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3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铜陵市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其特点是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湿度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根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近20年的长期气象统计资料,铜陵市基本气象资料概述如下:年平均风速:2.2m/s年平均气温:16℃极端高温:41.2℃极端低温:-11.5℃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水量:1300~1400mm年均气压:1007.3hPa年均无霜期:247天长期主导风向:NE区域内长期风玫瑰图见图5-3-1。图5-3-1铜陵市长期风向频率分布示意图5.3.2评价等级确定根据表1-3-5估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故本次按照导则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性要求对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本项目有组织、无组织、年排放总量及非正常工况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情况如下描述。5.3.3有组织排放量核算本项目有组织排放源主要来自污泥处理系统、配药间、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NH3、H2S、硫酸和氰化氢。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情况详见下表:表5-3-1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排放口编号污染物核算排放浓度mg/m3核算排放速率kg/h核算年排放量t/a一般排放口1DA001NH30.6840.0270.2172H2S0.0190.0010.0063DA002硫酸0.0400.00060.0054DA003氰化氢0.0300.00020.002一般排放口NH30.217H2S0.006硫酸0.005氰化氢0.002主要排放口(无)有组织排放总计有组织排放总计t/aNH30.217H2S0.006硫酸0.005氰化氢0.0025.3.4无组织排放量核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来自污泥处理系统、配药间、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NH3、H2S、硫酸和氰化氢,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情况详见下表:表5-3-2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序号产污环节污染物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核算年排放量t/a标准名称浓度限值mg/m31污泥压滤间NH3构筑物密闭处理GB14554-931.50.126H2S0.060.0032污泥堆放间NH31.50.115H2S0.060.0033配药间硫酸GB16297-19961.20.0064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设施氰化氢0.0240.002无组织排放总计无组织排放总计NH30.241H2S0.006硫酸0.006氰化氢0.0025.3.5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综上,本次评价就项目有组织及无组织大气污染源排放量进行统计,核定项目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具体核定结果见下表:表5-3-3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污染物年排放量t/a1NH30.4582H2S0.0123硫酸0.0114氰化氢0.0045.3.6项目大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核算本项目大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核算情况详见下表:表5-3-4大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核算表序号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原因污染物非正常排放浓度/(mg/m³)非正常排放速率/(kg/h)单次持续时间/h年发生频次/次应对措施1DA001“密闭+碱喷淋”去除效率降至0%NH36.8430.2740.51停止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检查废气处理设施2H2S0.1890.0083DA002“密闭+碱喷淋”去除效率降至0%硫酸0.3980.0060.51暂停配药间的使用,检查废气处理设施4DA003“密闭+碱喷淋”去除效率降至0%氰化氢0.2990.0020.51停止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检查废水处理设施5.3.7环境防护距离设置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是一项涉及建设规划、工业建设总平面布置、环境卫生、卫生工程的综合性标准,其目的是保证国家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不影响居住区人群身体健康。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对于无组织排放的NH3、H2S、硫酸和氰化氢,需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L按下式计算: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L—工业企业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m);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见下表。表5-3-5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系数计算参数5年平均风速(m/s)卫生防护距离L(m)L≤10001000<L≤2000L>2000工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A<24004004004004004008080802~4700470350700470350380250190>4530350260530350260290190140B<20.010.0150.015>20.0210.0360.036C<21.851.791.79>21.851.771.77D<20.780.780.57>20.840.840.76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为三类:Ⅰ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大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Ⅱ类: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的排放同种有害气体的排气筒的排放量,小于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虽无排放同种大气污染物之排气筒共存,但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指标是按急性反应指标确定者。Ⅲ类:无排放同种有害物质的排气筒与无组织排放源共存,无组织排放的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是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者。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当计算的L值在两级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表5-3-6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污染源位置污染物面源参数1小时浓度标准(ug/m3)卫生防护距离(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排放速率(kg/h)计算值设定值污泥压滤间NH332230.0162004.66750H2S0.0004102.05150污泥堆放间NH332210.0152004.56150H2S0.0004102.16450配药间硫酸32190.00073000.07850含氰化物废水处理设施氰化氢40560.0003100.75150根据《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推导技术导则》(GB/T39499-2020)中推荐的卫生防护距离估算方法,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按Qc/Cm的最大值计算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气体计算出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提高一级,③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综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且基于保守考虑,确定本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为200m,未超过安徽铜勤表面处理中心园区环境防护距离(以园区为边界外200m)。项目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见图5-3-2所示。根据调查,经过现场勘查,项目环境防护距离内无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满足环境防护距离设置要求。5.3.8小结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本次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本项目实施后,厂区废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区域内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预测浓度均可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不会改变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现有等级。