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一:1、对于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2、明确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电子,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电子,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呈现方式回顾氧化还原的特征、实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了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请同学们填学案的【旧知回顾】请同学们共同说答案填学案的【旧知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实质是。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和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3、下列反应中,(1)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2)哪些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哪些元素发生还原反应?①Cu+Cl2=CuCl2②Zn+H2SO4=ZnSO4+H2③CaCO3+2HCl=CaCl2+H2O+CO2④BaCl2+H2SO4=BaSO4+2HCl⑤Fe2O3+3CO=2Fe+3CO同学们齐声说答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基本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活跃课堂气氛学案大屏幕展示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过渡】同学们上节课内容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其它知识。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预习课本52页,填学案【预习新知】哪位小组的同学代表交流预习的结果同学们预习的很好,下面我们共同总结归纳:①氧化剂和还原剂指的是反应物;②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指的是生成物;③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产物是氧化产物。预习课本,填学案【预习新知】(一)、基本概念:1、氧化剂、还原剂概念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元素的化合价的物。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元素的化合价的物。2、氧化性、还原性(1)氧化性:电子的性质,(2)还原性:电子的性质。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1)氧化产物: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产物。(2)还原产物:得到电子被还原后的产物。同学们踊跃站起来交流同学们整理学案【知识归纳】把握本节知识骨干,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基本概念的涵义,为下一目标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案大屏幕展示(二)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二:1、理清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被氧化与被还原、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2、能够熟练的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呈现方式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以Fe2O3+3CO=2Fe+3CO2反应为例,填写表格;然后按照“反应物→具有性质→特征→实质→反应过程→反应产物”的格式,尝试进行总结,小组同学讨论解决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让我们共同归纳:【板书】1、CO→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CO22、Fe2O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Fe填学案的【思维训练】Fe2O3+3CO=2Fe+3CO2反应物化学式→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产物化学式→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积极性的进行归纳,热烈的进行讨论整理学案【归纳整合】同桌之间互相反复提问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将“定义中的概念”转化为“方程式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很容易混淆。通过彼此互相提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案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讨论结果板书目标一、二检测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其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次氯酸具有。2、下列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是A、MnO2+4HCl(浓)=MnCl2+Cl2↑+2H2OB、HCl+AgNO3=AgCl↓+HNO3C、Zn+2HCl=ZnCl2+H2↑D、2HCl=H2↑+Cl2↑3、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HClNaClB、COCO2C、H2OO2D、FeCl3FeCl24、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是氧化剂,NO2是氧化产物B.若2molHNO3完全反应,则反应中转移NA个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4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每位同学都有“ABCD”四张不同颜色的卡片,通过举牌的形式确定学生答题情况,并且答对的同学负责给答错的同学答疑解难。(三)、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学习目标三: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出元素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还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呈现方式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过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如何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该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分析】KMnO4中Mn显+7价(无色)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可作氧化剂;KI中I显-1价,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将二者混合,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应该生成I2,看到溶液显棕黄色。我们通过实验验证:KMnO4+KI→Mn2+(无色)+I2(棕黄)我们共同归纳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理论预测】以KMnO4和KI为例,预测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有何关系?同学们踊跃举手做实验,最后由某某同学演示实验:KMnO4和KI溶液反应。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看到溶液呈棕黄色【归纳整合】①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物质只有氧化性;②含有最低价态元素的物质只有还原性;③含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承上启下通过“理论预测→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的形式,将整个探究过程呈现给大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大屏幕和演示实验大屏幕展示目标三检测1、连线题。①只具有氧化性A.HCl、H2O2、FeSO4②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Na、Mg、Al③只具有还原性C.Fe3+、KMnO4检验目标三的掌握情况大屏幕展示(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学习目标四:中学阶段接触的常见物质,能从化合价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呈现方式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过渡】如果某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那么在反应中就可能做氧化剂;如果可以升高,就可以做还原剂,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3页,找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整理学案阅读教材53页第二段,找出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既可做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物质。1、常见的氧化剂(化合价能够降低的)有:⑴活泼非金属单质Cl2、Br2、O2、S⑵高价金属阳离子Cu2+、Fe3+;=3\*GB2⑶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H2SO4(浓)、HClO、HNO3、KMnO42、常见的还原剂有:⑴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Na、Mg、Al、Zn、Fe等;⑵活泼性较差的非金属单质,H2、C⑶非金属阴离子Cl‾、Br‾、I‾、S2‾等;⑷较低价的化合物CO、SO2、Na2SO3、含Fe2+的盐等。