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_第1页
康乐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_第2页
康乐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_第3页
康乐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_第4页
康乐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康乐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九月目 录总 则 1一 现状与形势.....................................................................................2二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9三 目标与任务...................................................................................31四 综合体系建设部署 .......................................................................33五 投资估算与资金渠道 ...................................................................40六 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46七 附则...............................................................................................50附表1、康乐县地质灾害一览表2、康乐县崩塌基本特征一览表3、康乐县滑坡基本特征一览表4、康乐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基本特征一览表5、康乐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实施一览表6、康乐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实施一览表7、康乐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一览表8、康乐县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点建设实施一览表—1—9、康乐县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建设实施表10、康乐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一览表11、康乐县地质灾害“十三五”防治规划资金分配表12、康乐县地质灾害“十三五”防治规划资金年度分配表附图1、康乐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2、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总 则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康乐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康乐县地质灾害发育与发展状况及防灾需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9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37号)、《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第32号公告)、《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11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在充分衔接《康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临夏州地质灾害防治 “十三五”规划》、《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方案( 2014-2018)》等相关专项规划基础上,制定本规划。《规划》在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任务基础上, 重点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能力等四个方面进—1—行部署,并初步估算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规划》是康乐县“十三五”期间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和防治工作指导性文件,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履行地质环境保护、 突发地质灾害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对象: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规划范围:康乐县所辖行政区域。规划内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能力。规划期:基准年为 2015年,规划期为 2016-2020年。《规划》包括文本和附件。一 现状与形势康乐县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属西秦岭西延部分,地势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面积 1040.05km2。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岩土体破碎,生态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和明显,人类工程活动的范围和强度显著增强。 由于城镇、—2—乡村建设用地逐步向山地、坡地、台缘发展,原有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被快速地改变, 引发和加剧了大量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凸显出数量多、覆盖面广、隐蔽性强、突发等特点,且呈多发、频发的态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越来越严重。(一)地质灾害现状截止2015年底,康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 82处,其中,泥石流70条,占总数的 85.36%;滑坡8处,占总数的 9.76%;崩塌4处,占总数的 4.88%。(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区内泥石流集中发育于苏家集河、胭脂河、三岔河、流川河两岸,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零星分布。其它地方均有零星分布。康乐县各乡(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见表 1-1。表1-1 康乐县地质灾害现状统计表序号乡镇名称地质灾害(处)合计占总数比滑坡崩塌泥石流(处)(%)1虎关乡18910.98—3—2康丰乡2133.663苏集镇1456.104鸣鹿乡111.225八松乡778.546五户乡3144.887流川乡2689.768附城镇1171821.959上湾乡151518.2910八丹乡1456.1011景古镇222.4412莲麓镇1233.6613草滩乡222.44合计847082100.00(三)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据本次调查统计,地质灾害共发生 24起,区内灾情属于中型3处,占总数的 12.50%;小型的 21处,占总数的 87.50%。全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共造成 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 768.1万元。其中泥石流造成 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719.6万元,占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 93.69%;滑坡、崩塌造—4—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5万元,占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6.31%。目前,地质灾害直接危害区内城镇、村庄、企业、厂矿、水利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潜在威胁人口达7407人,地质灾害威胁财产达 33971万元。(四)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类,在此基础上将易发区划分为 13个段。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4段,面积 135.42k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3.0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6段,面积485.47km2,占46.68%;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段,面积419.16km2,占40.30%。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A)1)流川乡谭家-虎关乡椿树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段A1)分布于苏家集流川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 属流川乡、虎关乡管辖,面积 31.42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35处/km2。属侵蚀堆积黄土丘陵沟壑区,苏家集河自西向东横贯段内,两岸沟谷将黄土丘陵切割的支离破碎,每平方公里发育2.3条冲—5—沟,沟谷深切,多呈 “V”型,沟坡陡峭,坡度 15~30°,山体相对高差 180~320m。年均降水量超过 548mm,天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地带分布乔、灌丛,植被覆盖率约为 15%。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河谷地带及沟底堆积第四系冲洪积物。 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主要为削坡修路、沟道采砂、陡坡地耕植、开荒、向沟道倾倒弃渣弃土等。泥石流隐患点集中分布于苏家集河两岸, 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其中,泥石流 10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按易发性分属中易发 4条,低易发 6条。滑坡处基本稳定状态。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为突发性的强降雨 ,其次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修路、采砂、沟道随意堆放草堆垃圾等。(2)八松乡上岔路-康丰乡辛雍家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段(A2)该段位于苏家集河中游流域两岸一带,属八松乡、苏集镇、康丰乡、附城镇管辖,面积 60.46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248处/km2。—6—属侵蚀堆积黄土丘陵沟壑区,苏家集河自西向东横贯段内,两岸沟谷将黄土丘陵切割的支离破碎,每平方公里发育2.6条冲沟,沟谷深切,多呈 “V”型,沟坡陡峭,坡度 15~30°,山体相对高差 180~320m。年均降水量超过 548mm,天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地带分布乔、灌丛,植被覆盖率约为 15%。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河谷地带及沟底堆积第四系冲洪积物。 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主要为削坡修路、沟道采砂、陡坡地耕植、开荒、向沟道倾倒弃渣弃土等。泥石流隐患点集中分布于苏家集河两岸, 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其中泥石流灾害隐患点 14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中易发 8条,低易发 6条;1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基本稳定。 