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工艺美术_第1页
宋朝工艺美术_第2页
宋朝工艺美术_第3页
宋朝工艺美术_第4页
宋朝工艺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朝工艺美术第1页/共68页一、概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第2页/共68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先忧而乐坊苏州天平山先忧后乐坊,立于苏州天平山,额题范仲淹所撰《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3页/共68页狸猫换太子第4页/共68页第5页/共68页文天祥抗元名将《过零丁洋》第6页/共68页宋代概述两宋时期——心物化一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城乡商品交流的扩大及发展,对工艺美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整个社会风气中都渗透着文人的审美习尚,为文人的审美标准所左右。因而无论日常用具,还是陈设欣赏品,都追求温雅平和的气韵,追求一份悠闲自在的风度。一部分工艺品脱离实用而向欣赏方向发展。第7页/共68页二、陶瓷工艺两宋时期:瓷窑体系

宋朝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主要标志是全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第8页/共68页二、陶瓷工艺

宋代的“五大名窑”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宋代的“五大名窑”1、官窑2、汝窑3、哥窑4、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宋属定州5、钧窑河南禹县钧台、八卦洞为中心此地称钧州河南临汝县,青瓷窑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第9页/共68页北方 南方定窑汝窑官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第10页/共68页1、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第11页/共68页官窑圆洗

第12页/共68页官窑弦纹瓶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第13页/共68页官窑葵瓣洗

第14页/共68页2、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第15页/共68页青瓷第16页/共68页汝窑三足樽

第17页/共68页汝窑碗

第18页/共68页汝窑三足洗第19页/共68页汝窑莲花式温碗

第20页/共68页天青霞紫的钧窑北宋汝窑油锥瓶第21页/共68页3、哥窑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特点:通体布满开片,纹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黑色,小片呈金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第22页/共68页天青霞紫的钧窑天青霞紫的钧窑天青霞紫的钧窑第23页/共68页宋哥窑。哥窑瓷器的造型主要仿汉代铜器的式样,风格简练、古朴。这件炉仿铜簋形,古朴端庄,气韵苍老。青釉匀润,釉面有黄褐色的纹片,内疏外密,与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在一起,俗称“金丝铁线”,别有一番情调。鱼耳炉名称:哥窑鱼耳炉制造年代:宋材料:瓷土规格:高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第24页/共68页哥窑八方碗

第25页/共68页

宋冰裂纹杯第26页/共68页

冰裂玻璃第27页/共68页4、定窑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特点:胎骨细腻洁白,轻盈秀美“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第28页/共68页白釉刻花折腰碗第29页/共68页北宋定窑划花纹碗

第30页/共68页天青霞紫的钧窑第31页/共68页定窑印花缠枝莲大盘北宋(公元960~1127年)高5.6厘米,口径30.1厘米,底径13.5厘米。

原藏故宫博物院。

胎洁白细腻而致密,釉色白中微闪黄,积釉处有“泪痕”。敞口,斜弧腹,圈足。口部镶铜沿,内壁印缠枝花,底心印折枝莲纹,两组纹饰间以回纹相隔。纹饰层次清晰,线条流畅,是宋代定窑印花工艺的典型作品。第32页/共68页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第33页/共68页

宋代定窑

第34页/共68页第35页/共68页名称:白瓷孩儿枕制造年代:宋材料:瓷土规格:高18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为定窑产品叫好的名句。词中所言“玉枕”可能是指当时所生产的白瓷枕或是青白瓷枕。瓷枕作为清凉、去暑的寝具早在隋代即已出现,唐、宋时期更是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瓷枕出现。这件宋代孩儿枕为定窑产品,这样的作品传世仅此一件,是陶工以写实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伏卧于榻上的男孩儿形象,胖胖的脸庞,圆圆的双目,一脸稚气,双肩环抱枕于头下,穿着绫罗长袍,衣服上可见团花,上着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着软靴,臀部上翘,双腿内收,神态天真可爱。瓷枕以男孩儿背为枕面,底座塑成一长圆形床榻,榻边饰以各种模印贴花。瓷塑手法细腻,不但是一件有具体实用价值的寝具,而且也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雕塑品,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服饰,特别是儿童服饰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定窑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被瓷器鉴赏家们评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白瓷胎体坚硬致密,釉色白中泛黄,呈牙白色,覆烧芒口是定窑瓷器的特点。第36页/共68页5、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第37页/共68页天青霞紫的钧窑第38页/共68页高6.2cm,口径19cm,足径1lcm。

