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
西实小刘艳春
古诗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宝库,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人民的思想与
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古诗,虽然写于一千多年前,可是它完全超越了时空,它
象•颗璀灿多姿的明珠。不论在一千多年前,还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成为千古绝唱。而每一首古诗又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抒发、志向的抒写。因此,我在这堂
课中始终抓住诗人喜爱乡村田园春光的情感基调来展开•系列教学活动的。
第一首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
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诗中前两
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
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作者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南宋
四大家他的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
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
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教学时,从一开始的简介作者及背景到品词析句直至想象意境,都要注意把握着诗人的情感脉搏。
同时,还要注重诗歌朗读的层次性。在研读古诗前只要求读通全诗,在品词析句中要求品读诗句,
在想象意境中就要求放声感情朗读。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个想象意境的写话训练,也是本节课的
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要在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上下功夫。因为只有读懂诗句才能想象出意境。
因此,要把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这样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及工具书,
初步了解诗意。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这些景物有
哪些特点这两方面来品词析句。这样既让学生读懂诗意,又为想象写话打基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古诗无穷的语言魅力,可以让学生搜集杨万里的另外的
诗来赏读,让学生在体会诗情美,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
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
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
店》。
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
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山园生
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
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1)评黑板上的画。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篱笆要画得密还是松一点?画中整齐紧挨的篱笆,
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疏疏”“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
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
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
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
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
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
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第二首
《清平乐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同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
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
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
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
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
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
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1、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在开课时,运用精练的语言,厚重的气息,
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力。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
要走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辛弃疾,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
从未向命运低头。论文才,他可与大文豪苏轼一争高下,论武功,也完全可与一代名将岳飞岳元帅
-较高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一下子,学生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
学生兴趣盎然,才读得津津有味。
2、读通全词,整体感知。
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
通课文。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插图内容或查工具书以及课下的注释,弄清下列字及词语的意思:“茅
檐“、“锄豆”、“卧剥”、“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再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
的景象一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
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木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
感悟,教师相机点拨,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真正做到读懂课文。
4、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
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
吟诵。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然后向学生:“来到村居,你最
想扮演其中的哪一位人物呢?老师,就是这一位诗人辛弃疾辛伯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
挥挥手,打个招呼。“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争着和教者交谈,可设计这几个话题产老大爷,您在这村子
里生活了多久了?住在这,感觉怎么样呢?”“大娘,您的儿子们都还孝顺吧二虎,你真是心灵手巧啊!
这鸡笼在集市上,能卖个好价钱吗?”“小弟弟,今年几岁了?读书了吗?你的哥哥欺负过你吗?”学生已
完全融入词境,说得也会无比精彩:“看,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有泥土的芬芳,舒服极了。”“我
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们这对老夫妻刚喝了•点酒,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有的
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
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5、融入真情,感受诗人形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辛弃疾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设计这样一个话题,师把大儿子叫到了讲台
上,问道:“大龙,如此辛苦地在豆地锄草,你觉得值得吗?”孩子答到:“值得。只要父母兄弟能够安
居乐业,心情舒畅,我再苫再累都值得!”“大龙,,你瞧,在我国北方的土地上,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多少
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如果.有一天,这些
天杀的强盗,冲进我们的家园,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在这一话题中,深深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
了保家卫国的感情,同时,也知道了像vv村居>>这样安定祥和的环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又进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感受到了
古诗词中浓郁的美,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
6、体会诗词感情,内化学生行为
一堂课接近尾声,教师的结束语尤为重要,但是,要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收获,畅所欲言。
可这样结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我相信:老师的每一个孩子,你们,每个人的眼
中,都有一个梦想中的天堂。那么,我们何不多多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我想,只要我们人人都献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在学习这首词
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又把这它融入了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勾
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天窗》
玩,是孩子的天性;管,是家长的责任。因此生活中,孩子的天性和家长的责任,
常常发生一些矛盾故事。阵雨来了,或者天黑了,孩子愿意继续野跑,家长则让孩子躲
回屋里,孩子的身躯被禁锢了,但是他们玩儿的天性不会被禁锢。小小的天窗,让孩子
发现了又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茅盾的《天窗》要告诉我们的。
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乡下房子的特别。乡下房子怎样特别呢?“只
有前边一排木板窗”,这种木板窗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
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所以,“乡下人在屋顶开
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天窗。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这部分内
容,作者是分两个方面来说的:先说雷雨来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慰藉。雷雨来的时候,
孩子们被大人关在屋子里,只有从那小小的天窗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带
子似的闪电涮地一瞥";孩子们于是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
了这世界”。接着,作者又讲了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当孩子们
被逼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他们会“偷偷地从帐子里
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让自己在想象的空间驰骋。他们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
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他们又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
童年永远是快乐的,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地域,遇到怎样的情况,他们都能找到属
于自己的快乐。你看,一扇小小的天窗,给过去南方的孩子,带来多少快乐?