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为突发性的强降雨,其次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修路、采砂、沟道随意堆放草堆垃圾等。3)上湾乡-附城镇张寨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段(A3)分布于中砥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属上湾乡、附城镇管辖,—7—面积16.41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1.219处/km2。属侵蚀堆积黄土丘陵沟壑区, 中砥河自西向东横贯段内, 两岸沟谷将黄土丘陵切割的支离破碎, 每平方公里发育 2.5条冲沟,沟谷深切,多呈 “V”型,沟坡陡峭,坡度 15~30°,山体相对高差180~320m。年均降水量超过548mm,天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地带分布乔、灌丛,植被覆盖率约为15%。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河谷地带及沟底堆积第四系冲洪积物。 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主要为削坡修路、 沟道采砂、陡坡地耕植、开荒、向沟道倾倒弃渣弃土等。泥石流隐患点集中分布于苏家集河两岸, 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 20处,其中泥石流 19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情均属小型;按易发性分中易发 10条,低易发 9条;滑坡灾情为小型,处较稳定状态。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为突发性的强降雨 ,其次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修路、采砂、沟道随意堆放草堆垃圾等。(4)附城镇新庄-虎关乡边家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段—8—A4)分布于胭脂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属胭脂镇、附城镇、虎关乡管辖,面积 27.13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479处/km2。属侵蚀堆积黄土丘陵沟壑区, 胭脂河中下游流域两岸沟谷将黄土丘陵切割的支离破碎,每平方公里发育 2.6条冲沟,沟谷深切,多呈“V”型,沟坡陡峭,坡度 15~30°,山体相对高差 180~320m。年均降水量超过 548mm,天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地带分布乔、灌丛,植被覆盖率约为 15%。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河谷地带及沟底堆积第四系冲洪积物。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主要为削坡修路、沟道采砂、陡坡地耕植、开荒、向沟道倾倒弃渣弃土等。泥石流隐患点集中分布于苏家集河两岸, 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均为泥石流。灾情属中型 5条,小型8条;按易发性分属中易发 10条,低易发沟 3条。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为突发性的强降雨 ,其次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修路、采砂、沟道随意堆放草堆垃圾等。—9—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1)虎关乡洼水-杜家湾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段(B1)分布于三岔河下游流域北岸山坡地带, 属虎关乡管辖,面积10.51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内沟谷分布密度 2.6处/km2,沟谷多呈“V”字型,切割较深,相对高差 150~200m,两侧沟坡地形较为陡峭,坡度15~30°,植被覆盖率 20~25%,主要以杂草为主,零星分布有少量天然林和人工林, 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结构疏松,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局部沟谷深切地带出露新近系砂砾岩、砂岩。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如陡坡地耕植、乱砍滥伐、向沟道随意丢弃废土及生活垃圾等等,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大量松散物质来源; 区内地质灾害轻微发育, 现状条件下为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中上游地区。2)白王乡老树沟-虎关乡大湾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易发段B2)该段位于流川乡、白王乡东北、虎关乡及康丰乡南部部分区—10—域,即属流川河中上游流域一带,面积 126.25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032处/km2。属低中山向黄土丘陵过度地带。区内沟谷分布密度2.6处/km2,沟谷多呈“V”字型,切割较深,相对高差 150~200m,两侧沟坡地形较为陡峭,坡度15~30°,植被覆盖率 20~25%,主要以杂草为主,零星分布有少量天然林和人工林, 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结构疏松,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局部沟谷深切地带出露新近系砂砾岩、砂岩。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如陡坡地耕植、乱砍滥伐、向沟道随意丢弃废土及生活垃圾等等,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大量松散物质来源; 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4处,均为滑坡地质灾害。灾情处不稳定状态 1处,较稳定状态 3处。(3)八松乡八松-苏家集镇徐家滩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易发段(B3)该段包括八松乡、鸣鹿乡、上湾乡、草滩乡、附城镇南部及胭脂镇的绝大部分居民点密度较大地区,面积 189.38km2,地质灾害点密度 0.048处/km2。—11—属基岩中山向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过度地带。 区内沟谷分布密度2.6处/km2,主要沟谷呈西南 —东北向发育,支沟极其发育,多呈“V”字型,平行排列,沟坡陡峭,坡度大部分20~30°,局部超过40°,相对高差 120~200m,山体多呈浑圆状,植被覆盖率20~30%,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有少量天然灌丛和人工林。山体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结构疏松,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厚度3~35m,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变厚,沟谷区为第四系冲洪积物。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作用较强,如在陡坡耕植、乱砍滥伐、部分沟道因村民堆放草垛而侵占沟道,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较少,现状条件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其中泥石流 8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情均属小型,中易发沟5条,低易发沟 3条;滑坡灾情为小型,处较稳定状态。4)鸣鹿乡大东沟-虎关乡二十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段(B4)该段包括草滩乡、胭脂镇的绝大部分居民点,附城镇东南部—12—的大部分居民点,虎关乡东北的大部地区,地理位置为胭脂河、三岔河下流段右岸地带,面积 69.73km2,地质灾害点密度 0.014处/km2。本段地貌类型属基岩中山向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过度地带。 区内沟谷分布密度 2.6处/km2,支沟极其发育,多呈 “V”字型,沟坡陡峭,坡度大部分 20~30°,局部超过 40°,相对高差 120~200m,山体多呈浑圆状,植被覆盖率 20~30%,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有少量天然灌丛和人工林。 山体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结构疏松,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厚度3~35m,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变厚, 沟谷区为第四系冲洪积物。 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作用较强,如在陡坡耕植、乱砍滥伐、部分沟道因村民堆放草垛而侵占沟道,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较少,现状条件下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条,规模为小型,易发程度为中易发。5)五户乡朱家村-莲麓镇河口村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B5)—13—该段西面以温家河为界, 包括五户乡的绝大部分居民点, 景古镇东南的大部分居民点,即位于倒流河左岸一带,面积69.93km2,灾害点密度为 0.043处/km2。属基岩中低山向黄土丘陵沟壑过渡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较为破碎,区内沟谷分布密度 2.6处/km2,沟坡坡度15~25°,相对高差100~150m,山体多呈浑圆状,植被覆盖率 20~25%,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 零星分布少量灌丛和人工林。 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且易被水流冲刷、侵蚀的黄土,厚 5~40m。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活动较为强烈,如建房、修路等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形成许多高陡边坡, 导致坡体临空面增大, 斜坡原始自然平衡遭到破坏。现状条件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6处,其中崩塌3处,泥石流3条。现状条件下,崩塌处不稳定 2处,稳定性较差 1处;泥石流灾情均为小型,按易发程划分中易发沟 1条,低易发沟 2条。(6)莲麓镇枉子沟-古泷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14—B6)该段包括莲麓镇中西部的大部分居民点, 即冶木河下游流域一带,面积 19.67km2,灾害点密度为 0.305处/km2。属基岩中低山区。区内沟谷分布密度 2.6处/km2,区内地形极其陡峭,山体坡度30~50°,局部达到70°以上,相对高差200~400m,植被覆盖率 30~40%,以灌丛为主。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新近系砂砾岩、砂岩夹泥岩,表层风化作用强烈,岩性破碎,产状110°∠70°,倾向与坡向一致,上覆第四系薄层黄土, 厚3~10m。本区属地震烈度Ⅷ度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如康冶公路两侧因修路开挖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导致岩土体松动,斜坡原始平衡遭破坏,往往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段。现状条件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2处,其中泥石流 1条,崩塌1处。泥石流为中易发,崩塌处于稳定性较差状态。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C)1)白王乡徐家沟—草滩乡槐沟-莲麓镇大山沟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段(太子山林业保护区C1)—15—该段大部分的地区属太子山林业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包括八松乡西南的大部分区域,鸣鹿乡、八丹乡及上湾乡西南区域,草滩乡西南的部分区域,莲麓镇西北的部分区域,分布面积351.45km2。