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_第1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_第2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_第3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_第4页
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农村信息化开展状况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开展与普及,我国信息化建立得到了迅速开展。信息化已成为开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并成为国民经济开展和国防建立的根底。信息化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农村信息化问题不仅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开展、消灭贫困,也是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纵观整个农村信息化进程,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多数的农村经济开展仍然是滞后的,生活仍是较贫困的,因此,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开展已成了当今政府的一件大事。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欧美等国大约20年。早期农村信息化建立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现在城市的许多小学生都习惯上网获取信息,但这种方式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梦想。这里不仅有难以承受的电脑价格和上网费用,有文化水平的限制,也有传统思维定势的羁绊。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搭造不同层次的传播平台,促使信息化能下乡,能进村,能人户,能让广阔农民大量、廉价地获取有效信息。“农业信息它包括农业资源信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区划等)、农业政策信息(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教育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人才信息、农业推广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因此,如何促进和推广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如何使农民在21世纪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飞跃.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描述和分析农村信息化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一、农村信息化现状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全国约13亿人口中有74471万是乡村人口,占57.01%,城镇人口只有56157万,占的42.99%,〔1〕城乡人口比远远落后于兴旺国家。农业根底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明显滞后,是我国经济构造中最突出的矛盾。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2〕远远落后于兴旺国家或农业强国。2003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1:3.23,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人口比率大,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医疗卫生条件差是我国目前农村的现状。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经济,已不仅仅是三农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已到达1.11亿,网民普及率达8.5%,其中城市网民9168.6万。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2%,却占有网民总数的82.6%,普及率达16.9%。农村网民的总规模1931.4万,占全国58%的人口中却只有17.4%的网民,普及率仅为2.6%。而根据传播学家松伯格关于“信息沟〞的假说,群众传播虽然对信息富有者和贫困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前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就会产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老沟未平、新沟又起的现象,拉大了贫富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根底设施建立稳步推进,特别是通过实施播送电视及“村村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地区播送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和固定普及率,2004年底已通固定的行政村比例到达89.9%;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市场供求等信息,以及农民生活的各类信息初具规模,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终端较方便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所需信息;各有关部门参与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格局开场形成,农业、气象、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效劳体系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涉农信息效劳业的开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起步晚、根底差,整体水平相当落后。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2004年底乡村固定用户为10159万,不到城市固定用户21085万的1/2,还有10.1%的行政村不通。全国播送和电视尚未覆盖到的5.9%和4.7%的人口都集中在农村。2004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到达9400万,从用户的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行业的用户仅占1.3%;从用户的职业分布看,从事农、林、牧、渔的工作人员仅占1%,这说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水平是很低的。〔3〕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十清楚显,而且仍然呈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农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农村信息化在引导农业产业构造调整,加快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参加WTO后的新形势,加上我国信息化起步完、开展不平衡等一些现状,我国农村信息化效劳面临一些问题。1、农村信息化所需的根底设施落后农村信息化的建立和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根底设施作为根底,而我国农村地区根底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农村信息化建立的顺利进展,因此要想加快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步伐,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2、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拟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目前,普遍存在的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还不够科学,覆盖面不够,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等,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此外,还存在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问题。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缺乏,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农业信息的有机集成以及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建立。〔4〕3、农村信息化建立实效性差在农村信息化建立中,局部地区不注重把农村信息化建立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而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跟着概念走,跟着技术走,结果投入巨大,收效甚微。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中的最精华、最实用局部,也没有找到网络信息技术与本地实际的恰当结合点,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地市尽管有自己的网页和,但内容长时间不更新,功能单一,交互式不强,更没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功能,点击率极低。4、高层次的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建立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开发应用需要高科技人才,既懂农业又懂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非常缺乏。目前是懂农业的,不懂信息技术,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又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因为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的匮乏,所以难以进展大工程的攻关。〔5〕5、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从各省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一方面信息资源存量偏低,信息供应缺乏;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又导致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传统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使部门之间信息封锁,大量的信息资源封闭在单位、部门内部,无法实现社会共享。