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主要技术_第1页
生态农业主要技术_第2页
生态农业主要技术_第3页
生态农业主要技术_第4页
生态农业主要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技术第一页,共194页。第二页,共194页。生态农业模式: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生态农业系统格局。注意:1)生态农业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2)生态农业既相对稳定,又发展变化;第三页,共194页。按生态学的生物组织层次分

景观层次的农业平面布局----景观模式生态系统层面的组分物流联结----循环模式群落层面的生物种群垂直结构-----立体模式种群层次的生物链关系安排-----食物链模式个体层面的动植物品种选择-----品种搭配模式第四页,共194页。生态农业模式第五页,共194页。第六页,共194页。景观模式第七页,共194页。农田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农牧循环模式:猪沼果模式农村循环模式:生活废物循环模式城乡循环模式:工业废物循环模式,城市垃圾循环模式全球循环模式:碳汇林建造模式等。循环模式第八页,共194页。立体模式第九页,共194页。(1)食物链延伸模式利用秸秆和粪便生产食用菌、蚯蚓、蝇蛆、沼气等(2)食物链阻断模式

阻断污染物的食物链浓缩,在农田生产中可采用种植花卉、用材林、草坪等非食物生产模式,在水体可采用养殖观赏鱼类的生产模式食物链模式第十页,共194页。品种搭配模式第十一页,共194页。基塘模式第十二页,共194页。桑基鱼塘系统模式的复合关系第十三页,共194页。一、中国生态农业常用技术多维用地技术: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有机物循环利用技术施肥技术

第十四页,共194页。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第十五页,共194页。主要目的:建立保护设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5、设施农业技术第十六页,共194页。6.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1)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2)因地制宜开发薪碳林。(3)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资源的利用

第十七页,共194页。①水土流失治理技术;②控制沙漠化技术;③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7、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第十八页,共194页。8、引进新品种,充实生态位技术

充实生态位是一种生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利于生产力成倍地提高。9、污水自净工程技术利用多级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形成一种特殊的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如污水灌溉、污水塘养鱼、污水种植水生植物等,在利用污水增加生产同时又净化环境。

第十九页,共194页。(一)立体种植1.间套作的概念(1)单作在同一田块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叫做单作。特点:作物单一,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一致,便于统一管理和机械作业。抵御不良环境条件能力较差。存在种内竞争。二、多维用地技术第二十页,共194页。(2)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第二十一页,共194页。第二十二页,共194页。第二十三页,共194页。特点:作物分行或分带种植,可以分别管理。带状间作较分行间作便于机械作业,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物间的共处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组成人工复合群体,有种内竞争又有种间竞争。第二十四页,共194页。(3)混作在同一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第二十五页,共194页。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不同作物间相距很近或在田间不规则分布,不便于管理。混作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要比较一致。特点第二十六页,共194页。(4)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第二十七页,共194页。延长对生长季的利用。是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作物间共生期较短,不超过其生育期的一半。特点第二十八页,共194页。2.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1)增产间套作组成的复合群体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实行间套作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增加物质和科技的投入,实现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力。第二十九页,共194页。(2)增效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的时空资源,增加产出效益。增加农田绿色覆盖时间,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利用和发挥作物间的有利相互关系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十页,共194页。(3)增强作物群体的抗逆性(4)

协调各类作物间争地的矛盾第三十一页,共194页。3.间套作效益原理(1)利用单作群体难以充分利用的环境资源密度产量单作群体复合群体第三十二页,共194页。(2)复合群体中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两种作物进行间混套作的可能结果:第三十三页,共194页。(3)应用生态位理论发挥群体增产效益

选择生态位差异的作物进行搭配是实现合理间混套作的基础。如:直立与匍匐作物、深根与浅根、高秆与低秆、豆科与禾本科。第三十四页,共194页。4.立体种植类型(1)农作物立体种植粮粮型:玉米//大豆,玉米//马铃薯;小麦/玉米,小麦/玉米//甘薯粮经型:小麦/棉花,小麦/花生粮饲型:水稻/紫云英,小麦/箭舌豌豆粮(经)菜型:小麦/西瓜,小麦/玉米/白菜,马铃薯/玉米/白菜药田型:贝母//玉米,甘草//小麦,大蒜/贝母农菌型:玉米//食用菌,甘蔗//食用菌//间作/套种第三十五页,共194页。(2)林地立体种植林-胶-茶(经济价值高树种-橡胶-茶)林农间作:桐粮间作,水杉//水稻林药间作:经济林与黄连、白术、人参、党参等间作林菌间作:林下种植食用菌第三十六页,共194页。糯米香茶是荫生植物,具有粗生快长的特点,适宜在橡胶、槟榔等林下种植,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橡胶林下间作糯米香茶