1956年何贤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花盆托呈菱花式,下承三云头足。内施天蓝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外部设玫瑰紫色釉,绚丽斑斓。外底涂酱黄色釉汁,刻划数目字“十”。北宋徽宗在汴京城(今开封)东北隅营建“寿山艮岳”皇家园林,大肆搜罗奇花异石装点园林,制作怪石盆景所用花盆及盆托由设在河南禹县的官钧窑烧造。各种花盆和盆托的外底均刻划从“一”到“十”汉写数目字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统计烧造件数,便于花盆和盆托配对。研究证明、数目字越大、器物尺寸越小、盆托底刻“十”、应为同类花盆托中尺寸最小者。第39页/共68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钧窑《钧窑鼓钉三足洗》

第40页/共68页玫瑰紫釉尊

第41页/共68页: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第42页/共68页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第43页/共68页宋钧窑洗底

第44页/共68页

第45页/共68页粉青釉窑变粉红茶碗

宋·钧窑

粉青釉烧制时经窑变成粉青、粉红两种釉色,釉色好似蔚蓝的天空呈现出片片彩虹,给人以梦幻的感觉。第46页/共68页宋瓷窑欣赏第47页/共68页名称:磁州窑童子戏鸭图枕制造年代:宋材料:瓷土规格:高12.5厘米,长28厘米,宽16.5厘米收藏地:河北省磁县文保所磁州窑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民间瓷窑,窑址在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彭城一带,古称磁州,因而得名。这件瓷枕,为白地黑花,枕面为一童子肩负一茎荷叶正在与鸭嬉戏。前后枕壁绘有折枝牡丹,侧壁各有一朵荷花。底部为砂底无釉,并印有一枚“张家造”的戳记,该枕出土于观台宋代磁州窑窑址所在地。磁州窑以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为特色。它生产了大量的民间生活用瓷,那种简朴实用的器型,活泼大方的装饰,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第48页/共68页名称:刻花梅瓶制造年代:宋材料:瓷土规格: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收藏地:上海博物馆此瓶小圆口,短颈,长圆腹。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它是典型宋代梅瓶的造型。瓶身刻划缠枝牡丹纹,刀法洒脱自如,枝叶舒卷,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是典型的耀州窑鼎盛时期的风格。耀州窑器以其色灰而坚致的瓷胎、青翠的釉色、犀利独特的刀工技法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比方青瓷系统的重要代表之一。据宋人记载,从宋元丰年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的三十多年里,耀州窑一直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贡瓷,供北宋宫廷使用。第49页/共68页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北宋通高25.3厘米,注子高21.5浙江省海宁县出土浙江省海宁县博物馆藏第50页/共68页名称:青瓷凤耳瓶制造年代:宋材料:瓷土规格:高25.5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9.6厘米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瓶盘口、长颈、耸肩、平底、浅圈足,颈饰凤首耳。胎体较厚,釉层较薄,边棱足缘露白胎,是典型的南宋龙泉青瓷。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已走向成熟。典型的龙泉器胎质属石英—高岭土—云母质瓷器,釉料为石灰碱釉。此时的釉色特别讲究,窑工们运用多次上釉的方法,使器物呈现出一种温润滋厚的感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为最佳釉色。粉青釉外观柔和淡雅,犹如青玉,梅子青釉外观青翠欲滴,可与翡翠媲美。在釉层失透的情况下,北宋时期盛行的刻、划花装饰不再使用,堆塑浮雕技法应运而生,这种凤耳、鱼耳便成了龙泉青瓷特有的装饰风格。龙泉青瓷是继越窑青瓷之后,南方又一重要的青瓷系统。龙泉窑址在今浙江龙泉县内,后旁及邻近地区以至江西、福建等地,形成庞大的窑系。第51页/共68页北宋越窑青釉刻划花浅口碟