许多单位和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大都停留在低级阶段,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贮和传播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低,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信息效劳效益差。6、农民信息意识比拟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和信息工作的逐步开展,我国农民群众开场需求信息效劳,有的还比拟迫切。但是,从整体、全局上来看,增强信息意识是农村信息化建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7、认识不到位,投入缺乏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实体对农村信息化建立的实质、意义和重要性认识缺乏或存在误区,因此在信息化建立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明显的缺乏,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建立的进程;还有政府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立的内容认识不深入,把信息化建立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农村信息化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立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就意味着信息化建立的完成。这些不完整、不全面的认识导致农村信息化建立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6〕8、区域开展不均衡目前,在农村信息化进展中,也存在严重的地区和区域性的开展不平衡。比方**、**等一些平原地带的农村信息化就比拟兴旺。如****的**农村已经通过信息化走进入了小康社会,而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相对滞后,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缺乏,特别是一些山区,如云、贵等山区的农村信息仍然闭塞,生活仍相当贫困。三、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的对策与分析“十一五〞规划中,把信息化列入十大开展目标之一。而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根底设施的建立,又根据今后“把国家建立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的原则,国家将切实加强包括信息根底设施在内的农村根底设施的投入,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方面向农村、农民、农业倾斜,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如老少边穷地区卫星电视接收及转播站点的建立、中西部地区农村播送电视的“村村通〞工程、无线通信的3G工程、“三网合一〞工程,件件都是缩小信息鸿沟、消除信息贫困的“民心〞工程。国家还应在电视接收设备、家用电脑、数字或有线电视收费上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农民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例如,对一局部经济困难的农民实行价格优惠,以推进现代传媒在全社会的普及,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传播时机。通过加大农村信息根底设施的投入和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沟〞将会逐步“合拢〞,城乡在传媒资源分配上将会趋于合理,农民个人的社会时机将会迅速扩大,而农村的经济文化建立将得到跨越式开展。“十一五〞又是我国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立的重要时期。从我国信息化建立的全局和农村信息化开展的要求看,未来五年,我国农村信息化要加快开展步伐,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实现跨越式开展。主要包括:信息根底设施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普遍效劳能力不断提高,农村普及率和播送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根本满足广阔农村居民对信息效劳的需求和农村信息化开展的需要;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涉农信息内容占全国互联网全部内容的份额不断增加,初步形成针对性强、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涉农信息资源体系,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结合更加严密,信息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广阔农民的信息技术根本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农村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差距扩大的势头根本得到遏制,信息化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有力支撑,为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根底,为广阔农民步人信息社会创造条件。1、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立奠定思想根底在农村信息化建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实体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缺乏。因此,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立,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立。2、农村信息和商务平台建立①四个方案:包括信息中心建立方案。地市到县、到乡一级的连接传输方案,信息与农户、农技人员和企业的对接落地方案。与科研院所、专业市场的联通方案。与涉农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平台接入方案。②六个根本功能:解决一般政策、技术信息咨询解决,农产品、农资价格行情查询及趋向分析系统.天气农情分析预测系统,农业专家在线系统。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电子商务交易功能。〔8〕③六大电信运营商近期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动作。中国卫通:西部、沿海一起升级,近年来,中国卫通不断完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面,正在抓紧全球卫星系统第二关口站的建立,届时,我国西部高原遥远农村通信就有了可靠手段。针对沿海渔业对平安定位系统和海上语音通信效劳的紧迫需求,中国卫通也开发了海洋渔业平安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中国电信:“体验效劳点〞从**开场,作为中国电信的一个组成局部,不久前,**电信与**省信息产业厅共同启动“农村信息化体验效劳点〞建立工程,200个“农村信息化体验效劳点〞将于2006年内完成,初步估算将耗资1000万元以上。中国电信其他省分公司近期也有类似活动。在体验效劳点,中国电信将精心选择一批具有特色的信息,编辑成适合收听的信息内容,并可让农民通过效劳点的“新视通〞连线,与农业专家面对面地交谈。中国网通:“金牧阳光〞照耀**,由**网通发起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今年曾亮相“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获得广泛赞誉。与此同时,**网通大力推进“金牧阳光〞工程,建成了多个在当地颇具知名度的“宽带信息村〞,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据悉,这一工程正在向全国推广。网通在农村信息化方面除继续抓好剩余终端接收站点的建立外,还将积极配合农业部等各政府机关,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共同努力。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开通,一个能惠及全国农民增收致富的“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10月26日在**正式开通。这是继推进“村村通工程〞之后,中国移动在助力新农村建立方面交出的又一份重要答卷。据了解,“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系统集中建立、业务分省运营,采用民族语言效劳,中国联通:“天府信息网〞走出**,中国联通农业信息化工程起源于2003年在**省开场运营的“天府农业信息网〞。在总结“天府农业信息网〞开展经历的根底上,不久前,中国联通启动了“农业新时空〞。据了解,这一信息化工程,整合了中国联通覆盖广阔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资源,将各种农业信息以短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中国铁通:全国一*网齐建产业链,中国铁通把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作为公司开展的重要市场高度重视,2004年、2005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522个村的接入工程。今年,铁通公司正在务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发挥一*网的优势,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形成多种针对地域特色的电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效劳产品,共同打造农业信息化效劳产业链。〔9〕3、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立提供领导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当地信息化建立和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抓紧抓好。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4、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信息化建立提供资金保障农村信息化建立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工程,必须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在已有的资金投入的根底上,继续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投入,以保证农村信息化建立持续、安康地开展。