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题集全稿(高学敏附答案)_第1页
中药学习题集全稿(高学敏附答案)_第2页
中药学习题集全稿(高学敏附答案)_第3页
中药学习题集全稿(高学敏附答案)_第4页
中药学习题集全稿(高学敏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习题集

主编高学敏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

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木草经》

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

答案:C

答案分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

初年,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故答案应选C。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

答案:E

答案分析:《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都是

按药物功效分类,《新修本草》、《本草纲目》虽然也是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但不是首创,故答案应

选Eo

3.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

A.《雷公炮炙论》B.《本草拾遗》C.《炮炙大法》

D.《神农本草经》E.《新修本草》

答案:A

答案分析:南朝刘宋时代雷敦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

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仍沿用至今,为中药炮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答案应选

4.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

答案:C

答案分析:唐显庆四年颁布了经政府批准撰写的《新修本草》,由于它是第一次由国家组织修

定和推行的,因此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故答案应选C。

5.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徐之才药对》

D.《李当之药录》E.《新修本草》

答案:E

答案分析:在《新修本草》的编写过程中,唐政府通令全国各地选送当地道地药材,作为实物

标本进行描绘,从而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

作的先例,故答案应选E。

6.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A.《开宝本草》B.《本草纲目》C.《嘉祐本草》

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

答案:D

答案分析: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

部本草著作采用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较前代本草著作有所进步,同时广泛引证历代文

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它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

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故答案应选D。

7.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品汇精要》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

D.《图经本草》E.《本草原始》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

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故答案应选B。

(-)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载药365种B.载药730种C.载药844种

D.载药1500种E.一载药1892种

1.《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E

2.《本草经集注》的载药数是:B

答案:1.E2.B

答案分析:《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52卷,共收载药物1892种,故第1题答案应

选E;《本草经集注》为粱•陶弘景所著,全书7卷,共收载药物730种,故第2题答案应选B。

A.《本草纲目》B.《本草原始》C.《救荒本草》

D.《滇南本草》E.《本草从新》

3.明代著名的食疗本草是:C

4.明代著名的地方本草是:D

答案:3.C4,D

答案分析:朱楠编著的《救荒本草》为明代著名的食疗本草,该书为饥馍年代救荒所著,书中

将民间可供食用的救荒本草,按实物绘图,标明产地、形态、性味及食用方法,既扩大了食物资源,

又丰富了本草学内容,故第3题答案应选C;兰茂编著的《滇南本草》是明代著名的地方本草,该

书是一部专门记载云南地区药物知识的地方本草,故第4题答案应选Do

(=)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

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炮炙大法》B.《饮膳正要》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忽思慧所著的是:B

2.缪希雍所著的是:A

答案:1.B2.A

答案分析: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该书为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故第1题答案应选B;明

代缪希雍著《炮炙大法》,该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故第2题答案应选A。

A.《本草备要》B.《本经疏证》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3.以《本草纲目》为基础,由博返约的著作是:A

4.注释发挥《神农本草经》的著作是:B

答案:3.A4.B

答案分析:清代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是以《本草纲目》为基础,删繁就简,由博返约,切

合实用的本草著作,故第3题答案应选A;清代邹潮所著的《本经疏证》,是以《神农本草经》为基

础,注释发挥《神农本草经》的著作,故第4题答案应选B。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

错选者,均不得分。)

1.成书于宋代的本草专著有:BD

A.《本草拾遗》B.《开宝本草》C.《本草经集注》

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

答案:BD

答案分析:《开宝本草》和《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本草经集注》成书于梁代,《本草拾遗》

成书于唐代,《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故答案应选BD。

2.官修本草有:

A.《新修本草》B.《开宝本草》C.《证类本草》

D.《嘉祐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

答案:ABDE

答案分析:《新修本草》为唐代官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开宝

本草》、《嘉祐本草》为宋代官修本草,而《证类本草》为宋代唐慎微个人所著;《本草品汇精要》为

明代官修本草,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故答案应选ABDE。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载药种。

答案:神农本草经,365o

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载药种。

答案:李时珍,1892,

3.《炮炙大法》是所著,书中所述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缪希雍,“雷公炮制十七法”。

3.《本草纲目拾遗》是所著,载药种,其中新增药物种。

答案:赵学敏,921,716o

4.清代张仲岩的《》,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答案:《修事指南》

三、简答题:

1.何谓中药?

答: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

物质。

2.何谓本草、本草学?

答: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教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3.何谓中药学?

