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分区H7路工程第5页共20页第四册W分区H7路工程第八分册高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W分区H7路工程工程概况项目建设背景1)重庆直辖市重庆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近年来,重庆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根据国家“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重庆市肩负着深入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成为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的“发动机”和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历史使命。在2010年2月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络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2)西永园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西永园区)成立于2005年8月,是国家发改委审核的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微电子产业园是重庆市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西永园区位于重庆主城西部,规划面积43.8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26.9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7.4平方公里,寨山坪生态区9.5平方公里。西永园区地理区位和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毗邻重庆大学城和“渝新欧”铁路起点站团结村铁路口岸。西永园区得名于第一个落户园区的8英寸芯片也即微电子项目。主要承担重庆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历史使命,历经了从高新技术产业向信息制造业再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2010年,国务院批准在西永园区内设立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产业发展完善了功能,并迅速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贸易基地。2015年,西永微电园被纳入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要承接地;2017年4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西永微电园中14.97平方公里纳入自贸区范围。西永园区连续八年实现了经济高增长,2018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724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值2222亿元,在全市占比提升至42%,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3)西永W分区W分区W分区图1-3西永W分区区位西永综合保税区位于重庆市西永组团南部,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分A、B两区,位于寨山坪山体两侧,两区之间设立专用保税通道连接。作为国内目前开放层次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西永综合保税区具有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服务四大大功能,形成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口岸作业等九项职能。W分区位于综保区B区北侧,既是西永微电园的产业区,也是西永组团的重要产业区,所以应继续发挥其产业集聚优势,提升生产服务功能。西永W分区规划用地性质以西永综保区配套居住、工业用地功能为主,兼有公共服务、仓储、市政设施、绿化等用地功能。1.2项目概况西永W分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西至大学城东路,东至寨山坪,北至220千伏陈田南高压走廊,南至综保区A、B连接道,规划总用地面积386.80公顷。图1-4西永微电园W分区H7路区位图W分区道路网呈网格状,形成本片区“七纵十一横”的路网结构,七纵自西向东依次是纵一路、Z1路、Z2路、Z3路、Z4路、H7路、Z6路,十一横从北往南依次是2号路、H1路、H2路、H3路、H4路、H5路、H6路、H7路、坪山大道、H8路、H9路。根据建设单位进度安排,本次设计为H7路。W分区H7路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整体呈东西走向。本次H7路设计起点起于纵一路交叉口,桩号为K0+015.865,由西向东依次与Z1路、Z2路、Z3路、Z5路、Z6路相交,止于H6路交叉口,桩号为K1+895.127,道路设计全长为1879.262m。本次设计H7路分为两段,以H7路与Z5路为界:第一段桩号K0+015.865~K1+056.499,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2m,设计车速为40km/h,双向四车道,道路设计全长为1040.634m;第二段桩号K1+056.499-K1+895.127,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4m,设计车速为30km/h,双向两车道,道路设计全长为838.628m。本次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管网工程、桥梁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配套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重庆市西永组团W、V、U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1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坪山大道施工图》【重庆市设计院2017.11】⊙周边其他项目阶段性设计资料⊙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Z3路、Z5路二期、H7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本项目高边坡支护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其他有关资料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各项设计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标准,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高边坡审查报告意见及回复1.完善方案设计图说;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2.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稳定性;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完善。3.进一步完善压实填土设计;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4.进一步完善坡顶坡脚安全防护措施及截排水方案;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5.加强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变形监测;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补充加强变形检测相关内容。6.完善施工要求;进一步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要求。回复:已根据专家意见,在高边坡设计说明中完善填方边坡段填筑材料、压实要求、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4.道路高边坡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高边坡界定范围规定如下: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8米。