第三十七页,共194页。泡桐与农作物间作----桐粮间作人工生态系统。在我国北部广大平原地区发展桐粮间作,既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又可缓解木材短缺矛盾,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林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

桐粮间作第三十八页,共194页。亦称“干旱风”、“热干风”,“火风”。它是一种在温暖季节出现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干热风第三十九页,共194页。亦称“林农间作”。充分利用人工林行间和株间的空闲地,种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我国南方杉木造林时,多在幼林地种植玉米、甘薯等二、三年,是以林为主的林粮间作。河南一些地区为防风和减少水分蒸发,在农田中每隔十几米栽植一行泡桐或枣树等。第四十页,共194页。a.吉林省的林||参b.江苏省的林下栽种黄莲、白术、绞古蓝、芍药等的林、药间作;c.海南省的胶||茶;d.种植业||食用菌栽培,如农田种菇、蔗田种菇、果园种菇等等。

林、药间作第四十一页,共194页。(3)果园立体种植果树与农作物间作:枣粮(棉、花生)间作,苹果(梨、桃)与粮、花生、豆类、蔬菜等间作,柑橘与农作物、蔬菜、药材等间作果菌间作:第四十二页,共194页。河北、内蒙古一些地区第四十三页,共194页。适合组合的作物外观关系第四十四页,共194页。根系“一深一浅”如:小麦||大葱或大蒜“一阴一阳”或“一湿一旱”,如喜光(玉米)与耐荫(姜科的阳荷)生育期要“一长一短”或“一早一晚”直立和蔓生,如:玉米||南瓜茎秆||缠绕型,如:玉米||黄瓜第四十五页,共194页。(二)立体养殖1.分层养殖技术包括(1)立体空间上配置生态位互补的畜禽、虫等种群养殖;猪—鱼,鸭—鱼等。

(2)在不同层次养殖同一动物种群。第四十六页,共194页。第四十七页,共194页。分层养鱼:上层鱼鲢鱼中上层鱼鳙鱼中下层鱼草鱼、鳊鱼、鲂鱼、青鱼、罗非鱼底层鱼鲤鱼、鲫鱼、鲮鱼第四十八页,共194页。鱼鸭(鹅)模式第四十九页,共194页。第五十页,共194页。2.混养混养是指将不同的农业动物种群,根据生活习性以及互利的生态关系,混合养殖于同一空间。如:畜、畜混养;畜、禽混养;鱼、蚌混养等。3.套养第五十一页,共194页。鱼、蚌混养第五十二页,共194页。第五十三页,共194页。(三)立体种养稻—鱼立体种养稻—蟹立体种养稻—鸭立体种养稻—萍—鱼立体种养第五十四页,共194页。

林(果)、苜蓿、羊(兔)立体种养第五十五页,共194页。蕉、鱼、禽立体种养第五十六页,共194页。果、禽立体种养第五十七页,共194页。藕、鱼立体种养第五十八页,共194页。1、作物间、套作的概念及各自特点。2、作物间套作的效益原理。3、作物立体种植的技术特点。4、立体养殖包含的内容。本部分参考题第五十九页,共194页。三、有机物循环利用技术第六十页,共194页。(一)植物纤维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秸秆还田(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肥还田、沼液沼渣还田)饲料化(发酵、青贮、氨化技术等)秸秆沼气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气化、液化及压缩成型技术第六十一页,共194页。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燃料化技术第六十二页,共194页。堆肥各种植物残体(作物秸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第六十三页,共194页。第六十四页,共194页。堆肥化过程第六十五页,共194页。①垃圾

②垃圾和废水

③垃圾和脱水污泥

④脱水污泥底料第六十六页,共194页。纤维素:分子本身的致密结构以及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形成的保护层造成纤维素不容易降解,而难以被充分利用或被大多数微生物直接作为碳源物质而转化利用半纤维素木质素:地球生物圈中碳素循环的障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化学组分第六十七页,共194页。好氧堆肥的原理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80-90℃---高温堆肥。第六十八页,共194页。①水分