地貌类型属中山区域。 区内山体相对高差 150~500m,坡度一般大于 30°,大部分地带林木茂密 ,植被覆盖良好,覆盖率 40~55%,主要以天然灌丛为主。大部分地带被第四系薄黄土覆盖,局部出露新近系砂砾岩、砂岩,二迭系砾岩、砂砾岩。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工程活动轻微,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良好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主要为小型岩质崩塌, 多分布于无人山区。主导引发因素为自然风化作用及水流的冲刷作用。2)莲麓镇泉湾-苟家山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段(莲花山林业保护区C2)该段属莲花山林业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域包括莲麓镇东、南部的大部分区域,分布面积33.99km2,灾害点密度为0.029处—16—/km2。地貌类型属低中山区域, 山体相对高差 150~500m,坡度一般大于30°,植被覆盖良好,林草茂密,覆盖率 40~60%,多以灌、草为主。出露地层岩性大部分为第四系薄层黄土,局部出露新近系砂砾岩、砂岩。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轻微,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等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现状条件下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1处,为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易发,灾情小型;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小型岩质崩塌,多分布于无人山区。主导引发因素为自然风化作用及水流的冲刷作用。(3)苏集镇-附城镇 —虎关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段(C3)该段属苏集镇、附城镇、康丰乡、虎关乡管辖,为苏集河、胭脂河下流段和三岔河上游段河谷区, 分布面积33.72km2;地貌类型属河河谷阶地区, 地形较宽阔平坦。上覆地层岩性大部分为—17—第四系河谷冲洪积物。本区属地震烈度 Ⅷ度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人口稠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河流治理,为康乐县城发展规划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主要为水流的冲刷作用,地质灾害轻微发育。(五)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2个区、13个段。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8段,总面积484.1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46.55%;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5段,总面积555.9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53.45%。1、重点防治区(Z)1)流川乡谭家-虎关乡椿树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1)该段位于苏家集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 分别属苏集镇、康丰乡、附城镇管辖,面积 31.42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350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11处,其中,泥石流 10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按易发性分属中易发 4条,低易发6条。滑坡处较稳定状态;段内地质灾害威胁人口445人,财产1010—18—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2)八松乡上岔路-康丰乡辛雍家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2)该段分布于苏家集河中游流域两岸一带, 属八松乡、苏集镇、康丰乡、附城镇管辖,面积 60.46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248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15处,其中泥石流灾害隐患点14条,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 1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中易发 8条,低易发 6条;1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较稳定;地质灾害威胁人口755人,财产1781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3)上湾乡-附城镇张寨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3)该段分布于分布于中砥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属上湾乡、附城镇管辖,面积 16.41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1.219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20处,其中泥石流 19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情均属小型;按易发性分中易发 10条,低易发 9条;滑坡灾情为小型,处较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威胁人口364人,财产—19—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4)附城镇新庄-虎关乡边家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4)该段分布于分布于胭脂河中下游流域两岸一带,属胭脂镇、附城镇管辖,面积 27.13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479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13条,均为泥石流。灾情属中型 5条,小型8条;按易发性分属中易发 10条,低易发沟 3条;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4676人,财产28394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5)八松乡-苏家集镇徐家滩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5)该段包括八松乡、鸣鹿乡、上湾乡、草滩乡及胭脂镇的绝大部分居民点,附城镇南部的大部分居民点,面积 189.38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048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9处。其中泥石流8处,滑坡1处。泥石流灾情均属小型,中易发沟5条,低易发沟3条;滑坡灾情为小型,处较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威胁—20—人口438人,财产797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6)草滩乡达洼河-胭脂镇-虎关乡二十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6)该段包括草滩乡、胭脂镇的绝大部分居民点,附城镇东南部的大部分居民点,虎关乡东北的大部地区,地理位置为胭脂河、三岔河下流段右岸地带,面积69.73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014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为泥石流。按规模划分属小型;按易发性分属中易发;地质灾害威胁人口271人,财产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7)五户乡朱家村-莲麓镇河口村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7)该段包括五户乡的绝大部分居民点,景古镇东南的大部分居民点,即位于倒流河左岸一带,面积69.93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0.043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6处,其中崩塌 3处,泥石流3条。现状条件下,崩塌处不稳定 2处,稳定性较差 1处;—21—泥石流灾情均为小型,按易发程划分中易发沟 1条,低易发沟 2条;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259人,财产508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8)八松乡上岔路-康丰乡辛雍家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Z8)该段包括莲麓镇中西部的大部分居民点, 即冶木河下游流域一带,面积 19.67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305处/km2;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2处,其中泥石流 1条,崩塌1处。泥石流为中易发,崩塌处于稳定性较差状态;地质灾害威胁人口41人,财产93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公路及水利工程设施。2、一般防治区(Y)1)虎关乡洼水-杜家湾泥石流、崩塌、滑坡地一般防治段Y1)该防治段位于流川乡、 白王乡东北、虎关乡及康丰乡南部部分区域,即属流川河中上游流域一带,面积 10.51km2。本段地质灾害不发育, 为泥石流沟上游地段。 地质灾害隐患—22—防治对策以生物等手段为主,保护好地质生态环境。2)白王乡老树沟-虎关乡大湾泥石流一般防治段(Y2)该段位于位于流川乡、白王乡东北、虎关乡及康丰乡南部部分区域,即属流川河中上游流域一带,面积 126.25km2,地质灾害点密度为 0.032处/km2;区内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 4处,均为滑坡地质灾害。灾情均为小型,处不稳定状态 1处,较稳定状态3处。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28人,财产80万元,受威胁对象为乡镇居民、农田、耕地等。3)白王乡徐家沟—草滩乡槐沟-莲麓镇大山沟一般防治段Y3)该段大部分的地区属太子山林业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域包括八松乡西南的大部分区域,鸣鹿乡、八丹乡及上湾乡西南区域,草滩乡西南的部分区域, 莲麓镇西北的部分区域, 即重点为太子山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 351.45km2;地质灾害不发育,为泥石流沟上游地段。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对策以生物等手段为主, 保护好地质生态环境。(4)莲麓镇泉湾-苟家山泥石流、崩塌、滑坡一般防治段—23—Y4)该区位于康乐县南部, 主要包括广通河右岸、 大南岔河左岸低中山区及小南岔河全流域, 面积33.99km2。该段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目前发育 1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威胁村庄、农田等。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 130人,潜在经济损失 290万元。5)苏集镇-附城镇-虎关乡地质灾害一般防治段(Y5)该区位于康乐县东部,面积33.72km2。该段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本段地质灾害不发育。 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对策以生物等手段为主,保护好地质生态环境。