同时,超限高边坡范围规定如下: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12米。本次设计的H7路高挖方边坡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表4-1高边坡分布表编号桩号位置边坡高度(m)长度(m)岩土类型立面面积(m2)安全等级1#边坡K0+850~K1+20左侧8~9170土质填方边坡1530二级2#边坡K1+88~K1+220左侧8~9132土质填方边坡1190二级总计3022720同时,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岩质边坡高度≥30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m且土层厚度≥4m,土质边坡高度≥15m均为超限高切坡,填方边坡高度≥12m为超限高填方。本次设计H7路无超限边坡。5.高边坡路段地质评价(以下内容摘自工程地勘报告)5.1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交通条件较方便。道路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Z3道路整体地形东高西低,呈南北展布。Z5路(二期)道路路线区整体地形西高东低,呈北东向展布,H7Z3道路路线区整体地形北高南低,道路呈南东向展布。其地貌形态及特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部份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路线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浅丘地形,场地地形坡角变化较大,沟湾处0~10°。地面坡角多在5~30°之间,局部为50~65°,沟槽地带农田密布,呈台阶状分布。5.2气象及水文5.2.1气象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出现日期:1953年7月。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8.1℃。湿度:年蒸发量(毫米):1079.2毫米;最大年蒸发量(毫米):1347.3毫米,出现年份:1959年。平均相对湿度(%):79%;每年平均绝对湿度(hpa):17.7hpa。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其中1998年降雨量最大,为167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年平均风速(米/秒):1.39米/秒。年最大风速(米/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场区近邻无污染源。5.2.2水文勘察范围内道路地表水系为二级支流石家河(现为曲水沟)。5.3地质构造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岩层呈单斜状产出:H7路岩层优势产状倾向为110°,倾角5°。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路线区岩体中见两组裂隙:第Ⅰ组裂隙:倾向为275°,倾角为75°,裂隙间距0.5~8.0m,裂隙面张开宽度0~8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30~10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第Ⅱ组裂隙,其倾向为30°,倾角为75°,裂隙间距1.0~15.0m,裂隙面张开宽度0~6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20~8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5.4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5.4.1第四系土层(Q4)素填土(Q4ml):棕红色~棕褐色。由泥岩和少量砂岩块石、碎石、水泥块、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0~150cm,含量为20~60%。分布不均。棕树湾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程范围回填时间约8年,稍密,稍湿;Z3路、Z5路二期、H7路道路绝大部分范围回填时间约1年,结构松散,稍湿,局部回填时间约1个月或10年。属机械抛填形成。钻探揭露厚度为0.11m(ZY332)~9.79m(ZY38).该层主要分布于Z5道路(二期)K0+240~K0+465、H7道路K0+18~K0+40、K0+170~K1+290、K1+305~K1+520、K1+570~K1+750、K1+800~终点,Z3道路K0+350~K0+475、K0+550~K0+625、K0+715~K0+760、K1+380~K1+725、K1+825~终点;淤泥(Q4h):褐黑色,含有机质,具臭味,流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52m(ZY64)~0.85m(ZY62),该层分布于农田表层及鱼塘中;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h):褐黑色~棕褐色。成份较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呈软塑状,厚度较大时,上部呈软塑状,下部呈软塑状~可塑状。分布于曲水沟、水塘、农田及沟槽地势低洼处。钻探揭露厚度为0.56m(ZY66)~6.50m(ZY149),该层主要分布于Z5道路K0+460~终点、H7道路起点~K1+450段,Z3道路K0+550~K0+850,K0+930~终点。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1.3~1.8m,临近曲水沟及水塘范围附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2~3m;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较大范围主要分布于H7道路K1+100~K1+400段范围,H7道路K1+100~K1+400段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为2.5~6.5m;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棕红色。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10m(ZY75)~9.23m(ZY205)。该层分布于Z5道路(二期)K0+40~K0+200、H7道路K0+40~K0+70、K1+520~K1+800、Z3道路K0+4475~K0+550、K0+625~K0+700、K1+725~K1+825。~~~~~~~~~~~~~~~~~~~~~角度不整合接触~~~~~~~~~~~~~~~~~~~~5.4.2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J3sn-Ms):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86m(ZY7)~5.10m(ZY45);中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0.73m(ZY297)~29.47m(ZY5);该层分布范围广。砂岩(J3snSs):褐黄色~浅灰绿色。由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薄层~巨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砂土~碎块状,钻探揭露厚度为1.11m(ZY238)~9.41m(ZY365);中风化岩岩芯呈柱状,较完整。钻探揭露厚度为0.84m(ZY247)~17.14m(ZY289)。该层分布范围较广。粉砂岩(J3sn-St):灰褐色~灰绿色,由长石、云母及少量石英、暗色矿物组成,粉砂结构,薄层~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极软,岩芯呈砂土状,手捏即散。钻探揭露厚度为5.02m(ZY368)~7.91m(ZY370);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较完整。易风化,风化后强度极低,手捏即散,呈砂土状。钻探揭露厚度为3.06m(ZY369)。该层分布于棕树湾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程范围。5.4.3岩石风化程度及基岩面起伏特征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岩体较完整。勘察区基岩面起伏随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基岩界面一般在3~20°之间。5.5水文地质条件5.5.1地表水勘察范围内道路地表水系为二级支流石家河(现为曲水沟)。