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_第1页
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_第2页
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_第3页
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_第4页
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引言经济学思考: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后的货币市场发展空间都有哪些?——马克思在论述银行制度时,对银行的社会公共职能作过淋漓尽致的表述。他说:现代银行制度从私人资本家和高利贷者手中剥夺了资本分配这样一种特殊营业,这样一种社会职能;银行制度用各种形式的流通信用代替货币;银行制度成了社会范围的公共簿记和生资料的公共的分配形式,但是,马克思指出,这些“只是形式而已”。通过现代银行制度把全社会的资本动员起来,形成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的高度集中和充分利用,在逻辑上是可能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从来也没有出现过那种无所不能的景象。马克思指出“社会公共的”只是一种形式,不仅在本质属性上讲,银行制度不会改变经济所有制的关系,“社会公共的”是一种表象;从一般形式上讲,“社会公共的”只是体现在网络和工具的公共性上,而货币资金的支配并非是公共的,至少难以体现真正的“公共性准则”。在私人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银行制度没有达到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期望的“社会公共”的梦想,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体制中同样也没有达到过事实上的“公共”。前苏联1925年实行信用改革,把一切信用集中到银行,历史证明事与愿违;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是实行单一的国家银行制,强制取消各种商业信用,既不存在有组织的货币市场,也不允许发展民间自由借贷。几十年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失去了货币的支持,其结果是银行无法长期随过分的超贷,企业负债单一、结构僵化,整个经济效率的低下。但是在强制性的货币市场压抑体制中,只要有货币存在,只要货币的支付职能不变,对货币市场的需求以及城镇组织的货币交易仍然顽强地表现出来,无论采用何种限制手段也难以摧毁货币市场存在的基础。几百年的世界经济史证明,现代经济和现代银行体制下,货币市场不仅顽强地延续下来,而且不断获得新的生机。现代银行制度就其功能和使命来说,覆盖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但就其金融结构和融资管理来说,必然在金融领域中留下相当大的空同,而且经济越发达之后,银行无法覆盖的空间越大,从17世纪中期产生了中央银行制度以后,构成了分层控制的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在银行体系中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货币转移并不是自动实现,而是有选择性的,含有目标冲突的,其间必然要有一个市场作为货币供求的缓冲地带。众多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经常性的资金余缺也需要有一个调节渠道,为了保持合理的支付准备金额度,银行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头寸”调齐,尤其是经济波动过程中,能否得到适时的支付手段,可能决定着银行的命运。银行和金融机构面对着客户群,资金的分布和回流有着时间上的差别和空间上的距离,而且还有资金成本和收益的不同选择目标,不存在“同质性”的供给标准和需求标准。社会各经济部门都有不同的货币供给力和吸收能力,短期的分散的数额不大的货币供给,是一种社会可利用的资源,用适当的形式可以转化为大有作为的投资。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只要存在一定的空间,如同商品市场一样,就一定会产生交易行为,只要有交易就会出现市场。在特定时期中的物资配给制即使非常严厉,也取消不了市场的补充机制,同样资金的配给制或者银行借贷制,也同样覆盖不了整个市场空间。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在以现代银行制度为中心的金融结构中,货币市场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国的金融结构有其特殊性,也有广泛的代表性,对欧洲许多国家的金融制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巩固早期的私人银行业是和金匠业混合在一起的,到了18世纪20年代,越来越多的银行放弃金匠业务,发展银行专长的信贷和投资业务,即现在所称的“批发业务”,不少银行把票据清算业务从银行转让出来,交给专门机构去做。1773年伦敦成立了“票据交换所”,伦敦36家银行中有31家加入了票据交换所。1800年左右,商业汇票已经广泛地使用,票据贴现成为工商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重要来源,贴现市场成为英国传统货币市场的组成部分。185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银行达到过409家。伦敦票据交换所的会员银行、贴现商和承兑商,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贴现商至今仍然是唯一能够获得英格兰银行再融通资金的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也借以调节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维持有秩序的货币市场。1877年英国政府首次发行国库券筹措资金,此后政府广泛地采用短期公债作为筹措资金的工具,贴现商将国库券作为买卖交易的重要筹码。