(六)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收到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益。1、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2013~2014年开展了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2014年开展了康乐县特大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 目前,已—24—建立了全县地质灾害数据库, 基本摸清了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类型、 规模和分布,初步评价了其稳定性和危险性,划定了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地段,提出了防治目标和任务,制定了防灾预案,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2、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完成按照《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 “十二五”规划》进度与要求,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乡(镇) 、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全县组建了基层群测群防员队伍, 将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了群测群防体系,每年编制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 乡镇、村民群众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了警示牌等, 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和监测业务流程不断完善。 在群测群防点的基础上探索性建设了群专监测点,初步建立了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实施了大山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古龙沟滑坡和斜角滩滑坡治理工程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保护了受威胁范围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合城镇化建设、异地扶贫搬—25—迁,先后多次实施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 防治项目工程逐步竣工,并通过了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已实施的治理工程,基本消除了灾害隐患,治理工程防护区范围内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毁现象,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4、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县政府成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 县国土局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与监测机构, 地质灾害应急装备和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完成了多次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任务,在抢险、排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定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逐渐得到加强。(七)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 “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从当前全县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严峻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我县大量人口在—26—流川河、苏家集河、胭脂河两岸丘陵区进行建设、居住和活动,时刻处于地质灾害的严重危害、 威胁之中;加之因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历年投入有限,防治能力不足,大规模治理、搬迁工程较难实施,已有的防灾工程标准较低;近年来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市政、交通、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极大,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不断增多, 使得全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仍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形势极为严峻。防治技术手段急需改进我县目前存在着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不足,监测预警仪器、设备、方法、措施落后,效果较差,群测群防队伍不够健全,防灾知识比较缺乏等问题。 尤其是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广大民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都十分欠缺,亟需广泛开展各项防灾基础建设,进行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能力培养,增强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耗资巨大, 防治经费投资渠道单一, 主要以政府出资为主,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建立,—27—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需要, 大量隐患点得不到有效的防治,仍然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急体系建设薄弱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尚未健全,应急处置责任主体不够明晰,县级应急装备、技术手段、应急通讯等设施落后,应急能力不足,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尚不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不足,防灾减灾避险场所建设滞后。 应急演练、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信息化程度不够近年来,全县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经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调查成果、 群测群防资料等成果资料。但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存在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和存储分散、数据集成度较低、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地质环境信息的多目标服务能力较低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需加强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和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公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亟待加强—28—社会减灾意识普遍较为薄弱,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制度化、经常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制尚不完善;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渠道、方式较为单一;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普及工作亟待加强;面向基层乡村社区的减灾科普宣传基础设施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二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 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根本, 以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目标,创新防治机制,强化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29—全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二)规划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将专业防治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应急建设与长效防治相结合,形成专业指导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应急避险、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转化应用,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和快速救援处置能力,提高科学防灾水平,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统筹部署、分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应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防治工作同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建设、国土资源开发、生命线工程、绿化工程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对险情严峻、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首先进行工程治理, 逐步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有步骤地综合—30—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根据地质灾害规模和危害程度的大小,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管理对象,分层落实责任制,使每处地质灾害都有明确的监测和防治责任人。在州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县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 合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的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乡镇、村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 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建设、水利、交通等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机制创新、多措并举创新地质灾害防治机制, 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土地开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等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实施开发性治理。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多元化投资机制。三 目标与任务(一)目标—31—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与防灾形势相适应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能力构成的综合防治体系。