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_第1页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_第2页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_第3页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_第4页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柳叶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培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3、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并体会其中饱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精彩语句,学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

2、能理解文章"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资源:教学白板 课本 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提前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及其背景。让学生做好自己探索,欣赏,

体悟文章的特别背景下的特别故事的充分准备。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嚼"出柳叶的"味道"。)

一、导入新课。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将根须深深地扎进河床,把身躯软软地倾向河面,颇似一位飘飘

欲飞的仙女。柳是报春的使者;柳是美的化身;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咏柳》中所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么,同学你还知道哪些含柳的诗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知道的诗句来。这样,可以让他们既回顾了旧知识,又能自然的引出本篇课文.这是对学生自学的检查,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白板显示:参考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1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大家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怎么

一回事?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人思考:围绕柳叶儿这一线索都写了哪些事情?

利用课本(自我阅读,自我思考,引出线索问题。思考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慢慢对文本熟悉及进一

步理解的过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

2、柳叶儿对"我"童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很多学生会觉得摘柳叶之乐白板显示(板书:乐)

(这时候"乐"并非文章主题或者是重点,但是现在的"乐"正是在给后文的"苦"打下深厚

的基础。愈乐愈苦!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去慢慢感受的.)

三、体验乐之趣。

作者又说,柳叶儿疯长的时候,全家最乐的就是我,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既然作者是快乐的,乐

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学生讨论,探索。)

明确白板显示:一"乐"是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第8小节一系列动词充分显示了我

爬树本领之高。而"挨了打""心里却美滋滋的"最能体现显示本领后的开心.

白板显示二"乐"是抢柳叶儿之乐。近处抢完了就到远处抢,在抢柳叶的过程中,我英雄终

有用武之地.三"乐"是吃柳叶儿之乐。12、13小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以饱尝美食的快

乐。

四、体验苦之味。体味课本内容

1、作者既然如此快乐,那么柳叶儿肯定很美味了?有人吃过柳叶儿吗,它是什么味道?课文中

有没有告诉我们柳叶儿是什么味道?(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思考,再探究。)观看视频,体味苦

滋味.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这是跟文章的背景紧密结合的.这个时候,文章的重点便慢慢凸显出来了,他们慢慢的感受到,

原来柳叶再好玩,其实它也只是用来充饥的。这种升华式的感受,是他们在品读,感受中互相

探索出来的。)

A、第2小节"苦中略带些涩",第15小节"味苦,微涩"

B、第12小节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将苦味去掉。

白板板书(苦)

2、"苦中略带些涩"文中之苦涩仅仅指柳叶之苦吗?据我所知,现在有不少饭店把嫩柳叶做成

了一道菜,此道菜式不仅味道清淡鲜美,而且有败火明目之功效,很受人们欢迎。人们现在吃

柳叶儿即使有点苦味,心里却是愉快的,为了身体健康吗。而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感受到,

柳叶儿味道虽苦,人们的生活更苦。不吃会饿死,吃了能活命,因此柳叶儿再苦人们也抢着吃。

说到这,我们必须要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那段饥荒的岁月,说说哪些逝去的故事。(让学生

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背景,用第一人称讲爷爷奶奶的故事。这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他

们自己亲口讲故事,其实也是在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了解真正的柳叶儿,了解作者的苦衷。

所以,这部分必须尽量让大部分的学生,多说,多讨论,多思考,多总结体悟.)

白板给出几组图片,饥饿的民众,被饿死的小女孩,摘柳叶之苦。

材料中的数据,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想象三年自然灾害中人民的生活惨状,难怪乎这

些看似普通的柳叶竟会成为他们生存的重要依托

(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柳叶的来之不易,人们生活的艰辛.)

