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_第1页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_第2页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_第3页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_第4页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行动计划

提升残疾人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新建设施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探索开展残疾人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大型公共空间项目的实地验收,确保能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和便利化条件。结合厕所革命加快推广无障碍厕所。推进安心善居2.0工程,进一步扩大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优化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政策,鼓励老旧居住区加装电梯,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贴;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解决现行政策所不及的无障碍改造问题,持续提升残疾人居住品质。加快推进传统无障碍环境设施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公共交通运营车辆配备语音和字幕报站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逐步配置公共交通无障碍车辆,为残疾人携带辅助器具、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提供便利。指导残疾人专门协会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评估督导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状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残疾人辅助就业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就业工作在不同方面都获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下,推动残疾人就业与时俱进,注入内生发展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树立积极就业观,提高残障人士就业优势积极的就业观来自于残疾人的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特殊教育与职业培训能够引导残疾人准确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树立就业信心,从而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一是在主观上,要引导残疾人准确认识自我,摒弃社会认知中的污名化歧视和刻板印象,逐渐改变过去消极悲观的思想,提高对未来和职业的规划意识,将自我肯定和职业信心外化为行,从而积极主动地接触并融入社会,进一步实现主动就业。二是在客观上,互联网为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和观念,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催生了新的就业途径,打通了残障人士变通就业的方式,带来了就业新思路。另一方面,在职业培训中,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利用互联网突破空间限制的优势,进行针对性培训,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提高就业层次,比如智能就业平台的搭建等,建设残障人士求职的新型道路发展。(二)培育新残疾人观,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氛围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残疾人还普遍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观念和不平等的刻板印象,这对残疾人主动就业、平等参与社会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作用。只有在大众观念和群体参与中发挥正确导向,才能消除固有的偏见与排斥,在外部条件中鼓励与支持残疾人积极就业、自主创业。一是在社会中法律、道德观念两手抓,广泛开展平等观念宣传,将强制性的法律保障和社会舆论的导向相结合,树立新残疾人观,改变以往社会对于残疾人工作生活中的施舍同情性质的认知观念以及歧视蔑视的刻板印象,进而引导大众尊重并理解残障人士,为推动平等就业创造健康的氛围和环境。二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良治,调动公益组织、公益机构的参与度,吸引社会志愿者以及增强康疗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能力。(三)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在复杂的社会管理中承担的作用不断增强,促进残障人士主动就业、自主创业,建立和推动社会、企业多方协同合作共治的保障体系的形成是必要的。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整合协调资源,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以政策支持福利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与此同时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秩序管理以及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倡导社会机构踊跃参与,增强服务能力。在新残疾人观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人性化的无障碍环境发展。推动残疾人福利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向不同企业筹集资金支持。残疾人事业未来展望(一)聚焦民生保障,夯实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基础健全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普惠特惠政策的落地率,推动更多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加强对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动态监测,实时掌握可能返贫人口,进一步完善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优化综合救助,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确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做好因疫情引发的残疾人纾困解难工作,加大对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力度,及时解决残疾人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继续落实阳光惠民结对帮扶、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等措施。提升托养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不断提升托养服务质量。加强部门协作,不断完善残疾人托养护理政策,全面施行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加强托养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二)紧扣就业增收,激活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引擎推动残疾人就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手段。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结合残疾人特点,创新方式、丰富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注重开展网店、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推广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推动残疾人通过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稳定就业。组织开展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推进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杠杆作用,落实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奖补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数据库,实施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措施。(三)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加大力度推进婴幼儿健康促进工程,实现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全覆盖。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从机构资质、师生配比、基本康复时长、训练方法、技术操作规范等着手,做到应康优康。通过免费适配、货币补贴、共享辅具三种供给方式,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多样化、便捷性的辅具服务。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保障好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促进特教和普教有机衔接,让更多残疾人通过接受教育提升素质。继续推进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困难补助等政策待遇。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把残疾人文体服务向基层延伸,完善残疾人文体服务设施。创新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展示方式,搭建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依托协会、基层组织开展符合残疾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参加各类残疾人运动会。(四)营造关爱氛围,优化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做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的挖掘和报道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动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助残文化和文明风尚。建设无障碍友好环境,推动涵盖城市生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信息交流等领域的无障碍建设,继续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加强信息无障碍产品及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视力和听力障碍人群融入社会提供便利,认真落实信息(流量)补贴政策。会同相关部门解决盲道和无障碍通道被挤占、遭损坏、不合规等问题,让残疾人走得出去、走得安全。动员社会力量踊跃参与慈善助残事业,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帮扶困难残疾人。采取项目化帮扶的措施,及时收集残疾人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引导社会慈善力量通过出资捐助、直接承接等形式开展公益助残。大力发展社会助残组织,壮大助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培训,提高助残志愿者服务水平。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认真做好相关残疾人工作。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和谐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一系列配套法规先后出台,《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90%以上的县和近60%的乡镇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优惠规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分散按比例就业取得一定的进展,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各地根据贫困残疾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社会救助。一些地方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特殊扶助,提高保障水平。一些地方对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各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包带扶活动,扶持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有关部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权益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力度,残疾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全国共成立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机构2279个,先后有4978个单位被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3100多个法律服务机构接受残联委托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无障碍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关主管部门制定了无障碍设计规范,一些省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我国有关行业和城市无障碍建设的工作模式。适应残疾人特点的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得到发展,展示了残疾人的才华,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1988年以来,残疾人运动员在各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共获得700余枚金牌。