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8题)1.在中国古代史上,最终废除宫刑的是()。

A.汉朝B.曹魏C.北齐朝D.唐朝

2.提出“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人物是

A.荀子B.韩愈C.扬雄D.柳宗元

3.某甲欲购买一台电脑,一日,其友某乙去出售电脑的丙贸易公司办事,某甲遂请某乙转告贸易公司自己欲按贸易公司寄送的价目表购买电脑一台,要求次日送货。这里的某乙,在民法上属于某甲的()。

A.代理人B.代表人C.传送人D.居间人

4.下列机构中,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A.基金会B.寺院C.红十字会D.公司

5.宋庆龄基金会属于()。

A.社团法人B.财团法人C.营利法人D.中间法人

6.A,B两地相距45公里,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月地去,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公里,乙步行每小时行5公里,甲到月地后停留了2小时再返回A地,途中与乙相遇,相遇时乙走了()公里。

A.30B.35C.25D.20E.40

7.“法令由一‘统”是下列哪个朝代的法制指导思想?()

A.秦朝B.汉朝C.三国D.南北朝

8.抛补利率平价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A.套利活动的存在B.套汇活动的存在C.商品套购活动的存在D.大规模的国际游资的存在

9.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为传统教学体系,而把他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主张教学过程要着眼于

A.特殊发展B.一般发展C.个性发展D.全面发展

10.有一正的既约分数,如果其分子加上24,分母加上54后,其分数值不变,那么此既约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乘积等于()。

A.24B.28C.30D.32E.36

11.有研究者想通过描述统计来调查分析“考研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该研究的满意样本应该

A.不少于100人B.至少30人C.至少50人D.至少15人

12.现有32人的射击小组经过5天的集中训练,训练后/前的分数为:42/40、38/35、53/56、49/41、24/21、54/60、43/34、51/40、60/64、47/39、12/15、32/30、65/61、48/58、54/52、62/58、50/44、25/26、63/59、45/37、39/32、48/53、66/56、57/54、20/36、60/42、51/44、28/23、34/30、62/68、60/60、49/45。适合于这组数据的统计方法是

A.中位数B.百分数C.斯皮尔曼相关D.t检验

13.“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下列关于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D.教育与政党独立

14.法治是相对于()而言的。

A.德治B.人治C.法制D.专制

15.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隋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的学习规律是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

16.方程x2-2007|x|=2008所有实数根的和等于()。

A.2007B.4C.2D.-2007E.0

17.“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是典型的()。

A.教育适应生活说B.社会本位论C.外在目的论D.内在目的论

18.用税收方式为政府支出融资()。

A.将使基础货币增加B.将使基础货币减少C.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D.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不能确定

二、多选题(10题)19.法律推理的方式有()两大类。

A.归纳推理方法B.辩证推理方法C.演绎推理方法D.形式推理方法

20.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被拘留或处以重罚

C.何某为赶着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的差异

B.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

C.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

D.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

22.下列选项中()不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

B.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C.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行为是出于过失

D.一成年人和另一不满14周岁的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2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4.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A.主物权B.他物权C.从物权D.对人权

25.秦朝的诉讼程序中,官府不予受理的有()。

A.州告B.非公室告C.甲告D.公室告

26.报复陷害的对象是()。

A.控告人B.申诉人C.批评人D.举报人

27.要约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A.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B.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C.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D.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28.非法撤销他人的荣誉称号,侵犯他人的()。

A.姓名权B.名誉权C.荣誉权D.身份权

三、判断题(2题)29.短期总成本总是不小于长期总成本。

A.是B.否

30.安全检查是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者专业性的检查活动。

A.是B.否

四、填空题(2题)3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

32.王昌龄的()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首都师范大学1996年)

五、计算题(2题)33.假定某国经济可由下式描述:C=90+0.9YI=200-1000iL=Y-10000i若比例所得税率为33%,政府购买为71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为500美元,求:(1)最初的投资总额和赤字水平?(2)货币供给量如何变化才能使该国政府达到预算平衡?

34.市场上有两种股票A,B,市值占比分别为0.6,0.4.A的超额收益的标准差为20%,B的超额收益标准差为40%,两者超额收益的相关系数为0.5.问:(1)股票A的贝塔值是多少?(2)现在假定市场上有另一股票C,通过利用股票的总收益率对单指数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到估计的截距为5%,贝塔值为0.6.如果无风险利率为10%,那么,通过利用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对但指数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到的估计的截距是多少?