拟建项目厂界外需设置200m的环境防护距离,未超过安徽铜勤表面处理中心防护距离。经过调查,拟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区分布,可以满足环境防护距离设置的要求。图5-3-2拟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包络线图表5-3-7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R评价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CO、O3、NO2、SO2、PM10、PM2.5)其他污染物(NH3、H2S、硫酸、氰化氢)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R其他标准R现状评价评价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标准现状补充标准现状评价达标区R不达标区£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h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氨、硫化氢、硫酸、氰化氢)有组织废气监测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氨、硫化氢、硫酸、氰化氢)监测点位数(2个,依托表面处理中心点位)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厂界外200m设置环境防护距离污染源年排放量SO2:(0)t/aNOx:(0)t/a颗粒物:(0)t/aVOCs:(0)t/a注:“□”,填“√”;“()”为内容填写项5.4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4.1主要设备噪声源强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污水处理厂的噪声来源于厂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有机械搅拌装置、鼓风机、空压机、隔膜压滤机以及各类泵类等产生的噪声。工程首先采用低噪环保设备,并且采取消音、减震等措施,主要声源噪声源强见表3-4-10~表3-4-11。5.4.2噪声环境评价范围、标准及评价量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运行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项目噪声评价量为等效连续A声级,本次评价具体范围及标准汇总见表5-4-1。表5-4-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功能区名称评价范围执行的标准和级别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厂界噪声厂界外1m65dB(A)55dB(A)5.4.3预测点布设本项目声环境现状评价中分别在东、南、西、北厂界各布置1个监测点位,本次评价预测厂界噪声的影响。5.4.4预测模式本次环境噪声影响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主要对项目建成以后项目噪声源对厂界的影响进行预测。一、室外声源预测模式户外传播声级衰减计算模式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式中:LA(r0)——参考点A声压级;r——预测点距离,m;r0——参考点距离,m;二、室内声源预测模式噪声由室内传播到室外时,建筑物墙面相当于一个面声源。面声源衰减规律如下:当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处于以下条件时,可按下述方法近似计算:r<a/π时,几乎不衰减(Adiv≈0);当a/π<r<b/π,距离加倍衰减3dB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特性(Adiv≈10lg(r/r0));当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特性(Adiv≈20lg(r/r0))。其中面声源的b>a。图中虚线为实际衰减量。图5-4-1长方形面声源中心轴线上的衰减特性(1)当r<a/π时声压级几乎不衰减,r处的声压级按下式计算:LA(r)=LA(r0)(2)当a/π<r<b/π时声压级随着距离加倍衰减3dB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特性,r处的声压级按下式计算:LA(r)=LA(r0)-10lg((r-a/π)/r0)(3)当r>b/π时声压级随着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类似点声源衰减特性,r处的声压级按下式计算:LA(r)=LA(r0)-20lg((r-b/π)/r0)三、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拟建工程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i声源在T时间段内的运行时间,S;tj——在T时间内j声源工作时间,s;ti——在T时间内i声源工作时间,s;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N——室外声源个数;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5.4.5声环境影响预测根据本项目工程设备噪声源强分布,利用上述的噪声预测模式,预测出本次工程的主要设备噪声源在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后对厂界环境噪声的贡献值,得出其预测结果见表5-4-2。表5-4-2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预测点位贡献值预测值达标情况昼夜昼夜厂界东48.548.548.548.5达标厂界西52.1达标厂界南50.350.350.350.3达标厂界北49.849.849.849.8达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65(昼间)、55(夜间)通过上表可知,项目建成运行后,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本次评价建议废水处理中心采取以下降噪措施:①在设备选型上,选用低噪声设备。②对高噪声设备,如风机房等采用结构隔声。③对高噪声设备如鼓风机安装消声器。④对裸露在外的噪声设备,如机械搅拌装置等设置隔声罩。⑤通过加强厂区及厂界绿化,形成立体屏蔽效果,降低噪声污染。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建设期间对区域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表5-4-3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 二□ 三级R评价范围200mR 于200m□ 小于200m□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R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R地方标准□国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0类区□1类区□2类区□3类区R4a类区□4b类区□评价年度初期□近期□中期R远期□现状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现场实测加模型计算法□收集资料R现状评价达标百分比100%噪声源调查噪声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已有资料R研究成果□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导则推荐模型R其他□预测范围200mR大于200m□小于200m□预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R最大A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厂界噪声贡献值达标R不达标□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值达标R不达标□环境监测计划排放监测厂界监测R 固定位置监□自动监测□手动监测□无监测□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监测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点位数(4)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行R 不可行□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5.5运行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分为一般固废与危险固废;其中一般固废为职工生活垃圾,危险固废主要为厂区废水处理中心产生的污泥、废处理剂包装材料以及废过滤介质、实验废液等。5.5.1生活垃圾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劳动定员2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1kg/d·人计,主要来自厂区办公垃圾,其中厂区办公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屑、废弃的空瓶、空罐,产生量为6.6t/a,由环卫部门清运后统一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5.5.2危险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固废主要为:①含镍污泥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拟建项目废水处理中心含镍污泥产生量为1131.429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含镍污泥属于“HW17-表面处理废物”中“336-054-17使用镍和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镍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和废水处理污泥”;含镍污泥于园区的危废暂存库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②含铬污泥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拟建项目废水处理中心含铬污泥产生量为1414.286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含铬污泥属于“HW17-表面处理废物”中“336-060-17使用铬和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黑铬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