3、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例如:Cl2、H2O2、Fe2+、SO2、H2SO3等既有氧化性有又还原性。整理学案提高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学案大屏幕展示目标四检测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非金属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2)金属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3)元素的价态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4)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氧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大屏幕展示课堂小结通过简练的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大屏幕展示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整理学案,针对本节课四个学习目标,做【巩固练习】整理学案,做【巩固练习】巩固本节课所讲内容试卷形式二、板书设计§2.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Fe2O3+3CO=2Fe+3CO21、CO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CO22、Fe2O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Fe三、巩固练习1、(目标1)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的是()A、Ag+AgB、CuOCuC、FeOFe2O3D、NONO22、(目标2)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A、被氧化B、被还原C、有可能被氧化,也有可能被还原D、由高价变为零价3、(目标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B、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C、氧化剂氧化其它物质时,本身被还原D、还原剂在反应中本身被还原。4、(目标2)在化学反应中3NO2+H2O=2HNO3+NO,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A.1︰2B.1︰3C.3︰1D.2︰15、(目标3)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CO2、Na、N2B.Cl2、Fe、COC.NO2、Na、FeCI2D.O2、SO2、H2O6、(目标4)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是。7、(目标3)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①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被氧化的元素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②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③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能力提高)、有6种物质:N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H2O组成一个不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1)(2)反应物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产物是(3)HNO3在反应中的作用是(4)如果反应中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L。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掌握氧化还原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五、评价设计本节课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教师评价:本节课分为四个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后面都有【目标检测】,每位同学都有“ABCD”四张不同颜色的卡片,通过举牌的形式确定学生答题情况;针对本节课内容出了一组【巩固练习】,每个学习目标都有对应的练习题,通过学生做题,了解学生各目标的掌握情况,并给予一定的评价。2、学生评价(见下表)主要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描述好(5分)一般(3分)需修改(2分)自评互评组评参与程度20%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围绕目标,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目标比较明确,参与程度不够高,回答问题被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消极地听讲,记录。小组合作20%认真思考,大胆交流,集思广益,合作意识和能力强。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言,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发言,有合作意识但不太积极。在小组学习中,被动学习,合作意识和能力欠缺。创新情况20%知识处理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联系过去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具有创新性。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学习,态度不太积极。
学习不主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做了点记录。学习态度20%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学习能力。有一点热心,能够参与到小组学习探究中。态度不端正,敷衍塞责,效果欠佳。目标检测20%能独立探究知识,认真完成目标检测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探究,目标检测准确率很高。有独立探究意识,较主动探究知识,检测题准确率较高。独立探究能力较差,目标检测题完成质量欠佳。《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并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定义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在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简单介绍了“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3、在第一课时,已经从化合价的角度重点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能准确的判断出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哪些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螺旋上升”的理念。二、学习目标1、能用语言正确描述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2、能分析归纳出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概念间的关系,并会灵活运用。3、能从化合价的角度说出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效果分析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内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能自我总结出两组概念的对立统一网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掌握氧化还原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本节课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教师评价:本节课分为四个学习目标,每个学习目标后面都有【目标检测】,每位同学都有“ABCD”四张不同颜色的卡片,通过举牌的形式确定学生答题情况;针对本节课内容出了一组【巩固练习】,每个学习目标都有对应的练习题,通过学生做题,了解学生各目标的掌握情况,并给予一定的评价。2、学生评价(见下表)主要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描述好(5分)一般(3分)需修改(2分)自评互评组评参与程度20%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围绕目标,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目标比较明确,参与程度不够高,回答问题被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消极地听讲,记录。小组合作20%认真思考,大胆交流,集思广益,合作意识和能力强。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言,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发言,有合作意识但不太积极。在小组学习中,被动学习,合作意识和能力欠缺。创新情况20%知识处理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联系过去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具有创新性。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学习,态度不太积极。