童年永远是快乐的,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地域,遇到怎样的情况,他们都能找到属
于自己的快乐。你看,一扇小小的天窗,给过去南方的孩子,带来多少快乐?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用问题引读的方式。
1、揭示课题以后,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
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
天窗。)
2、细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从而进一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
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
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
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3、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生活谈感受,写感受。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
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
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这样,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4、学习本课生
《天窗》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韩希彤
【走进文本】
呵!又是一篇新课文,教书十几年从没有见过.看到题目就这感觉!想必大多数同仁也会这样!不过看了
一下作者才发现是一篇新选入的老文,真是浅薄!!快读读吧!
《天窗》?看到这个题目,心中一怔,马上窜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天窗?什么样?有什么用?”其
实,仔细想来,在我的记忆里还是有印象的!只不过真的久违了,北方老家的平房天窗已不多见,
更不用说楼房了!印象中,天窗一般开在厨房,更多的是饭店的厨房!那时候没有抽油烟机,只好
在厨房的上端开一个四方形的口子,而后上方的四周做好玻璃窗(可以打开的那种)再在上面罩一
个小尖顶,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小亭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保暖的需要,这种设施在当今的平房
中已经被取消了。课文中所写的是这样的天窗吗?
仔细读第一节:“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一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
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于
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木板窗''什么样子?“木板窗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太黑了吧?木板窗莫非一点光也不透,为
什么不装上玻璃呢?“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这里乡下的房子真特别!由于房子的特别,必然造成诸
多不便:“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往下读,“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原来作者所说的天窗是这样!和自己经
验中的不一样!联系前文,我们可以知道,它是用来增加光线的!
第二节“夏天,阵雨来忖,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呀跳呀,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
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
藉。”
“孩子们喜欢,但大人们偏就不许。”作为成人的我们很了解其中的缘由1然而孩子们恐怕就不行了!
”地洞似的屋里”是怎样的情形?练习第一节,可以想到最大的特点是——黑。“慰藉”什么意思?为
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关键要关注一一“这时候'’什么时候?一一屋里成了黑洞,天窗
可以透进光线来!可是,到底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该段没有解决!
继续读第三届节”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扑落扑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你可以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
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丰富起来!”
知道了,知道了!雷雨来的时候,孩子们被大人关在屋子里,百无聊赖,只有从那小小的天窗看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带子似的闪电蒯地-瞥“;孩子们于是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不过“雨脚”是什么?为什么透过天窗看到的“这雨,这风,这雷,这电”
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原来“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丰富起来”小小的天窗带给了孩
子无限想象的乐趣!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的空间更大了!
还有别的乐趣吗?
往下看四、五节“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
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星,无数像山、像马、像巨
人似的形形色色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点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
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
想象中展开。
第四、五节讲了晚上,天窗给躺在床上的孩子们带来了慰藉。“被逼着上床休息“是无奈的表现。-
个"逼''字颇有传神之笔,回忆我们的童年,都有类似的感受吧!可是,锁住了孩子的身体,却锁不
住孩子的思绪:当孩子们被逼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他们会"偷偷地
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让自己在想象的空间驰骋。他们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
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他们又会“从
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
猫头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成了他们惟一的慰藉。慰藉自己由于天黑而不能再玩的遗憾!小小
的天窗让时间延长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我们被关在黑洞似的屋子里,仰望阵雨的天空;当我们被逼着躺到床上,面
对夜空.....我们的思绪仅仅是这些吗?我们还会想起很多很多,会一直持续到雷雨乍停,会一直
持续到一直到迷迷糊糊的睡去!2、3、4、5节中的的省路号、破折号提示我们放飞想象!
最后一节:”啊!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想到很多很多。”
这最后一节讲了天窗留给作者的感受,也让我体会到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
天窗的赞美。一个“啊”(选入课本作品是有改动的,原文此处是“啊啃啃!”)字饱含了作者全部的
情感。天窗只是屋顶上的一个小方洞,通过它孩子们只能看到很少的景物,而它却给孩子们带来了
那么多的想象,那么多的慰藉。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读完全文,感到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利童稚的真情。一方面作者
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晚
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
头来,仰起了脸。”-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
丰富的想象。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
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
【走进作者:】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
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
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
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这部分介绍内容,我们会推断,作者写到的乡下是自己家乡南方的农村,这就难怪和我们这里的
天窗不一样了。“他卜岁丧父”幼小的年龄失去了父爱,可以想象,他会有很多的时候,会“被关在
地洞似的屋里了”“被逼着上床休息“他的童年会有很多的不情愿,然而,再早失去童年,毕竟还是孩
子,他少不了孩子的天真,于是他会在仅有的一小方天地放飞自己的想象!也许在放牛的路上,也
许在摇橹的瞬间……眼前的蛛丝马迹会引发他无限的遐想,从而满足孩童的心愿!然而仅仅这些吗?
