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1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2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3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4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页,共43页。梁思成,广东人,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建筑教育事业。梁启超之子,林徽因的丈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人之一。一、作家作品第二页,共43页。段落主要内容(关键语句)12-345-78910-111213-141516“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绘画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过渡到论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上的重要作用。人民大会堂重复的柱子,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空间和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简介颐和园里的谐趣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介绍廊柱的重复与花窗的变化各具情态和谐统一。“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指出城市建筑设计不足,进一步阐明自己观点。二、整体感知第三页,共43页。

一(1)提出了重复和变化的问题,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二(2-7)以音乐、舞蹈、绘画为例,说明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都是重复与变化的统一。三(8-16)以建筑实例说明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并指出当前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文结构第四页,共43页。◆这篇议论文论题和论点是?针对什么现实问题?(论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1)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2)“我们既要百花齐放……单调枯燥。”(3)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建筑中存在的“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眼花缭乱的现实问题。第五页,共43页。三、写作背景

1962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了5篇文章,总题为“拙匠随笔”,从各个角度对建筑这门学科进行介绍,希望普及一些常识,让更多的人理解建筑之美,懂得保护古代建筑,懂得设计建造新建筑必须遵循的基本审美和实用规律。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向读者解释解释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对现实的关切,表现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六页,共43页。

本文主要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城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而写的随笔(也是关于建筑美学的科技论文)。四、解题主标题,就是“(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副标题中的“通感”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移觉”,而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第七页,共43页。五、字词鳟鱼涓涓

知鱼之乐手卷

瓦垄

闪烁给予廊庑前瞻后顾左睇右盼

轮廓

颐和园荒谬绝伦

梁枋

混凝土欲扬先抑一幢眼花缭乱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抽象)贯穿,穿过,连通(事物较具体)燥/躁zūnjuānlèjuànlǒngshuòlángwǔzhāndìmiùfāngzhuàngjǐkuòyíhùnyìliáo第八页,共43页。六、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1.第1段是全文的“纲”,其中包含了哪三个意思?一是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二是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①时间的持续;②空间的持续;③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三是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2.第一段“这一问题”?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3.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如果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和变化。第九页,共43页。六、课文分析——第二部分(2-7)画家让你不得不注意到画面中几条街道,既有统一性又有若干变化。

1.音乐中的“重复”和“变化”指?“主题”和“变奏”。2.第五段作用?“这一点”?(1)过渡段,领起下文。(2)重复和变化的统一。3.理解“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之前……控制住了”?第十页,共43页。放牧图第十一页,共43页。字词4.第二部分与文章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1)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2)这样写,①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②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此外,③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第十二页,共43页。字词六、课文分析——第三部分(8-16)1.第八段作用?过渡。(从其他艺术门类过渡到对建筑艺术的介绍)第十三页,共43页。段落内容特点共同之处9人民大会堂的柱子10、11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等12颐和园中的谐趣园13颐和园的长廊14回廊墙上的花窗这一列…简单重复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时间与空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到达了最高的境界(与北京故宫相同)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各具一格,千变万化一切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建筑,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第十四页,共43页。2.第11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说明故宫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体。3.作者在谈到颐和园的长廊时,作了一个“大胆”的“荒谬绝伦的设想”,说说这个设想的具体内容,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1)设想就是把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都做成不同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起来。(2)作者用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千变万化应该是在千篇一律的前提下,没有节制的变化只会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美感。大同小异就是大统一中的小变化。这正是作者要阐明的文章主题:艺术创造离不开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要在重复中寻求变化。第十五页,共43页。4.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用了20个“一根”。这样的表达效果怎样?

二十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5.在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时有无重复之嫌?没有。因为文中所举例子,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是我们在写说明类的文章中应该学习的。第十六页,共43页。6.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同时我们从本文的写作目的来看,作者是就当时的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来写这篇文章的。第十七页,共43页。7.本文落脚点在建筑设计,却从艺术谈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十八页,共43页。(1)这为后面的论述构筑了一个基础平台,使我们得以从艺术规律的高度审视问题。这样写,才可以把建筑设计中重复与变化的统一问题说透彻。(2)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必须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建筑设计要努力做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由艺术创作的规律决定的。(3)如果不从艺术规律谈起,而就建筑谈建筑,文章就难有深度,也难以论述透彻,只能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使读者在理解的同时,使文章材料丰富,更有趣味。7.本文落脚点在建筑设计,却从艺术谈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十九页,共43页。巩固8.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深刻的美学问题,但却没有高头讲章的玄奥,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深入浅出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作者将深奥的美学问题化为具体的审美实例,通过对《鳟鱼》五重奏、《清明上河图》《放牧图》以及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等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让人明白了艺术创作既有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既有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单调枯燥,最终达到重复与变化的和谐统一。第二十页,共43页。写作特点总结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借助其它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并以大量的实例和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说明了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及深厚的积淀。平易朴实、明白晓畅的语言,也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易懂。第二十一页,共43页。本文是一篇建筑美学的科技论文(随笔),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对现实的关切,表现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七、主旨第二十二页,共43页。八、写作特色

(1)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借助其它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并以大量的实例和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说明了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及深厚的积淀。

(2)语言平易朴实、明白晓畅,也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易懂。第二十三页,共43页。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已”,“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2011高考题阅读理解(一)第二十四页,共43页。16.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夸张等。

B.“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概括。C.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D.“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A第二十五页,共43页。17.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街道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给人的美感。B.“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C.“欲扬先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乐寿堂临湖回廊廊柱的“千篇一律”是为了更好地映衬回廊墙上的花窗的“千变万化”。D.“‘损人’且不‘利己’”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互不和谐,相互减色。C第二十六页,共43页。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建筑与音乐、绘画都是在时间和空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B.选文第一段中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等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C.“‘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话点明了当时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D.结尾段生动、形象地举出建造的楼房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对我们的建筑师们,对今后的建筑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A第二十七页,共43页。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的论题是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B.建筑设计要努力做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由艺术规律决定的。C.作者善于从不同类别的材料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东西,并发现共同的规律,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D.课文开门见山地讲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