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神农的传说,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起,农业就2、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取得的。4、中国农业经历了“”的原始阶段。5、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的耕作方式。6、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7、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8、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为主。9古代国家通过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事实上,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是农耕者的劳动。10、,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1、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12、劳动者的,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13、过度征发的徭役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的直接原因。1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15、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16、由于地主阶级是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17、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进步的。18、李冰主持的和郑国主持的,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19、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现今、。20、古人赞颂:“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2、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3、从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4、在,发现了骨梭、骨针等器物,说明当时已经萌芽。5、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和。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半个割裂的茧壳,说明当时已经开始。6、“国有六职”指。7、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8、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9、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的遗物。10、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全国设铁官处。汉代冶铁开始使用做燃料。11、东汉初,南阳太守创造出借用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12、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剑和青铜镞,表面都有一层,这是一种相当先进的青铜防锈蚀的技术。13、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早期的瓷器不过是一种釉陶,又称作原始青瓷。14、从到,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15、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16、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17、唐代晚期,长沙铜管窑首创,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18、河北河南江西浙江陕西等名窑闻名天下。19、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四民月令》的“四民”指士、农、工、商,主体是。2、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它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有关。其中,和势力最为强大。3、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又专门的管理机构,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处。4、六朝时代,形成了民间集市——。《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也实行行政管理。5、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7、五都是。8、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也是“雄富冠天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的政策。2、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3、《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4、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5、秦始皇时代反秦力量主要活动于。应当看到,秦王朝的失败,是秦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6、秦律中的《》,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7、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①②③④这就为国家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1953、6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内容:特点:总路线规定了两个方面的任务:
①实现工业化,即发展生产力。
②进行三大改造,即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体两翼”。三大改造极其意义:改造:①对工商业的改造: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政策:实质: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对农业的改造必要性:农业的落后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形式:③对手工业的改造:形式:意义: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样,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改造后期出现的问题: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初期的成功探索(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时间:内容:意义: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中共八大时间:1956、9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②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2、中期的挫折和失误挫折与失误出现的原因: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②在理论上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③文革期间,政治动荡表现: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与影响:3、后期的纠正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十年建设成就:①②③④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2、经验教训:(1)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2)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4)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发展生产力。(5)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工作重点的转移(1)时间:1978年12月(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3)内容:①②③④(3)转移: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伟大转折:(2)历史性转变:(3)开辟道路,揭开序幕:(4)光辉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3、经济体制改革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三农问题)改革原因: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2、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地主土地私有制——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改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意义:变革调动改变推动测一测: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情况是:()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延伸:三农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结合当前农村的形势谈谈农村改革的方向。方向措施:1、落实农村的基本政策2、深化农产品的流通体制,3、推进农村的科技改革4、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5、扩大农村的对外开放6、把农民的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7、继续减负、扶贫等(2)城市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措施: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思考:区别近代史的对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的不同?①前提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②性质不同。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③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看一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大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政策落实到实践中。后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歌词歌颂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反映了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拥护。小测试:1)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A、肯定了经济八进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C、让世界认识中国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A、广东、浙江 B、广东、广西C、广东、福建 D、海南、福建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①②③④⑤⑥意义:中共十四大: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容。②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③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复习提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分散的文明古代五大文明摇篮:、、、、古代五大区域文明:、、、、文明区域的基本特征: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接触和交流都十分有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原因:①生产力的进步(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②剥削方式的变化:农村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③市场的扩大:地方市场逐渐向区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扩大④科技知识的普及。新航路的开辟及影响1、背景: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增加资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直接原因:商路不畅引起的商业危机;条件:客观方面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地理知识的进步,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等③科技的发展如罗盘针的普遍使用等;主观方面:①葡、西两国已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权,完成中央集权;②葡西两国热衷于传播天主教。2、过程:和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探寻新航路:1487年,从里斯本出发,1488年抵达非洲南端的;1498年,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的。西班牙探寻新航路:1492年,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1519—1522年,率领船队,穿越了、和,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引起了“价格革命”。表现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投机活跃,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总之,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海上马车夫”——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①②③④⑤(荷兰是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政权后的普遍特征,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17世纪的殖民掠夺是荷兰人的“专利”。