答: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

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4.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

答: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工炮制

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中药、本草与草药、中草药没有质的区别,为

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

5.简述《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内容。

答:《雷公炮炙论》为南朝刘宋时期雷教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

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对后

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简述《本草拾遗》在本草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本草拾遗》为唐代陈藏器所著,其主要贡献有:①搜集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对《新修本

草》进行了增补和辨误。②扩展了用药范围,为丰富本草学的内容作出了贡献。③根据药物功效,

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

7.简述《饮膳正要》的成书年代、作者和内容特色。

答:《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为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书中对养生避忌、妊娠食忌、

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等均有论述,介绍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

值。

8.简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上的区别。

答:《神农本草经》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

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

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

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

9.简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

答:《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该书的主要贡献有①收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

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②增收了大量的民间草药和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③对

《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

四、论述题

1.试述《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答:《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该书在内容上①首创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功效的不

同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②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

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③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

《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且为中药

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

2.试述《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答:《本草经集注》为梁•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该书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为:①在

《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载药数量较《神农本草经》有了成倍

的增长。②在药物分类方面,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③首创“诸病通用药”。④对药物的

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⑤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

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二部本草名著,它奠定

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

3.试述《新修本草》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

答:《新修本草》的主要内容特点是:①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844种。②书中增加了药物

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③在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古书。④内容丰富,既

收集了外来药,又增加了民间经验用药。

主要成就有:①对本草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总结。②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

的先例。③是世界上由国家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4.试述《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

答:《证类本草》为宋代唐慎微所著,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其主要贡献为:①每药

附有图谱,方药兼收,图文并重。②保存了民间用药的丰富经验。③每药附以制法,为后世提供了

药物炮制资料。④广泛引证,切合实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

值和文献价值。在本草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5.试述《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

答:《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为:①《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在文前编辑了序例,

介绍历代诸家本草、经史百家书目、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引经报使、配伍、禁忌、

治法、治则等内容。②各论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

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③每药按释名、集

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分别叙述,详细地介绍了药物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产地、

形态、真伪鉴别、采集、栽培、炮制方法、性味功能、主治特点。

6.试述《本草纲目》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答:《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和贡献为:①收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

学的内容。②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③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

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④药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⑤药

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⑥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⑦集

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且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

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17世纪流传到国外,是世界上有名的药

学文献。

7.试举例说明清代本草研究的主要特点。

答:在《本草纲目》的影响下,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主要表现为①由于医药学的发展,进

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②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

为原则,由博返约,对《本草纲目》进行摘要、精减、整理工作,如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

的《本草从新》等。③受考据之风影响,从明末至清代,不少学者从古本草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

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④不少医家对《神农本草经》作了考证注释工作,如邹渤的

《本经疏证》、张璐的《本经逢原》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传统被称为:

A.特产药材B.名产药材C.道地药材

D.稀有药材E.贵重药材

答案:C

答案分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

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故答案应选C。

2.二、八月最宜采集的药材是:

A.叶类B.花类C.全草类

D.果实类E.根及根茎

答案:E

答案分析:根及根茎-•般以早春及深秋,即二月、八月采收最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

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

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产量和质量都较高,故答案应选E。

(-)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黄连、附子B.薄荷、苍术C.细辛、五味子

D.阿胶E.地黄

1.道地药材产于四川的是:

2.道地药材产于东北的是:

答案:1.A2.C

答案分析:在上述备选药物中,黄连、附子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薄荷、苍术的道地药材产于

江苏;细辛、五味子的道地药材产于东北;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

故第1题答案应选A,第2题答案应选C。

A.枸杞B.当归C.阿胶

D.牛膝E.党参

3.道地药材产于甘肃的是:

4.道地药材产于山西的是:

答案:3.B4.E

答案分析:在上述备选药物中,枸杞的道地药材产于宁夏;当归的道地药材产于甘肃;阿胶的

道地药材产于山东;牛膝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党参的道地药材产于山西,故第3题答案应选B,

第4题答案应选E。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

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含苞欲放时B.果实成熟后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辛夷的采收应在:

2.枳实的采收应在:

答案:1.A2.D

答案分析:辛夷的药用部位是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玉兰的干燥花蕾,应在含苞欲放时采收,故

第1题答案应选A;枳实的药用部位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应在果实尚未

成熟时采收,故第2题答案应选D。

A.花蕾未开放时B.花朵刚开放时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3.花类药材的采收宜在:

4.根类药材的采收宜在:

