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风俗(三篇)_第1页
腊八节风俗(三篇)_第2页
腊八节风俗(三篇)_第3页
腊八节风俗(三篇)_第4页
腊八节风俗(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腊八节风俗(三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八节风俗作文篇一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节基本不过。每逢这个节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针线总是说一声,今天是腊月初八了,妈妈在桌子的对面改着本子,抬头应一声:嗯,马上学生要考试了,再对望着她们说话的我催促道:赶快复习!

对于腊八是什么日子很模糊,只知道就要考试了。参与工作后,学到了不少民俗知识。单位里有两姐妹嫁给了兄弟俩,全家都是扬州人,十分讲求时令习惯,做的菜也很好吃,连在河埂上挑来的野菜都能做出好吃的饼。

两家人的孩子都在一个厂,为人实在,结交了好多好工友,平日没什么接待大伙的,在腊八的日子里,质朴了一年的这家人,总是要准备一大锅以豆类为主的八宝粥请单位里的好友,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什么都凭票证,熬一锅香甜的腊八粥要让主人损失好多糖票。中午下班,大量好友聚集在家里,热喧嚷闹,家便有了过“年〞的喜庆了。

有的小青年吃完后腆着脸伸过碗去再要,女主人不识字,用糯糯的扬州话骂一声:“侬亲妈妈的,尝尝就行了,留点给旁人〞,骂是骂了,还是笑嘻嘻又舀一勺过去。在地冻天寒之时,吃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在那个年代是一种美的最高享受。有幸吃到这家八宝粥的人,回到车间还舔着嘴唇回味,细数着有多少种材料组成的这一锅粥。从那个时候起对腊八有了认知,知道腊八要喝“腊八粥〞。

陆游说:“世人个个学常年,不悟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原来连神仙也喜欢喝粥啊。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管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同时把“腊八粥〞馈赠亲朋好友,这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吧。除了腊八粥,还有各种的腊八食品,我尝过几种:“腊八蒜〞,是用紫皮蒜、正宗的米醋泡出来的,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回味的时候还有点甜。北方用面食做成腊八动物造型的面点很好看,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寻常不喝“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八这天早晨,先把红豆﹑黄豆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捞出。

然后再用各种蔬菜炒成臊子,把擀好的面条下入锅中,最终倒入臊子和红豆﹑黄豆。等香喷喷的“腊八面〞煮熟后,全家人便围在桌子上,一块吃“腊八面〞了。在黟县,我还尝过徽州的腊八豆腐,看过制作过程。一种圆形食品,颜色黄润如玉,初看以为是柿子。

制作方法是把老豆腐放在水中捣碎,在一个圆形器物上罩一块纱布,把捣碎的豆腐倒进容器,纱布提起来旋转拧干水份,晒制时参与虾米等配料,抹上盐,放在炭火上烘烤,或晒上一个星期就制作成了。

其味咸中带鲜,鲜中蕴甜,甜中含香,配上各种菜肴有多种吃法。当年黟县商人外出经商创业阶段,生活较为质朴艰苦,每年腊月时制作较多的腊八豆腐,平日用草绳串起来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较长的时间。

那土气饱满的五谷杂粮,在火的蜂拥、煮沸、蒸熬下,一点点迷漫出家的味道。引领着人们在霓虹灯的照射下,在凌冽的寒风中,渴盼着家里那盏昏黄的灯光。吃过了山珍海味,回家喝上一碗充满亲情的八宝粥。

听着母亲的絮叨,看着妻子的繁忙、孩子的蹦跳,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升腾的`一定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家的责任。大量民俗节日犹如植入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种子,经特有风俗、习惯、饮食、礼仪的催化、发酵,自会萌芽、绽叶,长出非同凡响、卓异绚烂的花朵,给人持久恒远的影响。

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一脸欣喜,红衣红裤的“年〞,正满载着希望,美滋滋地向我们招手。

腊八节风俗作文篇二

腊八粥

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管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终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假使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使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从前人们家里穷,每到年终岁末,大人们便把一些红枣、核桃、红豆、小米等在腊月初八这天熬成粥,谓之为腊八粥。那么,为什么腊八粥会和佛教徒联系起来了呢,中国人过腊八是怎么回事呢?

传闻,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为了苦求人生真谛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忍的他昏倒在地。这时,一位牧羊女赶来,把自己带的杂粮干果剩饭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终把他救活了。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深思,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佛门弟子每逢这天依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给人们,最终由佛门善事扩展为民家习俗。

腊八蒜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十分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算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明白,“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泡腊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正确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传闻这天的冰很巧妙,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风俗作文篇三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那样喧嚷隆重,但由于历史悠久,传闻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今天就是腊月初八——腊八节。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姥姥家去,我听后立马就起来了,随着妈妈到了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后已经快要到中午了,姥姥和妈妈便去了厨房做饭,我便和小弟玩儿,不一会只见妈妈端着一大碗粥从厨房走了出来,我好奇的看了看粥里边的东西,发现里边是一些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和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等组成。

我问了问妈妈,妈妈说:“这是腊八粥。〞我又问妈妈:“这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呢?〞妈妈说:“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了6年的苦行生活,他依旧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

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终在菩提树下静思7日7夜,终究觉悟成佛。于是佛教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并且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我听完妈妈的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