和废水处理污泥”;含铬污泥于园区的危废暂存库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③含银污泥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拟建项目废水处理中心含银污泥产生量为122.57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含银污泥属于“HW17-表面处理废物”中“336-056-17使用硝酸银、碱、甲醛进行敷金法镀银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和废水处理污泥”;含银污泥于污水处理中心的污泥堆放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④综合污泥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拟建项目废水处理中心综合污泥(包括含氰废水、重金属废水、焦铜废水、前处理废水、综合废水、RO浓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产生量为5421.429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综合污泥属于“HW17-表面处理废物”中“336-063-17“其他电镀工艺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和废水处理污泥”;综合污泥于污水处理中心的污泥堆放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⑤废处理剂包装材料厂区废水处理使用硫酸、液碱、硫酸亚铁等处理剂,药剂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包装材料。废处理剂包装材料产生量为0.33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处理剂包装材料属危险固废,编号“HW49-其他废物”“900-041-49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经园区危废暂存库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⑥废过滤介质(废滤料、废滤网、废滤芯、废超滤膜、废反渗透膜、废离子交换树脂等)项目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滤料、废滤网、废滤芯、废超滤膜、废反渗透膜、废离子交换树脂等由厂家进行定期更换,更换频率为半年1次,废过滤介质产生量为1.32t/a。项目废水中含有各类重金属,这些过滤材质属于危险废物,编号“HW49-其他废物”“900-041-49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经园区危废暂存库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⑦实验废液本项目化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实验废物,主要是指在线分析仪器以及监测仪器产生的废液。废液主要为液态的失效试剂(废酸碱液、废有机溶剂等)及器具的头道清洗水,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失效试剂作为危险废物处理,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同时,实验室产生的含重金属类的废水均作为废液单独收集后作为危险废物。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实验室废物产生量为0.165t/a(包括废酸0.033t/a、废碱0.033t/a、废有机溶剂0.033t/a、器具清洗废水0.066t/a)。经过查阅《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实验室废液属于“HW49-其他废物”“900-047-49生产、研究、开发、教学、环境检测(监测)活动中,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不包含感染性医学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化验室)产生的含氰、氟、重金属无机废液及无机废液处理产生的残渣、残液,含矿物油、有机溶剂、甲醛有机废液,废酸、废碱,具有危险特性的残留样品,以及沾染上述物质的一次性实验用品(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废弃的烧杯、量器、漏斗等实验室用品)、包装物(不包括按实验室管理要求进行清洗后的试剂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等”;实验室废液收集后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拟建项目危险废物具体产生及处理情况见表3-4-12所示。本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对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评价。1、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各类危废暂存依托园区危废暂存库,其位于园区2#厂房中部,面积为240m2,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每平方米可暂存3吨危险废物,则危废最大储存能力为720吨,危险废物最大贮存周期:14天。全年贮存能力为18771吨/年,拟建项目建成后全厂各类危废年产生量为8091.53吨,因此园区危废暂存库能够满足项目贮存需求。铜陵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项目危废暂存场所底部地平面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暂存场所周边设置导流渠,并做好防腐防渗,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项目危废暂存场所选址较合适。本项目危废暂存场所中,各类不同危废均分开贮存、堆放,对于液态危废,采用桶装,暂存于危废暂存场所内;对于各类污泥及废过滤介质,采用袋装,暂存于危废暂存场所内;对于废弃包装袋及包装桶,直接堆放于暂存场所内。不同危废贮存点之间设置物理隔断,各类不同的危废储存设施上均按照要求粘贴不同的标签。危废暂存场所地面与裙脚采用达到标准要求防渗的材料建造,防渗层的渗透系数≤10-7cm/s,厚度≥1m,粘土层,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防渗建筑材料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危废暂存场所内设置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场所四周设置边沟,建造径流疏导系统,同时做到“五防”(防风、防雨、防晒、防盗、防渗漏)要求。固态危废暂存过程无挥发性气体产生,对周边大气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均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的规定设置,通过规范设置危废暂存场所,可以保障危险废物暂存过程对周边环境不产生影响。表5-5-1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表贮存场所(设施)名称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t/a)贮存场所占地面积贮存方式贮存能力(t)贮存周期污染防治措施园区危废暂存库含镍污泥HW17336-054-171131.429240m2袋装72014天暂存后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含铬污泥HW17336-060-171414.286袋装含银污泥HW17336-056-17122.571袋装综合污泥HW17336-063-175421.429袋装废处理剂包装材料HW49900-041-490.33袋装废过滤介质HW49900-041-491.32袋装实验废液废酸HW49900-047-490.033桶装废碱0.033桶装废有机溶剂0.033桶装器具清洗废水0.066桶装2、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①本项目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位运输危险废物,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资质单位应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在收集、贮存、运输危险废物时,应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许可证核发的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危险废物分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污染防治措施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自行从事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活动应遵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确保该过程的安全、可靠。②危险废物转移过程应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执行。③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单位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定期针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危险废物鉴别要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危险废物包装和标识、危险废物运输要求、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方法等。④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涉及运输的相关内容还应符合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针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易发环节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⑤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收集、贮存、运输单位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风险程度采取如下措施:Ⅰ、设立事故警戒线,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4月18日)要求进行报告。