答案:3.C4.D

答案分析: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

响质量,故第3题答案应选C;根类药材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2月、8月采收为佳,此时植物根中

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故第4题答案应选D。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

错选者,均不得分。)

1.四川的道地药材有:

A.地黄B.黄连C.川芳

D.乌头E.茯苓

答案:BCD

答案分析:黄连、川茸、乌头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茯苓的道地药

材产于云南,故答案应选BCD。

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

A.产地B.品种C.质量

D.产量E.疗效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因此道地药材的确定与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疗效都有关系,故答案应

选ABCDEo

二、填空题

1.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天然的、、。

答案:动物,植物,矿物。

2.大黄的道地药材产于地区,砂仁的道地药材产于地区。

答案:青海,广东。

3.鹿茸必须在春季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时采集质量最好。

答案:清明节,骨化。

4.桑叶须在后采集。

答案:深秋经霜。

三、简答题:

1.何谓道地药材?

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

材的关键因素。

3.为什么要注意中药的采收时间?

答: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

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

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4.简述确定中药采收时节的基本原则。

答:中药采收时节的确定,一般来讲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即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

高的时节采集。

5.简要说明花、花粉类药材的采收原则。

答: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

对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开放者,应分次及时摘取。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6.为什么树皮类药材多在春、夏时节采收?

答:树皮类药材多在春、夏时节采收是因为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树干、枝干内浆液充沛,

容易剥离,且药性较强,疗效较高。

四、论述题:

1.试述如何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答: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

地药材的生产。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在不影响疗效

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同时研究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创造特

定的生产条件,对发展优质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源是必要的。

2.为什么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地域性?

答:因为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

杂,水土、日照、气候、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尽相同,甚至南北迥异,差别很大,因而为多

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使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地和质量都有

一定的地域性。

3.举例说明全草、叶类药材的采收原则。

答:全草类药材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

荆芥等;如须连根入药的则可拔起全株,如柴胡、小蓟等;而须用带叶花梢的更需适时采收,如夏

枯草、薄荷等。

叶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

于采收,如枇杷叶、荷叶等。有些特定的药物如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

4.如何掌握果实和种子类药材的采收时间?试举例说明。

答: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

成熟时采收,如瓜篓、槟榔等。

种子类约材通常在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药材,

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

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者,则应在刚成熟时采集,如茴香、牵牛子等。容易变质的浆果,最好

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如枸杞子、女贞子等。

5.如何掌握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时间?试举例说明。

答:根、根茎类药材的采收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2月、8月采收为佳,因为春初“津润始萌,

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且“春宁宜早,秋宁宜晚”。现代研

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如天麻、

葛根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孩儿参等则要在夏天采收。

6.举例说明动物类药材的采收原则。

答:为保证药效,动物昆虫类药材也必须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如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材,

大都在夏末秋初捕捉其虫;桑螺峭、露蜂房等类药材多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

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来年春天孵化成虫;蝉蜕多于夏秋季采取;蛇蜕全年可以采收,唯3-4月最多;

蟾酥宜在春秋两季蟾赊多活动时采收;蛤蟆油宜在白露节前后林蛙发育最好时采收;石决明、牡蛎

等海生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捕采;一般大动物类药材,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季猎

取,唯有鹿茸必须在春季清明节前后雄鹿所生幼角尚未骨化时采质量最好。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末后再入水中搅匀或研磨的炮制方法称为:

A.润B.漂C.水飞

D.淬E.湃I

答案:C

答案分析: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

后置乳钵、碾槽、球磨机等容器内,加水共研,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细粉混悬

于水中,随水倾出,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将水除净,干燥后即成极细粉末。

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故答案应选C。

2.清水漂洗海藻的目的是:

A.消除烈性B.清洁药物,去掉盐分C.便于制剂

D.便于贮藏E.改变性能

答案:B

答案分析:漂洗海藻是将海藻置于宽水或长流水中,反复的换水,其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

去杂质、盐分,故答案应选B。

3.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B.增强药效C.改变药性

D.便于贮藏E.纯净药材

答案:A

答案分析: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故答案应选A。

4.醋炙香附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低毒性C.改变药性

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

答案:A

答案分析: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故答案应选A。

5.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

A.减低毒性B.改变药性C.增强疗效

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

答案:B

答案分析:生首乌味廿、苦,性平,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

蒸成制首乌后味甘、涩,性微温,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经止崩,故答案应选B。

6.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

A.煮法B.蒸法C.炖法

D.津法E.淬法

答案:D

答案分析:潭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

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故答案应选Do

(­)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蜜炙B.酒炙C.醋炙

D.姜炙E.盐炙

1.为了增强药物的活血作用,宜采用

2.为了增强药物的补肾作用,宜采用

答案:1.B2.E

答案分析:酒炙可增强药物的活血之功,故第1题答案应选为B;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

