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概述1_第1页
教育技术概述1_第2页
教育技术概述1_第3页
教育技术概述1_第4页
教育技术概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概述1第1页/共52页概述1学什么2如何学好这门课33师范生为什么学习教育技术第2页/共52页(1)教育过程de要素传统教育过程三要素:

教师学生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

教育技术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第3页/共52页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必然成为其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所以教育的现代化是我们师范生所肩负的责任。

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目的在于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第4页/共52页(2)教育技术---------学习过程中教育技术所起的作用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第5页/共52页教育技术-------通往信息化教育的桥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第6页/共52页1什么是教育技术学什么2如何学好这门课33为什么学习教育技术概述第7页/共52页(1)课程概要:

本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十章: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学与教的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内容包括视听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2.学习内容第8页/共52页(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时程章节

课时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2课时第2章

学与教的理论

4课时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4课时第4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4课时第5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6课时第6章

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

4课时第7章

现代远程教育

2课时第8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4课时第9章

教学设计

4课时第10章

教学评价

2课时2.学习内容第9页/共52页第10页/共52页(3)课程目标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定义和特点,基本研究内容及其理论框架。2.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与教的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3.掌握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了解常见教学媒体的特征,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快速准确地获取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创新,利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对网络课程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学会学习。2.学习内容第11页/共52页(3)课程目标5.熟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基本架构,能操作与应用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6.掌握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具有较好的教学设计实践能力,能进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7.掌握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能对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价。8.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及方法,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2.学习内容第12页/共52页1什么是教育技术学什么2为什么学习教育技术概述如何学好这门课33第13页/共52页3.如何学好这门课(1)学习方法教师精讲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实践项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第14页/共52页(2)推荐学习资源:国家精品课程/jpkc/data/index.html第15页/共52页推荐学习资源:

11第16页/共52页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第17页/共52页主要内容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18页/共52页1.概念的逐渐演变设备、媒体的硬件技术媒体的硬件、软件技术系统技术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第19页/共52页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强调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三个概念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创造教育技术领域分析教育、解决问题的综合技术利用系统的方法第20页/共52页利用、管理和评价进行设计、开发、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为了促进学习,2、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论和实践。五个范畴领域、学科1994年美国AECT(

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

给教育技术下定义:研究对象目的第21页/共52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及内涵解释

第22页/共52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另一结构第23页/共52页3.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AECT’2005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

第24页/共52页4.AECT’2005与AECT’1994的比较关于术语

‘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2005——“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关于职能

‘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2005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关于绩效

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关于理论与实践

‘1994——theoryandpractice‘2005——studyandethical(合乎规范的)practice关于过程和资源

‘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第25页/共52页5.换个视角看“教育技术”作为学科: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第26页/共52页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称“教学媒体与技术”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第27页/共52页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教育技术的形成萌芽阶段:17-18世纪的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一本附有150幅插图、历时200年之久的教科书《世界图解》,从而被西方国家誉为“直观教学之父”。(国外)第28页/共52页我国北宋时期便有直观教具先例。1026年,御用大夫王惟一设计铸造了一尊针灸铜人像,它工艺精细,绘有十二经图,直观地展示了人体的经络脉穴位置,被用于传授针灸知识。明朝有《蒙养图说》、清朝有《字课图说》等图文结合的教科书。(国内)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29页/共52页17-18世纪的直观教学运动20世纪初视觉媒体的发展

照相技术幻灯无声电影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0页/共52页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演变而来20年代后视听媒体的发展有声电影广播录音技术40年代视听教学的稳步发展50、60年代视听教学的迅速发展

语言实验室、教学机器、计算机、电视……

研究视听信息显示-------视听信息传播设计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媒体辅助和传播的方式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1页/共52页20世纪5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影响

20世纪初开始尝试

50年代程序教学的机器与程序教学

小步子积极反应即使反馈自定步调

推动了个别化学习强调了学习效果是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2页/共52页今天的程序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读书朗学习机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3页/共52页20世纪5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影响

20世纪初开始尝试

50年代程序教学的机器与程序教学

50年代之后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模拟课堂教学

选择资源共享资源

强调了以学为中心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4页/共52页2.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

——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组织机构: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第35页/共52页3.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36页/共52页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1.3.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第37页/共52页2.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人文层面技术层面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38页/共52页3.信息素养de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39页/共52页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1993)》。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将该标准作为教师认证、培训的依据。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4.1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首个教师专业标准。200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培训、考试、认证)。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40页/共52页5.“标准”的基本结构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子标准体系结构相同,但基本内容则有差异。体系结构:4(14)N

4个能力素质维度;14个一级指标;N个概要绩效指标:教学人员N=41

管理人员N=46

技术人员N=44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41页/共52页6.“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

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创新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社会责任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42页/共52页7.“考试大纲(初级)”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用教学媒体。过程与方法

能在给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条件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补充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其电子化;能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成演示型教学课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尝试使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撰写教学日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认识到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畏惧教育技术;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1.3.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第43页/共52页复习总结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述2.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发展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第44页/共52页1.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南国农,2002)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45页/共52页1.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software)

课件(courseware)

堂件(lessonware)

积件(integrableware)

数字化学习资源

(digitalresource)发展趋势:

应用:更加注意发挥“人”的作用技术: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1.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46页/共52页2.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以教师为中心

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