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_第1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_第2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_第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_第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3篇)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着重结合详细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同学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阅历,但是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数学思索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同学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肯定比除数小。

3.让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经受发觉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日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预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正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假如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沟通

〔约10分钟〕

1.假如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测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觉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同学尝试解答,老师巡察了解状况,最末组织同学沟通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有余数

62=3〔人〕72=3〔人〕1〔个〕

陈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114=2〔人〕3〔个〕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辨别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精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育同学观测、分析和实践技能。

教学重点:

能辨别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精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伙伴,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很多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很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同学沟通汇报,并让同学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讨论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同学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争论〕

2、同学汇报各组争论状况〔同学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1、依据是不是直角分2、依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依据同学回答,归纳

师:依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4、练习:书P39〔1〕

直角、锐角、钝角生活中到处都有,请你找一找,说一说。

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5、师:刚才我找了直角、钝角和锐角,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来制造直角、钝角和锐角。

〔纸片、小棒、活动角等材料〕

6、让同学展示一下自己制造的直角、钝角和锐角。

7、练习:书P39〔2〕连线

1〕全体独立完成

2〕校对

8、画角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9、让同学自由尝试

10、汇报,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课堂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揭题:锐角和钝角〕

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后记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须要基础,对于援助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技能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随时引导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班级同学的技能差别比较大,学习立场、学习爱好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对不同的同学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同学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进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同学观测日常生活中所熟识的物体,着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援助同学进展空间观念,使同学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控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阅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同学学会辨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索:通过观测、操作、想象,经受一个简约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繁复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进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受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敏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立场:通过观测、操作活动,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学会观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分旋转与平移现象,培育同学的形象思维技能和规律思维技能。

第四课时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育同学动手实践的技能。

3、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相互援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测43页第一题,让同学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同学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同学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同学,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同学争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同学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同学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同学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4

设计说明

本设计着重让同学经受“观测算式——回忆运算顺次——规划计算步骤——按顺次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同学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同学理解运算顺次规定的合理性。从而援助同学掌控正确的运算顺次,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索技能。

1、着重引导同学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同学有了肯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约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同学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同学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同学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援助同学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次。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同学理解运算顺次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同学解决例2时,仍旧着重让同学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同学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怜悯况,由同学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同学通过对比、争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同学深入理解运算顺次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留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2)引导同学思索: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次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控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同学已有的知识阅历,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同学有序地观测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同学观测,相互沟通)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沟通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同学思索: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需要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争论、沟通计算方法。

(1)小组争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由于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同学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同学依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次。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次计算。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同学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娴熟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娴熟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同学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同学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同学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同学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同学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同学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沟通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同学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6

第一课时:找规律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发觉、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控找规律的方法,培育同学的观测、操作和推理技能。

2、培育同学的推理技能,并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育同学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改变规律,发觉相应的数字改变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改变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改变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预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引出课题:

1、出示情境挂图

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日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认真观测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例如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知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依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

11+〔〕=〔〕,确定是11+5=16

2、你可以仿按例2的规律自己制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制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觉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同学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末再设计活动,制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争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蔽着的奥秘规律吗?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知大家应当填几?为什么?

3、出示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2、3、5、8、13、21、〔〕、55

〔2〕96、〔〕、24、12、6、3

[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索。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同学完成课本p118页4—7题

要求同学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

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索题,先由同学四人小组争论,老师引导同学积极动脑,认真思索,仔细倾听。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爱好。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

教具:

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

小计数器

课时

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留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30238004100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觉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受与同伴进行合作沟通、探究算法的过程,培育同学迁移类推的技能,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学难点:

用计数器援助同学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预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图。

今日啊,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再认识一些新伙伴。

2.请大家认真观测,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3〕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田鼠?

〔1〕怎么列式:205116=为什么这样列式?

〔2〕小组内争论沟通算法。并作好记录。

〔3〕沟通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同学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引导同学争论: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明确由于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方法三:列竖式笔算

提示同学:留意验算,要细心。

2.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沟通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

让同学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该怎么办?

方法三:笔算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笔算。

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能够全部计算正确。

2.第2题,同学看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3题:竖式计算。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同学的操做体会旋转,培育同学动手实践的技能

3、培育同学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测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根据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同学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同学观测,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根据指示根据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制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同学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制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制造出漂亮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着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同学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同学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需要订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同学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精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预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伙伴,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运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爱好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老师巡察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同学身高统计表。

3、争论、沟通: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在漂亮的植物园中,综合复习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植物园的问题。

2、让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在漂亮植物园中渗透了对同学进行喜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复习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在漂亮植物园中渗透对同学进行喜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难点:

同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

多媒体、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爱出去玩,今日,我和大家一起到漂亮的植物园去看看。

师板书课题:漂亮的植物园

今日我们就在漂亮的植物园中感受数学的神秘。

二、植物园导游图

1、观测导游图

我们要去植物园要先规划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园导游图,来设计旅游路径。

师投影出植物园导游图

A、同学认真观测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在班内反馈。找同学到讲台前来边指边说发觉了那些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

A、解决第1小题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让同学先思索第1问,同学独立找出答案后在班内反馈,找同学到讲台前边指路径边回答。

解决第2问时,首先让同学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离是多少米?

