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_第1页
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_第2页
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_第3页
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_第4页
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蔗机产业工作汇报

引导农机流通体系,完善农机售后服务功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使用农机。深入贯彻落实于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的决定,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推动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创新,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为农机手提供便捷高效的维修服务。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信息化、规模化水平。积极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加快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应用。推进农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建设,强化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件选推等基础工作,有效利用企业现场设备和场所开展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培训机构、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壮大农机实用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农机技能培训质量。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加快农机职业技能教育发展。农业机械基本原则(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机械化增产减损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机械化节本增效作用,推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机械化引领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机械化驱动作用,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二)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持续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企业研发生产高端先进机具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三)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组织形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与扶持政策创新,推动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和推广应用效率效益,加快补上农业机械研发制造短板、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短板。(四)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着眼于主要作物、重要养殖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因地制宜推动品种、种养方式、土地、机具集成,产前产中产后机具配套,技术、主体、规模、机制统筹,构建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各产业、各地区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农机行业发展情况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先进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机械总动力稳步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2021年度达到10.78亿千瓦,同比增长2.08%。(二)农机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保有量稳步增长近十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包括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在内的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末,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219.51万台,较2019年增长3.13%;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77.28万台,较上年度增长7.5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41.2万台,同比增长19.4%。从供给侧来看,由于2017年至2019年整个农机行业处于低速发展阶段,农机企业有意降低库存,因此在春耕生产前往往需要补充库存以迎接销售旺季。然而,2020年初突发新冠疫情,导致农机企业和配套生产厂家都不能正常开工生产,大量的装配工人选择性滞后流动,中小型农机企业因为开工滞后致使现金流压力较大,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三)三大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均不断提高我国农作物生产主要包括耕种、播种、收获三大环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三大环节机械化率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械化耕种面积已达到128,129.05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22%;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98,777.91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88%;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05,504.10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55%。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到达72%。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四)农机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占据顺差优势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对外出口额远高于进口额,形成对外贸易顺差,且高价值大型农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农业机械出口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同时,随着国内农机技术愈加先进和成熟,农机产品技术附加值不断提高,中高端农业机械出现了的趋势。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总额为103.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额87.47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口额16.51亿美元,同比增长9.8%;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70.96亿美元。(五)农机产品种类愈加丰富,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农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逐渐填补了国内自主生产高端农业机械产品的空缺,大幅缩小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现阶段,国内自主生产的农机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基本覆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可满足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运输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积极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建造宜机化、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制修订适宜不同地区的温室设施结构与建造标准,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加快补上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技术装备,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探索开展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到2025年,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左右。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围绕双季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南方丘陵山区玉米机种机收、冬小麦节水灌溉、马铃薯机种机收、夏大豆免耕播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薄弱环节以及适宜稻区再生稻、西南丘陵山区玉米和马铃薯、南方大豆、高原青稞等生产机械化,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强化机械、栽培、品种集成配套,加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适宜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到202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5%,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南方玉米、大豆机种机收等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加快机械化生产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具有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维修诊断等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与调度。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加快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全流程线上高效安全办理。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安全监理、质量监督等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机购置补贴、试验鉴定、安全监理、质量监督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政策实施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农机智能装备数据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农业机械化管理、农机作业监测、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向数字化转型,做好机械化生产数据安全管理。推动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产业发展引导农机流通体系,完善农机售后服务功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使用农机。深入贯彻落实于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的决定,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推动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创新,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为农机手提供便捷高效的维修服务。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信息化、规模化水平。农机行业面临的挑战(一)农机行业核心零部件开发和制造能力缺失国内农机企业与国际农机巨头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为国内企业在先进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关键作业装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尚未形成具备专、精、特优势的农业装备零部件开发和制造能力。比如大功率环保和节能型发动机、电液控制系统、动力换挡传动系统等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制造能力。国家对农业机械装备的科研投入正在持续加强,国内农机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以逐步实现高端产品领域的,但行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依然任重而道远。(二)农机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以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