英格兰银行发生国库券时,贴现商可以按银行标售价购进,贴现商持有的国库券成为二级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会员银行也可以从英格兰银行的标售中购得国库券作为流动资产,或者代客购进国库券,待后向金融机构和其他购买者推销;商业银行资金充裕时,可向贴现商或从二级市场购进国库券或商业汇票。贴现商不仅是英格兰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桥梁,也是英国货币市场组织结构中的中坚力量。英国伦敦不仅是国内的货币市场,也是国际性的货币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伦敦货币市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有商业汇票市场、国库券市场、地方政府借款市场、银行同业市场、英镑可转让存单市场、美元可转让存单市场、欧洲通货市场和公司相互融通市场,货币市场融资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1979).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得中央银行特权以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离成二级银行制。西欧各国相继仿行英国银行体制。西欧国家早期的存款银行不是经营贴现或贷款的银行,他们提供银行账户转账,要求存人百分之百的金属货币,并且付款人和收款人同时去银行,还要与公证人会面。早在1614年荷兰的银行进行了创新,银行内部划分为两个部门,一个部门办理汇兑,叫汇兑银行;另一个部门是贷款银行。银行提供贷款,一般是要求借款人凭金银块或硬币作抵押,银行才提供可转让的票据,期限可以是6个月。到了18世纪,用纸币代替大量金银,取代了复杂的铸币兑换,银行掌握了票据贴现的技术,并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工具对市场利率与信贷需求作出反映。在工业革命中,银行通过动产抵押贷款投资于公共工程、铁路、港口和公用事业,还从事债券买卖投机,银行从政府获得了某些特权,扩大了分支机构网络,形成了银行不可动摇的地位。西欧各国银行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没有取代货币市场,短期资金的融通仍然依靠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存在显然有其内在的经济根源。美国的金融业历来有高度的开放性,竞争激烈、机构众多,融资方式复杂。美国有高度发达的货币市场结构,纽约是国际货币市场中心。美国特殊的联邦银行制度,银行在各州设立机构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银行业与证券业进行分业管理,政府通过金融监管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为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美国的商业银行都是独立经营的公司组织形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商业银行不承担资金供给义务;美国的工商业有稳定的资本金制度,主要通过市场筹资来获得资金,这就为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美国短期融资规模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3.8%(1981),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的发行量,1979年为1228亿美元,到1993年(8月)上升到5450亿美元,它为高等级公司提供了一种较银行借款更便宜的筹资途径,即使是中低等级的公司也能够在商业票据市场中筹集到资金。美国联邦政府及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及地方自治机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外国政府及外国中央银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及代理机构、联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商及经纪商等,都以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或资金需求者参与货币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买卖。在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要交易品种有:联邦资金、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欧洲美元、国库券、附买回约定债券、国库券期货契约、联邦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及商业本票等等。高度发达的货币市场,为美联储调节经济活动提供了灵敏的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环境,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互相融通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为储蓄者、投资者、咨询中介机构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和资金价格形成机制。日本的货币市场发展也比较早,但形成规模还是最近30年的事情。明治以前,日本商业习惯于现金交易和信用记账方式。明治以后,票据交易逐渐进入商业界。1879年16家银行在大孤成立了票据交换所,1877~1887年票据交换制度已经普及,同一银行系统内的票据差额清算可以在票据交换所完成,但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融通还不通畅;1880年在大孤首先成立了办理异地间汇兑业务的汇兑交易所,接着又成立了买卖票据的票据交换所。结语1882年政府制定了汇票期票条例,给予票据以法律依据,日本银行也开始实行票据贴现制度,普及票据交易。1897年以后,各地均设立了票据交易所。1902年模仿伦敦的货币市场形式,出现证券经纪商(相当于现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