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地理_高中_汪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地理_高中_汪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地理_高中_汪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地理_高中_汪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_地理_高中_汪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4、合作探究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难点: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一、世界人口分布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3)水资源和土壤(4)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合作探究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3.我国的人口容量4.我国的人口政策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教材整合人教版教材都对合理人口容量作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要结合其内容。对于世界人口与中国人口的分布初中已有学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情分析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在本学时设计中重点考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通过对图表,文字等信息资料的整理归纳,掌握学习的方法。效果分析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注意了培养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制作教学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了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新的教学模式。【教材分析】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知识结构如下:世界的人口分布世界的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解决措施人口合理容量1.下列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与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C.非洲、亚洲D.南美洲、欧洲2.下列4个地区中,人口最稀少的是()A.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B.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C.中国的长江流域D.欧洲的多瑙河流域3.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现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是()A.德国B.法国C.埃及D.意大利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部分布在亚洲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5.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6.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A.资源贫乏B.海拔太高C.城市太少D.自然环境恶劣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8.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9.世界上既是人口最密集地区,又是最发达的工业区和金融贸易区的是()A.鲁尔区B.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C.西欧地区D.美国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区10.对人口分布影响最显著的是()A.地形B.水源C.生产力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11.有关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12.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13.影响四川省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14.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B.黑龙江的漠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C.内蒙古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D.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15.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统计的政区范围扩大,香港和澳门回归B.人口政策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C.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D.经济发展较快,大量人口迁入16.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在欧洲C.世界上的大平原是人口密集区D.人口超亿的国家亚洲有6个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题。1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18.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19.读下图a、b以及下表,回答问题。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极端不利低温>49℃>29℃>24℃21℃±3℃<18℃<10℃<-20℃(1)图a、b和上表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图b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3)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4)除上述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课后反思教学时,对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他们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并得出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在“世界人口分布”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只简单地了解分布的特点,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各种图表。首先引导他们分析表格中的表头和数据,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三种条件下的人口分布,再让学生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另外教材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文字介绍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用举例法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最后一目中要认真分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得出现在中国的人口政策。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与知识的落实相结合,二者要达到有机地统一。但如何做好二者的统一,还需要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