5、以乡镇农技效劳机构和农村中小学为重点,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建立,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各地乡镇都有一支农技效劳队伍,目前需要将这支队伍提升为乡镇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进展培训和提高,并带动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快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农村中小学是当地的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要结合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方案〞工程的实施,努力使农村的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的综合功能,为传播农业科技、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培养农民职业技能效劳,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0〕6、信息效劳业界要合力打造“内容效劳产业链〞基于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任务的艰巨性,如何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加快信息产品与技术的应用普及,推进应用开发、内容提供及信息效劳链条的健全和持持开展,如何解决农民支付能力与信息效劳企业经营水平的矛盾,如何挖掘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播送通信、数字电视及互联网接入的潜力资源,并在高度互联互通、高度资源整合、高度信息共享和高度灵活资费根底上,将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效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信息化、农村通信、农民信息致富工程和电信运营企业的业务转型虽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农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其内容建立比网络建立更为重要,而这项巨大工程是运营商无法单独完成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严密合作,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内容效劳产业链〞。7、应用示*体系和推广机制开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项市场行为,其应用示*应做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继承传统和创新形式相结合,重点示*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体系建立与能力建立相结合。政府为农业信息化效劳搭台.不宜包办。在开展农业信息产业过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市场运作方式来完成。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推动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咨询公司等的迅速发育成长,促进其开展好信息效劳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和渠道搞好面向不同用户的信息效劳.有关专家指出,更新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建立独具特色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模式,培养一支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技术队伍。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应建立“政府引导、行政推动,示*样板、辐射带动。〞〔11〕特别是一些山区,目前信息化非常薄弱的农村地区尤为要重视学习和应用。2009年的一号文件一共是五个方面28条,这五个方面28条,每一条都涉及到信息化[1]。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按照**效、重效劳、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效劳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和农村商务信息效劳等工程建立,积极探索信息效劳进村入户的途径和方法。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效劳平台建立,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根底设施建立,创新效劳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工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播送电视电信等信息效劳,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效劳平台建立工程。2005年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指出“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立〞。国家之所以一再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国局部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根底条件还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意识相对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依然缺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农村网民规模到达1.0681亿,占整体网民的27.8%。加快农村互联网应用普及迫在眉睫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着互联网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效劳体系,将在调整农村经济构造,转变农村经济开展方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扫黄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受到一定的抑制。实践证明,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出,这也为互联网加快向农村普及奠定了根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还显示,目前,农村非网民中,有38.8%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和网络而不能上网,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同时,宽带接入和费用也是农村地区购置电脑、使用网络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地区上网的实现。与城市相比,农村电信和互联网根底设施普及率偏低。农村经济开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增收,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分析人士认为,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开展,更具实际意义,并且显得迫在眉睫。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历来看,只有电信开展远远高于当地GDP开展才能带动农村快速开展。就电信业而言,重组后的全业务架构已搭建完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开展铺好路,并且都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加之中央一号文件提供的政策层面支持,2010年中国经济看农村,更看农村信息化。2010年农业工作的要求是“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开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信息下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强调,下一步,应推动“信息下乡〞、“宽带下乡〞与“家电下乡〞相结合,保证农村能够买上计算机,能够上网,能够使用有效信息。这既是拓展市场的需求,也是改善民生,提升经济开展水平的关键举措。其中的要义在于信息二字,要真正提供农民需要的信息,用得起的信息,用得好的信息。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实现99.8%的行政村和93.3%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96%的乡镇通宽带,91%的行政村能上网。同时,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已在14个省份11986个乡镇开展,共建成乡镇信息效劳站11724个、行政村信息效劳点107695个,乡镇涉农信息库8422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53178个。要让农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的应用效劳,让农民获取有用的涉农信息,直接帮助其生产和销售,这就能让农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后,还得“易用〞,对于不具备高深的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尽管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应用整合滞后、对农民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等问题。信息化对农村倍增效应的发挥,除提供适用的综合信息效劳,帮助当地农民以现代科技手段进展生产外,还需要让当地农民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提高当地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以科学致富方式,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农村信息化现状及趋势研究内容摘要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已具备较好根底。