②C/N比

③氧含量

④温度

⑤pH值其他

好氧堆肥的条件第六十九页,共194页。适宜的含水率40-60%,水分应不小于40%水分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水分过高,则堵塞堆料中的空隙,影响通风,导致厌氧发酵。水分第七十页,共194页。一般在20∶1到30∶1之间比较适宜;有机质适宜含量为20~70%,最佳含量在40~60%若过高,不利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若过低,则堆肥产品会影响农作物生长。C/N比第七十一页,共194页。第七十二页,共194页。5%-15%之间比较适宜氧含量低于5%

会导致厌氧发酵;氧含量高于15%

则会使堆体冷却,导致病原菌的大量存活。氧含量第七十三页,共194页。温度控制与堆肥时间有关,一般控制在高温阶段时的温度为55-60℃为宜,且>55℃的时间不少于3天,以保证能够杀灭绝大部分的病原菌;堆肥化是一个放热过程,若不加控制,温度可达75~80℃,温度过高会过度消耗有机质,并降低堆肥产品质量。因此,常采用调整通风量的办法控制温度。温度第七十四页,共194页。第七十五页,共194页。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pH值第七十六页,共194页。颗粒度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质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优势菌群的数量

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活性拌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第七十七页,共194页。好氧堆肥过程根据温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温阶段

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堆体基本处于15~45℃,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真菌、细菌高温阶段

当堆体温度超过45℃时即进入高温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解,同时形成腐殖质。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细菌、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第七十八页,共194页。第七十九页,共194页。降温熟化阶段后期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微生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氨氮组分氧化成硝酸盐。第八十页,共194页。开放式堆肥系统和发酵仓堆肥系统简单条垛式堆肥系统和复杂机械式堆肥系统堆肥技术第八十一页,共194页。1、被动通风条垛式堆肥将原料简单堆积,使堆体通过“烟囱效应”进行被动通风,经长时间自然分解的过程。

开放式系统第八十二页,共194页。2、条垛式堆肥将混合好的固体废物堆成条垛状,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分解。堆体必须定期使用机械或人工进行翻堆的方法通风。翻堆操作示意图第八十三页,共194页。条垛式发酵设备将物料铺开排成行,在露天或棚架下堆放。第八十四页,共194页。3、强制通风静态垛系统

该系统与条垛系统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的料堆静止不动,通过强制通风方式给堆体供氧,后者的堆体需定期翻动,从而达到通风供氧的目的。第八十五页,共194页。使物料在部分或全部封闭的容器内,控制通风和水分条件,使物料进行生物降解和转化。具有堆肥产品质量高、操作人员少、有效的堆肥过程控制和臭味控制、空间限制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发酵仓系统第八十六页,共194页。箱式堆肥发酵池第八十七页,共194页。典型城市垃圾堆肥工艺第八十八页,共194页。堆肥腐熟度及产品质量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腐熟度指堆肥化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堆肥的产品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堆肥产品的使用不影响作物的成长和土壤耕作能力第八十九页,共194页。腐熟度评价指标物理学指标色度:成熟的堆肥应呈棕色或暗灰色气味:无臭味,检测不到低分子脂肪酸,具有潮湿泥土的气息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第九十页,共194页。化学指标pH值,中性偏碱性氮试验法

研究表明,完全腐熟的堆肥含有硝酸氮和少量氨氮,未腐熟的堆肥则只含氨氮而不含硝酸氮。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特定的显色反应来测试堆肥样品中是否含有氨氮和亚硝酸氮,从而判定堆肥是否腐熟及腐熟度程度。C/N比

随着堆肥化过程,C/N逐渐下降,当降到(10~15):1时,可认为堆肥达到腐熟腐殖酸含量

在堆肥化过程中,腐殖酸的含量上升,当达到稳定时可以认为堆肥达到腐熟有机质变化指标:包括COD、BOD、VS等,它们均随堆肥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通常认为腐熟的堆肥检测不出淀粉第九十一页,共194页。生物学指标比耗氧速率耗氧速率反映了微生物的活动强度。当耗氧速率下降至0.5g-O2/(gVS·h)时堆肥达到腐熟,或CO2释放速率<2mg/g原料时堆肥达到腐熟植物毒性指标种子发芽率大于80~85%第九十二页,共194页。思考题:堆肥有何肥力、生态、环境效应?第九十三页,共194页。肥力效应能够提高土壤养分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第九十四页,共194页。生物学效应堆肥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将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垃圾堆肥施入土壤,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效养分的释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第九十五页,共194页。环境效应①负面效应:过量堆肥的施用;垃圾堆肥环境问题②正面效应第九十六页,共194页。

