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复习资料讲课讲稿_第1页
胡同文化复习资料讲课讲稿_第2页
胡同文化复习资料讲课讲稿_第3页
胡同文化复习资料讲课讲稿_第4页
胡同文化复习资料讲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胡同文化复习资料【1-3自然段】胡同文化复习【1-3自然段】【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主要作品有小说《大淖纪事》、《受戒》、《异秉》等,曾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创作。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作者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主旨】通过对北京胡同的介绍,以及它所蕴含着的独特的市民文化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居住在北京的市民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理解。【语言特色】京腔、京味(胡同味)、平淡、朴素、口语化等。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作用:结构上总起,内容、主题上总领作用,为下文写胡同文化做铺垫2、胡同取名的来源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4自然段】,回答问题。1、概括环境特点离闹市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表明了北京市民生活的安宁与平和,为下文阐述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埋下伏笔2、第4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3、第4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何作用?不能去掉。因为“偶尔”在这里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下面所写的几种声音不常有,正因为如此,才显得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同时,使语言更加准确。4、“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乱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5-6自然段】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1、文中说“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因为北京市民生活在胡同之中,胡同承载了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同时,胡同、大街把北京切成一个个方块,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2、运用俗语表现北京人的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说说下面两句话说明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4分)⑴“远亲不如近邻”善处街坊,重视邻里关系。⑵“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般少问甚至不管他人事情的漠然心态。3、本段倒装句是: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倒装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正确语序: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4、文中说“四合院式一个盒子七这句一个“嘿''字,形神兼备,使读者闲事的心理。1、虾米皮熬白菜,嘿1话有什么深刻含意?闲事的心理。1、虾米皮熬白菜,嘿1四合院,规规矩矩,严丝合缝,几乎隔断了与外界的关联。这正暗示了长处在其中的北京人的封闭、保守的特性。5、从这几段文字来看,北京市民的典型文化活动有哪些?下棋、喝酒、会鸟6、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封闭心态如何体现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破家值万贯”[8-9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的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的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2、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唯我独尊的皇权意识给了北京人一种优越感,由于满足,他们不想追求新的东西,趋向保守、封闭的极业端。3、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滴”能不能改成“淋叩不可以。原句从用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对生活易于满足和节俭。如果把“滴几滴''政成'淋上”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意思了。4、“过学生”。过去就过去了,在人们脑海中留不下印记,心'中激不起波澜,形容短暂和无所谓,反映当时北京人不爱管【10-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揭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2、材料一中引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活,用意是什么?传达出“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信息。突出证明北京市民“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动态中揭示胡同文化没落的不可避免。3、“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I”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这种个性的调侃,既有佩服也有嘲讽的意味。【13-1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宅门勉强“挺”改成“留”好不好?不好。“留”是有意识地保留。“挺”是勉强支撑的意思,用了拟人手法。从少数“宅门”的勉强支撑,看出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2、西风残照,衰草离她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四个四字短语相连,形式整齐,一气呵成,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怀旧、感伤、无可奈何之感。3、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胡同文化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渐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4、“再见吧,胡同”一句,包含着作者对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怎样的态度?表现作者对封闭文化渐离的怅然告别,对现代文明到来的期盼呼唤。独句成段,用句号而不是叹号,一声接扣住了正题,有的扣住了副题,有长叹,作者几分清醒、几分伤感以及几分无奈的复杂情感跃然纸上。5、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参考答案: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6、本文是汪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可以说“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就是《胡同文化>的副标题。选段中,有的语句直的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1)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2)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7、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这句是否是比喻句?请做简札不是比喻句,而是举例。8、第13段揭示了怎样的哲理?揭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东西终将被新东西所代替。【阅读理解】1、在写胡同文化之前,作者用l一4段文字写了与胡同相关的方方面面、种种情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1)介绍胡同特点,丰富胡同知识。(2)激发阅读兴趣。(3)为下面阐释由胡同形成的胡同文化作必

要的铺垫。(4)先写胡同的不同表象特征,便于对深藏于其中的胡同文化特点及其实质作出具体的理性揭示。2、第7段中写到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的老人对大白菜的评说,有什么作用?(1)突出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2)显现作为北京人的自豪,同时也显现由于封闭而导致的自我满足和盲目自夸,缺少开拓进取精神。(3)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请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简要分析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有怎样的态度(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独门独院、不愿处街坊;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2)有讽剌、批判:封闭、逆交往、明哲保身的消极处世哲学,这种缺乏进取心反抗性、随遇而安的生活品质,是封建制度长期对其进行压迫和钳制造成的结果,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障碍。有同情、怜悯:白扫门前雪、容易满足、不管闲事等等从较高的文明程度米说,是值得怜悯的。有遗憾、伤感:原先的荣华如今只有满目荒凉。在理智上知道胡同及胡同文化走向终结是必然的,但感情上是怀着伤感、遗憾的情绪。有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已。有期盼和欣喜:用“再见吧,胡同”来表达迎接时代人潮的一种庆幸而欣喜的感情。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请探究这种封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来顺受、冷眼旁观、隐忍,这种疏于(1)表层原因:特有的建筑与布局样式,不利于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形成了不好交往、自我封闭的心理。来顺受、冷眼旁观、隐忍,这种疏于(2)深层原因:北京人也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心理和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爱瞧热闹,重视礼节等。(3)地域原因:生活在皇城根下,直接感受到皇帝的威权,一方面享受到皇权的保护,很少有离乱之苦,有一种自然的优越感,对事物容易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又受到多重权力的威压,在种种压迫面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久而久之,形成明哲保身、安分守己的顺民心'态。【课后练习】一、A二、1、冷眼旁观:用冷静或者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多指可以参加而不愿意参加)。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件之外,毫不关心。2、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让法乱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者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3、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之处是(B)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这是反语,讽刺了北京人死要面子。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对"北京人,真有你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情绪。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倾倒。纪的事。(2013年对口升学考试题)1、《胡同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