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仍然任重而道远,既面临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实用化、普及化、综合化、全程化等重大开展趋势,又面对广阔农村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开展和小康社会建立全面推进而日益增强的信息效劳需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立现状以及我国国情、民情、农情,尤其是广阔农民群众信息承受能力的根底上,研究提出了一套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参与,能够让农民群众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普遍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立思路。关键词农村信息化研究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农村信息化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遵照党的十六大关于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对农村信息化进展了深入研究和总体构架,明确了开展方向。一、农村信息化建立的现状分析我国引进“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落后于欧美等国大约20年。早期农村信息化建立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但是,直到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才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方向。现在我国科技部门无论是在信息传播高速公路的硬件建立方面,还是在农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建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令世人刮目相看。〔一〕涉农数据库建立初具规模我国已建成大型涉农数据库100多个,约占世界农业信息数据库总数的10%。其中最主要的成绩是由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引进建立的CABI、AGRIS、AGRICOLA和FSTA数据库,以及以中国农科院牵头开展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光盘效劳网络。比拟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有:?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全国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农产品集市贸易价格行情数据库?、?农业合作经济数据库?等。〔二〕农村信息化建立网络平台逐步建立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将支撑信息开展的网络资源分为三类,即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其中,前两者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后者为现代媒体的代表。两者综合起来构成现代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1、传统媒体功能得到必要的延伸随着经济的开展,由电视、电信、播送为主组成的传统媒体得到了很大的开展。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已建成的光缆总长度达224.6万公里,电信网已根本覆盖全国。全国85.3%的行政村通了,乡村固定用户达7843.1万户。到2003年9月底,我国用户总数已达5亿户,用户总数占世界第一位,具有传递信息的强大优势。我国的播送电视网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网络,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到达91.6%,其中有线电视用户1亿户,全国电视机保有量为3.2亿台,农村电视机普及率达108.6台/百户,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2、互联网正越来越广泛地被百姓承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Internet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2572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上网用户总人数680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4%。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省〕都已接入了互联网,互联网的作用已从初期的信息沟通向近年的电子商务开展。在低靡的网络环境下,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开展势头,充分说明互联网开展的巨大潜力。而农林牧副渔水利业人员仅占网络用户总数的1.7%,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率的740倍。广阔农民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农业部一项对我国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只有0.8%。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电子商务规模很小,通过计算机网络购置生产资料的农户缺乏0.2%,依据互联网信息出售农产品的农户缺乏0.5%。3、农业信息开展迅速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总数到达37万个,其中,企业占所有总数的78.83%。在企业中农林牧渔业占0.52%,其中,县乡两级占农业的比例不到10%,在线数据库的总量为8.29万个。在各类涉农中,正常运转的大约有1500多个,直接提供农村信息效劳的170多个,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涉及到18个大类127个子类,以市场信息、科学教育和政策与管理为主。比拟著名的涉农有:科技部的“九亿网〞、农业部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等。调查显示,和沿海主要省份为集中分布区,其中、**、**、**、**五省市地域内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西部12个省区市地域内占全国总数的14%。〔三〕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成果显著近1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一系列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方案的支持下,通过广阔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逐步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形成了一支从事农村信息化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人才队伍体系。国家“863〞方案实施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工程〞,在全国建立了20个示*区;国家科技攻关方案“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研究〞工程的实施,形成了一批农村信息化平台技术和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了12个效劳于农村经济开展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另外,“农业3S技术〞、“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方面的技术也在积极开发和应用中。这些农业信息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实施农村信息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底,积累了珍贵的经历。〔四〕农业专家系统开场发挥作用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始于80年代,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农业信息技术人员把专家系统从实验室拿到生产第一线,不仅给农业生产者送去了新技术,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知识工程系统的建立。1985年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所开发的砂姜黑土小麦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在****平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又研制开发了更多的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内容包括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杂草识别与防治等。目前共开发出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多个实用农业专家系统,建立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35个。〔五〕农村信息效劳深入基层1、农村信息效劳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据调查,全国333个地〔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效劳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全国2800个县〔市、区〕中有121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效劳机构,占总数的43%;全国43000多个乡镇中,有7000多个建立了信息效劳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一些地方在加强农业系统信息队伍建立的同时,积极利用农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有关社会中介的力量,开展壮大了农村信息员队伍。2、效劳模式灵活多样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农村信息效劳模式。科技110作用显著。现在全国有农技呼叫中心100余家,比拟有特色的有****农技110、**莱州农技110、****科技110等。现在**省已实现农技110的联网。农业寻呼开展迅速。农业寻呼具有费用低、覆盖面广、设备投入少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它充分利用寻呼资源进展农业信息发布,用户通过手机或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农业信息。