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在饲料分类学上归为粗饲料。

第九十七页,共194页。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出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秸秆饲料。如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采用80多种有益生物工程菌处理秸秆和饲料,在粪便除臭、在畜禽生长和防病方面有相当效果。发酵处理法第九十八页,共194页。一般常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化学处理秸秆,其中以氢氧化钠效果最好。碱化法第九十九页,共194页。

秸秆装入饲料热喷机内,向机内通入饱和蒸汽,受高压热力的作用----消毒、除臭,物料变为更有价值。热喷法第一百页,共194页。切碎的秸秆装入窖内通入氨气或喷洒氨水密封保存一周以上制成的饲料。用前须先揭去覆盖物,待氨味消失后再饲喂家畜。提高粗纤维的可消化性,增加饲料中的氮素含量,对提高饲料适口性。氨化法第一百零一页,共194页。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青贮技术第一百零二页,共194页。沟贮第一百零三页,共194页。袋装第一百零四页,共194页。在适宜的条件下(压实密封,内部缺乏氧气),通过给有益菌(乳酸菌等)提供有利的环境,发酵分解糖类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进一步排除空气,分泌的乳酸使得饲料呈弱酸性(pH值)能有效地抑制霉菌活动和杀死微生物,保存饲料的目的。青贮原理第一百零五页,共194页。预备发酵期(0.5-2d):好氧发酵期,生成乳酸等有机酸;乳酸菌发酵期(2-15d):乳酸菌大量繁殖,生成乳酸,PH逐步下降到4.2以下时,只有乳酸菌存在,ph为3时停止活动;稳定期(15-25d):乳酸菌逐渐死亡,发酵停止,饲料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中成熟。青贮过程第一百零六页,共194页。技术要点原料水分青贮原料的水分一般为65%~75%。

对水分高的原料,可适当翻晒预干或添加秸秆、麦麸等,调整水分后再贮。原料水分不够,易霉变,应切碎、压实。

第一百零七页,共194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94页。原料中糖分

一般可溶性糖分含量为鲜重的1%或干重8%以上。

第一百零九页,共194页。青贮原料中干物质含糖量第一百一十页,共194页。

创造厌氧条件

切短:视原料性质和畜禽而定。对牛羊来说。细茎植物切成3-4cm即可,粗茎植物或粗硬的植物如玉米,向日葵等切成2-3cm。对畜禽切得越短越好。压实:拖拉机密封:先在上面盖20-30cm软草或切断的秸秆或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土覆盖拍实,厚约30-50cm,馒头状,利于排水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94页。原料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94页。切短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94页。压实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94页。密封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94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94页。青贮设备1.青贮塔:是地上的圆筒形建筑。高度为直径的2-3.5倍,一般高12-14m,直径3.5-6.0m。在塔身一侧每隔2m高开一个0.6m×0.6m的窗口,装时关闭,取空时敞开。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94页。2.青贮窖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及地上式。圆形窖:直径2m,深3m,直径窖深比1﹕1.5~2.0。长方形:宽深比=1﹕1.5~2.0,长度根据家畜头数和饲料多少而定。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94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94页。3.塑料袋

厚实的塑料膜作成圆筒形,可进行少量青贮。第一百二十页,共194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94页。青贮优点?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94页。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94页。一、什么是沼气?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因为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25%~4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和氨等。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94页。二、沼气生成原理

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是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按照各自的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

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94页。

沼气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学过程。沼气发酵过程可分为水解、产酸和产甲烷阶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94页。水解(液化)阶段各种固体有机物通常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为微生物利用,必须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将固体有机质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可溶性单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94页。产酸阶段各种可溶性物质(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继续分解转化成低分子物质,如丁酸、丙酸、乙酸以及醇、酮、醛等简单的有机物质;同时也有部分氢(H2)、二氧化碳(CO2)和氨(NH4)等无机物的释放。但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的产物是乙酸,约占70%以上,所以称为产酸阶段。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94页。综上所述,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好比工厂里生产一种产品的3道工序,1~2道工序是分解细菌将复杂有机物加工成半成品—结构简单的化合物,第3道工序是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半成品加工成产品即生成甲烷气。产甲烷阶段乙酸等简单有机物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在氢气的作用下还原成甲烷。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94页。三、制取沼气的条件1、严格的厌氧环境

