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_第1页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_第2页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_第3页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_第4页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燃烧与灭火》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

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

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以上)、氧气。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引言】请一位学生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的热量集中在火柴头上,引发火柴燃烧。(如果

是阴天就用放录像来演示给学生看)

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火”是什么呢?火是燃烧的结果吗?

指导学生实验。

证明物质燃烧时三条件缺一不可。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实验一

器材:酒精灯,坩埚钳,蘸水小棉球,酒精棉球。

操作过程: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蘸水的棉花未燃烧,酒精棉球开始燃烧。

结论: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二

器材:小蜡烛,玻璃杯。

操作过程: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待其将要熄灭时拿开玻璃杯,反复几次。

现象:蜡烛火焰在玻璃杯下将要熄灭。拿开杯子后重新旺起来,如果不拿开杯子,便会完全

熄灭。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在氧气存有。

实验三

器材:坩埚钳,酒精灯,小木条,小煤块。

操作过程:分别将小木块和小煤块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哪一个更容易被点燃。

现象:小木条更容易被点燃。

结论: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重点讲述]: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左右,意味着放在手心里,就会燃烧;而红磷的着火点超过了200℃。

[课堂小结]: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学生回答)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4、情境应用,分析灭火原理。

(1)屏幕展示:燃着的蜡烛。

学生讨论:蜡烛为什么会被吹灭。

学生结论:吹气时,空气流动,带走了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2)屏幕展示:扑灭着火的油锅图片。

学生讨论:盖上锅盖,即能够扑灭油锅着火,什么原因?

学生结论: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3)屏幕展示:燃气灶图片。

学生讨论:关闭阀门即可熄灭燃气灶火焰,为什么?

学生结论: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课堂小结]:灭火的三种方法。(学生回答)

(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高潮。电脑屏幕显示了火灾的危害,学生产生了危

机意识,所以在这个部分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地更加积极。)

[课堂讨论]:

(1)、屏幕展示四种安全标记。

你知道这些图标代表什么意义吗?

①禁止烟火;

②禁止吸烟;

③当心爆炸;

④禁止堆放易燃物。

[教师小结]:知道这些标志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场所搞

一些恶作剧,那不过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

(2)、屏幕展示: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图片。

你知道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吗?

答案: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陈毅元帅在梅山被围敌人烧山时,命令警卫员将周围的草割去,形成隔离带,利用

了什么原理?

答案: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教师小结]:遇到火灾这样的危险,关键是沉着应对,而不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4)、原始人获得火种最困难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难以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板书设计]: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灭火的三种方法。

(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案例分析】: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儿,所以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

满堂生色,不在于将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正襟危坐。教师有更重要的工作,便在于创设条件

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注意

到了这个基本点,主张通过诱发、诱导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产生学习或者说强烈的探

究欲望。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

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③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④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水平及

对信息的加工水平;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

理解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注重意识,对学生实行社会责任

感教育;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

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

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相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②查阅化石燃料的

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

本。

【课前预习】

1.煤隔绝空气增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

的重要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

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

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能够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一)化石燃料的

形成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

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创设问题

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

想根据。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SOHO等,故煤中应含C,H,O等

2、2、2

元素。2、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Fe,Ca

等。3、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

Si,Al等元素。小结: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

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

【德育评析】

教师引出话题,让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互帮互助

的团结精神。通过阅读教材,验证已有知识,获得成就感,并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多

媒体展示结论)大屏幕给出中国地图,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出我国煤、石油、天然气主

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你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吗?(即时鼓励学生)(三)化石燃料在

我国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说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吗?

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学生未知的知识生;结合地理知识,全班交流与补充交流课前查

阅的“西气东输”的小资料。

【德育评析】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四)化石燃料的用途学生

活动:学生结合实际及所查资料交流学习及阅读教材自学实物展示讲解:煤的干馏和石油

的蒸馏部分产品多媒体录象: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多种工业产品

【德育评析】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学,并动画演示煤、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西气

东输”的主管线。对学生实行国情教育。学生活动:观看实物标本和录象,谈感想:原来

它们不但是简单地作为燃料来燃烧的,我们身边的好多物品都是由它们制成的,我们应珍

惜它们。

【德育评析】

通过看实物和录象,更直观地了解化石燃料的广泛用途,理解到化石燃料是人类宝

贵的自然资源,并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回报社会的热情。过渡:指导学生辨证地理解物质:

化石燃料的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它们的燃烧,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四)

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创设情境: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

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全班交流。、能引起温室效应能引

1CO2SO2

起酸雨3、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CO污染大气4、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

造成的污染多媒体图片和录象:相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

【德育评析】

通过图片和录象,更直观的引导学生注重世界的污染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展

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对减少的污染提出

1CO2

建议。、对减少的污染提出建议。、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

2SO23

污染?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

【德育评析】

通过四个相关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的讨论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课

堂时间有限,所以只能让学生选择一或两个话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这样

也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若课堂上学生讨论特别热烈,意犹未尽,可在课后安排一节专

题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过渡:引导学生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