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的崛起和殖民霸权的角逐1、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早在,葡萄牙就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殖民据点。2、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和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的。到,西班牙殖民者已在中南美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3、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加入了殖民扩张的行列。4、英荷战争: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1652年英荷战争爆发,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英国取胜是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的必然结果。5、英法战争: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法战争实质上反映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三、“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含义: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条件和前提:资金和市场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技术条件(手工工场的发展)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成果。②③④⑤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打造“世界工厂”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法制方面:外交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结果: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条件及过程:19世纪6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的重要保障。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问题:(参见p89页“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点。”)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政治前提:直接原因:物质基础:2、过程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略)3、影响:①②瓜分世界的狂潮(自己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根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必然结果。时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结合知识结构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含义:①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为标志)②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标志)国际关系上: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成为它们经济上的附庸(以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为标志)。评价:①进步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结束了世界各国和地区长期孤立闭塞的状态,使各地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扩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传播与融合,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②局限性:这种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基础上,给落后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是一种不公正、不人道的现象。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复习提纲)一、“自由放任”的美国及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①原因: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②特点:③影响: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打起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对西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不能挽救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学说应运而生;加速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走向战争。2、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①②③3、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①②③④(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933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新政开始只是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1、阶段:第一阶段及任务:第二阶段及任务:2、内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3、影响:(参见课本p100页自我测评第二题)①从实质上看:②从现实影响上看:③从深远影响上看:4、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5、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形成: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提高,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表现:①②③3、与西欧国家不同之处:4、本质:虽然美国在新兴工业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关键生产部门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具体措施自己识记)(一)美国1、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2、从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风靡美国。按照此理论,避免战后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因此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解决来促进生产和消费。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和“”施政纲领。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和并存的困境。4、里根上台后,采用学派和学派的主张,经济开始回升。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的经济政策,美国经济再度繁荣,进入了一个“”时代。“新经济”表现在:①②③④“新经济”的“新”体现在:①②③“新经济”的本质:①②③(二)英国1、1945年英国上台执政,政府掀起了浪潮,促进了战后初期经济的复兴。2、保守党上台后,形成了与相结合、与相结合、与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3、1979年,以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政策,财政由亏转盈。(三)法国1、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的发展方针。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与相结合、与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3、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的国家,法国的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四)联邦德国1、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为特征的,建立介于和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和世界第经济大国。(五)日本1、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实行“”,形成型市场经济。2、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经济大国。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复习提纲)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②③④⑤⑥2、内容:①农业上:②工业上:③产品分配上:④劳动方面:3、评价:①进步性:②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甚至在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这些非常措施不但没有收缩,反而加强,打击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捷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危机:战争使苏俄经济濒临崩溃;1920年~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许多工人被迫改行,工人队伍涣散;②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发生暴动;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2、时间: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3、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商业:④分配:4、评价:(实践证明,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转变,也进一步证明了包括列宁在内的许多人曾经持有的“直接过渡”的思想是错误的。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一定程度地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参见p118页自我测评)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1、工业化建设背景:①②③特点:时间:成就:①②③④弊端:2、农业集体化背景:①②直接原因:时间:成就:弊端:(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主导地位。)二、斯大林模式的含义及形成原因1、含义:2、成因:三、斯大林模式的表现高度集中是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1、建立的标志:2、表现:(1)经济上:①②③进步作用: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配合工业化,牺牲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政治上:进步作用:弊端: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社会缺乏民主,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思想文化上:进步作用:弊端: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①经济改革:农业(突破口)措施:工业措施:②政治改革:2、结果:收效甚微。3、原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同样因为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4、评价:(参见课本p126页)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经济方面:2、作用:①②3、局限:①②三、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老人赡养服务及医疗护理合同4篇
- 2024年度电商平台系统开发与运营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商铺买断合同范例
-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投资理财担保协议范本3篇
- 2024山地租赁协议范本生态旅游项目合作框架2篇
- 2024版二手房买卖交易附带家具与家电配送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度新型环保三轮车所有权转让及售后服务协议书3篇
- 预付款合同范例养鱼
- 旧玻璃大门转让合同
- 2024年装配式建筑劳务分包合同规范2篇
- 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秘书资格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 大秦线更换道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报告参考模板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河南县级卷)
- 机电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1
- GB/T 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 GB/T 15596-2009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
-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 FZ/T 64078-2019熔喷法非织造布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专题)课件
-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