六、8.论述题(2题)35.试用塞尔曼的角色获取理论解释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36.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解析:北朝西魏在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诏禁止宫刑:“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北齐在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也诏令废止宫刑。自此,结束了长期使用宫刑的历史。选项A、B不正确,汉朝和曹魏还没有完全废除宫刑。选项D不正确,唐朝为北齐之后的王朝。

2.B韩愈写了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师说》,在《师说》中,他阐述了“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热情赞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做法。因此,答案为B。

3.C解析:此题考查代理人、代表人、传送人及居间人的区别。代理是指以本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传送是指传达他人已完成的意思表示于第三人的行为。二者区别在于,代理人为代理行为是以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为之。而传送人并没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只是作为他人意思表示的传送工具。此题中,甲购买的意思表示已经完成,只不过由乙作为传送工具传达于第三人而已,乙并没有为自己的意思表示。代表人包括法人的董事或其他代表机关,代表人的行为即为法人的行为,而代理中代理人与本人是相互独立的,只不过代理人的行为的效力归属于本人。代表人对外为民事法律行为,亦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为之,而不是传送他人的意思表示。居间人是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参加委托人与第三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其与代理人的不同之处。而居间人作为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媒介,是以自己的意思表示、自己的行为积极促成委托人与第三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并非仅仅传达双方的意思表示。

4.D解析:法人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是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并以章程作为活动依据的法人。社团法人是人的组合。本题中只有D项公司属于社团法人。

5.B解析:私法人依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是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的法人,是人的组合。社团法人又包括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财团法人是以捐助的财产为成立基础的法人,是财产的组合。宋庆龄基金会是以捐献的财产为成立基础的法人,不属于社团法人,应为财团法人。

6.A解析:根据题意:甲从A地出发到在B地停留2小时,所用的时间为

45÷15+2=5(小时)

乙在5小时中行走的路程为5×5=25(公里),所剩路程,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45-25)÷(5+15)=1(小时)

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5×(5+1)=30(公里)

7.A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令出一”,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强调法律统一,“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选项B不正确,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主要有汉初时的“与民休息”、“宽省刑法”以及汉武帝后占统治地位的“礼法并用”和“德主刑辅”。选项C、D不正确,这个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引礼人律”的深化中,突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正统法律思想,同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8.A[参考答案]A

[分析]

抛补性交易行为一般是不存在任何风险的。因此,当市场上抛补利率平价不成立时,投资者就可以在各国金融市场上进行套利活动。这种套利活动是抛补利率平价成立的主要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9.B赞可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等。赞可夫是较早关心教育与发展关系研究的教育家。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其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赞可夫把当时苏联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称之为传统教学体系,把他的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称之为小学教学的“新体系”。他认为必须对传统的小学教学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因此,答案为B。

10.E解析:设此既约分数为a/b,则

11.A本题考查的是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提供以下取样大小的参考值:(1)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100。(2)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3)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格的研究,如心理学实验,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格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2.D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变量的变量特点。本组数据是配对样本,数据是射击成绩,没有绝对的零点,但数据有相等的单位,有认为的零点,因此,本组数据最适合的统计方法是配对样本的丁检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3.D“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教育经费预算仅为1.2%,且经常被侵占挪用,导致教育事业难以为继。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用会”。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有:(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因此,答案为D。

14.B解析: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是与人治相对而言的。至于法治与德治,在中国古代,儒、法两派曾就此进行过长期论战。随着“隆礼重法”、“德主刑辅”成为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争论消灭。所以不选择A。

15.B桑代克提出的联结说强调学习的过程是试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同时他阐述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本题涉及的是效果律。华生提出了近因律和频因律两种学习规律。

16.E解析:方程可化为|x|2-2007|x|-2008=0,令|x|=t,于是有

t2-2007t-2008=0

即(t+1)(t-2008)=0,从而t=-1(舍去),c=2008

所以|x|=2008,得x=±2008。

由此可得方程|x|2-2007|x|=2008的根为x=±2008,故其和为0。

17.DA项教育适应生活说是杜威提出的,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培养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B项社会本位论是指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C项外在目的论是指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D项是指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题干表达的就是此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8.C[参考答案]C

[分析]

