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

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

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

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

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

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

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

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

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

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

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

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

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

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

A1000J5S

B1000J10S

C4000J1min

D6000J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

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

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

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

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

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

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

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

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

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

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

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

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

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

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

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

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

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

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

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

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

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

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

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

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

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

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

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

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

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

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

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

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

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

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

这一位移为scos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

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

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

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α,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

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

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

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

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

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

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α的可

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

α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

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

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与学生一起先讨论功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这个问题与学生讨论。结合图1,使学生注意到

力作用滑块并持续使滑块在力的方向上运动,发生了一段位移,引导学生认识其特

征是力在空间位移上逐渐累积的作用过程。然后就此提出:这个累积作用过程到底

累积什么?举如下两个事例启发学生思考:

a.一辆手推车上装有很多货物,搬运工推车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离就

要休息一会儿,然后有了力气再推车走。

b.如果要你将重物从一楼向六楼上搬,搬运过程中会有什么感觉?

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上述两个过程都是人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都要消耗体

能。就此指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做功越多,能量转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

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功也是标量。板书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标

量。

②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并

板书: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

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4.例题讲解或讨论

例1.课本p.110上的〔例题〕是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示范。分析过程中应使

学生明确:推力f对箱子所做的功,实际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α对箱子

所做的功,而推力f的竖直分力fsinα与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对箱子不做

功。

例2.如图3所示,abcd为画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边长为a,p为静止于

a点的物体。用水平力f沿直线ab拉物体缓慢滑动到b点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

f沿直线bc拉物体滑动到c点停下,接下来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cd拉物体滑动到

d点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线da拉物体滑动到a点停下。若后三段运动中

物体也是缓慢的,求全过程中水平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题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出一个所得结果是w=0的学生发言,此时会有学生

反对,并能说出w=4fa才是正确结果。让后者讲其思路和做法,然后总结,使学生

明确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与a同方向,做功为fa,四个过程加起来就是

4fa。强调: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简单地与物体

运动的位移画等号。要结合物理过程做具体分析。

例3.如图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

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

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f2的

合力对p做多少功?

此例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功的计算公式的正确应用,纠正学生

中出现的错误,即不注意力与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这种低

级错误,引导学生注意在题目没有给出位移方向时,应该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知识

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二是通过例题得到的结果,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所受合力对

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并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

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s1=3m、s2=4m,f1对p做

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

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fs=5n×5m=25j。

例4.如图5所示。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

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于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

拉,物体向右滑动s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本例题仍重点解决计算功时对力和位移这两个要素的分析。如果着眼于受力物

体,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两条绳的拉力,合力为2f。因而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为w=2fs;如果着眼于绳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点,则可知物体向右发主s位移

过程中,q点的位移为2s,因而力f拉绳所做的功w=f•2s=2fs。两种不同处理方

法结果是相同的。

五、课堂小结

1.对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的主要内容作必要的重复(包括正功和负功的意

义)。

2.对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主要问题再作些强调。

六、说明

1.考虑到功的定义式w=fscosα与课本上讲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别是对式中s

的解释不一,有物体位移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之分,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功的定义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4

(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

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

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

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

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

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

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

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

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

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

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

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

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

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

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

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

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

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

系是:

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

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八年级物理上期教案5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

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

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

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

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

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

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

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

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

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

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

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

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