Ⅱ、若造成事故的危险废物具有剧毒性、易燃性、爆炸性或高传染性,应立即疏散人群,并请求环境保护、消防、医疗、公安等相关部门支援。Ⅲ、对事故现场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应进行相应的清理和修复。Ⅳ、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均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Ⅴ、进入现场清理和包装危险废物的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穿着防护服,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综上所述,项目运输过程中在做好相关工作的情况下危险废物对外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3、委托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安徽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汇总统计表》,针对本次评价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有能力接纳并利用、处置的部分有资质单位如下:表5-5-2拟建项目危险废物安徽省内处置资质单位情况一览表建议处置单位建议处置单位地点设计处理规模t/a危废资质类别证书编号发证时间有效期对应项目危险废物类别铜陵市锦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铜陵市经开区44000HW22、HW34、HW35、HW173407210052019.3.142023.3.13HW17宣城市富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宣城市宣州区166800HW17、HW22、HW23、HW46、HW48、HW493418020022021.9.22026.9.1HW17、HW49铜陵市正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铜陵市义安区15600HW01-HW06、HW08、HW09、HW11-HW18、HW20-HW24、HW26、HW29、HW31-HW40、HW45-HW503407210012021.8.202025.12.25HW17、HW49合肥浩悦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长丰县26100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3401210032020.3.142025.3.13HW17、HW49注:仅为安徽省内部分有资质处置企业。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在安徽省内有多家适合的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处置。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在落实上述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后,项目各类危废从收集、转运、运输、处理处置环节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置,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5.6运行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5.6.1项目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区内出露最老地层为志留系,除缺失下中泥盆统外,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均较发育。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征:从地层柱状图上按地层岩性特征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下部),S1g~T2d主要为海相沉积,并清楚地表现为两大沉积回旋,第一大回旋从S1g~D3w,为海退的半深海相的页岩及碎屑岩沉积;从C2h~T2d为第二大回旋,以滨海相~浅海相为主的碳酸岩夹半深海硅质岩及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第二部分(上部),从T2y~R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系。综观全区地层岩相以碳酸盐岩层最为发育,累计厚度可达1500m以上。集中在下列两个地质时期中:①中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主要分布在背斜两翼,以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②中下三叠统,主要分布于向斜谷地及石灰岩丘陵地区,以灰岩为主。志留~泥盆系(S1g~D3w)主要分布于背斜轴部,以粉砂岩、粗砂岩为主。煤系地层(P1g~P2d)主要分布于背斜两翼,以硅质页岩、碳质页岩、钙质页岩为主。三叠系中统-第三系(T2y-R)分布于沿江平原区及向斜近轴部,粉砂岩为主。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由数米至50余米。下更新统(Q1)仅见于十里长山一带。中更新统(Q2)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山前坡麓地带。全新统(Q4)分布于长江沿岸及其支流、山间谷地、山前坡麓地带成因复杂,以冲积、冲洪积为主,次为洪积、残坡积、湖积。人工填土在城市也有大量分布。2、地质构造本区位于下扬子构造带中马鞍山~贵池隆褶带中部,南北分别以东西向隐伏断裂为界,东西分别以北东向断裂带与中-新生代盆地相邻,大体呈~菱形地块。构造格局由多期不同方位、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相互复合,形成了复杂的构造体系。(1)北东向褶皱带由北东向背、向斜构成,其主要特征为:①褶皱轴线在平面上均呈“S”状展布,与下扬子构造带协调一致;②褶皱轴面三维空间形态呈“麻花状”,即褶皱中段轴面近直立,两翼大致对称,南北两端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③背斜紧闭,向斜开阔。(2)断裂构造本区盖层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北东、北西、近南北向三组。北东向断裂以逆冲断裂为主,规模较大,与背向斜走向一致,位于背向斜两翼。北西向断裂,区内最为发育,以正性断裂为主,横切背斜与向斜构造,使地层沿走向错断不连续;近南北向断裂,多具压扭性,规模一般较大。基底断裂主要有东西、南北向及北东向三组。(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主要为小型侵入体,少量陆相火山岩。区内共有岩体76个,总面积达70km2,大小悬殊,大者近10km2,小者仅0.01km2,一般0.5~5km2,多呈小岩枝、岩枝、岩墙状,属中~浅成相(0.3~1km)。岩体呈北东、北北西、南北、北北东等多个方向延伸,但总体构成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的展布,显示基底东西向构造及中深部的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区内岩浆岩的成岩时代集中于晚侏罗世~白垩纪,是伴随燕山期多次构造运动的产物,岩浆岩主要种类有:花岗闪长岩(γδ)、石英闪长岩(δ0)。表5-6-1铜陵地区地层简表界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主要岩性分布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芜湖组Q4w2.0-51.0上部:灰黑色淤泥质粘土下部:青灰色中细砂及棕灰色粘土、亚粘土夹粉细砂支流河谷、山间谷地、坡麓地带中更新统戚家叽组Q2q7.0-23.0上部:赭色蠕虫状粘土、砂质粘土下部:赭色泥砾层及赭红色蠕虫状泥砾岩低山丘陵、山前坡麓地带下更新统马冲组Q1m34.0上部:灰黄-棕红色砂砾石层、砂栾砾石层夹长石石英粗砂层下部:十里长山及城关一钟仓一带第三系大通群R>45砂砾岩,砾岩大通、新建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宣南组上段K2x2>88.23含姜结核钙质、泥质粉砂岩,细砾质中-粗粒砂岩砂岩,杂砂质长石石英细砂长江沿线下段K2x1362.58钙质中砾岩,含姜结核钙质粉砂质细砂岩,钙质杂砂岩,杂砂岩侏罗系上统赤沙组J3C90.24粗面岩、粗面凝灰质角砾岩、凝灰熔岩湖城、钟鸣中分村组J3Z47.0流纹质角砾岩、流纹岩、粗面凝灰质角砾岩中下统象山群J1-2X>34杂砾岩、含砾细砂岩、含砾粉砂岩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T2t>182.27虫管砂岩、粉细砂质页岩,含钙质结核泥质粉砂岩,间夹细砾岩透镜体朱村谷地月山组上段T2y218.12粉砂岩,长石石英细砂岩夹灰岩透镜体新屋里向斜、朱村向斜核部下段T2y1151.18–359.338石灰砾岩、白云质石灰砾岩东马鞍山组T2d192.00–215.8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下统南陵湖组上段T1n2338.19–449.00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似砾状灰岩金口岭、陶家山、朱村向斜两翼及核部下段T1n1119.11–257.00灰岩、夹细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和龙山组T1h160.83条带状灰岩、灰岩,夹少量钙质页岩。青山背斜核部及铜官山、永村桥、大成山背斜两翼殷坑组T1y131.94灰岩、泥质灰岩、石灰质碎屑灰岩、石灰硅质页岩。古生界三叠系上统大隆组P2d36.91–52.00含钙质泥质页岩,硅质岩夹泥质页岩及含硅质泥质灰岩铜官山、永村桥、大成山、舒家店背斜两翼龙潭组P2l>33.23–71.00碳质页岩、粘土页岩夹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含煤1–3层,铁质细砂岩下统孤峰组上段P1g2221.46–227.84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下段P1g149.00–135.00硅质岩夹硅质页岩、页岩夹含锰页岩、含锰灰岩,局部含磷结核栖霞组上段P1q2176.00–196.70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灰岩、含燧石条带灰岩下段P1q143.00–60.10灰岩及含沥青质灰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碳质页岩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13.00–23.25球状和似鲕状灰岩、似瘤状碎屑灰岩中统黄龙组C2h45.93–50.00生物碎屑灰岩、粗晶灰岩、白云岩、石英细砾岩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123.48页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铜官山、永村桥、大成山、舒家店背斜核部志留系上统茅山组S3m121.31–303.00碎屑石英细砂岩、粉砂细砂岩、岩屑石英粉砂质细砂岩夹岩屑石英粉砂岩。