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_第1页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_第2页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_第3页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_第4页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摘要]针对当下爱国主义所面临的新挑战,通过法治引导爱国价值观和规范爱国行为十分必要和迫切,这就要实施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它表明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具有可行性,而法律也势必要体现爱国精神,并要求在法治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具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特征,它能够实现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的现实目标。通过构建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多部门协作教育模式、打造融媒体宣传学习平台等路径,切实推动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实施。[关键词]爱国主义法治教育 爱国主义 法治爱国主义是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纽带,可以凝聚民众爱国共识、塑造民众爱国之魂。当前,各种非理性爱国行为和对爱国主义“合法性”质疑等现实问题,对爱国主义本身造成了较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法治来规范民众的爱国行为,引导人们的爱国价值观念。国内学术界关于爱国主义与法治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研究如何将爱国主义纳入法治教育尚显不足,甚至还存在对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质疑之声。因此,有必要对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切实推进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一、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基本含义所谓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是以爱国行为的合法性要求为教育出发点,对公民进行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法治知识教育,培育公民的爱国主义法治观,引导公民的爱国言行,使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教育活动。1.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理论前提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性是开展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往,基于对爱国情感的道德定性及对法治文明刚性的理解,人们研究爱国主义和法治,大多是从各自属性和职能进行区分,较少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研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法治轨道,学术界开始聚焦于爱国主义与法治关系的议题,探讨两者的融通性。比如,在政治层面,爱国主义与法律具有价值同向性,都是国家意志和利益属性的集中体现,同为调节社会和引导公民的必要手段;[1]在伦理层面,法律内在的价值追求与独特作用,使法律负有保障爱国主义的伦理责任。[2]在法律层面,法与其所依赖的国家政权在本质和职能上具有一致性,为爱国主义融入法治赋予了法理正当性,爱国成为普遍行为规范而非偶尔善行;[3]等等。这表明,爱国主义不仅不排斥法治,反而更需法治的保障和引导,同时法治也不能缺少爱国主义的支持,两者的融通关系为开展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奠定了基础。首先,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性说明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具有可能性。法治是以法的理念和精神规范人的行为的活动,追求规则之治、理性之治和文明之治,法治的强制性力量可直接将爱国主义内含的“应然”转变为“实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爱国主义的道德要求变得更加具体和明确,能直接作用和影响人的爱国行为。同时,借助法治力量规范人们的爱国行为,能有效引导人们理性爱国,有助于爱国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实。其次,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性意味着法律制度势必包含和体现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国法律制定的精神原则,不存在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国家法律。从国家与法的关系来看,法律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体现国家的精神利益,法律制度及其内容都会对其有所反映。从法与道德关系来看,法律本身具有伦理道德性,法律与道德两种主要社会规范能有机结合。爱国主义在法律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爱国主义构成法律制度的道义基础,爱国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热情是法律维护爱国主义的精神来源;二是爱国主义是被制度化的道德规范,这种被规范化的爱国主义构成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爱国主义与法治的融通性要求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必须具有多元化教育思维。爱国主义法治教育要求教育主客体能够正确运用法治思维来看待和处理涉法的爱国主义道德问题,涉及道德判断和法律推证两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因而,它是道德思维和法治思维共同作用的复合型思维,其中以法律行为、法律规范以及将这两者有效勾连的法律逻辑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构成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法治思维,对爱国主义道德精神和道德理念的感知、体验和判断则是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道德思维。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必须同时遵循道德思维和法治思维的规律,以此观察和判断道德关系和法律现象,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2.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在思想道德领域的现实需求,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转化为道德和法律协同的教育实践活动。爱国和法治同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素,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以法治来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法治意识,实质是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标,塑造公民爱国主义的法治观。必须指出的是,爱国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意识层面质的规定,它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和要求能够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我国,爱国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以,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所追求的爱国价值观,首先具有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立场坚定、信念过硬、品德良好、思维科学,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价值基质。此外,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所传递的爱国价值观,必须与法治精神保持高度统一,即树立爱国主义法治观。全球化时代,缺乏法治意识和法治引导的爱国情感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一是容易做出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背的消极、偏激行为,二是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做出有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只有在法治框架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以制度化力量来维护爱国价值观的道德内容和要求,以法治力量弘扬中华美德善行,才能引导爱国主义健康发展。所以,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领会法律法规的爱国精神要旨,自觉践行法律制度规约下的爱国价值观。