H7道路在K0+370~K0+440、K0+860~K0+920段与石家河(现为曲水沟)相遇,K0+370~K0+440勘察期洪水位为281.58~281.68m,最高洪水位为284.08~284.23m。K0+860~K0+920勘察期洪水位为285.95~286.02m,最高洪水位为288.45~288.52m。石家河设计为改道并作掩埋处理,该段石家河处理后对道路无影响。5.5.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本次勘察,全部钻孔按要求用水位观测仪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在溪沟及地势低洼处土层中存在孔隙水在溪沟范围附近、低洼区域的孔内见有地下水位恢复,但恢复较缓慢。填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雨季在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旱季和雨后数日水量减少。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填土取3.0m/d(经验值),泥岩取0.02m/d(经验值),砂岩取0.3m/d(经验值)。在填土层较厚地段、溪沟范围附近、地势低洼处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5.6水土腐蚀性评价通过在勘察期间的调查,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污染性水源,在拟建场地曲水沟内取1组地表水进行室内水质分析,其成果如下:表5-1地表水水质简分析成果取样地点PH值游离CO2侵蚀CO2HCO3Cl-SO42-Ca2+Mg2+mg/Lmg/Lmg/Lmg/Lmg/Lmg/Lmg/L曲水沟地表水6.982.360.00348.898.32172.55148.4213.22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环境类型属Ⅱ类。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微腐蚀性。地下水、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5.7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8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5.8.1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⑴素填土:因部分地段厚度较厚,为查明其均匀性,在4个钻孔中对填土作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根据测试成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B规定进行数理统计,实测锤击数按规定进行杆长校正后采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素填土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计算平均值前,已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其统计成果详见“素填土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成果统计表”,从统计表可知:锤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为3.87,锤击数变异系数范围值0.412~0.545,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为0.501,变异系数高,均匀性差。(2)淤泥质粉质粘土:在钻孔中采取原状粉质粘土7组进行了常规试验,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条进行数理统计,统计成果见附表4;根据统计成果:天然快剪凝聚力为16.35KPa,内摩擦角为10.59°,饱和快剪凝聚力为11.90KPa,内摩擦角7.56为°。压缩模量(ES1-2)为3.10Mpa,压缩系数(aV1-2)为0.60Mpa-1。根据淤泥质粉质粘土土工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建议: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50KPa。(3)粉质粘土:在钻孔中采取原状粉质粘土6组进行了常规试验,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条进行数理统计,统计成果见附表4;根据统计成果:天然快剪凝聚力标准值为22.28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13.47°,饱和快剪凝聚力标准值为15.85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9.48°;压缩模量(ES1-2)标准值为4.72Mpa,压缩系数(aV1-2)标准值为0.0.36Mpa-1。根据粉质粘土土工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建议: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5.8.2岩石力学参数确定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小,力学性能差,未取岩样作测试工作。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中等风化基岩:在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岩芯样109组,根据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数据,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条计算确定标准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frk—岩土参数标准值;—岩石试验参数平均值;—样本数;—变异系数。其中作用项取“+”,抗力项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参与统计的泥岩、砂岩各指标之变异系数小,所采用样品的试验值能反应场地内各岩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各条道路和各岩石的室内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见附表3.2-1和表3.2-4;根据统计成果汇总下表。表5-2各岩石的室内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参数取值表道路名称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体抗剪强度抗拉强度C(Mpa)φ(Mpa)H7路中风化泥岩5.393.380.36131°38’0.090中风化砂岩20.2814.581.59935°08’0.4145.8.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及原则如下:(1)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0.90进行折减确定,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石摩擦角平均值按0.92进行折减确定;(2)岩体内聚力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聚力平均值按0.30进行折减确定;(3)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按0.30进行折减确定。(4)挡墙基底与基底土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1.2.3选用、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选用。(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选用。(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质地基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1~14.3.1条确定:式中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折减系数,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性、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0.33,砂、泥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对泥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也可采用天然湿度抗压强度计算。