学习不主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做了点记录。学习态度20%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学习能力。有一点热心,能够参与到小组学习探究中。态度不端正,敷衍塞责,效果欠佳。目标检测20%能独立探究知识,认真完成目标检测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探究,目标检测准确率很高。有独立探究意识,较主动探究知识,检测题准确率较高。独立探究能力较差,目标检测题完成质量欠佳。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第一课时,已经从化合价的角度重点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能准确的判断出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哪些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哪些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做【旧知回顾】,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实质,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基本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课前小测发现,学生上一课时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学习目标1】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2】是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以Fe2O3+3CO=2Fe+3CO2反应为例,重点讲解目标二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的联系;然后做【目标检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检验,发现3题“C”选项掌握不理想,关键是题干“必须”没有理解透彻,做这种类型题注意3个步骤,首先必须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次看看反应物自身能否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最后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判断必须加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演示实验KMnO4溶液和KI溶液反应,引出目标三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归纳整合】①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物质只有氧化性;②含有最低价态元素的物质只有还原性;③含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应的【目标检测】是连线题,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掌握很好。最后通过学生阅读课本,介绍了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目标检测】通过正误判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尽管学生做的可以,还是进一步强调了注意问题。最后针对本节课四个学习目标设计了一组【当堂训练】,让学生尝试做一做,检验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当堂解决。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四个学习目标,设计了一份课后作业“评测练习”,分为三个层次——A组—知能达标;B组—思维升华;C组—创新探究,学生在已经拥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螺旋上升”的理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安排在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有其重要的意义。教材承前启后、合乎情理,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二)、课时的划分:第一课时: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二课时: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以及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第三课时:通过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新形成的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能说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及得失电子的关系。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间的关系。3、根据氧化还原理论,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实现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第一课时内容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材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直接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通过讨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可推断该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通过KMnO4与KI反应进行验证;最后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教学重点、难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间的关系(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上使学生能准确描述氧化剂与还原剂,理清5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以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技能目标上主要是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同时,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一是科学分解教材的重难点,将本节课的内容划分为4个学习目标,每一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预习新知→小组交流→师生总结→归纳整合→目标检测。既夯实了基础,又训练了思维,从而理清氧化剂、还原剂等十个、5对概念。二是通过一定量的应用、练习来巩固、深化和发展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三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掌握氧化还原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2.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评测练习A组——知能达标1.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①S2-②Fe2+③Fe3+④S⑤H+⑥Na+⑦MgA.①⑦B.②④C.③⑤⑥D.②④⑤⑥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A.H2SO4→SO2B.Fe2+→Fe3+C.H2S→SO2D.HCO3-→CO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4.实验室制Cl2反应4HCl(浓)+MnO2eq\o(=,\s\up7(△))MnCl2+Cl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D.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11.2L5.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A.Na2O2+HCl→H2O2+NaClB.Ag2O+H2O2→Ag+O2+H2OC.H2O2→H2O+O2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H2O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H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____。(2)标出D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B组——思维升华6.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科学家尝试用含锡化合物Na2Sn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清除活性氧时,Na2SnO3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以上均不对7.2009年8月15日~12月15日,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在执法中,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下列有关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B.在检查时重铬酸钾发生还原反应C.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D.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物理变化8.下列反应中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A.3Cl2+6KOH=5KCl+KClO3+3H2OB.Cl2+H2===2HClC.Cl2+2Na===2NaClD.MnO2+4HCl=MnCl2+Cl2↑+2H2O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做氧化剂D.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10.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Fe3++2I-=2Fe2++I2;②2Fe2++Cl2=2Fe3++2Cl-;③2MnOeq\o\al(-,4)+10Cl-+16H+=2Mn2++5Cl2↑+8H2O。(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2)若某溶液中有Cl-和I-共存时,为氧化I-而使Cl-不被氧化,应选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离子作为氧化剂。11.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1)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氧化产物是;(2)此反应若转移了12mol的电子,则生成氯气L(标准状况)。C组——创新探究12.已知: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按下式反应:2KClO3+I2=2KIO3+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化性:I2>KClO3C.还原性:KClO3>I2D.还原剂为KIO3,氧化剂为I213.