中统坟头组S2f303.05–321.00粉砂质泥岩夹含胶磷矿细砾岩,粉砂质细砂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长石石英粉砂岩。下统高家边组S1g401.15泥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细砂岩5.6.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受地貌、地层及构造作用的严格控制,同时与区域的气象、水文诸因素关系密切,从而构成区域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现分述如下:(1)河谷松散层地下水河谷中,特别是全新世以来的河谷松散层堆积物,是地下水赋存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河谷规模的大小、河流发渗地、径流区不同地层的分布、河谷冲积层岩相及结构之变化以及与地表水流的关系等,直接控制着河谷松散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长江斜贯调查区,并伴有支流河谷,在干、支流两岸形成了较为宽阔的河谷平原。全新世以来,河谷内的堆积物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河床相砂砾石层,一般厚5-20m不等,而上部为同期异相的河漫相粉细砂层。该冲积层松散,孔隙性好,赋存丰富的孔隙潜水。冲积层的岩相变化对富水性的差异起着主导作用。如粉细砂层含泥量高,下部砂砾石厚度变薄,另外,上部有较厚的湖沼相淤泥层或粘土层堆积,均使其含水层富水性相对变小。另外,地貌位置对地下水的分布也有所影响,位于长江漫滩的地下水与江水关系极为密切,地下水随着江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几乎是同步升降。枯水季节,长江水位下降幅度大,而沿江的井水位也随之下降很多。但是,随着长江江岸距离的增加,这种影响就越来越小。其它一些低山丘陵山间河谷,河谷中一般缺失河漫滩相堆积,而以河床相、浅滩相堆积为主。岩性主要为砂层及砂砾层,厚3~5m,地下水多排泄于河谷之中。在广泛的丘陵地带中,河谷一般较开阔平坦,谷宽1~2km。河谷的中、上游段因河床下切,沿河岸分布着一级阶地,由于构造上的差异,下游多为河漫滩地形。冲积层基本具二元结构特征,河漫滩相亚粘(砂)土堆积厚度较大,河床相砂砾石层厚度较小,总厚5~15m不等。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性的控制,其物质来源多为粘土质地层,虽然河谷内冲积层厚度较大,但缺少良好的储水空间,故地下水水量贫乏。有的河谷虽然分布有较稳定的砂砾石层,但补给源有限,以降水补给为主,含水层的富水性仍较贫乏。(2)低山丘陵基岩地下水低山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决定于裂隙发育程度,包括风化裂隙的发育,岩溶的发育程度,褶皱与断裂构造的控制,植被的发育与否,地表径流状况诸因素。中古生界地层在区域分布较为普遍,并组成低山丘陵地形,受构造作用的控制,地形形态各异,岩相变化较大,因此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就比较复杂。但是,岩性因素是主要的。侏罗纪以前的砂页岩含裂隙水,属贫乏—极贫乏类,当然受构造的作用,相对富水性较好。如铜陵天屏山南,大片志留系砂页岩出露区的局部地段,就赋存有较丰富的裂隙水,但含水是极不均一的,完全取决于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区域所分布的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岩溶均较发育。当然,岩溶水的赋存与灰岩出露的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具有丰富的岩溶水地区,往往是大片出露的灰岩区与地表径流有密切关系。如江南董店、新桥地区。但有的灰岩出露面积较小,且产状较陡,并与其它地层的砂页岩组成紧密褶皱带,呈孤岛状,被含水性较差的砂页岩所包围,这样,虽灰岩本身岩溶发育,但因补给径流条件差,含水是贫乏的。(3)丘陵地区风化带地下水以中、更新生界陆相碎屑岩(砂岩、砾岩)在区域组成较为广泛的丘陵地形,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在丘陵上部普遍覆盖以亚粘土为主的残坡积物,厚度一般5-10m。由于构造作用相对减弱,岩层裂隙不发育,加之胶结紧密,不利地下水的赋存。但是在构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近浅部有风化网状裂隙发育,从而含有网状裂隙孔隙潜水。鉴于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有限,且多被泥质充填,故含水层富水性贫乏-极贫乏。2、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划分根据区域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区域内地下水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再依据岩层结构和富水性的不同,又细分为六个亚类。按其各自具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点,分类叙述如下:一、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水(包括微承压水)(1)水量丰富的(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主要分布在沿江冲积平原地带。由灰黄色粉细砂和砂砾组成,含水丰富,一般层厚41~63m,地下水位0.26~1.44m,水温17-18℃,水质HCO3—Ca•Mg型,矿化度0.71~0.94g/L,pH值7.5~7.7。硬度和铁离子有超标现象。(2)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主要分布在铜陵市董家店以北,含水层主要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冲积层。厚度可达10.9m,地下水位2m左右,水质HCO3-Ca型,矿化度0.512g/L,pH值7.3。未见超标离子。二、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区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分布在铜陵一带,其余为零星分布。根据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类的比例组合,分两个亚类叙述。(1)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裸露型:岩溶水一般埋深小于50m。水量中等(泉及暗河流量1~10L/s,钻孔涌水量大于100~1000m3/d),主要见于区域木镇西部的中村等地。灰岩岩溶均较发育,但不均匀性明显。泉水众多,大多为下降泉,泉流量常见值为2~4L/s,水质绝大多部分为HCO3-Ca型。铜陵地区有小面积分布的灰岩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均划为中等。有些流量较大且很稳定的泉水与构造关系密切,断层的交截作用使泉水以上升的形式出露,中村泉103就是其中一例,它位于两条断层的相交点上,流量为5L/s。覆盖型:区域覆盖型岩溶水分布较局限,仅见于江南董店—朱村及盛家冲岩溶泉北部一带,顶板埋深小于100m。①水量极丰富(钻孔涌水量大于2000m3/d)分布于江南盛家冲岩溶泉北部,上覆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层,厚度大于30m,下部为P1g、P1q、C2+3灰岩,上部灰岩岩溶发育,呈溶洞及蜂窝状构造,赋存承压水,地下水位标高26.4m,含水层厚达140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裸露型岩溶水,其次为河谷中地下水通过“天窗”补给,径流较快;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矿化度0.16g/L,水质类型为HCO3-Ca型。②水量丰富的(泉流量10~30L/s,钻孔涌水量1000~2000m3/d)覆盖型岩溶水其富水程度与该岩层在地面的裸露规模和岩溶发育程度相关,上覆第四系松散层的结构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岩溶发育的灰岩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的补给,而在覆盖区内则形成活跃的地下径流。董店-朱村覆盖型岩溶水地段,位于S型构造的中段,形成朱村向斜,褶皱横向宽3-4km,核部为朱村河谷通过,砂砾层厚可达3m以上。西侧为裸露型灰岩。在向斜谷内尚能见到孤立的残丘由灰岩组成,岩溶发育,可见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有密切的水力联系。(2)碳酸盐岩、碎屑岩类裂隙溶洞水①水量中等的(泉流量1~5L/s,钻孔涌水量100~1000m3/d)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殷坑组,多半分布在铜陵地区,与三叠系中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的灰岩相伴产出,含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由于碎屑岩的存在,故在相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下,水量亦有较大的差异。②水量贫乏的(泉流量0.1~1L/s,钻孔涌水量10~100m3/d)该区出露的泉水极少。通过泉91的调查和分析,泉产于殷坑组钙质页岩夹灰岩中,灰岩中溶沟和石芽发育,泉流量为0.28L/s。三、基岩裂隙水前震旦系至古、中生界在区域内均有分布。区域江北广泛分布侏罗系的火山碎屑岩,区域东南木镇一带出露有下第三系红层。由于受到构造、地貌、岩性及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基岩裂隙水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依据岩石类型及含水特征,基岩裂隙水可分为三个亚类。(1)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双层结构为本亚区富水特点。即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其广泛分布于江北,地层主要有侏罗系。岩性为粗面岩、安山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粉砂岩等。一般火山岩表部发育有微弱的裂隙水,下部主要以凝灰岩及次生石英岩含水为主,次生石英岩裂隙发育纵横交错,并发育密集的小孔洞,成蜂窝状,形成孔洞裂隙承压水的储水空间。而硅化的发育常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远离矿区含水性较弱。其含水量一般较小。(2)一般构造裂隙水赋存于古生代至中生界变质岩和碎屑岩及燕山期闪长岩和正长岩类中的地下水。