原文结尾这样写道:“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
"无"中看H1"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是不
是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由于过早失去父亲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然而从本单元”享受童年的快乐,,看,我们不必去思考作者的身世,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
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
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二、教学提示
随着读书的进程,学生也许会遇到如下的困难广什么是天窗?”“扇扇直开”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与
现在孩子头脑中的积累有很大的出入,形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不过,通过展示图片或搜集资料,这
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要提前做好布置和准备。理解了这两个内容,理解了“屋子里黑洞似的“
和“天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3、4、5节)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要突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小
小的天窗是你唯的慰藉''的教学。什么是“慰藉”?可以通过查字典、近义词、举例子等方法理解,
一定要到位!
]第二节中“大人们偏就不许?”为什么?"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感觉到底是怎样的?学生并不十分
清楚。此处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从而体会由于下雨无法外出带来的那种百无
聊赖的心情!从而为更好的理解天窗为孩子带来的乐趣做好铺垫。
第三节中“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这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下句的“小小
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丰富起来!”•句又暗示了上一句的答案。教师要住住这一句,努力让学生展开
想象体会天窗如何让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
第四节开头一句中“逼”字是一处炼字之笔,容易被忽略,其实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抓住它能够很
好的体会孩子出被迫回家的无奈心情。而潜台词是更需要慰藉。
第五节中,句子形式很特殊“想像到……想像到……也许是……也许是……”这一句式展示天窗带给
孩子们的乐趣。但是仅凭书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此时要调动学生思维,拓展想像空间,从而深
刻体会夜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最后•节,“神奇”一词是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前面的读文学习对天窗带来的乐趣的理解可能是零散
的,此时教师可通过煽情的独白把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融会贯通起来!
三、教学设计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用问题引读的方式。
1、揭示课题以后,可以让学生说出看到题目后想知道哪些问题入手,而后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
疑问读课文。读后简单谈收获。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
2、细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从而进一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从中的嬉
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
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
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3、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生活谈感受,写感受。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这样,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4、课文中生字较为复杂,学习时,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式加以区别:如“偏——蝙——蝠”“玻
——璃
5、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理解诗歌内容,能例举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大赛的情趣。
3、能背诵、默写自己认为最生动的儿节诗句。
4、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谁喜欢足球?你最佩服的球王是谁?他的那些精彩球技令你佩服?
二、揭示课题:
快乐的足球赛没有著名的球星,但能给你身下深刻的印象。
三、自学课文:
1、《快乐的足球赛》找出生字、新词。
2、这场球赛,什么地方是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的?
3、给课文分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小节。读一读,背•背。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配乐)
二、分析课文:
学生分组提问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1、改写成短文。
2、学生读一读短文。
四、板书设计:
快乐的足球赛
海报一不贴
门票一不卖
球场一没界限
时间一不约定
人数一不管多少
球门一小豆豆
裁判一每个队员
《快乐的足球赛》
张宏伟
走进文本
初读此文,自己真的忍俊不禁,为孩子们那份可爱的童真、童趣。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真的很想加
入他们的行列,痛快的踢上几脚……那份难得的惬意,可能终生都不会忘记。
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了一场精彩的球赛。先来感受一下孩子们的赛前准备吧,虽然
不用海报,不贴门票,但球赛却异常火爆,瞧,没有正规的场地,双方不用限制人数的多少,球门
是两个没有上学的“小豆豆”,没有比赛的时间,没有裁判,可从文中“热闹、飞跑、乱跑乱叫’'这些
词语却让人充分感觉到了球场上的孩子们早已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场比赛
将会进行得热热闹闹。
再看看比赛的过程,那一个个精彩绝伦的镜头又怎能不让你捧腹大笑?瞧,“球满场乱飞、人人大汗
直冒”足以让人想象得到此时的孩子们是何等的兴奋与快乐,哎呀,“小胖把球射进了自家球门,他
还在拍手叫好,我呢,才要进攻,球门却找不到了,原来是去草地上摔跤,''多么纯真、可爱的孩子
呀。大家正在起哄,球又让小狗叼跑了,此时不要说那些球场上飞跑的孩子们会笑闹成-团,就是
读着文字的我,也早已满脸笑意了。
比赛结束了,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着这份难得的快乐,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在小河里洗澡,
有的在一起谈天说地,有的追跑玩耍.....看着这其乐融融的画面,会不由让人感动,又有谁忍心去打
扰?是啊,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吧,充满笑声的童年生活真好!