用税收方式为政府支出融资,对基础货币没有影响。

19.BD解析:法律推理的方式有两大类: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形式推理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所以A、C是形式推理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故本题的答案为BD。

20.BCD解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所以A赌债不属于法律关系,BCD均是法律关系。

21.AB解析:法的空间效力也就是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的问题,法律可能有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在局部地区生效、在域外生效等多种情况。“保护主义”是指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基础,不管是什么国籍的人,在什么地方,只要侵犯了本国的利益,就适用本国的法律。采用“保护主义”原则为的是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我国刑法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法对人的效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人权不仅包括财产权、政治权利等公民权利,还包括民族自决权等集体人权。公民权侧重于政治权利,只有本国的公民才能享有。

22.BC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三种情况。其中,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必须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选项B和C不具备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选项D则不具备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23.A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宪法的组织保障问题。组织保障是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组织来保障宪法的实施。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4.BC解析:担保物权是指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为物权,且属于绝对权即对世权,而非对人权;担保物权是他物权;担保物权从属于债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是从物权,不是主物权。

25.ABC解析:秦律规定,民间相诉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指准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非公室告指不准告官的案件,如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子女。

26.ABCD解析: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报复陷害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判权、举报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为故意。根据《刑法》第254条的规定,报复陷害罪的对象限于以下四类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27.ABCD解析:根据《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要约在下列情况下失效:一是要约被拒绝。受要约人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要约失效。二是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是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是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不构成承诺,只能构成新要约。要约人原先发出的要约因此失效,要约人不再受其原要约的约束。

28.BC解析:本题考查侵犯人身权的认定问题。非法撤销他人的荣誉称号,明显是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撤销荣誉称号也降低了该人的社会评价,所以也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9.Y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长期总成本其实是每一短期总成本所对应最佳点的集合。故结论正确。

30.Y

3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2.《凉州词》《凉州词》

33.(1)消费函数为C=90+0.9(Y-Y/3)=90+0.6Y,IS曲线为Y=2500-2500i,利率和收入的均衡等式为:i=0.20-0.00008(M/P),Y=2000+0.2(M/P).起初利率为16%,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额为4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2100美元。因为税率为收入的1/3,则税收总额为700美元。由于政府支出710美元,所以财政赤字为10美元。(2)为了平衡预算,税收必须增加10美元。这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必须增加30美元。由于货币政策乘数为0.2,货币供应必须增加150美元。

34.

35.在小学儿童认识、理解他人的行为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须的认知技能。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救救小猫”的两难故事中被试的回答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阶段2:自己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有可能会有冲突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以上)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如认为荷妮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的因为父母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有些儿童认为荷妮父母的反应依赖于他与一般父亲不同的程度即不绝对强调服从。塞尔曼所提出的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角色采择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是与儿童社会经验有关的认知发展的技能。在小学儿童认识、理解他人的行为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须的认知技能。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救救小猫”的两难故事中被试的回答,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阶段2:自己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有可能会有冲突,已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据此预期他们的行为反应。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以上)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如认为荷妮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的,因为父母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有些儿童认为荷妮父母的反应依赖于他与一般父亲不同的程度,即不绝对强调服从。塞尔曼所提出的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角色采择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是与儿童社会经验有关的认知发展的技能。

36.(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②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③心理起源于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①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②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借助成熟个体可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并且儿童的年龄渐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自然经验:主要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是主体的个别动作作用于客体所产生的有关客体位置、运动和性质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有关客体本身的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二是数理逻辑经验它是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指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传递主要有言语、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平衡化:皮亚杰认为认识或者说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由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图式。图式的复杂水平直接决定了思维水平的高低。图式类似于其他学者所认为的认知结构。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量的积累)一个是顺应(质的飞跃)。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即改变主动运动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到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可以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是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3)发展的阶段理论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④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⑤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到逐步组成整体。这种整体结构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2~6、7岁前运算阶段;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11、12~14、15岁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认知就基本达到了成熟。(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中学教学应适应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与原先学过的抽象概念之间的新关系。②如何认识儿童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②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③心理起源于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④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①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②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借助成熟,个体可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并且,儿童的年龄渐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自然经验:主要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是主体的个别动作作用于客体所产生的有关客体位置、运动和性质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有关客体本身的,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二是数理逻辑经验,它是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指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传递,主要有言语、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平衡化:皮亚杰认为,认识或者说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由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图式。图式的复杂水平直接决定了思维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