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汇总_第1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汇总_第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汇总_第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汇总_第4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练习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2009浙江自选,17,中)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①(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②(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第二步:用③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④

。第三步:用⑤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⑥氧气。(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⑦,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⑧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⑨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⑩。答案:(1)①糊精②碘液(KI-I2溶液)③酵母④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⑤醋化醋杆(醋杆)⑥需要消耗(2)⑦乳酸(或有机酸)⑧(光电)比色⑨紫红⑩作为对照解析:(1)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淀粉酶必须冷却后加入,因为酶在高温时会变性失活),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等),这一过程可用碘液(或KI-I2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2,随反应的进行,发酵瓶中CO2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破裂,所以不要完全密闭。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中消耗氧气。(2)泡菜发酵过程中离不开乳酸菌,其产生的酸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可用比色法。2.(2010海南单科,25,易)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产生的终产物是和。(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答案:(1)酵母菌(2)葡萄糖乙醇CO2(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4)未及时排气解析:在制作果酒的时候,常用酵母菌作菌种;酵母菌酒精发酵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所以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有氧气进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而丙同学的错误是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抑制发酵的进行,一般来说,发酵液不超过容器的2/3;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酒。3.(2012海南单科,30,易)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和;其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和。(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生长。(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卤汤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9答案:(15分)(1)毛霉肽氨基酸脂肪酶甘油脂肪酸(每空2分,共12分)(2)微生物(2分)(3)风味(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腐乳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1)腐乳是以豆腐为原料,在毛霉以及多种微生物参与下发酵而制成的食品,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多种营养物质,如多肽、氨基酸等。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多肽,进而在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各种氨基酸;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在发酵完成后的腌制过程中,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块腐败变质。(3)卤汤除能防腐外,还可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4.(2011重庆理综,30Ⅱ,中)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处理编号处理方法显色结果①37℃放置0min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紫色②37℃放置10min?③37℃放置120min?④100℃加热5min后,37℃放置120min紫色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分解。最终使短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合成。作泡菜过程中,由于乳酸的积累,pH呈下降趋势。(3)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优选”乳酸菌和普通乳酸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最适条件,故表格的设计要体现不同时间不同食盐浓度下两种乳酸菌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实验结论应是优选乳酸菌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更低,并确定最适于两种乳酸菌的食盐浓度。6.(2013课标Ⅰ,39,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答案:(1)杀灭杂菌增加乳酸菌数量(2)无氧呼吸细胞质(3)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泡菜制作的原理和方法。(1)泡菜制作时,所用盐水煮沸可杀灭杂菌;由于陈泡菜液中含有较多的乳酸菌,所以制作泡菜时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可增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从而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菌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3)泡菜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故制作时要注意控制温度、腌制时间、食盐用量等条件。(4)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泡菜液逐渐变酸,从而抑制了杂菌的繁殖,杂菌数量减少。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基础知识点1.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技术(1)微生物生长需要一般都含有(2)培养基的制作合格与否通过的培养基表面来验证(3)①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孢子。②灭菌的方法有、、;用于接种用的金属工具;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等;用于培养基等③消毒的方法有,用于液体消毒;,用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化学药剂或紫外线消毒,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4)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步骤:、、、、(5)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和。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纯化的菌落。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6)平板冷凝后,为防止冷凝水滴到培养基上,所以培养时平板一定要。(7)接种操作每次划线之前都要接种环,是因为每次操作都要及时灭菌,以防污染杂菌。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2.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8)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9)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例如:在培养基的配方中,将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10)选择培养基配置的原理是。培养基中加入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中不加可以分离出固氮微生物二、真题训练1.(2011年新课标卷)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⑴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⑵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和。⑶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⑷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和。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2、(2012上海卷)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5所示。