3、课文在乐的表象之下充满了苦涩的滋味,这种滋味渗透在字里行间,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

把能够体现苦涩之味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由。

精彩片段赏析:细细咀嚼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到个别朗读。

(读的过程中,要能用一种抒情的基调,读出学生认为精彩亦或是非常特别的句段.学生个

别读,认真体会作者与柳叶的丝丝缕缕的关系。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才是要学生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真正去感受,去领会的东西.要不停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细细品

味文本,了解文章的重要部分。)

说说从这段景物描写中你有没有感受到苦涩的滋味。(没有)的确,如果从欣赏的角度来看,

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

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心头:

在万物还没醒来之际,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把这段景物描写和下面抢

柳叶儿的艰辛放到一起来读,景物描写之中就自然而然透出一丝丝淡淡的哀愁。这种表现手法

就是以美景写哀情。齐读两段文字。

(就像细细咀嚼一片柳叶,在乐的表象下我们体味到的是另一种心酸与苦涩,这就是全文的感情

基调。)

五、品味苦与乐。

1、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惑了,文章有苦有乐,作者到底是想写苦还是想写乐了呢?

2、为什么用"乐"来写一件极苦的事?反复读课文

(先让学生自己说,感受"乐"与"苦"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这应该是文章要升华出的东西,

是老师点评引出来的,如果他们能自己感悟到则更好.)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王夫之的《羌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

其哀乐."用快乐的景色书写哀伤的情感,用哀伤的景色来书写快乐的情感,使快乐或哀伤的情

感抒发得更加的浓烈.

再一次细细读课文.

六、课堂小活动

每个人都是小记者,采访几位长辈.体味作者那种对于柳叶儿的苦和乐的复杂的感情.

七,结语

图片:儿时的我们和儿时的"他们"的图片。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会觉得,我们现在是生活条件是如此的优越,相比于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

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如果有时间,不妨也"嚼一嚼"那"苦中带涩"的柳叶吧,因为他让我们学会了很多。

(让学生在自我体味与拼读中慢慢感受柳叶儿带给他们的那种特别的感受,体悟生活的酸甜苦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辣。)

在本课堂中,主要理念就是:

新的课堂理念已经要求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主导,更是配合学生学习的同伴。这是要求每一位老

师都能够在教学中,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利用好所有的教学资源:白板(文字,图片,视频

等),课本,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每一个学生

的自主能力.

而在这些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尤为重要的.

新课程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活动,是由动

眼、动身体转变为动情、动脑、动眼、动身体。并且要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学习

方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给每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

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能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提高了学生

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反思

1.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重在体现教师的匠心。

课堂教学的导入忌千篇一律,教文言文时,我们总是担心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古人的意旨就开门

见山介绍作者情况和课文的写作背景,其实这就是给学生学习文言文进行意义理解上的定向"

" ,

就是给学生的思想套了个框框,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挥。因此我认为教每一

篇文言文,其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一定要尽可能体现教师的匠心。我在备《公输》这一课时,正

好在学生改正错别字的练习中用到了"墨守成规"这个成语,我马上想到"墨"不就是墨子吗?

公输是鲁班,那不是有个成语叫"班门弄斧"吗?我心里一阵激动,平静下来后我结合课文内容

(完整版)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例研究

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完成了该课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从上面的实录中也可以看出,这堂课的

导入非常顺畅,有一种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其它类型文体的教学教师导入的设计更

应注意这一点.

2.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重在激发兴趣引学生进入胜境。

巧用"班门弄斧"和"墨守成规"两个成语导入新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成语是人们长

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许多成语有它的来源或典故,这两个成语也不例

外,相对来说学生对公输盘(鲁班)就更熟悉一些,那么传说中的人物和书本里的人物是不是

完全一样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深入学习文本.

3.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重在彰显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我虽然也重视了知识性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识记住了"班门弄斧""破

釜沉舟"和"墨守成规""陈词滥调"四个成语的形和义,应该说也是紧扣文本,适度拓展,

但是这一切的完成都不是教师在"浇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

生写,让学生解,我更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的导入如果能充分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文本学习的效果自然是可期圆满的。

从这一导入案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小小"的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