说明:口径13厘米、高3.1厘米。第52页/共68页北宋湖田窑影青瓷酒台子连花口酒杯

说明:北宋时时兴斗茶,故当时各窑口都有大量的茶具生产,特别是景德镇窑和福建建窑的茶盏较为多见.一般人常将此类的器型归入茶盏一类,但这却是一种误解.此类器型其实是当时的酒具,俗称酒台子.酒台子与茶盏连托的区别在于:酒台子的底座较高,杯托部分凸起于底座之上,饮酒时只取杯而不托底座.茶盏连托的底座较矮,杯托部分凹入底座之中,饮茶时一手持底座移近口边,另一手取茶盏就饮.第53页/共68页北宋邵武窑白釉瓜菱盘口执壶

说明:北宋时南方许多窑口都有生产影青瓷或白釉瓷,白釉瓷的产地主要在今福建北部地区和江西东南部地区。这件盘口壶釉水较薄,开细碎纹片,瓷胎较粗,应为闽北地区邵武窑的产品。第54页/共68页北宋湖田窑影青双耳三兽足鼎式炉

说明:口径10.2厘米、高9.8厘米。此炉仿青铜鼎之造型,板沿上斜出两支耳,腹微鼓,下接三支龙首足,底心无釉,留有少许垫烧糊痕,通体光素无纹。

炉的造型始于汉代,流行于两晋南北朝而盛于宋,这与佛教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兴盛是相关联的。通常宋代的炉造型趋向简朴,大多光素无纹,这种仿铜器之造型还甚为罕见。

第55页/共68页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第56页/共68页“天目瓷”,其实是日本陶瓷界学者对中国黑釉瓷器的通称,其英文写作“Temmoku”。宋代时,浙江杭州天目山佛教寺庙林立,曾接受过许多日本僧人到天目山诸寺庙来留学,他们在回国的时侯,常常把天目山寺庙里所使用的福建建窑黑釉茶盏带回去做纪念,于是这种“天目茶盏”在日本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日本的研究者把这种黑釉称为“天目釉”。

“天目瓷”,其实是日本陶瓷界学者对中国黑釉瓷器的通称,其英文写作“Temmoku”。宋代时,浙江杭州天目山佛教寺庙林立,曾接受过许多日本僧人到天目山诸寺庙来留学,他们在回国的时侯,常常把天目山寺庙里所使用的福建建窑黑釉茶盏带回去做纪念,于是这种“天目茶盏”在日本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日本的研究者把这种黑釉称为“天目釉”。

窑变黑釉“天目瓷”

——建窑第57页/共68页

宋代瓷器“耀变天目盏”拍出1300万天价在厦门恒升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特1号拍品“耀变天目盏”一亮相就让现场气氛紧张了起来。

“耀变天目盏”是珍贵的宋代建窑瓷器,在国内拍卖会上是首次亮相。这种瓷器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

这件拍品以600万起拍,一位日本买家和一位国内买家报出的价格紧紧相咬。当日本买家用生硬的中文报出“1000万!”时,另一位神秘买家突然杀出,报出1300万的高价,最终“抱得宝物归”。

据了解,单件艺术品拍出1300万,在厦门市艺术品拍卖中是一个新纪录。知情人士透露,创造这个纪录的买家可能是香港的收藏家。

第58页/共68页

建窑瓷片标本第59页/共68页

第60页/共68页三、染织工艺

宋代纹样写实生动,清淡柔和的色调,轻薄如云的纱罗织物,使宋代丝绸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的怡人气息。第61页/共68页1975年,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浮仓山北坡发掘了南宋黄昇(南宋淳佑三年,即公元1243年)的石塘墓穴,出土了南宋时期女式衣饰、衣料、被褥等丝织品共354件,这是当时出土宋代服饰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在这次墓葬出土的丝织品中,罗织物占了一半以上。在众多的袍服中,有一件绛黄色罗镶花边的宽袖大袍最为引人注目。该袍服身长过膝,长度有120厘米,通袖长182厘米,腰宽55厘米,袖宽69厘米,袖口宽68厘米,下摆有61厘米宽,用印金或彩绘花纹作为镶缘,其中印金的镶边宽2厘米,大襟彩绘边宽1.8厘米,领缘宽边2厘米。因其袖子极大,相当于袍长的一半,《宋史·舆服志》谓之“大袖”,因而,又被称做“广袖袍”。此类大袍是后妃及命妇在隆重仪式上穿着的一种礼服,宋代贵妇平时所穿的则是袖子较小的窄袖袍。第62页/共68页名称: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