局部“红层”的构造裂隙发育,含水性能相应增加,亦划归此类。在构造发育地段含水量相对丰富,钻孔涌水量可达100~500m3/d,其它地段含水量较弱,小于100m3/d,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3)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指下第三系的红层浅部裂隙含水,上部0~39m为强风化带,向下部渐弱。钻孔涌水量10~50m3/d,水质为HCO3-Ca型,矿化度小于0.5g/L。图5-6-1区域水文地质简图3、污染物在土层和地下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层和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主要有土壤水运移、土壤颗粒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土壤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根据评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污染物在土壤及非饱和带中的迁移,可视为一维的垂直运动,迁移规律遵循达西定律;(2)污染物在地下水饱和带中的迁移,视为二维水动力弥散运动。图5-6-2污染物迁移剖面示意图5.6.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预测时段本次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预测时段设置为100d、1000d、3650d(10年)和7300(20年)天。情景设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应进行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的情景预测。一、正常状况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环境。因此,包气带是联接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主要取决于包气带的性能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物扩散范围小;反之,颗粒大而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扩散范围大。根据设计方案,项目设计采用“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原则,针对各类废水采用可行的工艺分别处理;建成后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相关限值要求及铜陵钟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在钟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具备接纳本项目条件后,废水进入钟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钟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其修改单中一级A标准,最终经顺安河排入长江。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计划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项目按照要求对污水处理设施、应急池及危废贮存场所等进行防渗,以避免废水中金属离子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正常运行状况下,不会对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二、非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或者事故情况下项目对地下水影响途径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单元发生泄漏或废水溢出,废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废水收集运送管线发生泄漏,废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具体影响途径见表5-6-2。表5-6-2非正常状况下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潜在污染源潜在污染途径主要污染物影响分析污水处理单元区域内工业废水经管道送至废水处理中心内,经均质调节后,再进入后续处理单元。调节池内废水浓度高,一旦发生池底防渗层破裂,将导致高浓度废水进入地下COD、总铜、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银、总锌、总铁、总铝、总氰化物、总磷、氨氮、总氮、石油类、悬浮物调节池为半地下钢砼结构,发生池底防渗层破裂,不易被发现,容易造成较大范围地下水污染废水收集运送管线废水管线出现破损,导致污水渗入地下COD、总铜、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银、总锌、总铁、总铝、总氰化物、总磷、氨氮、总氮、石油类、悬浮物废水管裂缝具有隐蔽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但由于泄漏量不会很大,不会导致大量污水渗漏到很大区域,对地下水的影响有限,仅会在泄漏点周边较小污染区域造成影响。因此,考虑不同事故情景下的泄漏量和影响范围,本评价将主要考虑调节池池底防渗材料破裂的情况下,高浓度废水下渗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预测因子一、污染物组份本项目为铜勤表面处理中心集中废水收集及处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本次预测因子主要包括难降解、易生物蓄积、长期接触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污染物、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和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常规项目或超标项目。根据项目工程特点,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组份为工业废水中有机物COD、氨氮等以及有毒污染物六价铬、总铬、总镍、总铜等。二、模拟预测因子根据设计方案,项目进水中各因子浓度最高为:COD1200mg/L、总铜500mg/L、总铬600mg/L、六价铬400mg/L、总镍500mg/L、总银50mg/L、总锌300mg/L、总铁9mg/L、总铝9mg/L、总氰化物200mg/L、总磷200mg/L、氨氮150mg/L、总氮200mg/L、石油类150mg/L、悬浮物300mg/L。本次评价选取主要污染物六价铬和镍作为预测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地下水标准限值作为六价铬和镍的污染控制标准,泄漏浓度按照进水水质浓度考虑。预测源强泄露浓度:废水处理中心废水来源为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由于各废水从不同生产环节进入,过程中有不确定性,本次六价铬、镍浓度按最高环节进行,分别取400mg/L250mg/L和500mg/L。预测方法数值模拟软件使用地下水有限元模拟软件FEFLOW(FiniteElementSubsurfaceFlowSystem)进行模拟,FEFLOW是德国WASY水资源规划和系统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是迄今为止功能最为齐全的地下水模拟软件包之一,具有快速精确数值法、先进的图形可视化技术等特点。建立了地下水渗流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之后,要对渗流区进行离散化(剖分)。将复杂的渗流问题处理成在剖分单元内简单的规则的渗流问题。无论是用有限元法或是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收敛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元的剖分方法及单元剖分程度,在离散化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几何相似。要求物理模拟模型从几何形状方面接近真实被模拟体。(2)物理相似。要求离散单元的特性从物理性质方面(含水层结构、水流状态)近似于真实结构在这个区域的物理性质。预测模型概化一、概念模型的建立(1)结构特征概化评价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含水层的渗透性可进一步划分为一个弱透水层、一个含水层和两个隔水层,粘土层作为模型隔水层。(2)地下水流场概化评价区位于平地,目的含水层地下水总径流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径流,局部受地形影响有所变化,地下水径流量小且缓慢。(3)边界条件概化项目区工业污染源分布在厂区内部,其地下水污染主要分布在厂区内及下游地区;根据收集到的区域地形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野外调查成果,评价区北以黄浒河为边界,南以G236国道及钟鸣河为边界,西以村镇公路为边界,东以钟鸣河为边界。二、数学模型的建立(1)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根据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下列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式中:Ω-渗流区域;x、y、z-笛卡尔坐标(m);h-含水体的水位标高(m);t-时间(d);Kx。y、z-分别为x、y、z方向的渗透系数(m/d);Kn-边界面法向方向的渗透系数(m/d);μ-重力给水度;ε-源汇项(1/d);h0-初始水位(m);Γ1-一类边界;Γ2-二类边界;ñ-边界面的法线方向;-一类边界水头(m);q(x,y,z)-二类边界的单宽流量(m3/d·m),流入为正,流出为负,隔水边界为零。(2)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可能出现的污染事故,对非正常状况进行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次地下水污染模拟过程未考虎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吸附、挥发、生物化学反应,模型中各项参数予以保守性考虑,这样选择的理由是:①从保守性角度考虑,假设污染质在运移中不与含水层介质发生反应,可以被认为是保守型污染质,只按保守型污染质来预测,是本着风险最大化原则。②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除对流、弥散作用以外,还存在着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这些作用常常会使污染浓度衰减。目前国际上对这些作用参数的准确获取还存在着困难。