根据岩土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勘察区内岩土设计参数值如下表所示。表5-3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指标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孔隙比液性指数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天然抗剪强度粘聚力kPa天然内摩擦角(°)饱和抗剪强度粘聚力kPa饱和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1-2MPa压缩系数av1-2MPa-1基底摩擦系数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现状填土19.50*20*///528225*/////淤泥质粉质粘土18.8019.10.890.805016.3510.5911.907.563.100.60/5*20*粉质粘土19.519.90.740.3516022.2813.4715.859.484.720.360.25*20*50*注:临时开挖坡率值:坡高小于5m,填土按1:1.50(高宽比),淤泥质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25(高宽比);坡高大于5m且小于10m,填土按1:1.75(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表5-4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界面抗剪强度取值天然状态饱和状态C(KPa)Ф(º)C(KPa)Ф(º)填土填土内部528225岩土界面1911159粉质粘土岩土界面2212179粉质粘土内部22.2813.4715.859.48淤泥质粉质粘土岩土界面12785淤泥质粉质粘土内部16.3510.5911.907.56表5-5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推荐表道路名称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基底摩擦系数水平抗力系数抗剪强度抗拉强度C(Mpa)φMPaMN/m3全线道路强风化泥岩350*0.1025°0.030.3030全线道路强风化砂岩400*0.1025°0.030.3535H7路中风化泥岩5.393.3812260.36131°38’0.0900.4560中风化砂岩20.2814.5852921.59935°08’0.4140.55300备注:(1)、结构面抗剪强度: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8°(经验值);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pa(经验值);Ⅰ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8°(经验值);Ⅰ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pa(经验值);Ⅱ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8°(经验值);Ⅱ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pa(经验值);(2)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值:强风化基岩按1:0.75(高宽比),中等风化基岩按1:0.30(高宽比);(3)边坡岩体重度取25.0KN/m3;H7路中等风化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60Kpa;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900KPa。(4)嵌岩桩基础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6.3.7条计算:公式:Ra=c1Apfrk+uc2ihifrki+ζsuliqik公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C1根据岩石强度、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端阻发挥系数,按表6.3.7-1采用;Ap桩端截面面积(m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frk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对于中等风化泥岩和粉砂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c2i根据岩石强度、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按表6.3.7-1采用;u各土层或各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hi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m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ζ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rk确定,按表6.3.7-2采用;li各土层的厚度(m);qik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当无实验条件时,对于钻(挖)孔桩按本规表6.3.3-1选用,5.8.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对钻孔作声波测井测试,其成果见下表。表5-6钻孔声波测井结果表孔号测试深度(m)平均波速(km/s)完整性指数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分类ZY1685.5~8.51.940.32强风化泥岩破碎8.5~26.02.720.63中风化泥岩较完整ZY2673.5~7.01.970.33强风化泥岩破碎7.0~19.02.700.62中风化泥岩较完整泥岩岩块波速值为3.43km/s。强风化基岩完整性指数0.32~0.33,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指数范围值为0.62~0.63,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6-1判定:场内强风化岩体完整性属破碎;中等风化岩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表3.1.7判定:强风化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其中:Z3路道路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20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20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Z5路(二期)道路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1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0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H7路道路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39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28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棕树湾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程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1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9.75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级,粉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00MPa,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5.8.5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如下:松土:沿线的淤泥,可挖性分级为I级。普通土:沿线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可挖性分级为II级。硬土:沿线的填土,可挖性分级为Ⅲ级。