走进作者
本文作者马业文,是辽宁省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
事。他的儿童诗作已具有全国影响。本诗《快乐的足球赛》,先后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儿童文
学集》等15种选本;并获首届辽宁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评论家樊发稼曾称赞他是“开自儿童心灵
深处的诗葩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运用押韵诗歌形式,描写了孩子们在小河边的草地上进行足球赛的热闹场面,
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着童真、童趣,无时不让人感受着这场足球赛的快乐气氛。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哄、裁、暂、锋、腹、摔、澡、凌、啥"九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全诗。
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这场足球赛的快乐气氛。
教学建议:
本诗通俗易懂,基本没有不容易理解的生词。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领学生整体感知
全文,围绕“这场球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展开全文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很可能会回答出“这场球赛很有意思,好玩儿极了。”教师可进一步追问“从哪
些方面体会出好玩儿,有意思呢?“引导学生从“比赛前、比赛中“,足以让人捧腹的精彩镜头去体会,
在学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比如“小胖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拍手叫好,球门不见了,去
草地上摔跤,球让小狗叼跑时”,这种种状况发生后,场上的其他小伙伴会有什么表现呢?想象当时
场上的情景,让学生们•起去感受那份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为诗歌写一写解说词呢。
《芦叶船》
张宏伟
走进文本
初读《芦叶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河边,手拿芦叶船快乐嬉戏玩耍的情景便跃然纸上。那片片
极其简单的芦叶,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成了天然的玩具,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不仅可以做成各式各
样的小船,并能得心应手的操作。那娴熟的动作,动听的吹奏,欢乐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那悠远
的童年时代……
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那“像蜘蛛网一样的河道”,一个简单明了的
比喻,便生动地再现了纵横交错、如迷宫般江南水乡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又怎能不让那些喜欢追寻
快乐自由的孩子们眉开眼笑呢?这也正是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基础。不仅如此,到了春天,随着一个
“冒”字,那密密层层的芦苇便快速地生长起来,“像船上的桅杆,像升起的绿色风帆”这样两个生动
的比喻,不仅描写了芦苇的样子,从中也体会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作者对家乡、对芦苇那发自内心
的喜爱之情。的确,美妙的江南水乡,本就是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再加上那纵横交错的河道旁密
密层层的芦苇,那如绿色风帆般的芦叶随风摇曳,不禁会让人由衷想说:给作者带来快乐的地方真
美。
再感受一下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吧:依据芦叶的不同形状,数量,小伙伴们或“折”、或
“做"、或"叠”,那一只只造型奇特、极富创意的芦叶船便诞生了,“大篷船、小加板、三桅杆、五桅
杆的大船''正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你看,大自然给孩子们提供了材料,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也获得了
动手与开发智力的机会。更有趣的是,船要远行了,小伙伴们还要用独家的乐器“芦叶”给它们吹奏
动听的乐曲呢,那“呜啦呜啦”的声音不只是为小船送行,也吹奏出了孩子们兴奋的心情,读着这些
生动的文字,自己仿佛已被感染,如身临其境一般,加入了这欢乐的送行队伍呢。到了第二天,小
伙伴们还要找这些远行的船只,从“几乎天天”这个词就可以体会到,这芦叶船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片片普通的芦叶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正是有了它们,孩子们的童
年才变得丰富多彩,快乐而幸福。
是啊,芦叶船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与智慧,还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希望。看看作者与表
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景吧。从表兄的语言“不信就试试“,他的动作“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
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这些细节的描写中,一个活泼、自信、聪
明的江边少年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浮现眼前,而这又何尝不是数以百计的江边孩子的一个缩影呢?可
见,芦叶船让这些孩子们变得智慧而有创造力。“我”呢?看着那越漂越远的芦叶船又惊又喜,两个“是
不是“把小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是啊,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这可能也是更多江边孩子们
心中的一个谜吧?细细品味这两个句子,仿佛倾听到了孩子们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回想自己,
不也正是在一个又一个“是不是”中度过悠远的童年时代吗?