③在国际上有很多保守型污染物作为模拟因子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成功实例,保守型考虑符合工程设计的思想。据此,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本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溶质运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下列与之对应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式中,右端前三项为弥散项,后三项为对流项,Dxx、Dyy、Dzz――为x,y,z三个主方向的弥散系数;ux、uy、uz――为x,y,z方向的实际水流速度;c――为溶质浓度;c0――为初始浓度;将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和溶质运移数学模型耦合求解,即可得到污染物质的迁移情况。三、地下水流数值模型(1)单元格划分结合模拟软件特点,先对评价区进行平面上的三角形单元网格剖分,以10000个节点为剖分基数,并对评价区边界及项目厂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密处理。(2)地下水源汇项评价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入渗系数采用地区经验值为0.10,降雨量采用多年平均降雨量1364.4mm/a。四、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的求解采用有限单元法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求解的数值模型。设置三角形单元网格,每个网格节点作为一个单元研究,把函数取极限求导的计算变换成有限值的比率计算。经变换后,原地下水非稳定流偏微分方程变成差分方程,成为可以直接求解的代数方程组。在物理概念上,是以每一个差分网格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均衡区域,根据水量均衡原理建立结点代数方程式。五、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1)渗透系数、给水度及孔隙度参数由于参数分区和参数初值的选取较客观的反映了模拟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用于地下水流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于计算各种地下水补排量的参数和经验系数,如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灌溉入渗系数、河流渗漏系数等;另一类是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给水度,承压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释水系数。为了较准确地刻画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本模型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评价区进行了参数确定,同时通过计算水位和实际水位拟合分析,反复调整参数,模型识别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合经验值最终确定模拟区含水层参数,取值见表5-6-3。表5-6-3渗透系数、给水度及孔隙度参数取值参数渗透系数Ⅱ区(cm/s)给水度孔隙度取值5.5×10-50.100.30(2)弥散系数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弥散系数可分为分子扩散作用和机械弥散作用,本次计算采用郭东屏等主编的《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近似计算公式,考虑评价区地下水流速较大,纵向弥散系数≈20×污染组分在地下水中的分子扩散系数。污染组分在地下水中的分子扩散系数采用经验值。对于弥散作用,一般来讲,纵向弥散系数/横向弥散系数=5~24,本次取值5;本次评价中,确定横向迁移距离近似于纵向迁移距离的0.2。六、初始流场本次模型的初始流场根据现场水井实测水位,结合地质参数分区进行稳定流模拟,反复调参后得到流场基本符合该场地大部分监测水位后,将该流场作为模型的初始流场。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源输入模型,模拟预测项目调节池破损,渗漏区域在连续渗漏事故后100天、1000天、10年和20年污染羽的变化情况,得到不同时间泄漏物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如下表所示。表5-6-4调节池渗漏事故发生后六价铬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时间最大迁移距离(m)污染羽范围(m2)污染羽范围内污染物最大浓度(mg/L)100天6.2747.92190.671000天11.04126.410.1810年13.86220.613.5020年16.35368.930.02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铬(六价)标准下限为0.05mg/L。预测结果表明,渗漏的废水会对下游的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污染物迁移受地下水对流和弥散作用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渗漏处地下水径流的下游方向。渗漏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地下水对流作用的影响下,向地下水径流的下游方向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超标污染物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弥散作用的影响下,污染物不断向四周迁移,污染羽范围内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渗透性较弱,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流速很慢,污染物的迁移也很慢。渗漏事故发生1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220.61m2,最远影响距离为13.86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3.50mg/L;渗漏事故发生2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368.93m2,最远影响距离为16.35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0.02mg/L。经过模拟计算得知,污染物在较长时间运移扩散后,中心浓度已降至较低值。表5-6-5调节池渗漏事故发生后镍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情况时间最大迁移距离(m)污染羽范围(m2)污染羽范围内污染物最大浓度(mg/L)100天5.2645.11181.741000天9.83120.26910年12.54210.832.6120年20.11469.830.01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镍标准下限为0.02mg/L。预测结果表明,渗漏的废水会对下游的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污染物迁移受地下水对流和弥散作用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渗漏处地下水径流的下游方向。渗漏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在地下水对流作用的影响下,向地下水径流的下游方向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超标污染物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弥散作用的影响下,污染物不断向四周迁移,污染羽范围内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渗透性较弱,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流速很慢,污染物的迁移也很慢。渗漏事故发生1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210.83m2,最远影响距离为12.54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2.61mg/L;渗漏事故发生2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469.83m2,最远影响距离为20.11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0.01mg/L。经过模拟计算得知,污染物在较长时间运移扩散后,中心浓度已降至较低值。5.6.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预测结果表明,事故状况下,泄漏高浓度废水将对下游的地下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污染物迁移受地下水对流和弥散作用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渗漏处地下水径流的下游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弥散作用的影响下,污染物不断向四周迁移,污染羽范围内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渗透性较弱,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流速很慢,污染物的迁移也很慢。含六价铬废水渗漏事故发生1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220.61m2,最远影响距离为13.86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3.50mg/L;渗漏事故发生2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368.93m2,最远影响距离为16.35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0.02mg/L。经过模拟计算得知,污染物在较长时间运移扩散后,中心浓度已降至较低值。含镍废水渗漏事故发生1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210.83m2,最远影响距离为12.54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2.61mg/L;渗漏事故发生20年后,污染影响范围为469.83m2,最远影响距离为20.11m,污染物最大浓度为0.01mg/L。