作用,故第2题答案应选E。

A.修制法B.水制法C.火制法

D.水火共制法E.其他制法

3.漂法属于:

4.淬法属于:

答案:3.B4.D

答案分析:水制法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故第3题答案应选B;水火共制法包

括蒸、煮、炖、浑、淬等,故第4题答案应选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

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B.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油及刺激性成分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4段法的目的是:

2.煨法的目的是:

答案:1.A2.B

答案分析:烟法是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燃烧,其目的是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

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故第1题答案应选Ao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

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

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故第2题答案应选B。

A.收敛止血B.缓和药性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3.炒黄的目的是

4.炒炭的目的是

答案:3.B4.C

答案分析: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利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故第3题答案应选B: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故第4题答案应选C。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

错选者,均不得分。)

1.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作用,提高疗效B.降低毒副作用C.改变性能和功效

D.便于调剂E.便于定向用药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八个方面: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

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

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

于定向用药。故答案应选ABCDE。

2.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A.修制B.水制C.火制

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故答案

应选ABCDEo

3.水火共制法有:

A.炙B.蒸C.淬

D.漂E.煨

答案:BCD

答案分析:水火共制法包括蒸、煮、炖、浑、淬等,而炙、煨则属于火制法,故答案应选BCD。

4.水制法有:

A.煮B.润C.漂

D.淬E.潭

答案:BC

答案分析:水制法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等,而煮、泮、淬则属于水火共制法,

故答案应选BC。

5.炙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

A.蜜B.蛤粉C.醋

D.酒E.姜汁

答案:ACDE

答案分析:炙法常用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而蛤粉则常用于烫法,故

答案应选ACDEo

6.属于其他制法的是:

A.喷洒B.发酵C.制霜

D.水飞E.药拌

答案:BCE

答案分析:其他制法包括制霜、发酵、精制、药拌,而喷洒和水飞属于水制法,故答案应选BCE。

二、填空题

1.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类。

答案: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2.炮制是指药物在前或制成各种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而进行的

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答案:应用,剂型。

3.修制包括、、药材三道工序。

答案:纯净,粉碎,切制。

4.常用的水火共制包括、、、、等方法。

答案:蒸,煮,炖,潭,淬。

5.清炒法包括、、等不同程度。

答案:炒黄,炒焦,炒炭。

6.水制法包括漂洗、浸泡、、喷洒、等方法。

答案:闷润,水飞。

7.火制法包括炒、炙、烫、、、烘焙等方法。

答案:烦、煨。

三、简答题:

1.何谓炮制?

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

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2.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

答: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

3.简述修治的目的和方法。

答: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修治包括纯净、粉碎、

切制药材三道工序。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舌h挖、撞等方法。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

镑、挫等方法。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锄等方法。

4.简述水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答:水制的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

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

5.何谓火制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煨、煨等。

6.简述煨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

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

7.何谓水火共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水火共制是指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或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药物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煮、

蒸、炖、潭、淬等。

8.简述蒸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蒸法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蒸制的目的

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9.简述渊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

答:源法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目的为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

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

四、论述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

利于贮臧;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

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2.举例说明炒黄、炒焦、炒炭的含义及目的。

答: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芽子、炒苏子等。②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

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的目的

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3.何谓炙法?炙法常用的辅料和意义是什么?

答: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

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

水等。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姜炙可

增强止呕作用;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

第四章药性理论

-、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四气的确定是:

A.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

C.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

D.从季节的不同变化结出来的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答案分析:四气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

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是相对而言的,故答案应选C。

2.寒凉药的作用是:

A.暖肝散结B.温里散寒C.清热解毒

D.补火助阳E.回阳救逆

答案:C

答案分析: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

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

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故答案应选C。

3.苦味药的作用是:

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

答案:B

答案分析:苦味药的作用是“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

湿、坚阴等作用,故答案应选B。

4.淡味药的作用是:

