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4T 003-2018 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04T 003-2018 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04T 003-2018 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04T 003-2018 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04T 003-2018 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布ICS65.060.30发布B05浙江DB3304省嘉兴市地方标准DB/T003—2018嘉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IDB3304/T003—2018前言 DB3304/T003—2018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嘉兴市农业经济局、嘉善县农业经济局、南湖区农业经济局、平湖市农业经济局、海盐县农业经济局、海宁市农作物技术服务站、秀洲区农业经济局、桐乡市农业经济局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坚、陈惠哲、俞慧明、陆强、沈火明、姚海根、张世玺、徐锡虎、张晓伟、王斌、杨金法、金海刚、徐建良、徐建强等。1DB3304/T003—2018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栽培的品种选择、育秧、秧苗运输、机插作业、大田管理、适时收获等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常规单季晚粳稻机插。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4农作物种植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所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3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浙江省审定,适宜于嘉兴机插秧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常规晚粳稻品种。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见表1。种子类别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大田用种(粳稻)≥99.0%≥98.0%≥85%≤14.5%注:发芽试验按GB/T3543.4标准执行。4育秧4.1种子处理及催芽做好选种、晒种,可用乙蒜素或咪鲜胺等杀菌剂浸种消毒,杀菌剂安全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用智能水稻种子催芽箱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30℃~35℃,并按照催芽箱说明书做好湿度控制和检查工作,做到种子出芽快、齐、匀、壮。种子露白即可播种,防止种子根芽过长,以免伤害根芽。2DB3304/T003—20184.2育秧土准备4.2.1育秧土选用无砾石、无病菌、无污染、酸性肥沃的壤土做育秧土,做好粉碎过筛、调酸、培肥、消毒等处理,要求土壤pH值在5.0~6.0,粒径不得大于5mm。培肥宜选用复合肥,不用尿素等挥发性氮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另备20%未培肥的过筛细土作盖籽土。4.2.2选择经检测合格的水稻机插育秧基质,直接装盘播种。4.3秧床准备4.3.1选择交通便利、排灌设施齐全的田块,整地做床,先清除根茬,打碎颗粒,整平床面,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3~4只秧盘中间开浅沟,在秧床四周留好操作通道。4.3.2采用工厂化立体育秧,以秧架替代秧床,秧盘摆在秧架上。4.4播种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15d~20d。播种量按插秧所用秧盘确定,30cm(9寸)标准秧盘(内径长58cm,宽28cm)每盘用90g~120g干种,25cm(7寸)秧盘(内径长58cm,宽23.5cm)每盘用70g~100g干种。播种前安装和调试播种流水线,设备运转正常后对播种量、床土铺放量、覆土量和洒水量进行调节,一般底土厚度为2.0cm~2.5cm,覆土厚度为0.3cm~0.5cm;调节刷土滚,使之刚好接触到底土;调节喷水装置,一般每盘喷水600ml,使盘底不滴水,盘面无积水,底土全湿透;调节播种量,将10盘以上连续播种种子合在一起称重后取平均值。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534要求。4.5秧苗管理4.5.1采用叠盘集中暗出苗,播种后秧盘在秧架上平齐叠25盘,放在凉棚下面,用遮阴网和无纺布四周围好,温度控制在在29℃~32℃;除苗床过干需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有条件的可放在育苗暗室中。约3d~4d待秧苗冒尖后移至田间管理。4.5.2放入田间7d后,视苗色施肥,如苗色偏黄,每667m2苗床可在下午施苗肥尿素4kg~5kg;插秧前2d~3d施起身肥尿素4kg~5kg;对叶色正常、叶片下垂的秧苗,不施起身肥。4.5.3根据秧苗的病虫害实际情况,合理化学防治。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稻蓟马、灰飞虱等危害,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要求。5秧苗运输5.1秧苗标准机插秧龄一般15~20d,秧苗叶龄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苗高12cm~18cm,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根系发达。5.2运秧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做到随起随运随插,要尽量减少秧盘搬动次数,搬运时避免秧块变形或折断秧苗。要严防烈日伤苗,要采取遮荫或洒水等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5.3起秧起秧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3DB3304/T003—20186机插作业6.1耕整地机插前耕整地,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等;沉实1d~3d。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6.2插秧机调试插秧前调试插秧机,调整机插株距、取秧量、深度,要求插秧机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6.3机插规格根据水稻品种、秧盘、插秧机选择适宜种植密度,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漏插率≤5%,插秧深度在1cm~3cm,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30cm(9寸)盘采用标准行距(30cm)插秧机,株距11cm~14cm,每穴3~5株,密度1.6万穴/667m~22.0万穴/667m2;25cm(7寸)盘采用窄行(25cm)插秧机,株距12cm~16cm,每穴3~5株,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2.2万穴/667m2。7大田管理7.1管理要求生产管理按NY/T5117的要求进行,农药、肥料的使用应分别符合NY/T1276和NY/T496的要求。7.2施肥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宜增施腐熟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一般每667m2施纯氮(N)15.0kg~18.0kg,磷肥(P2O5)5.0kg~6.0kg,钾肥(K2O)9.0kg~10.0kg,其中有机肥料和磷肥用作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机械撒肥机等施肥机具施入,经耕(旋)耙施入土中。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40%、分蘖肥30%、穗肥30%比例施用。开花结实期施肥根据苗情,适当施用粒肥,如水稻长势旺的可以不施粒肥。7.3水分管理浅水插秧,3d~4d活棵后,排水晒田3d~5d再上水施肥,采用间隙灌溉促进分蘖发生,及时开沟,为搁田作好准备。当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时,排水烤田至田面有明显裂缝,促进根系下扎,稻株基部粗壮。此后采用间歇灌溉,直至孕穗;孕穗期灌薄水养胎,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每隔7d~10d灌跑马水,养根保鞘;收割前7d~10d断水,但需防止断水过早而引起的青枯早衰。7.4病虫草害防治7.4.1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选准对口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虫害和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具体防治次数、时间及用药可根据各地病虫情报,抓准关键时机进行防治。4DB3304/T003—20187.4.2关键用药期及药剂选用:分蘖期,以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为主,防治药剂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呋酰胺等;破口期前后,以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曲病为主,防治药剂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等。7.4.3根据不同地区田块的草害发生特点,采取适宜的化学除草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