地质灾害调查的覆盖面和精度进一步提高, 实现调查评价支撑下的地质灾害动态管理机制。 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强,预警预报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群测群防全面覆盖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监测预警,有效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强化管理,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转变为有组织、主动和有预见性的工作格局, 为全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任务“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能力等四个方面。1、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对年度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开展防治效果评估; 2018年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果综合集成,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32—统。2、完善8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建设完善区内群测群防体系;完成康乐县上湾河泥石流专业监测示范点建设,形成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管理体系。4、配备地质灾害应急装备、技术设备和地质灾害应急软件系统平台。使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应急设备物资、应急避险场所、应急救灾人员队伍等应急能力资源能满足防灾减灾需要。 配备地质灾害应急必需的信息化软件。四 综合体系建设部署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原则和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主要围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能力等四个方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调查评价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对全县范围,特别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集中、不定期的排查,掌握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对新发现、新发生的地质—33—灾害进行应急调查,根据其危险性确定防治方案, 开展应急处置。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灾。1、年度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以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 受地质灾害威胁单位的防灾责任人等为主体, 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易发区段开展动态巡查,检查险情有无新发展或有无新隐患产生, 监测设备、警示标志是否完好,受威胁群众对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灾场地是否熟悉,日常监测工作是否有效开展。2、年度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及动态调查以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为主体,按照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对每年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条件、 发育特征、危险性、危害性进行核查,建立核查调查表,建立动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3、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通过开展苏集镇、莲麓镇、胭脂镇等重要城镇 1:10000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 2016年度),重点查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重要城镇地质灾害隐患现状、 形成机理,为城镇—34—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资料依据,为城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布局等提供服务。(二)监测预警围绕省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 重点推进群专结合的预警体系,逐步完善、推动参与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完善群测群防机构建立县、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及监测人的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和责任体系,完善县、乡(镇) 、行政村三级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 统一领导、协调、指挥辖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村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负责本村范围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工作, 必要时支援邻村开展地质灾害抢险工作。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机构下设监测预警、 转移安置、综合保障等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2)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建设—35—根据每年汛期前集中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及分布情况,及时增加或删减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 实现地质灾害动态管理,对群测群防员人数根据年度地质灾害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调整,并造花名册报送县级主管部门备案。规划“十三五”期间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建设,每点两人,对现有的8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工作全覆盖。3)建立群测群防经费保障制度县级财政应将群测群防员的补贴经费和简易监测装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群测群防人员补贴应为 12个月/年,补贴标准原则上按400元/人?月;加强群测群防员装备建设,为基层群测群防员配备基本的应急照明、报警、简易监测装备。(4)强化群测群防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继续利用会议、广播、电视、附件、科普读物、移动通讯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隐患预防普及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36—规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在汛期前组织 1次群测群防员培训,聘请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对各辖区群测群防员进行定期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识别、 简易手段对地质灾害的监测、 简易监测设备的使用、 灾害变形后的速报流程等;每年对本辖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每年印刷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制作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片(光盘) ,积极向市民发放宣传材料并进行口头宣讲,在辖区内大、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片。2、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地质灾害专业检测示范点和野外观测站建设, 规划2018年在附城镇石王村上湾河泥石流处建设 1个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点。对地质灾害检测预警工作进行初步探索工作;2018年在附城镇建设 1处野外观测站,以野外观测站周边监测点为中心向外辐射,指导面上的群测群防工作。(三)综合治理对治理难度大和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分散居民点实施搬—37—迁避让,有重点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对新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施应急处置工程。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对康乐县威胁建筑物安全的泥石流沟等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的方式加大工程治理力度,确保人员财产安全。治理工程依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拟分3个年度对高易发、危险性大,直接威胁乡镇、村民密集区或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 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 (附表8)。应急处理工程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程指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所规定的突发地质灾害,灾害发生应急预案启动后, 为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布置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划期内突发地质灾害, 具备治理工程实施条件的, 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四)应急能力1、提高应急机构与队伍能力建设—38—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日常地质灾害应急和监测工作, 在应急工作中协调本部门的沟通和跨部门应急处置合作, 组织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人员专业技术素质, 以保证能够承担起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调查能力和专业监测任务, 指导群测群防工作。2、专家库建设根据地质灾害应急需求,依托我省现有地质灾害专家队伍,建立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 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从相关专业工程师及以上人员中选择,人数不超过10人。3、应急装备配置地质灾害应急装备主要包括运应急监测和单兵装备。 为适应应急响应工作特点,装备配置应满足:小型灵活,方便携带,安装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复杂环境,利于快速部署,能够支持多路视频、语音、数据传输,工作稳定性好,便于构架多种模式的应急场景,实战效果显著,能够快速记录现场灾害信息,采集数据,积累科学资料。装备配置应以整合资源、 补缺纳新为原则,在规划期内,县应急机构完成所需装备配置。—39—4、防灾应急预案编制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灾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地的防灾预案, 预案应在汛期前完成编制和发布, 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防灾预案分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每年进行一次修编。