软石:泥岩、强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V级。5.9场地的稳定性评价5.9.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建工程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等;在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范围内场地现状稳定,适宜修建道路工程。5.9.2地震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经查明场内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滑坡、崩塌等问题;边坡为岩质边坡或土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由填土组成,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组成,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在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5.10道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K0+015.865~K0+060路堑段(代表剖面23-23’)该段长度约44.135m。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2.2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7.0m主要由强风化基岩和少量淤粉质粘土和风等化基岩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建议对填土、粉质粘土采用1:1.75,强风化基岩按采用1:1.00,中风化基岩按采用1:0.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基岩已出露,基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2)K0+060~K0+135路堑段(代表剖面24-24’~25-25’)该段长度约75m。地层由上覆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1~1.5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和右侧侧形成高0.2~1.2m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8°,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建议对粉质粘土采用1:1.75,放坡后作护面处理。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主要出露粉质粘土,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3)K0+135~K1+088路堤段(代表剖面26-26’~44-44’)该段长度约953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组成,下覆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0~7.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9.5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该范围拟建有1#~4#挡墙。对于填方填土厚度较大的挡墙,建议采用桩板墙支档,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的挡墙,可采用重力式挡墙,采用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H7道路在K0+370~K0+440、K0+860~K0+920段与石家河(现为曲水沟)相遇,。石家河设计为改道并作掩埋处理,该段石家河改道处理后对道路无影响。(4)K1+088~K1+254路堤段(代表剖面45-45’~48-48’)该段长度约166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组成,下覆基岩主要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5.5~8.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9.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该段地形坡度较陡,由于部分地段边坡岩土界面坡度较大,为了检算边坡的稳定性,现选择代表性剖面45-45’剖面按《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折线型滑动采用传递系数法隐式解,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1)(2)(3)(4)(5)式中EQEQEQ―边坡稳定性系数;―传递系数。Pn—第n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kN/m);Pi、Pi-1—分别为第条块、第-1条块的剩余下滑力(kN/m)。当Pi-1<0时,取Pi-1=0;—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kN/m);—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kN/m);-1―第-1计算条块对第i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第计算条块滑面粘聚力(kPa);—第计算条块滑面内摩擦角(°);Li—第计算条块滑面长度(m);—第计算条块滑面倾角(°),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同时取正值,滑面倾向与滑动方向相反时取负值;G—第计算条块岩土体自重(kN/m);Gbi——第计算条块附加竖向荷载(kN/m);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指向上方时取负值;外力方向倾斜时取其竖向分力;Qi——第计算条块水平荷载(含条块两侧界面水压力合力)(kN/m);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指向坡内时取负值;外力方向倾斜时取其水平分力;—计算条块号,从后方起编(前后相对位置以滑动方向为参照);n—条块数量。b.计算工况工况:自重+暴雨。c.计算参数的选取:填土界面饱和状态下内摩擦角填土界面饱和状态下粘聚力;根据代表性45-45’剖面计算成果(现有地面滑移)为0.955,剖面计算成果小于安全系数1.30,表明填土易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左侧设计采用4#挡墙支挡,建议采用桩板墙支档,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5)桥址区工程地质评价(K1+254~K1+304(代表剖面49-49’~52-52’)桥梁长度约50m。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通过地表调查,整体稳定。桥址区工程地质评价如下:0#桥台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3.0~6.5m。地形坡度一般为5~15°。通过地表调查,现状整体稳定。桥台为桩柱式桥台。建议以中风化基岩做持力层,采用桩基础,建议基础底面高程274m。1#桥台地层由上覆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下覆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地表覆盖层厚度为4.5~6.5m。地形坡度一般为5~16°。通过地表调查,现状整体稳定。桥台为桩柱式桥台。建议以中风化基岩做持力层,采用桩基础,建议基础底面高程272m。(6)K1+304~K1+500路堤段(代表剖面53-53’~56-56’)该段长度约196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3.0~12.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5.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该范围拟建有7#挡墙。建议采用桩板墙支档,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7)K1+500~K1+580路堑段(代表剖面57-57’~58-58’)该段长约80米。地层由上覆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组成,下覆基岩为泥岩。