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论据要注意_第1页
选择论据要注意_第2页
选择论据要注意_第3页
选择论据要注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论据要注意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成立的事实或理论根据。作为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必须做到与论点一致、确凿、充分新颖。所谓与论点一致,是指所运用的论据必须能支撑论点成立,而不是用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来“充实”文章的内容。所谓确凿就是准确,不虚假。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有力后盾,要经受住反复的推敲,论据虚假,那么论点就会不攻自破。论据一定要让事实说话,引用材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切不可马虎大意,应该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行。所谓充分新颖就是所选用的论据不仅足以说明论点,而且要富有新意。选择论据时要富有时代气息或者能从旧中出新,才会吸引读者,出奇制胜,千万不要用那些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秘籍1]论据要有针对性论据的针对性,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能够证明论点,为阐明论点服务。二是选用论据要看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做到有的放矢。那些与论点相游离想悖谬的论据,就不能进入议论文;同样,那些软弱无力或彼此简单重复的论据,也不能很好地进入议论文。以上两种论据,在选取上,都违背了“针对性”的原则。如果论据缺乏针对性,就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甚至会歪曲中心论点。造成论据没有“针对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会辨析;二是不忍割爱。前者是由于缺乏判断力,看不准材料与观点或主题之间是否确有联系。有时,论据和观点根本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用生活中的家庭暴力事例来证明经济学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用了自然只能让人感到内容的荒唐。有时,论据和观点虽然不能说丝毫不沾边,但是缺乏个性或是缺少新鲜感,也会使人感到平淡、肤浅。现在的环境问题很突出,面对环境保护的话题,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的事例都可以证明。如果选取人们乱扔垃圾,滥用方便袋,也就缺乏了深度。不忍割爱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认为文章论据越多越好,这样会使文章充实,因此把自己知道的所有能证明论点的论据都用上,特别是对于从材料中来的比较新鲜、生动,或者是自己花了不少力气才弄到手的,统统都塞到文章里去,结果便带来了臃肿、芜杂的毛病。因此,只有在对中心论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识别、勇于取舍,才会找到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论据,使文章在精炼、充实的前提下,有更强的说服力。[秘籍2]选择论据要确凿确凿其实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只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在议论文中,使用个别的或概括性的事实材料要尊重事实,万不可为了说明自己的看法而缩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即使引用一个数字,也要绝对精确,因为数字是事实的量的反映,丝毫也含糊不得。读者一旦发现作为论据而使用的事实性材料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就会怀疑整篇文章的论点,“假”的论据、材料,往往会引出假的结论。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不能有丝毫误差,不管引用的是全文或完整的一段话、一句话,还是摘引别人文章中的话,都要做的字、词、句、标点完全与原文一致,决不可马虎从事或随意篡改、增删;同时,必须与原意相合,切忌断章取义,削足适履。成功的议论文,在论据的真实性上,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借鉴。如在刘绍楹写的《治学的秘诀》一文中,作者为了证明“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时,从反正面对比举例:德国化学家维勒因为粗心,没有发现“钒”;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精心研究,发现“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浅尝辄止,与“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明者……结束时引用钱学森的名言:“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习惯,要有条理。”[秘籍3]选择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说白了,典型的材料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当我们强调论据要有针对性时,主要说的是论点与论据的有机联系。“典型性”则是更进一层,它要求写作者应该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应以百里挑一的态度去遴选论据,不用则已,一用就能获得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典型论据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精选。要精选,就要有眼光,不然,即使碰到典型材料也会失之交臂。有了准确、犀利的眼光,不但能多中取少,而且能平中见奇。获得典型的材料,还要广泛博收素材,更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获得鉴别材料的眼光。这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典型论据的选取,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秘籍4]选择论据要充分论据要的充分,简单地说,就是论据要能证明论点的各个方面,使论点从各个角度推敲都能成立。事物的呈现方式是多方面的,事理的阐述也有很多的角度,角度不同,展现给我们的就不同。议论文重在说理,为了把道理说清楚,就需要把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告诉读者,使读者有个完整的印象。论据充分的前提是对所要确立的论点要有全面的思考。对于比较简单的论点,我们要把握它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我们学过的《谈骨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为了论述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引用孟子的话告诉我们骨气的含义。然后列举事例。因为前提是“中国”人,作者就列举了文天祥、闻一多、古代的饿人。三个事例各有其代表性:针对“富贵不能淫”,用文天祥这一封建士大夫,有说服力;“威武不能屈”则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近代学者闻一多;“贫贱不能移”则是一无名的乞者。三个事例,角度不同,地位各异,这就充分地证明了论点。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段话,就从不同的人的角度论述了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很全面。当论点比较抽象复杂时,作者往往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与之相关的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包含了中心论点的各个方面。论据只要能证明分论点的成立,也就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俭以养德》中,作者为了说明清楚中心论点,就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讲道理,“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如果你是一个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限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每个论点,作者都选取了不同的论据,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秘籍5]选择论据要精练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简洁明快。这就需要在对论据的使用,特别是事实论据的使用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这要注意两点:一是事例的叙述要详略得当。在议论文中,读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以从略;反之,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于把握的材料,则须从详。我们学过的《说“勤”》一文,作者在论述第三段“勤出成果”的论点时,就列举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上海女青年的事例,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就写得比较简略,每个事例都用了一句话概括。而在第四段论述“勤出智慧”的观点时,作者列举了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我国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一般人都很生疏,用一句话概述也难以说明问题,因此作者就用了比较详细的叙述语言。二是要有适当的分析。论据选取后,放在文章中时,如果只是摆出而不加以适当的分析,仍然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给人有堆砌论据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或总结。分析可以放在事例前,也可以放在事例后。分析或总结不要过长,只要三言两语,点明含义或关系就行了。我们还是看《说“勤”》中的例子。在“勤出成果”那段中,作者列举完了事例后,有一个总结:“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那段的总结则是:“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这两个总结,紧紧扣住了每段所列举的事例。在前段中,五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勤而做出不朽的成绩,作者是从正面告诉读者事理,第二段立足不利方面——“天资差”和“反应迟钝”给我们举例子,通过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奋可以改变不利的道理。总结中肯而又呼应了论点。[秘籍6]选择论据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作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如果写议论文老是用陈景润、雷锋、张海迪几个事例,论学习时用,论道德时用,论爱国或谈理想时还用,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文章就会有一种“土气”,我们应关注一下时代,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更有说服力。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如课文《说“勤”》中,除了用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很新鲜,所以文章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如写《战胜脆弱》,你如果写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与人发生口角等,事例能证明论点,但都是老路子,不能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