寻呼中心也可根据用户类型和爱好,将相关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实现主动信息效劳。各地均出现了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寻呼业务,如**的“农信通〞、**的“致富信息机〞、**的899-“农村信息机〞、**的“农业信息机〞等。远程教育开展越来越受重视。例如,市农业远程教育中心已经在地区建立起一个基于卫星宽带骨干网的覆盖全市14个区县、乡、村、户的星火远程培训平台,建站211个,覆盖了郊区82%的乡镇、50个村。制作多媒体课件3000多个、22大类,内容包括农药、生物肥料、水产、园林花卉、瓜果蔬菜、特种养殖等。3、地方农村信息化建立有效开展农村信息化建立在一些地方得到有力推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村信息“户户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了良好的开局。**省的农村信息化行动,是以“**星火方案〞建立为起点,以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为标志,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物理架构和信息效劳组织体系,为农业、农村、农民架起了致富的信息桥梁。目前已经在全省17个市、61个县设有信息效劳中心,在1800多个乡镇全部建成信息效劳站,村级信息站点800多个。拥有20000多家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注册会员,有13000多个种养大户或经纪人购设备入网。目前已促成网上交易额30多亿元,量超过440万次,日点击率稳定在8000次左右。〔六〕农村信息化建立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民信息意识比拟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农村信息流动不畅;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信息化推进。二、农村信息化开展的趋势〔一〕集成化数据库、系统模拟、人工智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单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互联网、电信网和播送电视网等网络技术也日趋群众化。但是,现代农业对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需求日趋综合化,单项信息技术或单一网络技术往往不能很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因此,分散、混乱、低质的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问题,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问题,多网功能合一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二〕专业化针对农村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对象,*一项具体农艺措施,或*一个具体的生产过程,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以进展智能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是未来促进农村经济开展的重要步骤。如美国研制成功的棉花集成管理系统,在提高棉花产量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专业化的农业应用软件还具有可适用于不同生产级别(如地块级和农场级)生产管理的特点,更能经济、有效地效劳于农业生产。〔三〕网络化互联网、电信网和播送电视网等网络技术应用于农村,不但能及时解决农业和农村开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能降低农业和农村信息的获取本钱。基于不同网络系统,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下的生产者,可以采用不同技术和方式获取农村信息。为此,必须制定有序的农业信息分类标准,采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村信息子网于一身、多种信息传输渠道为一体的高速、宽带和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同时,为确保农村信息效劳的有效实现,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四〕多媒体化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手段传递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的交织组合的信息传输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开展,农村多媒体数据库建立及农村实用信息和技术等多媒体产品开发应运而生,它将十分复杂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具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五〕实用化目前,农村系统软件的研制及应用大多还只局限于科研院所及示*基点,其潜在作用远没有被充分发挥;农村信息传输的硬件系统的研制还缺少智能化和实用化,不适合收入低、素质差的农村用户的需要。因此,符合农村用户需求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及推广、农村信息传输的硬件系统的研制将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当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农村信息开发的复杂性。因此,对这类软硬件的开发必须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专家的协同攻关,才能确保软件构造、功能、界面、程序的规*化,才能提高软硬件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最终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六〕普及化随着农村市场经济深入开展和小康社会建立的全面推进,为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日益增强的信息效劳需求,需要快速推进农村信息的普及。农村信息的普及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农村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整个农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充当着重要角色。农业生产经营者只有充分地掌握信息,才能进展科学决策,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开展形势;二是指农村教育的普及,通过有方案、分批次的培训使大局部农民与农技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从而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三是指适用、科学、权威的农村信息能比拟容易的通过各种方式传输到农村,为广阔农村用户所承受。〔七〕综合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严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良,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比方,欧美国家目前普遍看好一种视频数据检索系统和电视数据检索系统,就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八〕全程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一独立的农村经济活动,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甚至与用户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农村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不仅使兴旺国家农业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开展中国家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农业的活力和信息竞争力。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立的对策〔一〕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立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立,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并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所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国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框架。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构造,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效劳网的建立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系统,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效劳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开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二〕稳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农村科技数据标准化开展情况的根底上,已经编制完成了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的标准体系表,初步制定完成了包括?农村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标准调研大纲?、?农村科技数据共享标准体系的研究大纲及体系框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质量控制规*研究大纲?、?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信息分类与编码?和?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平台数据采集与更新规*?等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草案〕。为进一步进展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规*农村信息建立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下一步要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完善,并研制新的标准,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一个农村信息传输地面卫星发射站,由其将视频、音频和文本农村信息发送到亚太2R卫星,其中,文本和图片信息需制作成图文电视信息,再发送到亚太2R卫星。