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3.5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7.0m主要由泥岩和少量土层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坡向南;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可知: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正交,为切向坡。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正交;Ⅱ组裂隙倾向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划分: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2°;中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中等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该段设计为挡墙,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建议采用基岩为基础持力层。整平后将在右侧形成高0.2~8.0m主要由泥岩和少量土层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坡向北;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可知: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正交,为切向坡;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夹角为24°,为外倾结构面,直立切坡可能沿Ⅱ组裂隙滑动破坏。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公式选择代表性58-58’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平面滑动公式:式中:γ岩体重度(KN/m3)θ外倾结构面倾角(°)取75°;c,φ结构面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取C=50kPa、Φ=18°;A结构面面积(m2)V岩体体积(m3);计算示意图如下:表5-7稳定性计算成果表如下:重度ρ(kN/m3)重量ω(kN/m3)滑移面长度l(m)边坡高度H(m)结构面倾角度(°)结构面内聚力C(kPa)结构面内摩擦角φ(°)稳定系数Fs安全系数25.02149.2887550181.181.30根据上述计算成果可知,直立切坡后边坡稳定系数为1.18,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表4.3.4确定: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2°;中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0°;中等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采用放坡+喷锚支护处理。粉质粘土采用1:1.75,强风化基岩按采用1:1.00,中风化基岩按采用1:0.75坡率放坡。(8)K1+580~K1+685路堑段(代表剖面59-59’~61-61’)该段长约105米。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组成,下覆基岩为泥岩。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4.5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5.0m由粉质粘土和强风化泥岩组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在右侧左侧形成高0.2~12m主要由泥岩和少量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9°,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可知: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为反向坡。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斜交;Ⅱ组裂隙倾向边坡坡向正交;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划分: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2°;中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中等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1°。该段设计为挡墙,建议边坡高度较小地段采用重力式挡墙,采用基岩为基础持力层。边坡高度较大地段采用锚杆挡墙。(9)K1+685~K1+810半挖半填段(代表剖面62-62’~64-64’)该段长约125米。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0~9.0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2.0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9°,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在右侧形成高0.2~2.0m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9°,岩土界面埋深较大,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土层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粉质粘土采用1:1.75,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或粉质粘土为路基持力层。(10)K1+810~K1+895路堑段(代表剖面65-65’~66-66’)该段长约85米。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4.0~8.5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2.0m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9°,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在右侧形成高0.2~7.0m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坡角为0~10°,岩土界面埋深较大,土层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失稳。土层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采用1:1.75坡率放坡,粉质粘土采用1:1.75,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或粉质粘土为路基持力层。5.11拟建工程施工对相邻建构筑物评价拟建场地相邻有已建道路,建物施工对此有一定影响,施工对此有一定影响,做好对临近现建筑物的保护措施,避免因施工不当造成环境影响。建议施工现场要建好围挡,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洁。5.12结论及建议1.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等;在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范围内场地现状稳定,适宜修建道路工程。道路两侧形成的挖填方边坡应采取有效支挡措施;2.路基回填前清除水塘或沟槽地势低洼处流塑状淤泥、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地表植物根系后可直接回填。对基底坡度(横坡和纵坡)陡于1:5的地段应挖有2~4%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强度及粒径大小应满足规范要求;回填时应分层辗压夯实,其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于曲水沟、水塘、农田及沟槽地势低洼处。软塑状,厚度较大时,上部呈软塑状,下部呈软塑状~可塑状。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遇水表层容易形成淤泥。