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总论_第1页
消化系统总论_第2页
消化系统总论_第3页
消化系统总论_第4页
消化系统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总论第1页/共33页概念消化系统主要包括食道、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凡这些脏器发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都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第2页/共33页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

器官多:食管、胃、肠、肝、胆囊、胰腺、腹膜、肠系膜、网膜等。大部分与外界交通,接触致病因子的机会多,故炎症、损伤、中毒、致癌机会多;

疾病病种多、复杂、发病率高,以肿瘤为例:前5位高发肿瘤中4位是消化系统肿瘤;

疾病的症状多而特异性不强,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检查手段多而发展快,但小肠检查难度大;该系统疾病的预防是关键。第3页/共33页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消化系疾病之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近年在我国亦渐见增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以往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界的高注重视。第4页/共33页西医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排泄通过一系列消化过程,摄入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转变为简单的易于吸收的形式,被肠道吸收,变成体内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无营养价值的残渣和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构成粪便被排出体外。消化系统还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本系统和全身生理功能的调节。任一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第5页/共33页西医病因病理病因:感染、理化因素、营养缺乏、代谢-吸收障碍、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缺陷、外伤、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遗传、医源性、病因未明。

病理:炎症、溃疡、良性或恶性肿瘤、血管病变、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第6页/共33页中医病因病机本病从中医角度来论,应属于脾胃疾病、肝胆疾病。第7页/共33页脾与胃的关系: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又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病理上,二者也互相影响。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到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浊气不降,也会影响脾的升清,而见泄泻、腹胀、倦怠等症。第8页/共33页肝与脾的关系,首先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血有赖于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而资生。肝的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得健运;脾的功能健旺,则肝血充盈,有助于肝的疏泄。第9页/共33页在病理上,两脏常互相影响。如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致肝血不足,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等症——肝脾两虚。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就会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证候。出现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等症。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于中焦,使肝的疏泄不利,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溢于肌肤,出现黄疸。第10页/共33页临床表现1、食欲不振: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癌、慢性胃炎等,但也常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肺结核、尿毒症等。2、恶心与呕吐: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在多数情况下相继出现。其他消化器官的急性炎症均可引起,而炎症合并梗阻的管腔病变如胆总管炎、肠梗阻几乎无列外的发生呕吐。在其他系统疾病中,要鉴别是否为神经性呕吐等。

第11页/共33页3、嗳气与反酸:嗳气是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的现象。频繁嗳气多因精神神经因素、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引起。也可由于消化道疾病所致。反酸是由于贲门功能不全和胃的反蠕动致使酸性胃液反流到口腔的现象,也可由上述疾病引起。4、咽下困难:多见于咽、食管或食管周围的器质性疾病如咽部脓肿、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癌、食管裂孔疝等,也可由于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第12页/共33页5、灼热感或烧心:是一种位于胸骨或剑突后的烧灼感。主要由于炎症或化学刺激物作用于食管粘膜而引起。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6、腹胀:原因有胃肠积气、积食或积粪,腹水、气腹、腹内肿物、胃肠功能运动失调等。7、腹痛:多由于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不足等因素牵拉腹膜,或压迫神经所致。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胃肠道感染、胆囊炎、肝癌、胰腺炎、腹膜炎等第13页/共33页8、腹部包块:了解腹部包块的时间、发展情况、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等。9、腹泻和里急后重:腹泻是由肠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或肠蠕动加速所致。常见于小肠感染、结肠炎症、溃疡或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里急后重表现为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直肠受刺激的征象。见于局部炎症或肿瘤。第14页/共33页10、便秘:常见于患全身性疾病的身体虚弱者、肠梗阻、不良排便习惯,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病。11、呕血与便血:提示上消化道或肝、胆、胰腺有出血。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12、黄疸:有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之分。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梗阻和某些先天性疾病。第15页/共33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化验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腹水、AFP、CEA、HP。

X线检查内镜:包括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等,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并可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局部用药,是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检查这手段。超声内镜、胆管造影加活检-----诊断治疗超声:黑白、彩色---引导穿刺------诊断治疗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金标准同位素:肝脏占位

CT与磁共振显像(MRI):准确性高

第16页/共33页仿真内窥镜术:CT、MRI----3D新技术、无痛苦脏器功能试验:小肠吸收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胃肠运动功能检查:压力、pH测定、胃排空试验。剖腹探查:怀疑重症器质性疾病而不能确诊者第17页/共33页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等,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并可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局部用药,是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第18页/共33页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X线检查:腹部平片对胃肠穿孔、肠梗阻有重要意义。气钡双重造影有助于消化性溃疡或癌变的诊断。胆道造影对胆道结石、肿瘤等胆道疾病有诊断价值。第19页/共33页超声检查:B超对胆道结石、肝、脾、胰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及腹水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彩超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对腹腔内实质性肿块的位置、性质、大小有一定价值。CT与MRI:对腹内脏器病变,尤其是肝、胆、胰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结石、囊肿、脓肿有重要诊断意义。对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有较高的价值第20页/共33页活检和脱落细胞检查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依据。第21页/共33页食管、胃、肠疾病:

1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培养

2HP检测3X-ray 4pH和压力测定5内镜和活检

6仿真内镜7鉴别----B超CT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检查思路第22页/共33页肝、胆、胰疾病:

1肝功能

2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等

3B超CTMRI4功能试验、淀粉酶

5放射性核素检查

6穿刺活检

7鉴别----内镜等第23页/共33页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原则预防为主,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中西结合、内外结合、合理用药、合理饮食。第24页/共33页防治一般治疗:(一)饮食营养饮食调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相当重要,部分疾病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明显好转或痊愈。一般宜进食易于消化、有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二)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精神因素可加重病情,故要保持心情愉快,重视心理治疗。第25页/共33页防治药物治疗(一)西药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和对症治疗。有明确病因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如细菌引起的胃肠道炎症、胆系炎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等,这类疾病予以抗菌药物可被彻底治愈。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病因未明,治疗上主要针对发病的不同环节,打断病情发展的恶性循环,促使病情环节、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第26页/共33页防治(二)中药治疗:宜辨证论治,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治疗。(三)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疗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