5、应急演练与培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提高部门协调能力和临灾应急避险能力。 每年在辖区内组织1次应急演练,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举行 1次避险演练。每年组织1次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县地质灾害应急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满足应急工作需要。五 投资估算与资金渠道(一)投资估算1、基础调查评价(1)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1:1万)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2002),按照规划的—40—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参照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费用,每个城镇经费按 50万元计算。规划期内共三个城镇,预计所需经费 150万元。(2)年度地质灾害排查及新增动态核查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和近年来康乐县组织的排查、核查工作,我县排查及新增动态核查经费按20万元/年计算,预计所需经费100万元。基础调查评价总经费约 250万元。2、监测预警1)群测群防①群测群防员补助全县8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员共 164人,按照每月每人补助 400元,每年12个月,因此群测群防员补助按 4800元/人·年进行估算。估算经费393.60万元。群测群防简易设备对每名群测群防员配置必要的简易装备,包括简易监测设备、应急装备(应急照明灯 60元/个、铜锣200元/面、高音喇叭—41—100元/个、手持报警器 150元/个、简易监测工具包 300元/套),每点按照810元计,估算经费 6.65万元。③宣传培训参照我县近年来组织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 每年在汛期前组织1次群测群防员培训,培训工作按 30000元/次·年进行估算,估算经费15.00万元。每年印刷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展板、 折页、避险自救手册等宣传材料 3000份,按50000元/年进行估算,估算经费 25.00万元。(2)专业监测②开展地质灾害专业检测示范点和野外观测站建设规划2018年建设1个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点。专业监测示范点建设单点设备购置与安装费按 40万元。估算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1个野外观测站,建设在城市区,观测站建设考虑土地价格、区域性人工单价和建筑材料单价等, 确定观测站建设单价 150万元/站,估算经费 150.00万元。—42—监测预警总经费约 630.25万元。3、综合治理(1)工程治理“十三五”规划分3个年度对稳定性差、危险性大,直接威胁城镇、居民密集区或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 8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工程治理。估算所需经费合计 6350.00万元。(2)应急治理工程针对近年来突发灾害多发的现状,每年安排 50万元应急处置治理经费,估算 250.00万元。综合治理总经费约 6600.00万元。4、应急能力建设(1)监测站日常工作经费和应急调查经费每年财政安排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经费 50万元,用于日常工作经费和应急调查经费。估算经费250.00万元。(2)应急装备配置地质灾害应急装备配置应以整合资源、 补缺纳新为原则,在规划期内,县应急机构完成所需装备配置, 估算经费65.16万元。—43—(3)防灾应急预案编制县级每年安排 3万元,乡镇每年安排 0.5万元,村社每年安排0.2万元。估算经费220.00万元。4)应急演练与培训参照近年来组织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培训,按 50000元/次·年计算,应急演练所需经费 25万元。应急技术培训按 30000元/次·年计算,培训所需经费 15万元。应急演练与培训估算经费40万元。应急能力总经费约 575.16万元。“十三五”期间,康乐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总计为 8055.41万元。其中基础调查评价项目经费 250.00万元,占总经费的 3.11%;监测预警工程经费 630.25万元,占总经费的 7.82%;综合治理工程经费6600万元,占总经费的81.93%;应急能力建设经费 575.16万元,占总经费的 7.14%。(二)资金筹措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因自然因素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在划分财权、事权的基础上,分别列—44—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1、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经费主要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州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 州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2、基础调查评价经费主要申请省级财政支持,州财政每年主要安排年度排查和基础调查数据集成项目, 同时鼓励企业等其他资金渠道投入科学研究项目。3、监测预警经费采取省、州、县(市)三级财政共同筹措解决。其中,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专业监测项目建设, 州、县(市)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群测群防建设工作。4、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 “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经费。预计“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总经费 8055.4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约 4000.00万元元,约占总估算的 49.66%;省级财政安排约 2500.00万元,约占总估算的 31.04%;县财政安排约1555.41万元,约占总估算的 19.31%;其余资金申请其他渠—45—道投入。六 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 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 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动态监测、应急处置、综合治理等工作,实行突发地质灾害的防治联动。2、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人员培训,引进科技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创新。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快速处理水平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地质灾害在线监测。加强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技术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勘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勘察设计书审查和审批,施工期—46—间工程质量及进度监督、 检查以及工程完工后的评审验收等。 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和重点工程治理项目, 进行跟踪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 提高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水平。积极开展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工作,制订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管理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逐步落实州、县、乡镇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规划》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编制前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进行汛前调查、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以提高预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按照“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由财政承担 ”、“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 ”的原则—47—筹措资金,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建设、 交通建设、城市建设、防汛抗旱、资源开发、扶贫等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进行地质灾害防治。4、建立抢险救灾和应急防治机制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监测预报人员应根据掌握的资料, 及时采取措施,紧急加固或抢修临时防护工程,排除险情,制止诱发动力因素继续发展, 延缓灾害体发生大规模破坏的时间, 争取抢险救灾时间。根据监测预报发出的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及信息, 县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紧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要求填写速报内容,准确、迅速地上报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情况。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救灾意识利用多种手段,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当前,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各重点防治区段,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48—6、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嘉奖,对引发地质灾害以及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7、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管理办法体系,加强规划、可行性研究、勘查、设计的审查和审批管理,规范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过程管理,实现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49—七 附则1、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件,三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和研究。2、康乐县国土资源局是实施本规划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划解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工作。3、本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有关规定执行。4、本规划自康乐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50—附表1