沼气发酵微生物包括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两大类,它们都是厌氧细菌,尤其是产生甲烷的甲烷菌对氧特别敏感。它们不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哪怕微量的氧存在,也会使发酵受阻。

第一百三十页,共194页。2、足够和优良的接种物接种物是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厌氧活性污泥,也称菌种。只有具备足够优良的接种物才能保证沼气发酵高效运行。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接种物一般来源于老沼气池的沼渣(沼液)、阴沟的污泥、粪坑底部的沉渣等。接种物用量一般占总发酵液的30%左右。

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94页。3、必要的发酵温度沼气发酵菌种在10℃-60℃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并且温度越高,发酵越活跃,产沼气越多。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94页。4、适宜的酸碱度沼气菌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中繁殖。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为宜。

5、充足的原料、适宜的发酵浓度和碳氮比

作物秸秆、青草、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但发酵原料需满足(20-30):1的碳氮比和满足6%-10%的发酵浓度。当然,碳氮比和发酵浓度在夏季可适当低些,在冬季可适当高些。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94页。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94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94页。6、经常性的搅拌沼气池在不搅拌的情况下,发酵料液按其比重和自然沉降规律,从上到下将明显的逐步分成浮渣层、清液层、活性层和沉渣层。发酵液分层不利于产气,所以,应考虑采取搅拌措施。采用的搅拌方法主要有3种:机械搅拌、液搅拌、气搅拌。

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94页。7、严防加入抑制剂抑制剂主要是一些重金属离子、农药及一些有毒性物质。这类物质不能加入沼气池。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94页。四、沼气池结构便于进料,出料,便于集气,保温性能好,能够均匀厌氧发酵。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94页。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94页。土圆仓型沼气池三合一沼气池第一百四十页,共194页。水压式沼气池第一百四十一页,共194页。玻璃钢砖混第一百四十二页,共194页。五、沼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沼气因其可广泛用于照明、炊事、发电、机械燃料被称为人工能源,是优质的生物质能源。此外,沼液、沼渣又是优质的有机肥和饲料。第一百四十三页,共194页。速效复合肥:沼肥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外,还含有对农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施用沼肥,不仅能显著地改良土壤,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良好微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增强其抗冻、抗旱能力,减少病虫害。浸种:杀死种子表面病菌、虫卵;促进种子萌发1、沼肥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第一百四十四页,共194页。沼肥养猪

沼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对生猪生长有利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生猪生长发育,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可提早30天左右出栏,节省饲料50公斤左右。

2、沼肥在养殖业的应用第一百四十五页,共194页。选择正常产气并能燃烧一个月以上的沼气池,长期没有使用及废池中的沼液不能使用。取其中层沼液进行喂饲,喂食前取出适量的沼液,澄清后拌入饲料中,饲料拌好后,夏季静置3—5分钟即可喂食,取出沼液不宜超过30分钟。

①体重在25公斤的中猪,可开始饲喂沼液,方法是:先饿1-2餐,增加食欲后,开始在饲料中加少量沼液,进行适口训练3-5天,待适应后逐渐增加,每餐公斤。

②体重在50-100公斤的猪,此时猪骨骼的发育迅速,食量增大,沼液量也应增加,直至增加到每餐1.5公斤。第一百四十六页,共194页。沼肥养鱼,一是能明显降低池塘水体溶解氧的消耗,二是能增加浮游生物量的作用,可提高鱼的成活率,减少鱼病。投入鱼苗种类及数量:宜放养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一般滤食性鱼类比例不低于70%,杂食性鱼类20%--30%。