路基段回填前对厚度较小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清除或换填处理,对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可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1.3~1.8m,临近曲水沟及水塘范围附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为2~3m;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较大范围主要分布于H7道路K1+100~K1+400段范围,H7道路K1+100~K1+400段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为2.5~6.5m;4.当选用压实处理后填土作路基持力层时,注意不均匀沉降问题,需对压实处理后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其承载力、压实系数等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5.在填土层较厚地段范围附近、地势低洼处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排入而影响基础施工。6.道路两侧形成的挖填方高边坡应按市建委【2011】166号文规定,边坡设计方案应进行评估或安全专项论证。7.在边坡开挖中,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措施,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加强对边坡的变形监测信息反馈工作。8.施工中加强施工中验槽工作;若出现异常的不良地质问题,请及时通知我公司,以便会同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解决。6.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6.1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m2。6.2设计基准年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永久性边坡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临时性边坡设计基准年限为2年。6.3安全等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本次设计安全等级取为二级。7.高边坡支护设计及稳定性评价7.1H7路K0+850~K1+020道路左侧填方边坡(1)地质概况(摘自地勘报告)K0+304~K1+500路堤段(代表剖面53-53’~56-56’)该段长度约196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3.0~12.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5.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该范围拟建有7#挡墙。对于建议采用桩板墙支档,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图7-1典型横断面(2)支护设计支护方案:分级放坡+蜂巢格室生态防护护坡道路两侧具备放坡条件,且道路区经勘查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故道路边坡优先选用坡率法放坡,坡率法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工期短。本道路两侧从坡顶起分阶放坡,各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马道设4%的外倾放坡,并对边坡进行必要防护,边坡做蜂巢格室生态护坡防护。根据地勘资料,该段路基范围内存在软弱淤泥层,设计考虑采用清淤换填至基岩层后,再进行路基填筑。各级边坡坡比如下表所示:表7-1边坡坡比位置桩号范围边坡坡比左侧K0+850~K1+0201:1.75(3)稳定性评价该段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圆弧滑动破坏。经验算,边坡稳定系数为1.358>1.30。设计采用放坡+坡面防护处理。采用1:1.75坡率放坡。路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7.2H7路K1+088~K1+220道路左侧填方边坡(1)地质概况(摘自地勘报告)K0+304~K1+500路堤段(代表剖面53-53’~56-56’)该段长度约196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地表覆盖层厚度为3.0~12.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5.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0~10°,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该范围拟建有7#挡墙。对于建议采用桩板墙支档,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对厚度较小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图7-2典型横断面(2)支护设计支护方案:该部分为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最大高度约9米。道路左侧为曲水沟水系。放坡受限。故采用扶壁式挡墙进行支护处理。8.路基边坡防护设计8.1边坡坡面防护本次设计范围内存在高边坡均考虑防护,边坡做蜂巢格室生态护坡防护。8.2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9.路基施工要点9.1质量标准路基压实度标准参考《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采用支路压实标准,如下表:表9SEQ表格\*ARABIC\s11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路基0-80≥96≥95≥9480-150≥94≥94≥93>150≥93≥92≥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6≥95≥94说明: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土质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值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表4.2.7规定。表92土质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快速路和主干道其他道路范围点/次1纵断高程(mm)+10,-15+10,-2020m1水准仪2中线偏位(mm)≤3050m1(弯道加HY、YH两点)经纬仪或全站仪3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40m1钢尺量4平整度(mm)≤1520m每车道取1点3m直尺和塞尺5横坡(%)±0.3且不反坡20m1水准仪6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20m1钢尺量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石质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值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表4.3.7规定。表93石质路基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值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次1纵断高程(mm)+10,-2020m1水准仪2中线偏位(mm)≤3050m1(弯道加HY、YH两点)经纬仪或全站仪3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40m1钢尺量4平整度(mm)≤2020m13m直尺和塞尺5横坡(%)±0.3且不反坡20m1水准仪6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20m1坡度尺量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其它未尽事项,参照《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石质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得小于50Mpa。表94回弹模量取值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30MPa≤288≤245石质路基≥40MPa≤2257.2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