文本、图片及其他类型的互联网信息,由一个独立运营的制作完成,发送到互联网。各地通过卫星接收设备,将视频、音频、和图文电视信息下载到本地基站系统,然后将其复原成正常信号后发送至用户管理设备。用户管理设备负责将各路原始信号统一进展加扰后复用成一路信号传送给节目发射装置,由发射装置进展微波发射,覆盖接收区域。终端用户通过无线接收装置,或通过个人电脑,经无线调制解调器登陆互联网,主动获取农村信息。接收区域内的各个农户通过普通的室外天线将视频、音频、图文电视等格式的农村信息信号接收下来,并将其传输给经过系统授权的用户无线接收装置。电视信号通过用户无线接收装置进展解扰、解复用后复原成正常信号供电视机播出。用户也可以利用无线接收装置,通过电视登陆互联网。如果接收区域内的各农户需要用电脑登陆互联网时,需要配备一台个人电脑,通过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与基站的互联网接入管理系统连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由此可以解决农民通过线上网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慢、容易掉线等弊端。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后,各农户还可以利用3G手机,通过手机专用调制解调器,与个人电脑连接,直接接入移动运营商骨干网,实现无线上网,查寻所需要的信息。该系统特色鲜明:〔1〕可以实现视频、音频、文本等格式农村信息的双向和无线传输,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种网络功能的合一,有利于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传输农村信息;〔2〕系统采用MMDS双向传输技术,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又可传输数字信号,较好地适应国家数字电视开展的新趋势;〔3〕可以实现农户个人电脑的无线上网;〔4〕覆盖面广,不需要任何中继设备,每个基站传输的*围可覆盖基站方圆50公里面积,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进展基站建立,很方便地将信息发送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5〕地面卫星发射站可传输24套模拟电视信号或100套数字电视信号,为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信息下乡、进村、入户提供良好的平台;〔6〕采用可寻址电视加解扰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远程管理,提高管理和运营的质量和效率;〔7〕整个系统采用双向无线传输技术,设备廉价,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效,可以直接面向农户,为普通农户所承受;〔8〕在不加重农民负担和确保公益性的根底上,创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吸纳社会力量进展农村信息的共建、共享,形成多赢局面。〔四〕优化农村信息效劳模式农村信息效劳应根据用户本身的特点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特点,重点加强各种效劳模式的整合,实现多网功能合一。〔1〕以卫星传播通道为根底,充分利用播送电视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通过价格廉价、易于操作的用户无线接收装置连接电视机接入互联网实现信息的查询和发布。并借此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家庭上网工程。〔2〕以卫星或互联网通道传播为根底,充分利用的信息效劳主要窗口作用,为农民、农业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平台。〔3〕以卫星传播通道为根底,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寻呼网,实施“一号制〞方案,与地方农业寻呼网实现互连、互通、互叫,利用寻呼费用低、覆盖*围广、可定制信息的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效劳,加快信息的传播。〔4〕通过整合“农技110〞资源,或利用移动、通过电脑连接农业WAP,实现信息的浏览和发布,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效劳,满足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5〕同时,还可以利用报纸、播送和电视等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的特点,为农民提供信息效劳。〔五〕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效劳体系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效劳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必须建立健全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体系,不断向农村延伸和拓展信息效劳。依托县级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卫星信息示*站,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中枢和钮带。实现文本、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的农村科技信息的宽带传输,让终端用户通过电脑、电视、〔包括手机〕,至少能用其一种方式获得信息效劳。探索一条大容量、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要把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根本大事抓紧好。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增强农村基层科技信息效劳的实力和活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信息的承受和利用能力。〔六〕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各县级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联合农业、林业、广电、气象、水利等相关管理部门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切实加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领导。要统筹、协调、指导好当地农村科技信息效劳的良性互动。加强共建,建立协作机制。全社会要在为“三农〞效劳的总目标下,建立起部门协作、公私共建、政府和企业联办的新型机制,整合和集成各种优质资源。各级电信部门要为农村科技信息化提供信息上星、落地和末端传输频率等信息传输整体解决方案。加强效劳,建立鼓励机制。各地要从编撰、开展农民利益的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竞争鼓励机制,开展不同特色的信息效劳模式,促其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开展。要将农村科技信息化建立作为政绩考核和科技先进县〔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对做出奉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来源: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网〔本文已在?中国农村经济?发表〕〔信息产业处〕参考资料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根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立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开展,而农业开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区所辖农村进展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一、农村网络现状**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二)农村局部农民家庭购置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到达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根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效劳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效劳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效劳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局部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立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三、农村信息化建立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阔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响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立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二)农村信息效劳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开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三)农村信息效劳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效劳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效劳实现调整产业构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立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缺乏,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1]

[2]