康乐县地质灾害一览表序号 编号 灾害点名称1 KLN1 阿羊沟泥石流

地理位置虎关乡吴坪村

经度103°44′34.52″

纬度 备注35°23′39.18″水利部门在部分地段修建排导渠2KLN2下沟泥石流3KLN3齐家沟泥石流4KLN4马莲滩沟泥石流5KLN5段家河沟泥石流6KLN6二十里铺沟泥石流7KLN7余家沟泥石流8KLN8鹿儿沟泥石流9KLN9窑窑沟泥石流10KLN10古洞沟泥石流11KLN11分沟泥石流12KLN12李子沟泥石流13KLN13上沟泥石流14KLN14左角寺沟泥石流15KLN15羊洼沟泥石流16KLN16包家沟泥石流17KLN17上岔沟泥石流18KLN18朱家沟泥石流19KLN19阴洼庄沟泥石流20KLN20巨马沟泥石流

虎关乡下阿羊沟村虎关乡吴家坪村五组虎关乡马莲滩村虎关乡二十里铺段家河社虎关乡二十里铺村四社虎关乡杜家咀村二社虎关乡椿树村二社康丰乡杨家台村苏集镇半坡村鸣鹿乡鸣关村四社八松乡龚家庄村以西500m八松乡魏家寨村八松乡马坝村八松乡岔路村八松乡岔路村包家社八松乡岔路村上岔路村五户乡五户村堡子社流川乡团结村流川乡团结村

103°45′10.86″103°44′40.44″103°45′13.87″103°45′55.68″103°47′13.2″103°48′19.08″103°48′47.12″103°36′51.85″103°36′46.54″103°32′3.05″103°30′35.88″103°29′46.59″103°29′11.16″103°28′55.75″103°28′29.60″103°27′42.36″103°41′20.45″103°36′59.25″103°37′53.38″

35°22′28.52″35°24′20.7″35°24′25.02″35°24′54.9″35°24′39.78″35°24′27.36″35°24′47.20″35°22′27.18″35°21′16.74″35°16′32.06″35°19′0.18″35°19′2.36″35°18′53.25″35°18′37.96″35°18′1.82″35°17′15.91″35°11′15.90″35°25′17.23″35°25′34.99″

沟口修建排导渠约 400m沟口修建小型拦挡坝上游已修建拦挡坝21 KLN21 上沟泥石流 流川乡下古城村三、四社 103°38′56.46″ 35°25′57.13″续附表1

康乐县地质灾害一览表序号 编号KLN22KLN23KLN24KLN25KLN26KLN27KLN28KLN29KLN30KLN31KLN32KLN33KLN34KLN35KLN36KLN37KLN38KLN39KLN40

灾害点名称谢家沟泥石流二甲沟泥石流菜子沟泥石流红崖子沟泥石流碾道沟泥石流红咀子沟泥石流大沟泥石流杨家沟泥石流阳洼小沟泥石流杨洼大沟泥石流指甲沟泥石流老虎沟泥石流白杨沟泥石流苏家沟泥石流阴洼沟泥石流和尚沟泥石流加木沟泥石流桦树沟泥石流高家林沟泥石流

地理位置流川乡新庄村角菜沟流川乡苏家村湾子社流川乡清水沟村附城镇王家村 1、2社附城镇磨羌村水沟附城镇松树沟村七社附城镇吓庄村 2社上湾乡老庄村 6社上湾乡老庄村 8社上湾乡麻池村 2社上湾乡麻池村 5社上湾乡上湾村 3社上湾乡大羌村五社白杨沟上湾乡兰家村苏家社苏家沟上湾乡马巴村阴洼沟上湾乡上湾村和尚沟上湾乡麻池村十五社加木村上湾乡麻池村高家林社桦树沟上湾乡麻池村高家林社

经度 纬度 备注103°39′24.89″35°26′8.77″103°40′47.64″35°26′21.46″103°42′23.31″35°26′11.87″103°41′34.8″35°21′37.68″103°41′9.3″35°20′42.48″水务局已在沟口修建排水渠103°40′35.46″35°20′21.66″103°40′19.26″35°19′47.34″103°39′34.92″35°19′18.77″103°38′57.62″35°18′45.69″103°38′35.70″35°18′30.88″103°38′16.21″35°18′5.42″103°37′56.42″35°17′41.78″103°37′28.55″35°17′29.44″103°36′16.26″35°16′42.70″103°36′30.79″35°15′44.27″103°37′2.09″35°16′59.61″103°38′14.64″35°17′29.86″103°38′48.93″35°18′5.05″103°39′5.25″35°18′14.52″41KLN41河坝沟泥石流上湾乡老庄村九社103°39′14.83″35°18′30.02″42KLN42代家沟泥石流上湾乡老庄村代家社十、十一社103°39′57.60″35°18′59.61″续附表1康乐县地质灾害一览表序号编号灾害点名称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备注43KLN43东沟泥石流上湾乡东沟村东沟门九社44KLN44红咀子沟泥石流附城镇松树沟村坡湾社45KLN45叶苏沟泥石流附城镇马家咀村46KLN46二个弯沟泥石流八丹乡吊庄村三社二个湾沟47KLN47错乃沟泥石流八丹乡黄家庄村五社48KLN48甘长沟泥石流八丹乡麻湾村十三社甘长沟49KLN49大洼沟泥石流八丹乡麻湾村十社50KLN50安寺沟泥石流附城镇刘家庙村三社安寺沟51KLN51张家沟泥石流苏集镇苏集村张家沟52KLN52八路沟泥石流苏集镇高楼子村回社53KLN53铧尖沟泥石流苏集镇马寨村铧尖沟54KLN54后沟泥石流八松乡龚庄村裴家寨社55KLN55张家沟泥石流景古镇张家沟村56KLN56王家沟小沟泥石流景古镇王家沟村57KLN57宋家山沟泥石流草滩乡普巴村58KLN58三十庙沟泥石流草滩乡普巴村59KLN59阴右沟泥石流莲麓镇蛇路村阴右社阴右沟60KLN60斜角滩沟泥石流莲麓镇斜角滩村斜角滩沟