已知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几种微粒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Br-<Fe2+<I-<SO2,由此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SOeq\o\al(2-,4)+4H++2Fe2+B.2Br-+SO42-+4H+=SO2+Br2+2H2OC.2Fe2++2Br-+2Cl2=2Fe3++Br2+4Cl-D.2Fe3++2I-=2Fe2++I214.在5NH4NO3eq\o(=,\s\up7(△))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质量比是()A.1∶1B.3∶5C.5∶3 D.2∶815.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第二步:NH4NO2eq\o(=,\s\up7(△))N2↑+2H2O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NH4NO2仅是氧化剂②NH4NO2仅是还原剂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③④⑤16.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反应3Cl2+8NH3=N2+6NH4Cl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根据材料中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2)氧化剂与被氧化的还原剂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3)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为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g。§2.3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评测练习参考答案A组——知能达标【评分标准】共37分,选择每题3分,填空每空3分,电子转移4分。1.解析:只有氧化性的微粒应该处于最高价态,所以符合题意的有Fe3+、H+、Na+。故选C2.解析: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A中S:+6价→+4价;B中Fe:+2价→+3价;C中S:-2价→+4价,D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选A。3.解析:A中,像AlO2-、MnO4-等含有金属元素,但它们是阴离子;B中,某些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作还原剂,如H2+CuOeq\o(=,\s\up7(△))Cu+H2O;C中,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如HCl→Cl2,也可能降低,如CuO→Cu;D中,当Fe3+→Fe2+时,没有生成金属单质。故选A4.解析:C项,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2mol。故选C5.解析:A中H2O2是一般反应产物,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中H2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仅表现还原性;C中H2O2的氧原子既有化合价升高的,也有化合价降低的,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D中H2O2的氧元素只是化合价降低,只表现氧化性。答案:(1)DBCAB组——思维升华【评分标准】共33分,选择每题3分,填空10和11(2)每空4分,其余每空3分。6.解析:由题意知: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利用Na2SnO3除去活性氧,则Na2SnO3会被氧化,即做还原剂。答案:A7.解析: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化学变化,被还原,具有强氧化性。答案:选BC8.解析:氧化性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性质,还原性是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性质。A项中的氯气部分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降低,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B项、C项中的氯气只表现出氧化性,D项中氯气是产物,没有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故选A9.解析:选项A中阐述了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分别由化合物制得的不同过程,正确。选项B错在以得电子多少作为衡量氧化性强弱的标准,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标准是得电子的难易。选项C错在阳离子可以不是最高价,如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等也可失去电子做还原剂。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D项说法错误。故选A10.解析:(1)由反应①②③分别知道氧化性:Fe3+>I2、Cl2>Fe3+、MnOeq\o\al(-,4)>Cl2,即MnOeq\o\al(-,4)>Cl2>Fe3+>I2。(2)由(1)知氧化能力:Cl2>Fe3+>I2,故Fe3+只能将I-氧化为I2,不能氧化Cl-。答案:(1)MnOeq\o\al(-,4)(2)Fe3+11.解析:⑴反应物K2Cr2O7中Cr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Cr的化合价是+3价,反应过程Cr的化合价降低,K2Cr2O7是氧化剂;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为Cl,氧化后的生成物是氯气。⑵由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得3Cl2~6e36n12mol3/n=6/12moln=6molV(Cl2)=6mol×22.4L/mol=134.4L。答案:⑴Cl,K2Cr2O7,Cl2;⑵134.4LC组——创新探究【评分标准】共30分,选择每题3分,填空16(2)、(3)每空4分,其余每空3分。12.、解析:从反应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分析:Keq\o(Cl,\s\up6(+5))O3→eq\o(C,\s\up6(0))l2,eq\o(I,\s\up6(0))2→eq\o(KI,\s\up6(+5))O3,可知: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I2,氧化产物为KIO3,还原产物为Cl2,再根据题给信息,氧化性:KClO3>KIO3,还原性:I2>Cl2,可推知B、C、D错误;由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数,可知A项正确。13.解析:反应A中SO2失电子价态升高(硫元素由+4价升高到+6价),SO2是还原剂;Fe3+变成Fe2+,得电子价态降低(由+3价降到+2价),Fe2+是还原产物,得出还原性顺序是SO2>Fe2+,与已知一致,反应能够发生。反应B中,Br-失电子价态升高(由-1价变成0价),Br-是还原剂;SOeq\o\al(2-,4)得电子价态降低(由+6价变成+4价),SO2是还原产物。得出还原性顺序是Br->SO2,与已知相矛盾,反应不能发生。反应C中Br-和Fe2+失电子价态升高(分别由-1价,+2价变成0,+3价),还原剂是Br-和Fe2+;Cl2得电子价态降低,变成Cl-(由0价变成-1价),Cl-是还原产物。由此得出还原性顺序是Br->Cl-、Fe2+>Cl-,与已知一致,反应能发生。反应D中,失电子价态升高的是I-(由-1价升高到0价),I-是还原剂;Fe3+得电子价态降低,变成Fe2+(由+3价变成+2价),Fe2+是还原产物,得出还原性顺序是I->Fe2+,与已知一致,反应能够发生。故正确答案为B。14.解析:根据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规律,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反应中NHeq\o\al(+,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失电子后被氧化为0价,NOeq\o\al(-,3)中的氮元素由+5价被还原为0价。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故选C15.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第二步反应中NH4NO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氮元素发生了归中反应,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看,NH4NO2发生的也是分解反应,所以③④⑤是正确的。答案:D16.解析:在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H3一部分做还原剂被氧化为N2,一部分化合价不变,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当有3molCl2参与反应时,被氧化的NH3为2mol,被氧化的NH3占参与反应的NH3的eq\f(1,4),当有68gNH3参与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为68g×eq\f(1,4)=17g,生成的还原产物为NH4Cl,设其质量为x,则:8NH3+3Cl2=6NH4Cl+N28×176×53.568gxx=eq\f(68g×6×53.5,8×17)=160.5g。答案:(1)Cl2NH3(2)3∶2(3)17160.5《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课后反思教材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安排在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科版选修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4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银行网点门禁安全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婴幼儿奶粉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土地租赁合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4篇
- 二零二五版马戏团演出服装与化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国定居宠物安置与照料合同2篇
- 小学网管的工作总结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 2024届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