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残疾人贫困问题严重残疾人作为最困难的群体,生活状况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2005年人均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而当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城镇为11321元,农村为4631元,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定贫困线(683元),还有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相对贫困线(944元)。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对残疾人的特殊考虑,残疾人基本由家庭供养和照顾,一人致残、全家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残疾人的生存问题远未得到解决。(二)残疾人康复缺乏制度性保障康复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和行使其它权利的基础。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残疾人比例分别为35.61%、8.45%和7.31%,而对以上三项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72.78%、27.69%和38.56%。国家对康复服务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康复服务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贫困残疾人康复缺乏社会的资助,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依靠家庭。因支付不起治疗和康复费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残疾儿童被家庭遗弃。(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有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而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总体文盲率为6.72%。在6-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只有63.19%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大大低于全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体比例(96.30%)。全国人口大于30万的1913个县中,有353个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城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口中,在业的仅有297万人。(四)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全国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社会参与有中度以上障碍的比例高达49.8%。有些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仍然没有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学校、商场、餐饮、银行、图书馆、影剧院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信息交流无障碍进展缓慢,电信与网络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电影、电视节目没有普遍加配字幕,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分析首先,残疾人就业量增长不充分。据相关研究分析,从最近几年的残障人士就业情况可以了解到: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就业量虽然实现持续的、稳定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目前我国残疾人群体仍然未能实现完全就业,加上疫情防控问题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次,残疾人的就业方式方法单一,残疾人找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经由身边人关系介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这种工作途径均达到一半以上。最后,残障人士就业信息获取不充分,近年来残障人士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的比重达到了9.1%,网络信息在不断发挥其作用但同时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利用空间。在当前可以看到少数残疾人进行了自主创业,可是还有大部分残疾人处于无业状态,生活质量没有基本保障。虽然说倡导残疾人就业,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但是受经济发展状况及企业实际需求的影响,残疾人就业仍然不太乐观。残疾人本身的身体缺陷是导致就业难的客观因素,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残疾人都丧失劳动能力,并不等于残疾人不能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创造属于自身的价值。残疾人教育问题分析(一)残疾人教育有覆盖率但无命中率虽然现在残联在积极对残疾人进行儿童教育、恢复教育、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工作教育等,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存在内容过广、精细度不高等情况,让残疾人的学习并没有良好的效果。(二)各部门在教育就业上的职能不清晰通过调研发现,残联、人社、财政等几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叠加、界限模糊的现象,在残疾人的的教育就业教育上,会出现踢皮球的现象,让残疾人来回跑,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这给残疾人士造成了很多困难,最终不知道也不敢去找部门解决问题,导致机构部门冷清的局面,所以在职能上必须清清楚楚、有棱有角。(三)工作岗位不仅要有,还要对上口现在有一个问题,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是每年都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岗位给残疾人,可是很多残疾人也会反映,岗位与技能不匹配,技能培训没到位,岗位出现歧视、不平等待遇等等,这也给残疾人带来极大困扰,这不仅有工作压力,还有社会压力。(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在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平衡同国家发展一样,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最终还是得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把残疾人详细信息记录在档,做好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由专人负责,定期作汇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逐步缩小这一差距。残疾人教育发展的意义(一)残疾人教育发展符合社会文明、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地理区位、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各个不同时空的残疾人教育发展状况各具特性,我国的残疾人教首有看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古代的明芽阶段、近代的兴起阶段和当代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残疾儿童从被抛弃、歧视和虐待,到受到同情保护、提供孤儿院式的教养,再到现代社会残疾儿童被社会接纳,与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残疾人教育及其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进步相始终,伴随着人类思想的解放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前进。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特殊教育萌生的思想基础,医学、解剖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科学认识特殊教育问题,20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使特殊教育走上更为客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帮助人们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缺陷科学而系统地进行理解,还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辅助手段。伴随着教育的继续向前发展,教育体系的全面成熟,特别是全纳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提出教育应当面向每一人儿童,其含义包含三方面:一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学生,残疾儿童要与健全儿童共同在普通学校学习,二是残疾儿童同样是普通学校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三是教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残疾少年儿童群体作为受教育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怀,给予适宜的教育。对于我国几百万的残疾学龄儿童,如果他们没有受到适当的特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就是不完整的。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二)残疾人教育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内涵《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残疾人也理应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公平公正是教育发展的内在伦理要求,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社会事业,是否公平公正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教育公平最主要的表现是一个受教育群体相对于其他受教育群体在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方面所占有的平等份额,也可以理解为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方面的公正性,同时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理应在制度和价值层面做好设计和承若。其实质即是国家通过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使教育资源得到公平而恰当的分配,在尊重个体差异和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基础上,使每个人都能接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编制背景(一)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区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得以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实现全面覆盖。2016年至2020年,全区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126.56万人次,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55.18万人次,共发放资金2.52亿元;投入360多万元对区内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共改造290多户,实现应改尽改。(二)残疾人基础公共服务基本得到满足十三五期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高达98.01%,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9.16%。全区已按网格化建成14个社区康园中心,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康复、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通过场地改造及购买伍仲珮医院服务的方式设立区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填补对精神残疾人的康复与托养服务空白;区镇共建的凤城融爱家园投入使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康复、医疗等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信息无障碍建设稳步推进,盲文图书、智能听书机、数字有声读物借阅以及心手相连手语学习沙龙等活动持续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有新进步,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制日益完善,累计为85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三)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残疾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持续开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残疾人就业稳步发展。至2020年底,在校残疾学生937人,已建设资源教室37间,服务随班就读残疾人学生2028人次,送教上门1602人次。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全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现百分百全覆盖;共有68名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发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