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1页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2页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3页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4页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望岳教案教学设计1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杜甫“望岳”的意境。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山川大地。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杜甫诗歌的朗诵和点评。

2.对杜甫“望岳”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和品味。

3.修辞学知识的讲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一副与“望岳”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a.这是什么地方?

b.这是何时拍摄的?

c.你有没有来过这个地方?

d.这个地方有什么文化遗产?

2.学习诗篇(30分钟)

老师播放杜甫《望岳》的佳曲,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沉浸在望岳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上跟读《望岳》诗歌,并注意吟诵时的声调、节奏和停顿。之后,老师请学生一起品读《望岳》。此时,要重点说明诗歌中出现的元素,如蜀道、岷江、岷山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加以阐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排比等,让学生学习到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山川大地。

3.分析诗篇(30分钟)

老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仔细学习杜甫诗歌的文字和意境,对于生字、熟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进行查询。之后,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诗人为什么说自己的心情像望见岳阳楼的人那样激动?

b.诗人为什么要拿自己和岳阳楼比?

c.诗人所望的景物有哪些?他对它们的描述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4.模仿诗篇(30分钟)

老师让学生按照杜甫《望岳》的格式,写一篇自己心中的山川大地的诗歌。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修辞手法,用诗歌来表现自己对山水的感受和情感。学生可以交换自己的诗歌,互相欣赏和点评。

5.小结(5分钟)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修辞学知识、望岳的意境和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评价

1.杜甫《望岳》的朗诵表现,可以评价学生的诗歌表达和修辞手法运用是否得当。

2.学生对于杜甫“望岳”的理解和品味,可以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3.学生的作品可以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

1.在开始本节课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介绍杜甫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视频,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2.对于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的山川大地的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点评,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分享。

3.教师可以加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杜甫《望岳》的背景、意境和诗歌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修辞手法运用水平。通过朗读和解读杜甫的诗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并且在后续的创作中可以通过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因此,教师建议在教学中加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程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文学之美望岳教案教学设计2注:本文的“望岳教案教学设计”是针对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望岳》诗意,认识杜甫的文学成就。

2.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杜甫《望岳》一诗的背景知识。

2.诗歌的形式与结构分析。

3.诗歌的意义、语言、形象等分析。

4.诗歌的创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5.诗歌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解读杜甫《望岳》一诗。

2.介绍杜甫的文学成就。

3.学生独立鉴赏,小组合作讨论。

4.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5.通过讲授和互动交流课堂互动。

四、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杜甫《望岳》背景与韵律。

1.杜甫的生平及代表作。

2.《望岳》一诗背景。

3.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4.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律动。

第二课时:诗歌的结构与意义。

1.诗歌的形式和节奏。

2.诗歌的内在结构和情感渲染。

3.聚焦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4.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

第三课时:诗歌的语言和形象。

1.诗歌的用词力量与意象描述。

2.诗歌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思想意义。

3.学生创意展示与辨析。

第四课时:创作模仿与修辞手法。

1.学生模仿诗歌形式创作。

2.创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的讲授。

3.学生小组交流探讨与修改。

第五课时:结合文学价值与影响。

1.文学创作的价值与影响。

2.诗歌与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现实进行诗歌回应。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提问表现。

2.学生的作品创新度和质量。

3.对学生的笔试和口试的评价。

4.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沉淀程度。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杜甫的文学成就,深入理解《望岳》一诗的意义。

2.学生掌握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创作模仿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讨论促进了课堂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中学生,以杜甫《望岳》为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诗歌主题和寓意。同时,本次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创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模仿和修辞技巧讲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最后,本次教学设计强调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回应形式将自己的经历和现实问题融入其中,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课堂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望岳教案教学设计3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诗中表达了对峨眉山的喜爱和思念之情。本教案将通过对《望岳》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领略杜甫的思乡之情和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自然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望岳》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山水之美;

(2)掌握《望岳》中的词语词义,了解古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3)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山水之美,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相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和环境治理。

二、教学过程

1.诗歌赏析

(1)导入

首先,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说去过某个著名的风景区,惊叹于自然风光所带来的震撼力和美感。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岳”。

(2)阅读诗歌

让学生开始阅读《望岳》这首诗,重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山水之美。课上分配几段给几个学生朗读,做到声情并茂,表达真情实感。

(3)讲解词意

教师给学生讲解词意,让学生了解《望岳》中的一些古词句、成语和修辞手法,如“白发”、“青峰”、“峨眉”、“攀援”、“翠巘”、“遥想”、“千里”等等。

(4)学习诗的古文化

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及其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了解唐代文化的特点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2.诗歌仿写

(1)提出要求

让学生自行仿写《望岳》中的某一句,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入感受和抒发思乡之情。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仿写的诗句。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和分享,让大家从中体会唐诗的魅力和人文精神。

3.文化体验

(1)文化知识

让学生了解峨眉山文化和历史,介绍峨眉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文化和历史。

(2)生活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踏青登山等,亲身体验峨眉山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总结

通过对《望岳》这首唐诗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杜甫的思乡之情和山水之美,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现代人通过对《望岳》的教学,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