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3.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4.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5.具有r对策的种群与具有K对策的种群的区别是()。
A.其扩散能力较弱
B.其出生率低,形体较大
C.其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
D.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其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6.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
7.植物固定的日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称为()
A.同化效率B.净生产力C.生长效率D.维持价
8.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9.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0.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主要采用()
A.白箱方法B.灰箱方法C.黑箱方法D.遥感方法
11.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12.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病毒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D.工人、农民
13.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14.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1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16.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B.生物圈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7.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18.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树种和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在北坡常低于南坡
B.同一地点,南坡的植物群落中常有较南的(喜暖的)植物成分
C.同一地点,北坡的植物群落中则有较北的(耐寒的)种类分布
D.在树种的分布区内,南坡是北方树种的北界,北坡是南方树种的南界
20.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1.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22.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4.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25.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6.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7.()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COB.CO2
C.CH4
D.N2O
28.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是250日·度(d·℃),则其在日平均温度26℃条件下完成发育所需要的天数是()。A.20天B.30天C.40天D.50天
29.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3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进入了过多
A.氮、磷B.有机物C.泥沙D.微生物()
32.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B.竞争作用C.密度效应D.他感作用
33.下列动物中,进行夏眠的是()。
A.青蛙B.蜗牛C.蛇D.鳖
34.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A.磷B.钙C.氮D.铁
35.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36.蜜蜂和蚂蚁等属于()生物。
A.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B.季节性集群C.暂时性集群D.不集群
3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38.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39.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40.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41.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42.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43.非洲鳄鱼在繁殖期产卵孵化出的小鳄鱼数量众多,但能长成大鳄鱼的却很少,原因是()
A.适者生存B.遗传和变异C.过度繁殖D.生存斗争
44.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
45.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46.北半球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A.针叶林B.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47.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48.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49.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50.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二、填空题(20题)51.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
52.通常可将山坡划分为______上坡、______、______和山麓等五部分。
53.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养分是______。
54.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_____。
55.防风林林带的结构分紧密结构、______、通风结构三种。
56.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57.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58.生态因子按其性质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______等五类。
59.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0.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________。
61.种群内分布型主要有______、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62.一般说来,土壤______的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63.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3大类。
64.待分解资源的______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率。
65.群落由于小环境的变化,在不大的面积内,有规律地交替重复出现而构成__________。
66.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______。
67.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68.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
69.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也包括一些微生物。
70.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由湖岸向湖心的方向伸入,植物带呈______分布。
三、判断题(10题)71.群落镶嵌性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A.正确B.错误
7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否B.是
73.昆虫的个体很小,它对恶劣环境的生态对策是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
A.正确B.错误
74.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75.氮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76.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B.错误
77.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8.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否B.是
79.一种生物就是一个遗传库,保存遗传库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新食品,制造新医药。()
A.正确B.错误
80.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群落演替的特征。
82.简述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8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84.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85.什么是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有哪几种?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六、单选题(0题)88.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参考答案
1.B
2.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3.B
4.A
5.C
6.C
7.A
8.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9.D
10.C
11.A
12.C
13.D
14.B
15.B
16.A
17.D
18.D
19.D
20.A
21.A
22.C
23.D
24.D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如蝗虫。
25.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6.D
27.A解析:温室气体首先应是温室植物释放出来的,由此排队CO,故选A。
28.A
29.A
30.D
31.A
32.D
33.B解析: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夏季高温条件下,经常躲进壳里夏眠,选B。
34.C
35.D
36.A解析:蜜蜂和蚂蚁属于社会性集群,内部有等级,这种社会集群是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
37.B
38.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9.C
40.B
41.C
42.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43.D
44.D
45.B
46.D
47.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48.C
49.D
50.A
51.机体论观点机体论观点
52.山脊;中坡;下坡
53.极为贫瘠极为贫瘠
54.信息流信息流
55.疏透结构
56.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57.黏土黏土
58.人为因子人为因子
59.种群
60.协同进化
61.均匀分布均匀分布
62.有机质
63.奥德姆奥德姆
64.物理和化学
65.复合体
66.季节消长
67.生活型生活型
68.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69.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70.同心圆状
71.B
72.N
73.B
74.Y
75.B
76.B
77.B
78.N
79.B
80.B
81.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称为生物群落演替。基本特征如下:(1)演替是群落有顺序发展的过程群落有规律地向一定的方向发展。(2)演替是生物与物理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顶点。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称为生物群落演替。基本特征如下:(1)演替是群落有顺序发展的过程,群落有规律地向一定的方向发展。(2)演替是生物与物理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顶点。
82.(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83.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84.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85.(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空间格局)。(2)种群的内分布型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或集群分布、聚集分布)。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绘金鱼国画与西瓜主题艺术课件
- 数学高段课标及教学培训
- 地震逃生和基本救护知识
- 护理查房病历汇报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路的连接与测试
- 办公室智慧管理方案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卷(有答案)
- 教育功能唐智松
- 第一单元评估检测题( A 卷)单元测试(无答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簿表格
- 体外冲击波疗法课件
- 天津某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创“海河杯”精品工程QC成果发布
- 药房消防安全应急预案(通用10篇)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课件
- 销售管理(第三版)-熊银解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整理(超全免费版)
- 钢箱梁施工方案1(完整版)
- 情景剧《皇帝选妃》
- 罐内升降机防腐施工方案
- 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