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就是在法治要求下,教育人们坚定捍卫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以法治之力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爱国主义思想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和理性的爱国价值观,筑牢主流价值,巩固思想防线。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实质是一种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教育活动。3.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育人特征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强化教育对象的爱国主义法治意识,包含着深刻的育人内涵。首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特征。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追求的崇高道德,爱国主义满足了公民对国家的情感、期待等精神性需求,爱国是公民的一种基本需求。由于法治与爱国主义是融通的,所以,法律肯定和维护公民的爱国基本需求,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爱国主义的基本权利,维护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不受伤害。[4]从这个意义上看,实施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受教育者明确法治可以满足公民爱国的精神需求,还可引导其全面了解法定的爱国权利和义务,如通过《国徽法》教育,使教育对象了解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表达爱国情感的权利是法定的。其次,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育人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教育推动人的综合素质协调均衡发展,包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爱国主义法治教育要求公民掌握与爱国相关的法治知识,系统了解宪法、法律法规对爱国主义意涵的诠释,深刻认识法律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承载和价值体现,任何违背国家法律的行为都不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法治教育还注重培养人们的爱国法治思维,避免思维决策过程中各种错误因素的干扰。因此,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爱国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法治素质等爱国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总之,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满足了教育对象的爱国主义的权利需求,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爱国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又以法治来促进和保障公民爱国的基本权利,提高受教育者爱国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个教育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特征。二、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当前,爱国主义面临着国际社会环境变迁、安全局势紧张、社会多元化思潮涌动、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突出等复杂问题,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以及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体现了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重要价值。1.以法治规范爱国行为之需当下,非理性爱国和对爱国“合法性”质疑等问题,对人们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造成一定的困扰和迷惑,亟须以法治来规范公民的爱国行为。非理性爱国源于对爱国认知和理解的偏差。由于“传统爱国主义文化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情感呈现”,[5]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和累积,爱国情感深刻影响每一个共同体成员,情感是爱国主义的感性基础。但是,爱国情感具有盲动和易变的特性,有可能演化为民粹主义情绪,甚至成为阻碍和破坏国家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力量。[6]我们尤其需要警惕和防范举着“爱国”旗号的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此类“以爱国之名”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利益的社会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国”。爱国需要讲“原则”、谈“规则”、明“界限”,这就是爱国的理性追求。理性是制度和规则的基本属性,法治是理性产物,形成良好的公共生活规范离不开法治,法治满足了民众对社会公共理性、基本人权保障、和谐有序的治理期待。对于爱国主义,有学者呼吁,“法律以在相关领域、相关法律部门设定义务或授予权利的形式来维护爱国主义情感”,[7]“通过法律法规等方式,向大众明确规范什么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什么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什么样的爱国行为是理性的,什么样的爱国行为是不理性的,使大众廓清认知、警惕误区”,[8]从而保障民众的爱国言行符合法治的正当性要求,使广大民众以积极理性的心态投入爱国报国行动之中,营造文明有序的爱国主义社会风气,同时坚决反对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倾向。因此,以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来引导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使广大民众有序合理地参与爱国主义的社会活动,显得尤为必要。2.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之需国家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基石,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当前,因国家领土和主权等安全问题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叠加:我国周边地区安全冲突持续存在,企图分裂中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尚未停止,一些国家长期干涉中国台湾问题,以网络攻击、网络刺探来窃取国家情报和秘密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为复杂,西方国家不断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瓦解我国的价值共识、消解我国公民的国家意识等,严重影响了我国道德文明生态环境。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安全法》为总纲,以《反间谍法》《反分裂国家法》《反恐怖主义法》为基石,覆盖网络、核能、生物、信息等多领域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但是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尚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社会大众尚未完全树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安全共识。如何有效教育国民理性面对国土、国防安全等重大安全事件和热点问题,合理运用法治话语、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表达和践行爱国主义,需要加强以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引导人们明确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科学内涵,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法律及相关制度知识,按照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合法、正确地表达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非理性爱国。3.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之需在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中,青少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总体上看,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积极向上,但是由于身处复杂的时代环境和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对其树立正确的爱国价值观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网红”文化,其泛娱乐化、低俗化、非主流等特征存在解构青少年爱国价值观的潜在风险;自诩“无欲无求”的“佛系”、“丧文化”、“躺平”等亚文化侵蚀着青少年应有的奋斗、自强和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意识。