103°40′42.4435″°19′36.03″103°41′6.09″35°20′3.11″103°40′30.5535″°21′40.56″103°35′35.9135″°17′15.78″103°36′18.4335″°17′46.20″ 异地搬迁,村内修建排水渠103°37′7.12″35°19′28.80″103°37′25.2435″°19′57.66灾″害名称和地理位置更新,位置不变103°39′5.56″35°21′29.96″103°34′16.6635″°20′54.05″103°33′3.29″35°20′11.22″103°32′13.0535″°19′45.90″103°31′59.3835″°19′35.68″103°41′7.51″35°6′34.80″灾害名称和地理位置更新,位置不变103°42′4.89″35°6′52.06″灾害名称和地理位置更新,位置不变103°36′40.23″35°14′3.54″103°36′58.60″35°14′8.94″103°48′59.5934″°59′20.36″103°44′41.04″35°0′5.34″61KLN61姬家沟东沟泥石流附城镇姬家村姬家沟东沟103°44′1.09″35°23′8.10″62KLN62姬家沟泥石流附城镇姬家村姬家沟103°43′53.71″35°23′5.27″63KLN63孙家庄沟泥石流附城镇孙家庄村孙家庄沟103°43′14.4935″°22′15.98″续附表1康乐县地质灾害一览表序号编号灾害点名称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备注64KLN64果园沟泥石流附城镇果园村果园沟65KLN65尕湾沟泥石流附城镇拽路湾村尕湾沟66KLN66王家沟泥石流附城镇王家村小王家沟67KLN67大庄沟泥石流附城镇大庄村大庄沟68KLN68小个沟泥石流附城镇斜路村69KLN69何家沟泥石流附城镇康丰乡何家沟70KLN70高丰沟泥石流附城镇高丰村71KLH1民族小学东侧滑坡康丰乡何家沟村72KLH2甘沟村滑坡流川乡甘沟村73KLH3古城村古城湾沟滑坡流川乡古城村十社74KLH4虎关高家集滑坡虎关乡高家集村S311东侧75KLH5线家滑坡八丹乡线家村线家社76KLH6何家沟滑坡康丰乡何家沟村77KLH7松树沟小学西北侧滑坡附城镇松树沟村78KLH8关扎常家坪滑坡苏集镇关扎村一社79KLB1汪家滩崩塌五户乡汪家滩社80KLB2线家沟崩塌五户乡汪家滩线家沟社

103°43′12.3635″°21′46.62″103°43′17.4735″°21′18.20″103°43′13.77″35°21′3.49″103°43′13.7535″°20′11.72″103°42′37.20″35°21′3.06″水利部门在沟口修建排导渠约150m103°42′22.1535″°23′15.86″103°43′12.3635″°20′36.66″103°41′2.32″35°24′16.77″103°38′21.2735″°24′27.17″103°38′25.9435″°25′21.64″103°45′17.31″35°25′1.89″103°36′24.0035″°18′37.81″位置有改动103°41′9.03″35°24′9.73″103°40′49.2135″°20′27.18″103°34′42.21″35°20′7.53″103°40′56.19″35°9′32.20灾″害名称和地理位置更新, 位置不变103°39′29.33″35°9′34.84″81KLB3汪家沟崩塌五户乡汪家沟村卡住社103°40′42.73″35°9′11.09″地理位置更新,位置不变82KLB4上枉子沟崩塌莲麓镇上枉子沟村103°41′10.5534″°59′53.00″附表2 康乐县崩塌基本特征一览表序统一名称崩塌类型号编号1KLB1汪家滩崩塌黄土质崩塌2KLB2线家沟崩塌黄土质崩塌3KLB3汪家沟崩塌黄土质崩塌4KLB4上枉子沟崩塌岩质崩塌合计附表3序编号灾害名称滑坡号类型1KLH1何家沟民族小学东侧滑坡黄土滑坡2KLH2甘沟村滑坡黄土浅层滑坡3KLH3古城村古城湾沟滑坡黄土浅层滑坡4KLH4虎关高家集斜坡黄土滑坡5KLH5线家斜坡黄土滑坡

危害程度坡高(m)坡度(°)稳定性威胁人口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人)1060~75较差510小1550~60较差612小6~1270~80较差816小140~16060~70差613小2551康乐县滑坡基本特征一览表危害程度坡长坡宽(m)坡度(°)物质组成稳定性威胁人威胁财产险情(m)口(人)(万元)等级61560~70黄土较稳定820小15~201050~60黄土较稳定1030小20~4045~11545~55黄土、砾卵石不稳定620小85050~60粉土夹碎石不稳定660小204065~75黄土、砾卵石不稳定825小6KLH6何家沟斜坡黄土滑坡303050~60黄土不稳定410小7KLH7松树沟小学西北侧斜坡黄土滑坡203060~70黄土较稳定610小8KLH8关扎常家坪斜坡黄土滑坡5012055~65黄土、砾卵石较稳定21180中合计69355附表4 康乐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基本特征一览表序号 编号 泥石流名称 沟口位置1KLN1阿羊沟泥石流虎关乡吴坪村2KLN2下沟泥石流虎关乡下阿羊沟村3KLN3齐家沟泥石流虎关乡吴家坪村五组4KLN4马莲滩沟泥石流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