走进作者
作家吴成用清新的文字,向读者再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孩子手拿芦叶快乐嬉戏的画面。文章写得形
象鲜明,生动感人,•片普通的芦叶转眼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只精致的小船,随着江水转瞬又漂
远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以及对芦叶船的喜爱。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芦、苇、沫、崇、喇、叭、港、叠、桅、唾、篷“十一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
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想象、感情朗读”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作者愉快的童年生活,以及他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
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和学生聊一聊,“同学们最喜欢
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内容,同时体会“作者描述的芦叶船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谈到
3、4自段,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如果学生先谈到这部分,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先完成
本段的教学。)本部分的学习,重点抓孩子们做芦叶船的情景,通过“折、做、叠”几个动词,体会孩
子们的智慧,“吐、跑、扔”体会孩子们操作的得心应手,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
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学生可能会想象到“还是我的
船做得精致,肯定会跑得远,”“我的船比你的结实,一定不会输给你的…•…”,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
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
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
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从我们北方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这种江南水乡的生活环境他们不熟悉,所以文章1、2自然段作者
描写家乡风景的内容,可能给孩子们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所以有必要在学习本课之前,让学生先通
过多种渠道搜集一下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以便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做铺垫。教师也可以找相
关的视频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重点体会“像蜘蛛
网一样,像船上的桅杆一样,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三个比喻句所描绘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想象那“像
蜘蛛网一样的河道”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作者玩儿的地方是很美的。
最后,教师要针对全文进行梳理,即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作者是“先回忆了自己的
家乡,再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
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尝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
活动写一写。
《女孩儿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情。
4.读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方法:
自读自悟,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体验。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1.进•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读完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玩呢?
老师知道,有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一人游欧洲,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位小姑娘是怎么独自到欧洲旅游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阅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学生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谁读的好要向他学习,读错的地方,大家帮他改正。
三、分析课文。
1.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并回答:“这段反映了乌塔怎样的性格特征?”
(2)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打招呼,,一有礼貌
“麻利的穿好……背包”一独立、有经验
与“我”对话一乐于助人、有经验
2.让学生快速找出乌塔已经去过哪些地方,还要去哪些地方?
教师引导并给出答案,提问:“乌塔才12岁,一个人轻易那么多的地方旅游,大家会不会为她担心呢?”
3.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并从中找出,乌塔为自己的旅游都做了些什么?
引导、总结,多媒体出示:
设计旅行路线、日程
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
准备了整整三年
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利用周末、假期挣钱
4.思考、讨论:
读到这里,大家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总结:乌塔不仅独自一人游欧洲,还为家人买了礼物。
她不仅独立、懂礼貌、热情、乐于助人,还是个爱护家人的好孩子。
联系实际加深内容,大家在家里都回做什么家务?
四、作业:
1.独立完成--件家务。
2.写出你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受。
3.总结自己与乌塔的不同,并说出自己要从她身上学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课中,我们了解到乌塔是怎样旅行的,老师也布置了作业,谁能告诉大家,我们要从乌塔身上学到什
么呢?
这节课乌塔和“我”发生了争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乌塔为什么“反驳”作者呢?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这件事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学生轮读课文,读准字音、流畅。
3.其他学生找错并改正。
三、讨论、互解疑问:
1.再读课文,加深印象。
2.学生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小组讨论。
3.老师引导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现在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3.纠正上节课作业,并讲解生字。
五、作业:
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
第一单元《童年趣事》作文教学参考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趣事。
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享受童年的快乐”。本单元的作文主题是“童年趣事”。写好这个作文,首先
应该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事情是趣事。着眼点,在个“趣'’字上面。
什么样的事情是有趣的事情?
我们不妨看一看着•单元的五篇课文以及教材提供的一片习作例问。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趣";”小儿无赖,洗头卧剥莲蓬”是“趣”;透过“天窗”看自
己想看的奇妙世界,产生美妙的遐想,是“趣”;用芦叶做成船,让它去畅游长江,走向东海,是“趣
自己走遍世界,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锻炼本领,是“趣”。从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趣事”的
含义之一是“使自己感觉到快乐“童年趣事”,是童年阶段,按照儿童自己特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了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安全防范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广告策划与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能源环保商务楼租赁合同
- 驾校保健室医生聘用合同
- 湖北工程学院《学术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程学院《数据库应用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程学院《基础钢琴(三)》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和同学和好》课件
- 玻璃纤维承力索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生儿常见急症》课件
- 第四章设计素描的形态变异
- AB Logix5000系统硬件配置
- 柯蒂斯控制器课件
- 电池中英文报价单模版
- 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延期换证申请登记表
- Linux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培训教材(共29页).ppt
- 跨越架搭拆专项施工方案(共22页)
- API-685-中文_
- 2014年光电子技术思考题答案
- 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防弹片的生产工艺设计
- 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实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