(1)①过程称为_______,②过程是为了__________。(2)Ⅰ号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__(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_____。A.琼脂B.葡萄糖C.硝酸铵D.碳酸氢钠(3)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16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16中的曲线②。(4)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A.40℃一50℃B.50℃一60℃C.60℃一70℃D.70℃-80℃(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3、(2013新课标卷II)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4、(2013四川卷)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胞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⑴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⑵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⑶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5、(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6、(课标Ⅰ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答案一、基础知识点1.(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2)是否有菌落生长(3)①灭菌消毒②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③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4)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5)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梯度稀释(6)倒置。(7)灼烧防止杂菌污染环境。2.(8)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菌落数目。3.(9)选择培养基(10)增加或减去某种成分,使要选择的微生物能生长,其它微生物不能生长青霉素氮源二、真题训练1.【答案】⑴原油选择⑵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⑶强。⑷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火焰2【答案】(1)稀释单个菌落的筛选(或筛选)(2)选择培养基C(3)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4)C(5)A【解析】(1)由图中显示,在①前后试管中细菌数目减少,可推知此过程为稀释,②过程后使用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固体培养基培养,可推知此过程为分离纯化嗜热菌。(2)由图示可知表示过程是嗜热菌分离纯化的过程,Ⅰ号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不可少,所以除淀粉外还应加入硝酸铵。(3)细菌芽孢是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具有耐高温等特点,只有用高温高压,才能杀死细菌芽孢,防止培养基污染。(4)在使用该酶时,应保证活性较高、酶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温度范围。由图中数据可知,60℃~70℃符合要求。(5)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酶的活性,A错误;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下上时间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C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4【答案】(1)淀粉筛选出真正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2)稀释涂布法涂布不均匀(3)工程酵母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的速度很快,发酵产生CO2的速度也很快5【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8×107(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⑷、溶解氧营养物质【解析】(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2)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3)由题图可知B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菌落相对均匀分布)。(4)震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震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6、【答案】(1)纤维二糖葡萄糖(2)红色透明圈(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位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和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器官阅读课本72页。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和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决定的。(一)玫瑰精油的提取1、原料选取:大约每年月上、中旬,此阶段花朵含油量。2、玫瑰精油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易溶于,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3、方法:,玫瑰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4、蒸馏装置:④④左边作用:,中部作用:,右边作用:。各部件名称:①②③④⑤安装仪器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5、提取流程:NaCl的作用:无水Na2SO4的作用:,最后如何去除Na2SO4?蒸馏后收集的乳白色乳浊液是,需要借助(填仪器名称)将其分开。6、操作提示:蒸馏温度,时间,产品品质就比较差。如果要提高品质,就需要蒸馏的时间。(二)橘皮精油的提取1、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2、方法:一般采用,不使用蒸馏法的原因有。3、提取流程:4、操作提示:橘皮在中的浸泡时间为h以上。橘皮要浸透,这样压榨时,出油率高;并且压榨液的不会太高,过滤时不会。思考1、橘皮在用石灰水浸泡之前,先要做什么处理?思考2、石灰水浸泡橘皮的目的是什么?思考3、完成石灰水浸泡的橘皮能否直接压榨?如不能,应如何处理?思考4、橘皮压榨时为了使橘皮油易于水分离,应如何处理?思考5、橘皮压榨是一个机械过程,应注意什么?思考6、压榨液中有哪些成分?思考7、第一次过滤用什么过滤?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思考8、使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还是下层液体?思考9、静置的目的是什么?思考10、再次过滤时使用什么过滤?三、结果分析与评价出油率=/课题二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1、种类:依据的数目可以划分为α、β、γ三类,其中是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被氧化成两分子的。2、用途(1)治疗因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2)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等的添加剂(3)使恢复成正常细胞。3、性质:胡萝卜素是结晶,化学性质比较,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等有机溶剂。4、提取途径:一是从,二是从中获得;三是利用。二、实验设计1、提取方法2、流程:3、萃取剂的选择(1)种类:有机溶剂分为和两种。(2)原则: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具有,能够充分溶解,并且。4、影响萃取的因素、主要有和,同时还受到、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等条件的影响。三、操作提示1、在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温度太高、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2、胡萝卜干燥的速度和效果与、有关。3、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4、为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_________,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__________装置。5、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浓缩前要进行___________,以除去。四、结果分析与评价(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l、方法:可通过进行鉴定。2、步骤(1)在18×30cm滤纸下端距底边cm处做一基线,在基线上取A、B、C、D四点。(2)用最细的注射器针头分别吸取少量溶解在石油醚中的_____________和提取样品,在A、D和B、C点上点样。(课本79页图6-9)对照点样:A、D处点,B、C处点。(3)待吹干后将滤纸卷成圆筒状,置于装有1cm深的___________的密封玻璃瓶中。练习1.(2015新课标)【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2.(2014山东)(1)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法或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方式加热;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