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_第1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_第2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_第3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_第4页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比喻手法及其目的;

2.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并能描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3.能够理解并复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比喻手法的含义及特点;

2.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背景;

3.理解并传达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大家有吃过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吗?它是什么?

2.学生回答及教师点评。教师可以多展开讲述粽子的由来等内容。

3.引入文章及预设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章,叫做《端午的鸭蛋》。大家知道什么是比喻吗?比喻是将两个事物通过共同点联系在一起,起到比较、修饰和引起联想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要用心去发现作者在文中用到的比喻手法,并体会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4.阅读文章。

5.边读边思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2)文中的比喻手法有哪些?它们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3)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4)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认识到端午节的重要性的?它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组讨论与展示。

7.整理思路,撰写文章。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端午的鸭蛋》的阅读理解题;

2.熟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由来;

3.用自己的话转述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实例展开讲述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同时,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鸭蛋和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了对这一节日的珍视和重要性的认知。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一节日的传统习俗,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感人,深受学生喜爱。课文是以一个小小的鸭蛋为主线,通过鸭蛋的生长、孵出等情况引出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渲染出人们的勇敢、聪明、感恩的品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端午节的意义,学习到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和记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②认识并记忆生僻字、识别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笔画。

2.能力目标:

①阅读短文并能够理解文中表述的情节,提取关键信息。

②能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流畅朗读短文。

3.情感目标:

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体现孝道文化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粽子之歌》,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新课学习

(1).导读本课文的名称《端午的鸭蛋》,能够简述端午节的历史来龙去脉。

(2).学生自行阅读本课文,听课文朗读。

(3)学生对每段的大意进行整理,解答老师的提问。

(4)合并小组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新课呈现

(1)老师出示课件《端午的鸭蛋》的文字及图画,并在图示下方注明一些重要词语的解释。

(2)用现代汉语重新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巩固练习

(1)生字词练习

①生字:脆嫩、婉转、欧迪芬芬、锅拔、紊乱。

②拆字、组词练习。

③运用生字造句子,并搭配相应的生词。

(2)讲故事及碎片化速读

①听老师讲完原剪贴画片段的故事。

②学生了解图片,形式化表达内容。

(3)语文分析

学生自己分析写作手法、词语的选择等内容。

5.课堂练习

做题区分阅读的不同目的,能够读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情节发展。

6.课堂小结

学生简述本课文的大意及自己的感受,概述端午文化的特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

1.针对整堂课学生的音乐期望和阅读能力的表现进行评估。

2.巩固训练和生字词讷练,用队内比赛的方式进行互相评估。

3.带着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开展一次写作练习,来贯彻教学主题。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燃起学生对于端午节的热爱,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了我们的一个节日,其实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表达的不仅是对于儿子、家人、爱人的感恩,更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学生也在学习中提高他们自己的文字表达和思考能力,也对生活和文学多了解一些,达到了学有所获,然后应用所学的教育效果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着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展开,通过音乐欣赏、阅读、讲故事以及语文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纵览端午文化的历史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目的达成,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认识和对于语文写作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继续完善和创新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拓展《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课文概述

《端午的鸭蛋》是由著名作家林清玄所写的一篇散文,阐述了传统端午节民间的一个习俗,即吃“咸蛋”。文章从作者小时候开始,引入了一个细节,即山南北两个方向的风土人情有所差异,在这个背景下,描写了市场上鸭蛋的销售情形,阐述“食品有地域特色”的观点。接着,以买鸭蛋的过程为契机,介绍了咸鸭蛋的制作方法,强调了精细、耐心和细心这些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德。文章最后,通过讲述家人吃咸蛋的一幕,表达了对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保护和关注。

二、教学目标

1.词汇理解:认识新词汇并掌握相关固定搭配;

2.正确阅读并理解难点段落:把握文中信息逻辑关系,分析文中用词和思想可以启示什么;

3.训练听力:仔细分辨重音和语音;

4.文化认知:介绍端午节及习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

5.能力提高: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大意,掌握词汇和固定搭配;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信息,有条理地表达作者的主旨;

3.掌握阅读技巧,运用阅读策略迅速了解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1.分析段落和原文重现

2.能够感知到作者的心情和态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教师通过看图猜成语或配对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并提出“有哪些传统文化你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继承、发扬?”的问题,引入散文。

2.预习

学生先阅读一遍《端午的鸭蛋》散文,然后逐段理解文章,收集新读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其他信息。提示学生查字典、壁报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段呈现。学生在理解段落的基础上,根据阅读内容和提示的问题,回答两个简要问题。

问一:从读者视角,作者对“端午节”和“咸鸭蛋”的态度是什么?

问二:“盐卤”是做咸鸭蛋的材料之一,但道具比较复杂,描述了它可以达到什么精密程度?你发现哪一个词有点不同的用法?

3.听力练习

通过录音机播出拼读句子和听力辨音等活动,进行语音训练。学生听到关键词,可以按念重音(或随机打草稿)的方式把听到的词组或句子写下来。

4.词汇

教师给出生字、生词和生义。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词义竞赛”。教师也可提示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生字,进行生字生词比赛。

5.口语表达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择好一张辨识地域文化差异的图片,并进行图示分享。学生需要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包括地貌、风俗习惯、物种分布,重点在于强调“食品与地域或文化有关”。

6.写作练习

教师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性写作,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端午节”的说明文,包括:

a.端午节始于什么时候

b.端午节有什么历史典故

c.端午节具体怎样庆祝、有哪些传统的食品和活动

d.你和家人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

7.拓展课堂

教师和学生一起聆听和分享端午习俗故事、吃咸蛋、品尝粽子什么的,也可以制作粽子、挂艾叶等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六、教学评价

教师可通过日常表现、作业评价及小组表现等评价方式,评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读取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后记

《端午的鸭蛋》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散文,既让学生去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树立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豪感,也让学生知道了一些食品固有地域差异和其与人文地理文化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课文及教学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