如果任由这些消极情绪和心态滋生蔓延,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理想信念的塑造,继而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事业发展。因此,爱国法治观塑造对于青少年群体显得尤为迫切。对青少年爱国意识的培育,需要讲清讲透爱国之“理”和“据”。而要讲清楚这其中的因果关系,需要充分阐发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法治的高度弄清楚“爱国之义”的内涵,这个教育过程就是道德与法治协同教育的过程。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同时追求“正确认识自我和国家关系”及“如何正确处理自我与国家关系”两个目标,要求受教育者做到依法爱国、依法护国、依法强国和依法富国,也就是确立爱国法治意识,而当前这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够的,所以培育青少年爱国法治意识就需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三、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爱国主义法治教育能否在实践中取得应有成效,需要对其实践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扎根于现实基础的实践性活动,现实的教育基础和条件为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实践知识、实践基地和人员保障。1.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体系的支撑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有爱国主义法治内容的支撑,这主要包括与爱国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知识、对破坏爱国主义行为的法律规制和惩处规定等。宪法、法律法规及其他法律指导性文件中与爱国相关的制度性规定,为构建爱国主义法治知识奠定了基础。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宪法》及相关法的基本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法治知识。《宪法》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爱国基本义务,《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刑法等法律也有公民爱国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所提到的“侮辱国歌罪”就是对公民或团体奏唱和使用国歌存在的不当行为的惩处。其次,《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分裂国家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这些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的最高利益,属于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重点法律,也是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必须详细讲解的核心内容。此外,地方性法规和条例所规定的与爱国相关的制度性内容,如《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文件,该地区的大中小学可有选择性地将其纳入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内容。再次,党内法规制度对社会价值认同具有先导作用,它聚合爱国核心价值认同和社会价值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制度化体现,所以,党内法规制度与爱国主义本质要求具有同质性,党内法规制度中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法治内容相当丰富,绝大部分是关涉国家利益的法律制度性规定,但是这些知识点较为分散,需将其系统化、专题化,形成法律位阶清晰、法律义务权利明确、爱国主义导向鲜明的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爱国主义法治知识不能简单照搬法律法规,而是要有所取舍和精简,它以教育对象的爱国情感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法律制度文本为依据,侧重于法律文本中对爱国主义弘扬和保障方面的特定内容。所以,爱国主义法治教育主体不仅要准确把握法律制度中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和话语表达的基本涵义,正确理解法律背后的爱国精神要旨和行动要求,还应根据受教育群体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具体要求,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讲授爱国主义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价值观。教育者不仅要使教育对象形成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道德自觉,还需要学好用好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法律制度知识,在现实中践行爱国主义,做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爱国者。2.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多部门协作教育模式爱国主义法治教育面向的主体是多方面的,因此,爱国主义法治教育须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各相关部门应有区别地采取相应的教育举措,但毋庸置疑,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重点。所以,应构建以学校为主的多部门协作教育模式。目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安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思政课教师具备承担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资质和能力,但现实中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对教师法律知识水平的客观需求,这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师对有关爱国主义的法律制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还不够,爱国主义法治知识较少融入课程教材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所以要有针对性地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爱国法治知识储备,优化其知识结构。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本质和目标,逐步建立以爱国为专题的法律知识储备库,挖掘和梳理与爱国相关的法治知识点,系统学习爱国法律法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内容部分要与爱国主义道德结合起来讲授,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法治知识理论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其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以案说法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爱国主义法治的核心思想准确传递给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形势与政策走向,搜集、整理和筛选有用的授课信息和数据,及时吸纳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度知识,充实与爱国相关的法治知识储备。再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严格教学质量管理,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教师要利用进修、访学等机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此外,教师还要批判性地借鉴吸收国外同类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成果。比如,美国以国民教育立法来保障和推行爱国价值观教育的做法;[9]新加坡注重法治结合德治的形式开展和推进爱国价值观教育的做法;[10]法国通过学校集中教育来增强公民意识,塑造法国的国家公民观等经验和做法。[11]这些都对我国开展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最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规划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结对共建、校地合作等多样形式开展大中小学跨学段交流研讨,加强学段衔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具体要求来进行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比如,针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法治教育,教师应侧重于从日常养成习惯着手,如参加升国旗仪式是法定义务、爱护国旗国徽是公民法律责任,等等;而针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应结合实际讲授爱国主义的法律法规。3.打造宣传平台扩大爱国主义法治辐射力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对于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教育民众接受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