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9.1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3.品味文章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内涵,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本文行文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虛词、古汉语句式等相关言知识。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难点:理解作者的处境和作者祖孙深厚的感情。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二、写作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作者介绍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四、题目解读“陈”,陈述;“情”,情况;“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第二部分:(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第三部分:(第3段)以“孝治”的道理为依据,表明“辞不赴命”的原因——不是保全名节,而是力行圣朝的“孝治”纲领。第四部分:(第4段)恳请晋武帝批准自己终养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尽孝而后尽忠的赤诚。六、全文分析任务探究一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1.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明确: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2.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这四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3.结合文本仔细品读下面文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用意是什么。①沐浴清化②且臣少仕伪朝③不矜名节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明确:①“清化”歌颂新朝,表明自己对新朝的拥戴;②“伪朝”一词完成政治立场的切换,与蜀汉朝廷划清了界限;③④“不矜名节”“亡国贱俘”自污名节,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出仕可能是为了保名节的疑虑。任务探究二赏析文章的手法与结构方式4.本文第一段为述情,第三段侧重讲理。这两段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明确:不可以调换。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作者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最后再次举起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晋武帝准许自己的所请。同时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这样使文章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5.李密是采用哪些方法、从哪些角度打动晋武帝的?明确:第一,陈情于事。①诉说苦难的身世,令人同情。②体现祖孙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其孝心来自亲情,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催人泪下。③如实表白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之情与朝廷非陨首所能报答的恩遇之间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辞官奉养祖母正是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④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的恩宠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达了一旦终养了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的感情。第二,陈情于智。①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上的处置会有很大的社会反响,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②采用换位方式,猜想可能有的诘难而陈说衷情。李密在陈情时仿佛面对晋武帝,一问一答,环环相扣,使晋武帝欲怒而不能,再辅以真情,情理交织,终使晋武帝化怒为悯,化疑为信。任务探究三体会文章的情感6.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陈情”,但文中的“情”比较复杂。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共写了几种感情?明确:本文交错出现了以下几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恩遇的忠敬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如奉诏,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母;如顺私情,陈述苦衷又不允许。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出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理在情中。作者把前两种情感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唯有他一人常“侍汤药,未曾废离”。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对这种感情作了照应:“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此情之下,要让李密撇开祖母远去,实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这样将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在他人听来既合乎情,又达于理。7.学习这篇文章后,请就“忠”和“孝”二者关系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明确:(观点一)“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观点二)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恪守孝道。二者都是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然而古语有云:“忠孝两难全。”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了家人,此时应当舍小家,顾大家。我觉得应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但同时也要心系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七、中心思想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武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表明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八、写作特点①融情于事,融情于理;②用词委婉,感情真挚;③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④语言骄散并用。九、补充资料表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布置作业你认为在现代社会,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真正尽孝?课后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C.司空,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原为何意?在文中指什么?答案及解析:答案:1.B;2.C;3.D4.(1)(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2)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5.第一问: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第二问:在本文中,李密这句话说的是从事,他认为从事是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不除去国家就不得安宁,表现了他对从事的憎恨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出为温令”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根据文意可知,“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句意完整,说的是司隶不肯弹劾李密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弗之劾也”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司隶”,而不是“清慎”,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错,“司空”主管土建工程,主管军队的是“司马”。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错。“密有才能……自以失分怀怨”是说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暇:空闲,闲暇。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2)敌:对等,相当。是以:因此。碎:琐碎,烦琐。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公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说了这句话。李密把“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改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文中“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一语可看出,李密这句话是针对从事说的,表达了他对从事的憎恨。【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租赁合同法律效应
- 2025年未盖章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 2025版权质押合同特点
- 2025新版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临时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sample
- 农户养殖奶牛合同样本
- 活页本正确用法
- 2025进口信用证质押人民币贷款合同
- 电脑维修行业保安工作总结与顾客信赖计划
- 北方旋流井施工方案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
- 妇科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 水泥脱硝安全专篇
-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中级)讲义
-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范本(汽车电子-附格式模板)
- 医院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艾滋病患者的沟通难点与技巧课件
- 广东广州天河区明珠中英文学校2022-2023学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口算1000题(含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