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境、境界和意境境、境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历来探讨甚多。它们在古代文论中的含义,虽不乏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一般理解,每不加分别,这或因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时加以使用之故;或有所分辨,但解说颇欠贯通。证之以文献,境主要指作品写出的境地,同时又是指创作之境,某种文体境域,甚至某种造诣;境界也主要指作品写出的境地;意境是文学作品写出的有意蕴的境地,其意每在人生,或以写自然山水以见人生。境与境界有时大致等同,境有时包含意境在内,但境界与意境并不就是一回事情。确立意境的基本含义颇为重要,古代又有用意境一词而言它者。意境仅在作品,境、境界又每在作品之外,甚至文学之外,本文力图具体辨析讨论之。一境这个词出现很早,最初是疆域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几乎同时,境又用于指某种精神心态,〔庄子·逍遥游〕说,“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后来境又指某种所处地方,陶渊明〔饮酒〕诗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p89)境界一词出现稍晚。最初也是指地域疆界。东汉班昭〔东征赋〕说,“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2](p366)后来的佛教经籍中也有境界一词,大致是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围或向往区域。如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3](p2)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说,“妄觉非境界〞[4](p87)。北魏昙摩流支译有〔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5],梁僧伽婆罗等译有〔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5]。宋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说,“问:若为得证法身?师曰:越卢之境界。〞[6](p22)一般言谈中,境界也有佛教这种用法。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两次用了“境〞这个词。〔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7](p134)这“境〞指文体境域。〔论说〕说,“宋岱郭象,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wěi@①,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7](p327)这境指佛学超凡脱俗的境界。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8](p38-39)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刘勰、王昌龄没有提到境界,他们〔特别是王昌龄〕关于境的看法却是后来的基本观念。下面分别讨论境、境界和意境。二先说境。境主要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境尤多。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尝不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9](p191)“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7](p192)从王国维举出的作品例证来看,这“有我之境〞,相当于王昌龄所说的情境;“无我之境〞,相当于王昌龄所说的意境。换一角度,王国维认为又有所谓“写境〞、“造境〞两大类,当然二者之间有联系。他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9](p191)古代又往往联系创作来谈境。首先,境是自然境地,人生境地,是文学描写的对象。王昌龄说,有“泉石云峰之境〞,“处身于境〞。皎然说,“诗情缘境发〞。〔〔五言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峙宿@②上人房论涅pán@③经义〕〕[10](p781)元代杨载说,“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诗法家数〕〕[11](p735)明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送蔡子华还关中序〕〕[12](p99)董其昌说,“大都诗以山川为境。〞〔〔画禅室随笔·评诗〕〕[12](p148)晚清况周颐说,“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13](p4-5)其次,境又是作者构思时的心中之境。这是自然、人生之境触发作者心灵后的结果。王昌龄说,“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皎然〔诗式〕讲“取境〞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14](p53)“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14](p30)。特别是这种心中之境交融着作者主观之意。旧题白居易〔文苑诗格〕以诗为例说,“或先境而后入意,或入意而后境。古诗‘路远喜行尽,家贫愁到时’,‘家贫’是境,‘愁到’是‘意’;又诗‘残月生秋水,悲风惨古台’,‘月’‘台’是境,‘生’‘惨’是意。〞[8](p68)苏轼〔题渊明饮酒诗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古人用意深微。〞[15](p174)北宋后期,叶梦得〔石林诗话〕认为,“意与境会,言中其节〞[11](p421)。第三,创作出来的作品所达到的造诣也叫境。殷fán@④评说,“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16](p58)高仲武评李嘉yòu@⑤诗说,“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中兴间气集〕卷上〕[16](p271)不易分辨的是,有时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和所达到的艺术造诣兼而指之。高仲武说,李季兰〔寄校书七兄〕诗中句,“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中兴间气集〕卷下〕[16](p292)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洲序〕说:“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古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17](p185)这都很难确切说仅指哪一方面。另外,境又有指文体境域的。刘勰早就说到,赋“与诗画境〞。袁枚说,“诗境最宽。〞[32](p88)也是指文体境域。三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19](p66-67)吴子良〔吴氏诗话〕评叶适诗说,“至于‘因上苕yáo@⑥览吴越,遂从开辟数羲皇’,此等境界,此等襟度,想象无穷极,则惟子美能之。〞[20](p4)这都是指文学作品所写出的境地。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说,“张正见〔赋得秋河曙耿耿〕‘天河横秋水,星桥转夜流’,唐人无此境界。〞[21](p1409)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评〔真傀儡〕说,“境界妙,意致妙,词曲更妙。正恨元人不见此曲耳。〞[22](p143)评〔乔断鬼〕说,“本寻常境界,而能宛然逼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