A.能和能缓B.能下能软C.能燥能泄

D.能收能涩E.能渗能利

答案:E

答案分析:淡味药的作用是“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答案应选E。

5.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

A.辛味B.甘味C.酸味

D.苦味E.咸味

答案:B

答案分析:甘味药的作用是“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

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故答案应选B。

6.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酸味B.咸味C.辛味

D.苦味E.淡味

答案:A

答案分析: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答案应选A。

7.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

A.表证及气血阻滞证B.呕吐呃逆C.久泻久痢

D.嚏疡、瘦瘤、痰核E.大便燥结

答案:A

答案分析: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

阻滞之证,故答案应选A。

8.涩味药多用于治疗:

A.胃热消渴B.水肿、小便不利C.胸胁苦满

D.恶心呕吐E.虚汗、遗精滑精

答案:E

答案分析: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均具有收敛固涩之功,多用治虚汗、遗精、滑精、尿频等体

虚不固,滑脱不禁之证,故答案应选E。

9.芳香药多具有

A.辛味B.甘味C.苦味

1).酸味E.淡味

答案:A

答案分析: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

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故答案应选A。

10.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

A.苦温B.辛温C.苦寒

D.甘寒E.咸温

答案:C

答案分析:一般来讲,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约物,大多为沉降药,故答案应选C。

11.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

D.淡、甘、寒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答案分析:一般来讲,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故答案应选C。

12.归经是指:

A.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B.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C.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D.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答案:D

答案分析: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

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故答案应选D。

13.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B.脏腑经络理论C.药性理论

D.药味理论E.五行学说

答案:B

答案分析: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

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答案应选B。

14.确定归经学说的依据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经络理论

D.药性理论E.所治病证

答案:E

答案分析: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

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答案应选E。

15.胁痛易怒、抽搐惊悸等证当选用

A.归心经的药物B.归肝经的药物C.归肺经的药物

D.归肾经的药物E.归脾经的药物

答案:B

答案分析: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臧血,其经脉布于两胁,且肝主筋。若肝失疏泄,

气机不通,可见两胁胀痛,烦躁易怒;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可见抽搐;肝血不足,心血亏损,

则神不守舍,可见惊悸等证,一般选用归肝经的药物治疗,故答案为B。

16.运用药物的归经理论还须考虑:

A.药物的用量B.药物的用法C.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D.药物的采集E.药物的炮制

答案:C

答案分析:在运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时,还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学说结合起来考虑。

如果只考虑性味、升降浮沉等性能,不注意药物的归经是不全面的,同样,如果只掌握归经,而忽

略了性味、升降浮沉等性能,也是不够全面的,故答案应选C.

17.中药的副作用是指:

A.配伍不当出现的反应B.药不对证出现的不良反应

C.达不到常规用量不能控制病情D.超过常规用量时出现的不适反应

E.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

答案:E

答案分析: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规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故答案应选E。

18.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

A.药物的毒性B.药物的偏性C.药物的副作用

D.药物的疗效E.药物的总称

答案:B

答案分析: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古人常常把毒药看做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

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故答案应选B。

(二)B型题(A、B、C、I)、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发散、行气、行血B.收敛固涩C.软坚散结、泻下

D.补益、和中、缓急E.渗湿利水

1.甘味药的作用是:

2.辛味药的作用是:

答案:1.D2.A

答案分析: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故第1

题答案应选D: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故第2题答案应选A。

A.四气B.五味C.归经

D.毒性E.升降浮沉

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4.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

答案:3.C4.E

答案分析: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

位的概念,故第3题答案应选C;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

向性是相对而言的,故第4题答案应选E。

A.用附子、干姜治疗腹中冷痛、脉沉无力B.用猪苓、茯苓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C.用黄苓、板蓝根治疗发热口渴、咽痛D.用山茱萸、五味子治疗虚汗、遗精

E.用麻黄、薄荷治疗表证

5.属于“疗寒以热药”治疗原则的是:

6.属于“疗热以寒药”治疗原则的是:

答案:5.A6.C

答案分析:附子、干姜药性温热,可治疗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阴寒证,属于“疗寒以热药”

的治疗原则,故第5题答案应选A;黄苓、板蓝根药性寒凉,可治疗发热口渴、咽痛等阳热证,属

于“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故第6题答案应选C。

A.归心经B.归肝经C.归脾经

D.归肺经E.归肾经

7.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其归经为:

8.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其归经为:

答案:7.A8.D

答案分析:归经的确定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心主神明,心经病变

多见心悸失眠,在此基础上,联系朱砂的功效,因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所以

归心经,故第7题答案应选A:同理,肺主宣发,肺经病变多见胸闷喘咳,因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

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所以归肺经,故第8题答案应选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

择A。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行气、行血B.辟秽、化湿、开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