同学明白后独立思索,然后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同学阐明理由。

B、结决第2、3问题

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让同学独立思索找出答案后,同位沟通答案,要求说明理由,并相互判断。

在班内找同学反馈答案。

找同学到讲台前边指路径边回答。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三、科技馆

1、观测情景图

师投影出科技馆情景图后,让同学说出这是什么地方-科技馆。要求同学认真观测图,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解决问题

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

a、让同学认真观测情景图,独立思索如何判断模型的高度。然后在小组内争论沟通答案。假如同学判断有困难,引导同学可以依据笑笑的身高来估量模型的高度。

b、班内反馈答案。重点让同学说出自己是如何估量出来的。

模型大约高2米,由于模型的高度大约是笑笑身高2倍还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

让同学独立在图中找角。假如同学有困难,引导同学爱调皮指的那个模型中去查找。

班内反馈时,让同学指出自己找到的角,并判断出是什么角。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四、植物种类统计表

1、观测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

同学认真观测情景图后在班内反馈,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各展区的植物种类:

展区牡丹园菊花园桃花园月季园树林

2252245513408

2、解决课本第1小题

同学认真观测统计表找出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少?相差多少?

同学独立思索计算后在班内反馈答案,师生共同判断。

3、解决第2小题牡丹园、菊花园、桃花园共有多少种植物?

同学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然后在班内反馈答案。

4、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

同位两人合作完成。要求一人提问,另一人解决,然后交换。

班内反馈时要求同位两人共同汇报。

五、拓宽同学知识面

展示各种生物图片。让同学阅读课本86页你知道吗,扩高校生的知识面。

阅读后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班内汇报总结:

1、说说今日有什么收获?

2、评价今日自己的表现如何?

七、作业布置:

做一张练习卷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的简约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制造出自己喜爱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依据实际确定所观测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受观测、操作及合作沟通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4.在观赏漂亮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好,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同学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观赏并制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进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进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预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同学观赏。

2.观测感悟,发觉规律。

〔二〕激发爱好,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今日,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测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找一找。

〔2〕同学反馈,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探究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控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培育应用意识。

3.培育初步的观测、概括技能和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立场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详细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计算除法的阅历,引导同学逐步掌控试商的思索方法,让同学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掌控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控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同学组内争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沟通。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假如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假如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末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同学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沟通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假如发觉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假如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同学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沟通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沟通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同学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同学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同学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同学争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同学先独立思索,再小组争论自己的发觉。

2.集体沟通,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老师引导同学理解题意。

〔1〕依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依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同学独立解答后,集体沟通。〔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同学说出全部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要留意培育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测、操作和沟通,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培育同学观测技能和实践技能

教具预备:

钟表、作息进度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老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同学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老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例如5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测,想一想,你认为应当怎样认?同桌沟通

3、同学汇报

4、老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小组争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老师:出例如6图,同学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同学板书,并说方法

4、老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留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同学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同学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同学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援助动物订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同学认真观测,有错误吗?你认为应当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量进度表

你们喜爱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进度表,

同学活动

四、课后记: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掌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同学能娴熟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育同学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娴熟掌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预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预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老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同学说,老师板书:35+34=

2、请同学在小组里争论怎样计算“35+34”,可依据自己的状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学校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班级数学教案》。

3、请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同学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同学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同学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留意什么?

二、做一做:

老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同学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同学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精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分,会正确辨别精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同学的数据收集与沟通,能对近似数和精确数相互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预备:

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师: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同学充分地、大胆地猜。师依据同学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依据同学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后出示精确的数据。〔18支〕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同学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略的数就是近似数,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近似数。

二、沟通共享

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班级的同学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班级的同学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班级〔1〕班有同学50人,那么二班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同学猜,老师板书后出示精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假如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班级有同学154人,大约150人。师:二班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班级大约有多少人呢?同学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测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精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略的数〕。像这样大略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2.教学例9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学校的同学,小华是东山学校的同学,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学校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小华:“我是东山学校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究竟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同学在充分争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予以确定。

师:现在我来告知你们答案吧!老师出示龙岗学校695人,东山学校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板书:695≈700703≈700师边板书边引导同学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3.教学“试一试”。出示:试验学校有同学2022人,大约是几千人?让同学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2022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2022≈2000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同学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同学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引导同学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师引导依次争论三个子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略的数。

