问题尚未统筹考虑”。三峡集团多项弥补措施对这些问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表示,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朱光明对本报记者说,在水电开发与运营管理中,三峡集团积极倡导和践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理念,仅2009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就达3.7亿元。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与环境保护部主任孙志禹介绍,在陆生生态保护方面,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了以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宜昌黄杨等物种为重点的陆生物种保护,采取了包括种质资源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就地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孙志禹介绍,三峡集团在三峡工程施工区还建成了特有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以三峡地区特有及珍稀植物研究、保护为主要目标,对三峡地区特有及珍稀植物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与保护,引进驯化并培育繁殖。到2009年,特有及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初步建成,现已引种45个品种,共1500余株,组培研究品种3种以上。孙志禹称,由三峡集团提供支持的湖北省宜昌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区于1999年3月建成,天然林保护区面积1967公顷,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植物及古大树种。目前,湖北省宜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续建工程和兴山县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续建工程都正在实施。在水生生态保护方面,孙志禹介绍,近年来,三峡集团资助开展了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工程设施建设和长江鱼类增殖放流工作,组织实施了鱼类保护科研、监测,并开展了金沙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增殖和放流工作,开展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等工作。2005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家批准建立,保护区跨越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总面积达3317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大鲵、水獭等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与66种我国特有鱼类,以及其栖息地。孙志禹告诉本报记者,由溪洛渡、向家坝水电工程概算投资的保护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目前已基本建立保护区管理体系与各项规章制度。由三峡工程概算并补助的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除此之外,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也相继建立。三峡工程概算补助了这两个保护区的基本建设和日常运行。不过,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宣传教育子项目负责人、国际知名的保护专家马敬能JohnMacKinno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由企业花费巨资保护少数几个物种的做法“非常不经济”。他说,在长江里生活着数千种鱼类等水生物种,如果都要采取类似的做法,这将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马敬能认为,三峡集团及相关研究、决策部门不应当把自己的目光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物种的保护上,而是应当从更广大的生态角度和范围上来考虑三峡地区生态健康所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争论中不断完善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计划出版一本解读三峡工程的科普读物。在考虑这本书的书名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想到了“非常三峡”这四个字。李永安解释说,“非常三峡”,不仅意味着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物、移民搬迁规模和安置难度创世界之最,也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自然景观和文物保护、珍稀物种保护、水质保护、泥沙问题、水库诱发地震等等。这本科普读物,最终就取名为《非常三峡》。在李永安看来,“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历经漫长岁月,从不断的争论中、反复的论证里横空出世的一项宏伟的民生工程,也是人水和谐的代表性工程。”而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和议论最多的问题。为此,众多专家曾提出了一批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利弊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评价报告。其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指出,三峡工程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游,主要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大大减免,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李永安告诉本报记者,实际情况显示,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以来,对生态环境方面带来的各种影响都没有超出当年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的范围,有的现实情况甚至比预期还好。据《非常三峡》介绍,三峡工程通过控制洪水流量,对减少洞庭湖淤积和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以改善长江中游河道及航运起到了很好作用。三峡库区在建坝蓄水以前就一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投入大量专项防治资金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李永安介绍,三峡工程如此引人注目,以致人们把很多本与三峡工程不相干的事情,如川渝发生特大干旱、南方发生冰冻雪灾、汶川地震等特异现象与三峡工程联系在一起。据说,有人曾经问过两院院士潘家铮,“谁对三峡工程建设的贡献最大?”潘家铮的回答是,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国务院领导也曾经说过,由于反对者的反对,使建设者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解决了若干过去没有想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说,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不仅“三峡工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而且“生态环境影响利大于弊”。他举例说,三峡工程2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与燃煤火力发电相比,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针对外界有关大型水库易诱发地震的问题。汪啸风说:“经过蓄水以后几年的观测,还没有发现明显诱发地震的现象,现在三峡地区反映出来的地震强度,无碍大坝的安全。”“武汉市是最有说服力的,武汉市每年的汛期都有很多群众去防汛,但现在汛期一来,武汉市的江滩可以让老百姓去休闲了,这是最好的事实。”李永安相信,随着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到175米,其防洪效益会进一步发挥。三峡干旱争论作者孟斯硕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5-3101:14本页面需要登录才能访问往年的四五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紧张的防汛时期。但是今年,由于降水量偏少,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经受着严重的干旱天气。往年的四五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是紧张的防汛时期。但是今年,由于降水量偏少,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经受着严重的干旱天气。“今年降水量明显偏少,虽然上周有一次降雨,但是未能缓解旱情。”湖北省荆州市四湖水文站的一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今日洪湖的水位为23.21米,去年同期的水位为24.75米,湖中一些区域水深已经不足1米,水位非常低。”而四湖中的最大湖泊一一长湖也在饱受水位下降的痛苦,据上述人员介绍,昨日长湖的水位为29.31米,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低位水位。干旱正在“吞噬”着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对当前的形势,在互联网上,有网民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针对“三峡诱发干旱论”,也有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支撑“三峡诱发长江干旱论”。三峡紧急支援湖泊面积急剧缩小,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个普遍现象。由于降水偏少,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江水注入严重不足。5月18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1326平方公里,为有卫星遥感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小水面。长江江水的水位也下降明显。记者从水利部的实时监测记录看到,长江主干道的水位均较警戒水位低很多。根据国家防办统计,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为了缓解下游旱情,5月20日起,国家防总决定将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据了解,此次三峡水库补水进程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长江汛期到来之前。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三峡水库累计下泄水量170亿立方米,对下游旱情缓解作用明显。“三峡水库放水对一部分湖泊水位的抬升不会很明显,主要还是补充长江水源。”上述四湖水文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洪湖、长湖等都是在长江的上游,地势比长江高,所以即使长江水位提升,也不能有效地补充到湖泊。”同样,鄱阳湖的水位也不能被有效补给。“因为鄱阳湖的湖底要高出长江水面,所以一般都是鄱阳湖补给长江,只有在长江水位达到一定的位置,才能给鄱阳湖补给上。”但是上述人士认为,三峡的放水作用还是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