下一页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意义(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视权,村民**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二)推动农村产业构造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构造调整。譬如**省**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到达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开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开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立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五、几点建议(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阔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立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立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工程,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方案地安排信息化建立专项资金;二是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立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立;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开展。(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立比网络建立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单独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立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效劳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效劳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根底,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效劳惠及广阔农民。(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立,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立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效劳站的工作人员进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适宜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根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立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开展,而农业开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根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立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开展,而农业开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展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一、农村网络现状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二)农村局部农民家庭购置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到达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根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效劳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效劳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效劳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局部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立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三、农村信息化建立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阔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响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立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二)农村信息效劳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开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三)农村信息效劳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效劳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效劳实现调整产业构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立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缺乏,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意义(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视权,村民**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根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立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开展,而农业开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展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一、农村网络现状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二)农村局部农民家庭购置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到达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根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效劳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效劳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效劳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局部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立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三、农村信息化建立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阔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响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立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二)农村信息效劳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开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三)农村信息效劳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效劳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效劳实现调整产业构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立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缺乏,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效劳推广工作。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立的意义(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视权,村民**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二)推动农村产业构造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构造调整。譬如**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到达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开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1][2]下一的生产工具〞。(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开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

[1]

[2]

,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立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五、几点建议(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阔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立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立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工程,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方案地安排信息化建立专项资金;二是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立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立;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开展。(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立比网络建立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单独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立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效劳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