五、课堂作业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通过观测、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技能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休戚相关,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会辨别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假设干、平面图形假设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说明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着重让同学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强调对同学空间观念的培育,融观测、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着重让同学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伙伴调皮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外形的图形,请小伙伴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巨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同学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同学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同学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同学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测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沟通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同学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同学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觉〔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别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测发觉,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老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究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沟通不同的方法引导同学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予以赞扬。〔充分给同学说的机会,让同学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育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规律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同学积极参加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援助同学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制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表达以同学进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觉,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控的本事。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同学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育空间想象力,有效地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援助同学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同学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老师先引导同学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觉告知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识牌是什么外形?〔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识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同学对生活的观测,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3、找伙伴〔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日这节课小伙伴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嘉奖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假设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爱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沟通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同学的思维,进展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满意同学的制造欲,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同学学会自我观赏和相互观赏,培育同学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8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同学的已有阅历知识和生活阅历为基础,提供同学熟识的详细情景,以援助同学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同学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同学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爱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有提高,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表达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当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爱好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同学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斥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索有肯定深度的问题时,同学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同学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胜利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肯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阅历的,因此在教学时着重培育他们对生活的亲密接触,培育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技能。同学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同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控万以内的数位顺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小括号。

5.会辨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约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约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约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约的问题,并能进行简约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约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测、分析及推理的技能。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学的信心。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结合详细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约的问题,并敏捷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加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喜爱自然,喜爱科学,爱护环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同学已经掌控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那么运算的须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同学掌控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

〔2〕、认识图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同学在二班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约辨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同学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同学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同学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同学以后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同学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3〕、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识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同学掌控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同学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控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同学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同学人数等同学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同学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同学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控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5、探究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测、比较、思索、推理等活动让同学掌控探究数、形规律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推理技能,增加同学的探究意识,提高同学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同学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同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同学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育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激发同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忱。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同学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须要的练习,让同学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奥秘”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末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同学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19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同学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精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预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伙伴,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运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爱好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老师巡察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同学身高统计表。

3、争论、沟通: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20

一、教材分析:

《辨别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径”第一节的内容,辨别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在同学已经学会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能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班级的学校生来说具有肯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肯定要借助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加、体验的机会,让全部的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和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技能。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上这一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技能。

3、借助辨别方向的活动,使同学体验到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依据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给定一个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

2、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三、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纳以同学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教学方式。同学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沟通的一个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我采纳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激励性的语言,奖小星星等。

四、教学预备:

挂图方向板

五、教学流程

依据同学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引发爱好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我说东向东转,同学就说,我说西向西转。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学校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同学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第二环节:实践探究激趣解疑

1、老师用微机出示教材主题图,先请同学说一说:看平面图的方法,然后同桌沟通:以学校为中心,邮局、商店、医院、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观测图书馆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同学的说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老师可以借机提出疑虑:“图书馆又不会走,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呢?图书馆究竟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们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同学发觉: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的位置,并鼓舞同学自己给西、北之间的方向起名字,从而了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

3、接着,老师请同学沟通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导同学发觉:东南、东北、西南等方向。

以上教学活动中“看平面图辨别方向”这一环节,通过同学自己找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场所,既复习了已有的方向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老师让同学观测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方向,引导同学自己发觉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让同学亲身经受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同学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着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玩中强化

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组织同学制作方向板,并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后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再沟通一下教室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最末,让同学把小组合作探究的状况跟全班沟通。

2、在同学基本了解教室的方向后,老师组织同学玩《反应快》的游戏,如:向东南点点头,向西北招招手,引导同学发觉:东南和西北相对,东北和西南相对等。

3、教材P21有一幅《中国地图》,在观看中国地图时让同学了解家乡安徽省在祖国的方向并完成这一页的练习。

4、在练习之后,再组织同桌玩《小交警》的游戏,并让同学说说鹤岗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熟识的景物和建筑。

以上教学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同桌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同学参加体验的机会。同学彼此合作、沟通,形成“动态的集体能量”培育同学的合作技能。由同学爱玩、爱动、喜爱游戏的特点,设计了《小交警》的活动是实际方向的练习,集趣味、技能于一体,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借助数学语言表达和沟通教室的空间方位,体验数学与现实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请同学当小设计师帮小区搞设计。老师让同学把课前发的场馆图片拿出来,自己摆一摆,说一说每个场馆分别在小区的哪个方向。

目的是让同学知道,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同学在生活中多实践,多应用,才能掌控。

第五环节:师生整理体验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同学谈两点:

1、谈收获,让同学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让同学自我评价,比如,问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满足吗?

这样,既着重了同学整理知识的技能,又关注了同学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立场。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数学知识一旦让同学体会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会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课上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交往中参加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追求的教育价值。

2、经受学习过程比只要结果要精彩的多

上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同学,让同学亲身参加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我发掘出同学学习的内驱力,让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新知的胜利与欢乐。

另外,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辨别教室里的方向时,有的同学手里的方向板随着身体的转动而转动,假如在教学时我给同学做一做示范或让同学先沟通一下运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会涌现同学身体动,手中方向板也在动,不能找准方向的问题。看来老师导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而且要引导的恰到好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实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的领悟到了新课程“师生共同进展”的内涵。

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教案篇2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辨别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约的路径图,能依据路径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径活动,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