经过模拟计算得知,污染物在较长时间运移扩散后,中心浓度已降至较低值。因此,本评价认为,在严格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5.7运行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5.7.1环境影响识别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土壤与水、空气、生物、岩石等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物质交换,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造成土壤污染。通常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有:(1)污染物随大气传输而迁移、扩散;(2)污染物随地表水流动、补给、渗入而迁移;(3)污染物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4)固体废弃物受自然降水淋溶作用,转移或渗入土壤;(5)固体废弃物受风力作用产生转移。拟建项目收集的各类废水经处理后排入铜陵钟顺污水处理厂处理,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其修改单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顺安河,正常情况下废水不会对土壤造成影响。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危废均得到了妥善处置,不外排,因此不会受到雨水淋溶或风力作用而进入外环境;同时对应急池等建构筑物均采取了防腐、防渗措施,可有效的防止废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地表水径流污染和固体废物入渗污染。本项目产生的恶臭气体、酸碱废气、氰化物废气等分别采用碱喷淋塔、酸碱喷淋塔、碱喷淋塔工艺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废气排放浓度可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对土壤影响较小。相对而言,从污染途径分析,本次土壤评价重点考虑新建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发生泄漏对项目周边土壤产生的累积影响。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途径汇总见下表。表5-7-1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及影响途径表不同时段污染影响型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其他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5.7.2预测内容预测范围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表5现状调查为占地范围外0.2km,故确定本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以及占地范围外0.2km范围。预测时段按照影响时段可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影响,结合土壤污染影响识别结果,拟建项目确定重点预测时段为营运阶段。情景设置根据建设项目特征,结合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结果,本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情景设置为废物料/废水泄漏垂直入渗对区域土壤环境造成累积影响。预测与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废水排放的污染物有氰化物、总铬、总镍、总银、总锌等。结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相关指标限值,本次项目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的污染物确定为六价铬、总镍、氰化物。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汇总见下表。表5-7-2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汇总一览表污染源工艺流程/节点污染途径全部污染物指标特征因子备注废水收集处理装置废水收集处理物料/废水泄漏垂直入渗铬、六价铬、镍、铜、锌、pH、氰化物六价铬、总镍、氰化物事故工况预测评价标准根据现场调查,本次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预测与评价方法根据现场调查,本次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预测与评价方法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推荐的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具体公式如下:a)一维非饱和溶质垂向运移控制方程:式中:c—污染物介质中的浓度,mg/L;D—弥散系数,m2/d;q—渗流速率,m/d;z—沿z轴的距离,m;t—时间变量,d;θ—土壤含水率,%。b)初始条件c(z,t)=0t=0,L≤z<0c)边界条件第一类Dirichlet边界条件,其中E.6适用于连续点源情景,E.7适用于非连续点源情景。c(z,t)=c0t>0,z=0第二类Neumann零梯度边界。3、预测评价结果①事故状况下,含铬、含镍、含氰废水收集管道或调节池发生渗漏,废水中的六价铬、总镍、氰化物等污染物持续渗入土壤并不断向下移动,初始浓度分别为400mg/L、500mg/L、200mg/L。六价铬、总镍、氰化物在土壤中随时间不断向下迁移,且峰值数据不断降低。当含铬废水收集管道/池泄露1天后,污染深度为2.4m,泄露10天后,污染深度为4m,随着泄露的时间越长,污染的深度越深,直至污染至含水层;当含镍废水收集管道/池泄露100天后,污染深度为5.26m,泄露1年后,污染深度为7.32m,随着泄露的时间越长,污染的深度越深,直至污染至含水层;当含氰废水收集管道/调节池泄漏100天后,污染深度为0.25m,泄漏1年后,污染深度为20m,随着泄漏的时间越长,污染的深度越深,直至污染至含水层。综上所述,正常工况下,本项目各类生产废水收集管道及收集调节池的池底及池壁均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不会出现向土壤下渗的情况。建设单位定期对废水处理装置区域进行巡查,在采取了严格的分区防渗措施前提下,建设项目不会产生垂直下渗对土壤造成污染。当发生各类废水收集池泄漏的非正常工况下,生产废水会通过池底的裂缝进入土壤,将会造成土壤污染。5.7.3预测评价结论根据影响预测结果,评价认为项目实施后,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废气、废水、地下水防渗、土壤硬化、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等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下,本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以接受。5.7.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本次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完成后,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与结论进行了自查,详见下表。表5-7-3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备注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图占地规模(0.4239)hm2敏感目标信息敏感目标(林地、耕地等)、方位(/)、距离(厂区周边200m)影响途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铬、六价铬、镍、铜、锌、pH、氰化物特征因子六价铬、总镍、氰化物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类别Ⅰ类□;Ⅱ√;Ⅲ□;Ⅳ□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内容资料收集a)R;b)R;c)R;d)R理化特性颜色:棕色,结构:块状,质地:砂壤土,砂砾含量:无砂砾,其他异物:无,pH:7.19,阳离子交换量:4.66cmol+/kg,氧化还原电位:251mV,饱和导水率:kt:0.59mm/min,k10:0.37mm/min,土壤容重:1.47g/cm3,土壤孔隙度:14.4%同附录C,仅代表现状监测结果现状监测点位占地范围内占地范围外深度点位布置图表层样点数120~0.2m柱状样点数300~0.5m、0.5~1.5m、1.5~3m现状监测因子GB15618-2018、GB36600-2018中的基本项目+氰化物现状评价评价因子六价铬、总镍、氰化物评价标准GB15618√;GB36600√;表D.1□;表D.1□;其他()现状评价结论由监测数据结果可知,监测期间,农用地的土壤监测结果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影响预测预测因子/预测方法附录E√;附录F□;其他()预测分析内容影响范围(200m)影响程度(可接受)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跟踪监测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2氰化物5年/次信息公开指标监测计划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照顾小孩家庭保姆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健身劳动合同
- 导游与旅行社合同范本
- 室内设计合同中的收费标准
-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5套【附答案】
- 技术转让合同书样本样式
-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 担保借款合同格式范本
- 标准劳动合同范本样式
- 2024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协议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品牌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多能互补规划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课件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补充(北京)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研发项目审核管理制度
- 《诗意的色彩》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