每亩施800—2000公斤沼渣作基肥,放养鱼种后,3—10月每隔5天每亩施沼肥200公斤。沼肥养鱼第一百四十七页,共194页。第一百四十八页,共194页。第一百四十九页,共194页。第一百五十页,共194页。第一百五十一页,共194页。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第一百五十二页,共194页。食用菌概念:指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食品和保健品。第一百五十三页,共194页。一、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第一百五十四页,共194页。黑木耳东北地区主要食用菌、年产1亿斤左右<<<食用第一百五十五页,共194页。香菇香菇是重要食用菌,总产量第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第一百五十六页,共194页。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左右。生产原料是粪草,在林区、农村有很大的前途.<<<食用第一百五十七页,共194页。元蘑元蘑是林区食用菌、味美、产量高、经济价值大人工栽培非常成功<<<食用第一百五十八页,共194页。灵芝及其它药用真菌灵芝是重要的药用真菌、主要成分灵芝多糖是重要的抗癌物质有机锗是抗衰老物质虫草也是重要的药用真菌、有效成分SOD酶是抗衰老最有效物质<<<食用第一百五十九页,共194页。真菌(虫草菌)与蝙蝠蛾幼虫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菌虫结合体,冬天是虫子,夏天子座出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长4~11cm。冬虫夏草第一百六十页,共194页。食用菌用途美味、营养食品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药用价值抗癌作用<<返回第一百六十一页,共194页。美味、营养食品食用菌具有鲜美的风味,脆嫩的质地,是正在开发的动物、植物之外的第三类食品,也是我们中国人盘中的美味佳肴。>>用途第一百六十二页,共194页。营养丰富大多数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滑菇粗蛋白含量20.8%脂肪4.2%、金针菇粗蛋白含量17.1%脂肪1.9%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组成成分全面草菇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香菇平菇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这是一般植物蛋白食品不能比的,尤其是谷类食品缺少的赖氨基亮氨酸除本身含脂肪低外,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用途第一百六十三页,共194页。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食用菌含有多种维生素。双孢蘑菇含有8种维生素,每100g中含硫胺素(vb1)0.12mg、核黄素(vb2)0.52mg、烟酸(vb5)5.85mg、抗坏血酸(vc)8.6mg、泛酸(vb3)2.38mg、吡多醇(vb6)0.45mg、叶酸(vb11)0.98mg、生物素0.018mg。草菇、鸡油菌中含有较多的vc每100g鲜品中206.27mg。香菇每100g鲜品中含维生素D源麦角甾醇128个国际单位。食用菌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K、Ca、Fe、Zn等>>用途第一百六十四页,共194页。药用价值食用菌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双孢蘑菇中有酪氨基可以降低血压,核苷酸可以治疗肝炎,核苷酸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灵芝具有抗已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对多种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密环菌、天麻能治疗风湿、腰膝痛、四肢痉挛。猴头菇可以治疗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等。食用菌具有保健作用木耳有润肺和消化纤维的作用,银耳能提神生津、滋补强身、润肺、滋阴养胃、益气和血补脑强心功能。>>用途第一百六十五页,共194页。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都具有抗癌作用抗癌机理是提高人机体免疫力,间抑制肿瘤生长。灵芝还可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肿瘤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伤巴西菇、猴头菇、香菇、灵芝、双孢蘑菇对癌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一百六十六页,共194页。栽培食用菌的意义栽培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栽培食用菌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栽培食用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返回第一百六十七页,共194页。食用菌具有较高的价格优质的香菇1kg可以达到65美元、出口1吨黑木耳可以换回2~3万美元、1kg松茸价格可以达到800元、块菌1kg可以达到1000元一吨盐积滑菇价格可以达到8000元。多数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投入产出比1:3

黑木耳的一个栽培袋生产成本0.65元产品一般2.00元、一个滑菇栽培盘生产0.4成本元产出可以达2.0元。为广大农民、林业职工致富提供了门路种植1万袋黑木耳可以获利1万元、种植1万袋元蘑可以获利1.2万元、种植1万袋猴头蘑可以获利8000元。>>意第一百六十八页,共194页。可以缓解可耕地不足食用菌生产可以立体栽培、占地少,对于人均不足1亩地的山区半山区,发展食用菌有控制盲目扩大耕地。变农闲为农忙农业大田生产季节性强,食用用菌生产可以利用间歇期制菌,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减少富余劳动人口食用菌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从菌种生产、栽培菌袋制作和、田间管理、采收、销售都可以安排富余劳动力。>>意第一百六十九页,共194页。代用料解决了致富与消耗资源的矛盾

过去生产20kg黑木耳1立方米木材、15kg香菇1立方米木材,现在只用木屑、秸杆。变废物为宝木屑、多种农作物秸杆、麸皮、粪肥等都是无用之物,食用菌生产使这些废物变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宝物。林、粮、菌良性循环林、粮的废物用作食用菌的原料,食用菌的废物又作为林、粮的肥料,林、粮、菌立体栽培互相促进,建立一个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第一百七十页,共194页。食用菌的种类与分类食用菌的种类

1000多种,我国有867种,可以人工栽培的有100多种,非常成功的有80多种。食用菌的分类

按形态结构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